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部署,*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行动迅速,进展顺利,成效初显。通过活动,查摆出制约*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较全面地剖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进一步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现就*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一、敢于实践,规律把得准
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人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获得“全国财政之星”、“全国乡镇之星”、“中国女装名城”、“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全优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科技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标兵”、“(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一名)”等荣誉。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82.89亿元,增长23.6%;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0.77:51.67:47.56调整为0.57:51.42:48.01;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1.10亿元,增长15%;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组两级总资产为88.9亿元,增长7.65%;区组两级纯收入8.67亿元,增长5.61%;有10个社区进入全市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超3000万元的前50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总结*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六个坚持”: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破除观念束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突破各种思想束缚。*人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引进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先后启动了“五年见商城”和建设“四个*”战略,将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力争在本世纪初,将*建设成为在珠三角有区域影响的现代化南国海滨商城,并制定了“五年见商城”计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发展商贸*,打造人居*,开创时尚*,构建和谐*。正是*人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断突破思想障碍,*的经济社会发展得以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很好地抓住了港资、台资以及国际大企业转移的三次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引进外资,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的经济化道路。近年来,坚持招商选资,实现外源经济从低级化向高级化不断提升,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坚持与时俱进,适时推进调整转型。*镇历届党委政府善于谋变,因时而为,在保持发展连续性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努力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发展之路。坚持实施“内外源经济并进、工业商业并举”的战略,按照稳定农业、优化工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在保持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商贸*,形成了工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近年来,*的发展遇到人口压力加大、环境负荷过重、资源瓶颈凸现等问题,我们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由于顺应形势变化,我们不断把*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四)坚持市场取向,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坚持少限多放,重点从投资领域、要素市场、用人渠道和企业经营权入手等方面,放开政策限制、体制束缚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们着力加快自主创新,积极培育自有品牌、发展自主技术企业,名牌发展战略初见成效,目前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和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
(五)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文明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足于坚持统筹兼顾,考虑全局,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摩”“禁电”取得成效,清除“黑网吧”,强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全面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宜居、绿色GDP”五大工程,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六)坚持党要管党,全面增强执政能力。扎实构建思想、干部、人才、基础、制度、队伍“六大保障”机制,全面开创党的建设争先创优的新局面。精心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放开人才入户政策。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二、勤于问计,问题查得明
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根据*实际,确定了18个重大调研课题,由镇两套班子领导分别牵头调研。这些重大课题是:如何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以发展的眼光谋划*新发展;如何全面总结30年来*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如何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幸福家园;如何加大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的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服装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如何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如何推进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形象;如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如何增强经营者和群众的信心;如何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环境整治,营造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如何创造优质环境保障创新;如何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实现社会治安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如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如何解决收入和利益分配难题;如何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如何推进城乡协调、平衡发展;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机关效能。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坚持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问计于网民,问计于代表,问计于党外人士,采取座谈会、专题会、问卷调查、网络评选等多种形式,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探索对策和办法,先后共征集到各方面的原始意见459条,建议362条。通过认真梳理,查摆出影响和制约我镇科学发展的“五缺乏”、我镇群众反映强烈的“五不到位”和“十难”等20个突出问题: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五缺乏”。
