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考察学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考察学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考察学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报告

赴某市考察学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报告

为推进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市委、市政府领导批准,市林业局组织全市各区县林业局、市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泸州市赴云南省普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考察团(以下简称考察团),于2007年5月31日至6月5日到云南省普洱市考察学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这次考察得到了普洱市委、市政府、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通过与普洱市林改办座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思茅区南河镇南岛河村等活动形式,考察团基本了解了普洱市林改的情况,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经验,普洱市林改经验对我市林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普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是傣、哈尼、拉祜等多民族地区,幅员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我市幅员面积的3.7倍),林业用地313万公顷(相当于我市林业用地的6.2倍),占幅员面积的70%,集体林地占林地总面积68.1%;活立木蓄积2.25亿立方米,树种以思茅松、咖啡、橡胶等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64.9%,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2006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12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林产工业以思茅松为主原料,生产胶合板、刨花板、木地板,已形成1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其中景谷林业为上市公司。

(一)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

普洱市集体林改从2006年4月全面启动试点,2007年初全面铺开,共涉及所辖的9县1区103个乡(镇)999个行政村13478个组46万农户191万人口,涉及集体林地3033.8万亩,归纳其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先行主体改革,逐步完善配套改革”。

“先行试点,逐步推开”。2006年6月,林改试点在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展开。市委、市政府在对试点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上四大家举办了林改研讨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庚即,召开全市林改工作动员大会,扩大试点工作,在21个乡(镇)中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同时,对全市进行宣传发动、现状调查、纠纷调查等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21个试点乡(镇)确权发证工作,占全市林改面积的20%;完成10.6万农户45.18万人口的主体改革任务,发放林权证10533户。

“先行主体改革”就是明晰产权改革。其步骤是围绕“机构建设、宣传培训、调查摸底、争议处理、制定方案、确权勘查、落实责任、县级自查、输机发证、建立档案”等工序进行。针对林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全市统一了操作办法。如:自留山按林业“三定”时期划定的稳定不变,核实四至界线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林权证;责任山在林业“三定”划定并已承包到户、权属清楚的原则上稳定不变。如原划定不合理,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2/3以上成员同意,按林业“三定”时的人口基数或现有合法人口基数,制定增减方案,重新划分。此外,对尚未承包到户,已租赁承包经营、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集体林、流转集体林、自然保护区、国防林等不同类别都制定统一的林改办法。

“逐步完善配套改革”就是在完成明晰产权改革的前提下,政府采取和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林改成果巩固。配套改革围绕“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四个体系”来进行。“一个平台”就是建立林业信息平台,实现市与县(区)、乡(镇)的林业联网,对林权、林地、林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收集、林业产业项目招商、林地收储、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市场交易行情等信息,宣传林业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两个市场”就是建立林权交易市场和木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四个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经营体系、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目前,全市建成了2个市场和1个林业服务中心(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木材及林产品检疫检验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林业调查评估中心、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中心、拍卖大厅等),制定出台了《普洱市农村集体商品林承包金管理办法》、《普洱市集体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普洱市商品材生产管理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暂行办法》及《关于集体经济林确权、流转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改革政策文件。

(二)林改工作的作法和主要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构健全。市委书记、县(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村支书等“四组书记”亲自抓林改,任各级林改领导组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林改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从市级各部门抽调42名精兵强将专职从事林改工作。林改办下设立督导检查组、政策法规组、纠纷调解组、宣传组和综合组等工作机构,指派专职技术总负责和工作进度调度员。构建起“市级指导、县(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农民参与、部门服务”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思路。市上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县(区)、乡(镇)、村组也都有相应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社一策”,确保林改工作协调一致。

三是资金配套,人员保障。市级财政按每个乡镇10万元、每个村1万元预算安排林改工作经费。2006年为980万元,2007年为5518万元,市委、市政府要求“硬抽人、抽硬人”调集精干队伍搞林改,市林改办从市直部门抽调42人,县乡两级抽调人员9332人从事林改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的通知》,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安心从事林改。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了“召开一系列宣传培训会,组建一支林改宣传队,印发一封公开信,制作一批宣传标语,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发放一本林改工作指导手册,开办一张林改报纸、广电、墙报宣传专栏,开设一个林改宣传网站,出动一批林改宣传车,演出一台林改文艺节目”的“十个一”林改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林改氛围。

五是依法改革,民主决策。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阳光操作。坚持“一确保、两个2/3、三公示、四公开、五签名”的作法,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依法依规,依靠群众搞林改。对有争议的山林,在纠纷调处前禁止确权发证,禁止森林流转,禁止下达采伐指标;对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2/3以上的不表决;林改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公榜有异议的不审批;程序有缺项的不审批等等。

