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校培训班学员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根据省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湖南省委党校第3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5月15日至22日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异地教学。八天的时间里,我们边学习、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不虚此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情况
我们一行50人在班主任伍晓华副教授、跟班老师吴厚庆教授的率领下,先后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浙江省宁波市学习考察。主要完成了四项任务:
一是听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先后听取了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邵煜栋教授的《上海浦东新区发展之路》,华东师大余南平教授的《上海改革开放经验借鉴》,上海市社科院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钱运春的《经济全球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江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宁波市委党校王凌副教授的《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二是考察现代城市和现代企业。先后参观考察了浦东新区,正大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宝山钢铁集团,宁波市区等。
三是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参观了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浙江省奉化市腾头村。
四是考察现代旅游业。先后参观考察了普陀山景区、奉化溪口景区,拜谒了鲁迅故居。
二、主要收获
这次华东之行,我们看到兄弟省市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兄弟省市人民强烈的创业精神,获益良多,深受启迪。
一是开阔了视野。我们置身高楼林立的浦东新区,漫步美丽富饶的华西新村,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浦东开发仅基础设施建设就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先后建成了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世纪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城市化地区扩大到100余平方公里,新建各类建筑5000余万平方米,近千幢大楼拔地而起。华西村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硬道理,四十多年来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上世纪70年代,华西人用七年时间战天斗地,重造华西村地貌,实现亩产一吨粮,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华西村展开第二轮艰苦创业,成为亿元村,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华西村大力推进中心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心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二十一世纪腾飞”——新世纪以来,随着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华西村在对合并的周边村实行“一分五统”,统一规划,科学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目前,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
二是看到了差距。在华东考察期间,兄弟省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城乡面貌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看到了湖南与兄弟省市的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06年,我省生产总值为7493.1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830元,全年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0504.67元、3389.81元;同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为10296.9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7310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00.3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0668元、9213元。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是我省的4.8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我省1.9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我省的2.72倍。2006年长沙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90.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853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05.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3924元、5653元;同期的宁波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86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1285元,完成财政收入561.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9674元、8847元。宁波市人均生产总值是长沙市的1.8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长沙的1.4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长沙市的1.57倍。这样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和强烈的紧迫感。
三是学习了经验。在考察中,我们感到上海、江苏、浙江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宁波市的多元化经济发展,很有借鉴价值。他们以国企改革为契机,实行资产重组,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宁波市借国企改革契机,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购买、兼并、承包、租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是优势民营企业,市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参股后,使波导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成为我国国内最大寻呼机生产基地和数字移动电话生产基地。国企改革推进了民营经济从独资、合伙向股份制、集体化方向发展,该市民营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的8207家增加到2000年的17751家。他们依托品牌企业,借势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宁波市余姚浙江帅康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厨具行业的主导企业,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个私企业依托“帅康”名牌,生产名牌配套产品,现有配套生产厂家30家,去年产值8.98亿元,销售额7.59亿元。该市宁海爱妻股份有限公司,曾借用沈阳“红双喜”压力锅牌子,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与“红双喜”脱钩,注册“爱妻”牌商标,产品供不应求。他们通过集聚联合,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宁波市一些县(市)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以规划为龙头,以小区为载体,以产业和产品为纽带,积极探索连片发展、联合经营、整体优化的块状经济发展路子,使个私经济能够做到“小产品、大市场”。如慈溪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政策、统一配套”的要求,建立个私工业小区,引导一家一户的个私企业向小区集聚。到目前为止,已形成浒山轻纺织品、横河轴承、掌起灯火机等具有一方特色的块状经济35块,产值均超亿元。他们依靠科技兴企,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宁波市民营企业已从原来的低价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不少民营企业以联营、合资、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大集团联姻合作,开发新产品。宁波奉化南海化学集团公司从“借鸡生蛋”到“借脑生财”再到“筑巢生蛋”,共购买了12个系列、20个品种的高新化学助剂生产技术,成为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集团。他们实施外向带动,培育了大批出口创汇民营企业。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的新情况,宁波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境外投资办厂。目前,该市有境外企业163家,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2000年全市有出创汇民营企业1600多家,出口创汇额9.4亿美元。在出口创汇企业中,已形成了一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
三、几点启示
这次华东之行,主要是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分析我们的省情,既没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也缺乏上海这样的工业基础,对华东地区的经验不可盲目模仿,依葫芦画瓢。但这次学习考察却给以我们深刻的启示。