一是产业构成缺乏竞争力。我镇目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渐趋合理,但二产、三产企业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是:在二产中以粗放型加工业为主,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模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短缺、管理人才及研发队伍不足,生产制造环节强,研发、营销两头环节弱;三产企业的“低小散”问题比较突出,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偏低,特色不明显,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快。
二是结构调整缺乏信心。经营者、企业员工、社区基层以及群众对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认识不足,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景感到迷惘,对转型发展缺乏信心。
三是转型升级缺乏政策支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目前政府还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策略和措施,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四是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我镇的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口高度密集,但全镇就业人口中,具有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占相当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过低,中高端人才严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遭遇人才瓶颈。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是这次产业调整的当务之急。
五是民企壮大缺乏后劲。表现在:管理水平低,大多仍然维持家族式管理的落后模式,尚未广泛导入现代企业制度;技术含量低,以加工制造或小型服务业为主,技术、设备、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品牌实力不强,多数是订单式生产和贴牌加工;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规模不大,存在小富则安的思想,对扩大生产兴趣不大;自主研发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不到位”和“十难”。
“五不到位”——
一是环境治理不到位。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我镇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大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硫、汽车尾气排放量居高不下,部分营运车辆(特别是货车和公汽)尾气排放严重超标;水污染问题突出,镇内河道大都严重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大,部分地方水体重金属严重超标;行政监管力度不够,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大,资金投放不足,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较严重,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二是资源整合不到位。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资源的巨大消耗,一方面资源严重缺乏,但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不均衡,重复建设、浪费现象突出,资源未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整合和调控。土地资源匮乏,可供利用的土地已极为有限;电力资源不足,*年一般是“开四停三”或“开三停四”,夏季用电高峰,电力更是紧张;水资源紧缺,全镇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部分群众用水困难。
三是公共服务不到位。部分公共服务高收费、低服务问题较突出;部分事项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且存在收费环节多、乱收费等不良现象,办事群众、投资客商颇有怨言。
四是食品监管不到位。假酒、假烟、瘦肉精、潲水油等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五是城市管理不到位。乱停放、乱堆放、乱摆卖、乱搭建、乱丢垃圾、乱拉挂等“六乱”现象未得到有效整治,市容环境、城市秩序、城市排涝系统离“人居*”仍有很大差距。
“十难”——
一是住房难。高楼价令许多低收入家庭望楼兴叹,为买一套楼,不少人穷毕生积蓄,成为生活困难的“房奴”。
二是行路难。治摩后,汽车数量激增使得路面交通阻塞,造成行车难、停车难;公交服务尚未完善,班次不足,线路覆盖存在不少空档;大多数道路缺少自行车道,群众出行极不方便。
三是上学难。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经济负担重,子女考上大学费用大难以筹措,新莞人子女就近读书十分困难。
四是看病难。清理“黑诊所”后,医疗秩序明显改善,但由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体系尚未建成,医疗服务点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偏远社区患者看病就医不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五是就业难。失业现象普遍存在,本地大学生毕业找工难、中年人重新就业难、渔民转产转业难。
六是生计难。物价上涨过快,米、油、肉、菜、燃气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指数上涨水平,对低保家庭的生活影响尤为严重。
七是治安难。当街抢夺、入室抢劫、店铺盗窃等恶性案件仍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治安问题依然严峻,群众缺乏安全感。
八是财产性收入增加难。相当部分群众的收入主要依靠房屋租赁租金,目前我镇物业空置率上升,租金减少,财产性收入大受影响。
九是社会管理难。全镇人口总量庞大,社会管理的各种配套跟不上,社会矛盾不及时,给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十是化解劳资矛盾难。《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纠纷明显增多,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法、理、情难以兼顾,企业与员工利益难以平衡,劳动部门调解难、仲裁难,公安部门介入处理亦困难。
三、善于剖析,根源挖得深
深刻分析产生这些突出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可以归结为“三个落后”:
(一)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从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收集到的情况来看,部分党员干部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存在思想误区,把“转型”简单理解为“转移”,担心调整转型会引发经济衰退,造成集体收入减少、分红缩水,因而对产业调整转型持消极的态度。另一种观念是把经济增长理解为发展的全部内容,把“发展是硬道理”等同于“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在这种认识支配下,只热衷于片面地、单纯地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增长越快发展差距越大的尴尬局面,引发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走强、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失衡,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阶层结构等社会结构没有随经济结构调整而得到有效调整,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没有随经济发展而相应发展,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增长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等。因此,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五破五增”,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增强新的思想观念十分必要。“五破五增”就是要破除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增强勇于创新意识;破除封闭自给思想,增强开放合作意识;破除急功近利思想,增强乐打基础意识;破除贪图享乐思想,增强励精图治意识。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影响相当深远。
(二)工作方式落后。今年已经是改革开放30年,东莞建市20年,与发展早期相比,很多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已经发生了大变化,但不少干部仍然沿用过去的一套工作方式、领导方法和思维模式,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工作能力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主导的加工产业“两头在外”,贴牌加工,这种漫山放牧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大量消耗资源,大量输入劳务,在原始积累初期,不可否认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目前*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供给不足、能源短缺等问题日趋凸显,必须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闯出一条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型商贸业、现代服务业和时尚文化产业的新路。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消耗更少的资源,能带来更多的绿色GDP。以资源状况看,单纯比拼制造业,*没有太多的优势,选准服务于珠三角制造业的商业服务业,抢占先机,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则是*的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现实是,把*现有土地投放于加工制造业,捉襟见肘;如果把土地腾出来发展商贸业、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在经济总量上再造几个*都没有问题。产业调整升级势在必行,*人要继续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敢破敢立,大胆创新,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三)体制机制落后。体制性障碍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大绊脚石。过去,考评政绩只谈招商引资数额,不考察环保效果;表彰奖励多看GDP硬增长,少考虑可持续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必然导致只注重经济指标增长的“硬发展”,导致生产经营粗放式,资源利用掠夺式,污染排放随意式,社会管理放任式,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不堪重负。
四、勇于创新,思路理得明
*镇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商贸*、打造人居*、开创时尚*、构建和谐*,“四个*”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有力抓手,是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有效改善民生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一)坚持创新发展,稳步推进产业调整升级。
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任务,要按照“坚定不移、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处理好急与缓、点与面、调与稳、取与舍等关系,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实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作为东莞市的工业大镇和商业重镇,工业主导向商贸主导调整需要依靠创新,粗放型加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需要依靠创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低小散”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升级也需要依靠创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更需要创新。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引导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向商贸主导调整。商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主推力,在全镇“一盘棋”的思路下,完善产业规划布局,确立“*大商城”的战略目标,完成总体商业规划布局,大力推动商贸兴镇,发展“商贸*”,运用资源优势和政策杠杆作用,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新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抓好龙头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优质大项目,加快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步伐,加快*港沙角港区和白沙交通枢纽等商贸平台建设;努力促成国际知名商业品牌进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完善“一个物流基地”、“三个一平方公里商圈”和“五个商业组团”的配套。(“一个物流基地”,即在广深珠高速与广深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建设一个多功能型、具有完善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综合物流中心。“三个一平方公里商业聚集区”,指*寨商业街近1平方公里的菱形街区的商业聚集区;博涌布料辅料市场近1平方公里的商业聚集区;规划中的1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的国际商贸城及物流园区。“五个商业组团”,分别是龙眼-北栅-大宁商业组团、南栅商业组团、武山沙旅游商业组团、路东-沙角港口码头商业组团、白沙铁路客运商业组团。)通过引导,使产业从工业主导向商贸主导转变,二三产业的比例更加合理。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在*的第二产业中,加工业占了较大的比例,而且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模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以“广东省创新示范专业镇”为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推动产业由制造为主转向创造为主、从制造业为主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兼容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探索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子。