六是规范操作,确保质量。制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操作规范》,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林改队伍培训的通知》,把林地勘界、确保发证和规范管理作为具体操作的关键环节。

七是调处纠纷,构建和谐。出台了《林权改革权属争议处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争议处理的工作原则、机构、程序和机制,统一制作了调解卷宗、调解申请书、调查笔录、调解协议书、调处登记表和统计报告六个范本式样。纠纷调处把握“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做到“户户纠纷不出组,组组纠纷不出村,村村纠纷不出乡,乡乡纠纷不出县”,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八是加强督导,稳步推进。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办法,实行林改责任终身追究制。市委把林改工作列为专项督查的重点,各级成立督导组,保证林改稳步推进。

九是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各级林改办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市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乡,县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村,并建立了市、县、乡林改办、工作队和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工作经费乡村包干、技术承包等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周一进度”,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促进“的调度制度。

十是及时总结,资料归档。在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回头看”的基础上,抓好阶段性检查验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档案管理制度,市、县、乡、村建档案室,设置专(兼)职人员。

二、普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借鉴意义

(一)林改成效

一是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过去,造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任务,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最担心的事。现在,造林是农户的愿望和利益,造好树成为农户最操心的事。林权确定给农户后,农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很多地方出现了“争山造林、争苗植树”的喜人场面。景东县文井镇的林权刚刚确定,群众即抢时间上山造林,种植了410多万株思茅松、西南桦等树苗。镇沅县按板镇农户抢购树苗自发栽树120多万株,苗木价格一下子从1角多上涨到3角多,还供不应求。在林改试点期间,全市完成新造林近20万亩。

二是农民保护森林的自觉性极大提高。过去,林权主体不明确,偷砍盗伐林木与农民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营林;责不罚我,我不护林”成为普遍现象。林改后,每宗山林归属明确,山林成了农户自家的财产,“看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试点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乱砍滥伐林木的事件,超强度违规采脂的现象明显下降,保护生态的意识明显增强。孟连县景冒村群众通过林改,主动从承包地中划出水源林1630亩、防护林1245亩、风景林686亩。景谷县香盐村群众说:“林改后,全村营林造林增加、巡山护林增加,林中无违章采脂、街上无出售松明”。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通过林改,农民由种粮为主转向种树、发展特色经济林、开发林下资源等方面,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广大农民做到了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林改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人工了最直接的就业机会,林农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了来自林业的收入。景谷县翁孔村南落村民小组有23户人家,过去有七、八家农户无脂可采,守着林子却没有收入,林改使家家户户都有了承包的林地,仅采松脂每户每月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孟连县景信乡林改后人均林业收入851.19元,人均增加231.02元。同时,通过林改,进一步做好管好用活农村集体商品林土地承包金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村、组集体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林改是近年来农村老百姓最满意的事情。一方面,广大农民从关心自己当前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参与林改,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在林改过程中,广大基层干部坚持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维护民利,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架起了干群“连心桥”,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林改期间,没有发生因林权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墨江县通关镇和镇沅县按板镇,林改外业确权勘界工作结束后,村民兴高采烈地签字认可,并自发杀猪、宰羊,拿出自家的鸡、鸡蛋、农特菜,邀请工作队员与他们吃大锅饭,同欢庆,以淳朴的风俗回报林改。景谷县勐班乡安乐村的芒乃、芒勒两个村民小组之间有一起长达44年的林权纠纷,经过林改工作队员耐心细致的调解,多年的恩怨迎刃而解。全市在林改中解决了1万多起林权纠纷。

五是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各县(区)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等规定的程序操作,确保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同时,借助林改,修订村规民约,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氛围浓厚,推动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景东县文井镇开南村以林改为契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调整,增加了护林、造林等相关内容,增强了林农的林权主体地位。

六是夯实了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林改激活了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了林产业的发展。林改期间,孟连县景冒村农民在林下种植砂仁3200亩,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预计产值达320万元,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砂仁专业村”。

(二)借鉴意义

普洱市的林改是继福建、江西等省林改取得成功后,在我国西南集体林区林权改革的又一成功范例。这次普洱考察学习,我们收获颇丰,启发很大。为切实抓好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必要学习借鉴普洱市的先进经验,应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高位推动,坚持“四级书记”抓林改,各部门齐抓共管,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建立一套高效运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高度重视,把林改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林改工作推进的结合点。三是试点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市上确定试点乡(镇)、县(区)确定试点村,确保试点成功,再行全面推开。四是依靠群众,机制创新。五是依法改革,规范操作,建立一整套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六是要保证有足够的配套经费和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的林改工作队伍。七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靠群众,才能把林改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均山、均股、均利”等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推进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