第一、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这是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上海在解放后、改革开放前,曾以辉煌的业绩给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改革开放开始的前十年,随之而崛起是珠江三角洲,人们较快地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走势,上海人反复思考,及时转变了观念。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指导和推动浦东的开发开放,并且响亮地提出了“自费改革、自主改革、率先改革”的口号,在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调整中,他们提出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要有“金蝉脱壳”的技巧;他们牢牢记住了小平同志“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嘱托,在体制方面大胆创新。如在9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他们利用土地批租得到1000亿元的城市建设资金;直接利用外资来改造城市的基础设施,同意香港巨商李嘉诚投资改造黄浦江码头并有偿转让码头的使用权;等等。这些超前的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上海的发展牢牢地抓住了二十世纪发展的最后机遇,在浦东的开发开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习借鉴华东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华东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大力倡导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和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率先富民的理念,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要敢于与强的比,高的攀,勇的争,快的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善于创造和把握一切加快发展的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在中部崛起中加快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工业兴则省市兴,工业强则省市强,是被华东各省市实践证明的一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分析湖南实际,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是实现湖南富民强省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立足现实基础,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与推动,立足惠及全省人民,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控制力;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企业创新,加快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坚持以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壮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三是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促进各类园区依托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开发一批能支撑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四是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着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全省上下要以无功即过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集中精力谋工业、抓工业,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第三、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好招商引资是华东各地经济腾飞的一条共同经验。我们必须强化“招商引资”,通过外来资金解决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和效益问题。一是围绕资源优势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农产、水产、茶叶、矿产、林业等资源加工型项目,特别是精深加工项目,下气力做粗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二是围绕产业优势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各区县支柱产业,利用现有的设备、人才、技术、品种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围绕重点项目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利用一批在建项目和计划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引进域外资本,确保在大项目的引进上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要借鉴华东地区招商引资的经验,创新招商方式,组建精干的招商队伍,分赴国内外进行专项招商,引进一批龙头型、组团型大项目。四是打造生产要素的集聚平台。要从建设和扩大现有的工业园区规模和承载能力入手,运作利用好土地资源,增强园区的承载功能。通过筑巢引凤,搭建园区平台,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湘投资兴业,使园区成为各区县项目投入的集中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
第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第一增长点的作用。华东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是民营经济大大激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是富民经济。只有转制搞活、放手发展、开放引进、发展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并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推动经济的快步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引导城乡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一切合法手段自主创业,在创业中转变观念、增加收入、积累财富。二是壮大民营中小企业。对一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经营管理比较完善和产品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小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积极运作大企业集团。推动骨干民营企业进一步实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同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实施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四是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支持中小银行和民间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推动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第五、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华东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湖南省情,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二是要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三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加快产业聚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的竞争力和集聚力。
第六、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华东地区发展的实例表明,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激励创业、吸引投资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湖南要加速发展,必须大胆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做法规定,着力营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环境。一是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二是要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认真贯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放宽领域,降低门槛,公平税负,优化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要坚决破除自我封闭、欺生排外、红眼忌妒、小成即满的狭隘意识,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借力发展、协作共赢、争先进位的新观念,把优化软环境提升到更高层次。同时,在硬环境建设方面,要继续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使各区县城乡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完善,整体品位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总之,要通过软硬环境的打造,努力构建吸纳项目、资本和人才的环境“洼地”,让一切有投资愿望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途径。
第七、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统筹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布局,是华东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经验。湖南规划发展蓝图,不仅仅是放在本省范围内进行规划和布局,而且应当跳出湖南谋划湖南,置身于中部崛起、全国经济发展或更大的范围来考虑和统筹。一是要充分发挥“一点一线”地区在区位交通、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优先,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洛湛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和环洞庭湖地区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二是要继续抓好湘西地区开发,认真落实《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助贫困农户创家业,支持贫困乡村兴产业,鼓励贫困地区干部干事业,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三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县市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劳务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