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建学习考察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建学习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建学习考察报告

我们于4月2日至4月9日在苏州市举办了为期8天的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培训期间重点学习了“苏州市经济社会情况及发展战略”、“科学的人才观在苏州的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人才能力建设”、“人际关系沟通与协调”等内容。围绕上述课程,实地考察了苏州市、张家港市、昆山市人才服务中心及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乡镇上市公司海澜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等企业。通过学习考察和思考,苏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工作开放的思维方式、先进的工作理念、规范的内部管理,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水面占42.5%。全市现辖7个区和5个县级市。苏州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人文荟萃之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近年来,苏州市委政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人才、产业、环境等优势已见端倪。20*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48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2:66.9:31.2,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0.23亿元。在20*年的全国百强县(市)评比中,五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前10名,其中:昆山第1名、张家港第3名、常熟第6名、太仓和吴江并列第9名。

二、苏州人才工作的特点

(一)加大教育投入,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人才自主培养和供给能力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为缓解自身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苏州市不惜代价规划建设了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和苏州国际教育园,并吸引了中科大、南大、人大、西安交大、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相继入驻,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二所高职院校相继入驻教育园,有力增强了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自主培养与供给能力。

(二)地方经济发达,为吸引各类高级人才提供了物质保障。从人才工作看,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为打造人才高地,苏州市为引进的国家级优秀高层次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实行5—100万元的政府资助。建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市人才开发资金专门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今年又制定出台《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关于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政策,规定今后每年将择优扶持10名左右的海内外领军型科技人才来苏创新创业,每位领军人才可获至少200万元的科技专项经费、最高1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参与引进“姑苏人才计划”重点科技项目领军人才的国内外人才中介机构,给予10万元/人的奖励等。苏州市率先建立了以“人才效益”为重点的区域人才发展指标体系,并设立“苏州杰出人才奖”,对人才工作先进地区和杰出人才给予重奖。这些措施的出台实施,没有一个发达的经济作基础,没有一个雄厚的财政作保障是难以想象的。

(三)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更是竞争力。哪里的人才发展环境好、创新创业氛围浓,哪里就是人才向往和集聚的热土。高速发展的经济,数量众多的企业,为人才工作和吸引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仅在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方面,苏州市就先后建立了苏州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苏州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级各类创业园25家,国家特色产业基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8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引进外资研发机构48家,开发高科技项目60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多亿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园和国家级孵化器先进单位,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

(四)视野宽广,思想解放,人才工作的社会环境现代开放。从人才工作上讲,利用经济、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可以更早地接触到新事物、新思想,更早地把握发展的脉搏。在关注国内人才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容易了解国外人才发展的潮流,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就有了更宽的视野。这也就促使他们能够在各种思想的接触比较中不断进行选择和扬弃,进而完善自身的工作理念。有了新的工作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局面就会出现。如针对新的毕业生就业政策,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市的人才中心在20*年就区域发展、整体联动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及人事人才工作达成一致,对毕业生双选实行统一海报、统一信息寄送、统一市场广告、统一网站联动宣传的运作方式,充分利用了“苏南”这一品牌,在构筑人才高地方面上取得了共赢。

(五)大力培育人力资源市场。为建设一流的人才服务平台,苏州市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1.5万平米的人力资源大厦。大厦内设人才服务中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才市场服务中心、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留学回国人才服务中心、人事人才事务所等单位,集人才服务、交流、开发、洽谈等多功能为一体。每周二、三、四、五、六举办人才交流会,其规模和水平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为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苏州人才服务中心开展了“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服务在我手中,满意在你心中"等活动。并将人才服务范围已从传统的人才、人事培训、人才引进、档案托管、人才测评等,发展到人才猎头、薪酬体系设计等新领域。此外,以网络为媒介的网上人才服务业务也得到广泛开展,其经济效益在人才服务效益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三、差距和不足

由于我盟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加之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与苏州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截止20*年底,苏州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2.9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1365人,拥有两院院士4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78名。20*年全市引进外地大专以上在职人才达2万余人,引进留学回国人员2200余人。目前,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已达49.6万人,在与沪、京、深等人才高集聚地的人才流动中,人才的流进流出比达到6.7:1。截止20*年底,我盟人才总量为5.4万人,占社会总人口的5.4%。全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深入生产一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27人。二是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各类人才在区域、行业、城乡分布上不平衡。我盟大部分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两个行业,工业经济、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金融、法律、信息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后续力量不足。三是思想解放不够,人才开发力度不大。苏州市先后提出了“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既要重视跑项目、筹资金,又要重视跑人才、聚人才,既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又重视优化人才环境”等要求,并积极落实到工作中。而我盟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思想解放程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并不够,还没有真正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些领导干部还未真正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四是用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工作的经费不足,渠道不宽,投入机制不灵活。苏州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的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而我盟仅为50万元。五是人才使用效率不高,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较为普遍,人才缺乏与人才闲置并存。同时由于我盟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吸纳人才渠道比较窄,有很多优秀大学生和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干部不愿到企业工作。六是人才市场机制不很健全。基础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农牧区人才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需进一步健全机制、规范运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几点启示

我们与苏州市的差距无疑是整体性、阶段性的,但其发展历程、工作理念、工作思路仍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要树立“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

我盟要顺利实施“两转双赢”战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项目,而是人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把“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变成人们的共同理念。要充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在思考发展思路、制定有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把是否有利于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是否有利于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的基础性因素。要拿出招商引资那样的热情和耐心去寻觅、招揽人才,拿出亲商、安商那样的细致、周到把人才留在锡盟。

(二)加大投入,重点发展教育。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环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从各级人才市场上得到,但是我盟的发展除了要依靠部分高级专门人才外,还要靠整体素质的提高,靠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多样的技能人才、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这大量的人才要靠我们自己来培养和造就。要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的档次和数量。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植性投入,强化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敬业爱岗的技术工人。

(三)高薪聘用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苏州市经济实力较强,发展后劲足,并不是其本身拥有大量人才,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善于从各地吸引人才,争夺人才并高薪留住人才。锡盟各旗县市和各类企业,可根据经济发展增幅,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实行工资收入透明化或年薪制,使各类人才的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与其所取得薪酬挂钩,以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

(四)根据我盟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我盟“煤、电、油、肉、乳、矿”六大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及早作出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扩大人才储备数量和范围。

(五)高度重视吸引人才的“载体”建设。我盟目前大的项目不够多,高层次的科研院所比较少,缺乏能够容纳众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载体”。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重视人才的“载体”建设,进一步增强本地区对人才的容纳能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锡盟工作。我们可以利用引进的大企业吸引人才,可以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吸引人才,还可以建设新型的产学研基地吸引人才。

(六)大力培育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通过教育培训开发人才固然重要,但如何做到人尽其才,让各类人才得到有效利用更为重要。为此,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发挥市场调节和配置资源的功能,让人才与用人单位建立起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选人用人机制。运用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向锡盟地区集聚,提高人力资本的含金量,使区域经济更加快速持续发展。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党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党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组织部

企业党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