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支持社区实施“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策略,对旧厂房和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协调相邻社区联合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厂房和工业区的档次;在“腾笼换鸟”过程中,要主动出击,舍得投入,要稳步推进,讲究战略战术,避免“空巢”导致产业“空心化”。转变招商方式。招商引资要从着重引进外资转向引进内外资兼顾,从主要引进加工制造业转到重点引进高科技产业、创意产业和物流业,积极引进企业总部、产品研发环节、公共服务等,带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拓宽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和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内销业务,引导来料加工企业向“三资”、民营企业转型,大力发展内外源经济。
三是创新发展平台,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早在十年前,*人就已经意识到过度依赖外源型加工业的弊端,开始思考变局、寻求转型,大力发展以服装为主的商贸业,开全国乡镇之先河,举办中国(*)国际服装交易会。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的二三产业的比例已基本合理,但第三产业中“低小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偏低,特色不明显,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快,传统服务业必须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低端、小规模、零散”的商贸业必须要向“高端、大型、集群”的现代商贸业升级。以高标杆的平台激励创新。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平台,逐步建立创新服装产业链体系,提高*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以服装产业促进中心为平台,完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互动、技术推广、人才交流和市场营销拓展的创新;以服装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积极服务企业,营造*服装产业的创新氛围。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支持企业争创名牌,通过“百万奖名牌”的政府举措,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品牌,以品牌带动营销,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开发威远岛。通过国际竞赛招标,对威远岛进行概念性设计规划,将威远岛建设成一个集“文化岛、创意岛、休闲岛、浪漫岛”为一体的有机生态岛,打造成现代旅游度假胜地及区域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竞赛最终选取了英国合乐集团上海合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方案为优胜方案,选取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设计方案为优胜方案的补充。
四是创新发展环境,让民企发展壮大。一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和规模在全市都是处于领先地位,但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总体还是数量庞大但水平不高,实力不小但竞争力不强。要积极为民企发展创造有利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方式,增强民企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大中型民营企业在*设立总部,努力促成外迁的民企总部回归*;树立民企标杆榜样,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创立品牌,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每月举办一次民营企业的协调会议和集中服务日,以现场办公的形式,为企业解疑答难,提供咨询服务,对现场不能解答和办理的问题,有关主管部门将填写《集中服务日跟进服务表》,承诺跟进。
五是创新发展策略,实施产业调整十大工程。
科技发展规划工程。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镇科技工作要求和发展目标,以建设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朝“自有品牌、自主技术”的方向发展,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意产业园工程。时尚创意产业基地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规划建设的创意产业园,是一个以“流行时尚”为核心要素、以联盟平台和网络平台为扩展两翼、服务于时尚产业链各环节的新型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流行时尚的创意产业园区,是推动*服装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举措。
新湾海产品加工场工程。新湾海产品集体加工场,既是一项行业升级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目前我镇有17家咸鱼加工企业,为了扶持新湾渔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由镇政府拨出20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财政出资450万元和半岛城邦房地产公司捐资250万元兴建,预计今年9月中旬可投入生产,年加工水产品600吨,可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300个劳动就业岗位,逐步实现海产品传统产业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新湾海产品”的生产环境和食品安全水平。
白沙油鸭场整治工程。我镇有白沙油鸭、腊味腊肉和光鸭加工企业约40家,白沙社区将出资500多万元进行道路设施建设和生产企业周边环境改造。白沙油鸭加工企业积极进行升级改造,投放了资金对生产车间和设备进行大规模整改,申办QS认证,建成规范的油鸭产业加工基地,提升油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富民商贸城工程。富民商贸城工程是我镇23项重点工程之一,建设项目于今年四月下旬正式启动。商贸城一、二期工程占地14万多平方米,计划投资20亿元,是一座综合性的群体建筑,包括一座国际会展中心,四座相互以人行天桥连接、通道呈旋转式上落的超大型商场,一座高级现代商务写字楼,铺位总量八千余个,总建筑面积达99.9万平方米,有广场、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商务花园、酒店、长途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区等配套设施。
富民服装商务中心工程。富民服装商贸中心地处*新商圈的中心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楼高23层,地下2层;负1—5层为商铺,有900多个铺位,主要经营中外品牌服装、精品、高级化妆品、手袋等,分男装、女装、童装、化妆品四大区;6层是美食中心;7层是服装展示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和休闲中心;8—23层为10万平方米写字楼。项目还配有2万多平方米的园林式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是集购物、饮食、休闲、办公、服装展示于—体的大型国际化商贸大厦。
文化演示中心工程。*文化演示中心总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3.5亿元。演示中心工程的投资各方已经达成共识,中心建设规划和设计初稿已确定。建成后,可进行文化艺术及时装展示,还可为小型运动会提供场地。
区域品牌工程。我镇的区域品牌工程是按照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和“四个*”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服装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创建产业集群品牌支撑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核心,通过产业集群与*服装区域品牌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装这一区域品牌对服装产业资源的系统性优化配置作用,全面提高服装产业集群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已制定了《*镇创建“*服装”区域品牌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区域品牌发展目标、操作程序和实施措施,注册了“*服装”集体商标。
小作坊食品加工基地工程。为了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我镇积极探索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的生产模式,为食品加工小企业和小作坊寻求出路,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使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镇的要求。目前,我镇计划在北栅片区和南栅片区开展小作坊集中生产基地试点的建设,集中生产试点的加工厂区正在进行装修整改。小作坊集中生产基地试点建成后,将实行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黄河客运站搬迁工程。位于城区核心地带的黄河客运站进出班次频密,人员过度集中,候车环境较差,是造成中心区交通拥堵的主因。为改善中心城区的交通环境,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4月25日完成了黄河车站客运班线整体迁出;搬迁后加强了各站场与商业区的交通接驳,多路公共汽车线路作出了调整。投资6亿元兴建、高230米的东莞第一高楼——黄河中心大厦,已于5月28日封顶,集高档商场、现代化写字楼和超高层五星级酒店为一体,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到时将成为*镇标志性建筑,从交通“瓶颈”到*“地标”,将大大提升*商城的地位,使“商贸*”向前又迈出一大步。
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调整升级,我镇专门邀请了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科技厅的权威专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作专题调研。从5月初起,专家组通过开座谈会、参观企业、走访市场、深入社区等方式,收集第一手材料,目前他们正根据*的实际情况,形成操作性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对我镇下一轮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坚持特色发展,创出“*经验”。
服装业一直都是*的特色产业,服装业作为*的一张“名片”,在什么时期都不能够放弃。十年磨一剑,*人花十年的时间,从农业*走向工业*,做大了制衣业;又花十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从制造业主导向商贸业主导的转变,*人又做旺了服装销售;下一个十年,*还要完成向时尚产业、创意产业的跨越,把时尚业做出名堂,而服装业在当中将担当重要的角色,时尚*是实现服装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努力开创“时尚*”。时尚*的关键在于提升*服装的“软实力”,要留住时尚之根,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坚持办好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装交易会和HICC面辅料交易会,建成覆盖服装面料辅料、成品以及配套产品大市场,打造集服装设计、生产、策划和营销的大型交易展示平台,向国内外展示*独特的服装文化和时尚元素;加快规划建设文化演示中心和创意产业园项目,以服装创意产业园为创新载体,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注册“*服装”集体商标,打造“*服装”区域大品牌;提升现有产业资源,吸引和整合外部的时尚资源,让更多的时尚元素聚拢*。构建服装产业区域联盟。构建市场联盟,促进区域互动;组成品牌联盟,让*品牌、南派品牌乃至全国主流品牌联合起来,共同展示中国时尚主流品牌的力量;组织设计师工作室联盟,建立设计师创业平台,吸引各地优秀设计师和各种时尚服务机构集聚*;组织时尚媒体联盟,让*成为时尚信息传播的信息源。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
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民生福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五不到位”和“十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今年着重要抓好十项民生实事:
一是贫困有助。全面提高我镇低保标准线,由07年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做到“应保尽保,保障率达100%”。今年全镇共有低保户734户,1991人,其中低保学生501人,共需发放低保金392.4万元,低保助学金59.26万元。
二是医疗方便。由市、镇、社区共同投入,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镇的公益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内完成14个服务站的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站)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等公益性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镇公共卫生大楼,力争今年10月竣工,2009年投入使用,集疾病控制、计划免疫、公共卫生监督、食品卫生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等功能于一身,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的保障能力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综合水平。
三是吃得放心。继续开展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强化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检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水平。推行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动物防疫,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四是出行通畅。采用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方便、安全乘坐公交车,镇内公交车全面安装GPS系统,建立管理网络;安装电子报站系统,完善车辆进出站规则,将班车到站信息提前告知乘客;安装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打击扒窃;条件成熟时设立公交智能化管理调度中心,对不同公交线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不断优化公交线路,保证群众出行方便。加快体育路、金宁路、*大道东、*大道西、连升北路、金捷路、人民东路一期、新安路、滨江路和*布料市场路等十大道路工程的进度,加强协调,全面动工建设三条跨镇联网路*标段,改善交通状况,进一步巩固我镇的交通枢纽地位。
五是帮扶弱势。加大对欠发达社区扶持力度,落实新湾扶贫项目,增强欠发达社区“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市提供给新湾社区(即原新兴、三东、渔港三个社区)的扶贫贴息借款共1,500万元,发展经营性项目,在沙角社区德隆围建设新湾水产品加工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年加工水产品600吨,将可为新湾渔民转产转业提供约300个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各社区协调发展,帮扶其它欠发达社区加快发展,促成陈黄村与北栅、宴岗与南栅的合并。
六是住有居所。启动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的规划建设,逐步解决本地困难群众和新莞人住房难问题。
七是安有保障。严厉打击黑恶犯罪、暴力犯罪、犯罪以及街头抢夺、入室盗抢、公交车上扒窃等严重违法犯罪;完善“三中心”合一建设,强化指挥调度功能,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完善社会面巡控网络,新增视频治安监控探头160个,形成全镇高科技立体防控网络;着力推进“治窝”行动,进一步完善“双责制”和“三自一包”管理措施,继续创建“安全文明出租屋”,推广物业托管模式和推行租住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坚定不移推进“治摩”“禁电”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争取社会治安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
八是学在*。巩固省教育强镇成果,打造“学在*”品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快乐教育”理念,推进两级办学体制改革,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大力推广先进教学教育经验;继续推进学校升级工作,逐步完善全镇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建设和发展,下大力气解决新莞人子女读书难问题。
九是劳有所得。促进全民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抓好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挖掘本地就业岗位,进一步推进本地户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渔民转产转业;不断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网点建设,争取在各社区建立规范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使本地户籍劳动者能就近享受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通过招聘会、见面会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就业。
十是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友好、市容整洁、绿化美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强化环境保护。对全镇的电镀、漂染、洗水、印花等重点污染行业进行分类整治,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监管,督促重点污染企业落实污染削减措施,力争每年的排污总量递减3%-4%,3年实现全镇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坚决关停经整治后仍不达标的污染企业,加大对水、大气、噪声、粉尘等污染的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污染源普查登记,切实掌握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加快环保专业基地的整合和建设,启动废水处理中心和废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加快宁洲、海岛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的建设步伐,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东引运河*银河段(白沙至*水闸)及内河涌的清淤疏浚、堤岸建设等工程。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达标公厕、现代化环卫压缩设备及先进环卫收集运输、垃圾填埋场整改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年内基本完成达标公厕建设,全部免费开放公厕;基本完成现代化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配合先进的垃圾收集运输模式,实施全镇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完成10个垃圾填埋场封场、扩容整改工作。深化环境整治。狠抓以“治乱、拆违、清脏、增绿、添美”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确保全镇各社区卫生达标,抓住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检查验收的契机,深入开展生态*建设,推动绿化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一批绿化景观工程和环境艺术工程,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排涝系统。疏浚河涌、完善排涝设施,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解放思想,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前期形成的科学合理的调研成果要转化为决策,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并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护航,为“四个*”建设加力提速。绩效评价机制和鼓励机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等方面的工作,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使考评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产业导向机制:发展品牌经济、规模经济、流量经济、循环经济和民本经济,对重点项目、关键项目要有要有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和促进布局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管理集成,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环保约束机制:强化环保把关和调控的功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此外,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支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财政金融、科技创新、人才选拔、法制保障的体制机制。
(五)提高执政能力,强化科学发展组织保证。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用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观念代替旧观念,就是与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结合起来,与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推动“四个*”建设结合起来,与为民谋福祉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为*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班子成员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度,重大事情班子通气,集体决策,工程项目、土地征用和出让、干部任免、人员招聘、财政收支等一概由两委会议集体讨论,加强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核心作用,坚持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确立“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的用人导向,促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高固本强基能力,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突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大力改进机关作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务实、清廉、为民、高效的政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行动,重在落实,重在成效。当前产业调整、社会转型的任务艰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巨大的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