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党政干部学习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16日至25日,以*为团长,*为副团长的*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在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的积极联络、精心安排下,采取听取讲座、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学习考察了上海、杭州、*等地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多位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选择了考察点,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的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是在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的关键时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整个学习考察目的明确、安排紧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长三角地区由江浙沪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以占全国1.14%的土地、6.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57%的GDP,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产业、城市、财富最密集的地区。在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赶超的精神,让我们震动很大。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积极的“两位数”增长。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和发达地区的县(区)相比,差距悬殊,个别经济指标甚至赶不上有的乡(镇)、村(社区),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政策运用、机制创新和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拉大之势。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奋起直追,就会使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3、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活、思想活、政策活,能够千方百计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学习考察中,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在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提出的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突显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符合崆峒区发展实际,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就一定能够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抓住听取讲座、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机会,大力宣传我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积极推介我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崆峒、关注崆峒,为崆峒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总的印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潜力大,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长三角地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不甘落后、争创一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赢得了发展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是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发展理念新颖。他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大到一个思路,小到一个景点,都能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善于更新理念,敢试敢闯,不断超越自我。*、*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创造了“新苏南模式”。杭州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场演出不花政府一分钱,完全由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投资,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年创收达到1.82亿元,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杭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的结果。
2、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准确。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村、企业,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工业园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为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先后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于一体,按照“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将“一产”发展融于“三产”发展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心五区”(园区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农业展示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加工区)建设稳步推进。杨浦区规划馆分为杨浦概况、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三区融合、重点地区、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个展区,并定期向社会开放,通过展版、展墙、模型、多媒体、影音投影等多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的总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历届党委、政府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了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权威性。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区域经济规模。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他们能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创新思维,把握机遇,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国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长三角地区有22种产品产值占全国的25%以上,12种产品占到10%以上。浙江桐乡市充分发挥“长江金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建成了17万平方米的航母级专业市场----中国桐乡鞋业皮革城,通过商铺的销售、招商以及对经营的统一管理和操作,皮革城成为聚合政府、市场、厂家、投资者、经营户等各方面的力量平台,带动了桐乡皮革产业的迅速壮大,目前,桐乡皮革和辅料生产企业达到3000多家,成为全国四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市杨浦区是上海高校最密集的区域,有复旦、同济、上海理工大等14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国家“两院”院士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近13万,博士、硕士研究生2.3万人。面对丰富的科教资源,杨浦区委、区政府提出由“工业杨浦”开始向“知识杨浦”奋进,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一批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科技园区拔地而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各地都把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兴业环境,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日益浓厚。*工业园区先后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多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了“九通一平”工程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供热厂等一批重点源厂,完成了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李公堤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流入,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88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67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6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02个项目。在倾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着力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对常规性业务3天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7天,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有事您说话”已成为姚庄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企业、投资者不管有什么需求,只要一个电话,政府工作人员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在现场。服务创造价值,姚庄镇党委、政府真心的服务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客商们纷至沓来,许多体会到姚庄镇优质服务的企业,也自愿当起了姚庄的“义务招商引资员”。2006年,全镇引进外资项目10家,合同利用外资8143.7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家,总投资3.56亿元。
5、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长三角地区除把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水平等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标外,还把环境保护、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力度。*工业园区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投资30亿元建立了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聚集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60余家,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人;区内企业公积金参保率均达100%,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杭州市东冠村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为村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村里每年投资近80万元,用于卫生保洁队、绿化养护队、治安巡逻队支出。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东冠小学和幼儿园,每年村民医疗费报销、老年人生活费、独生子女费、入学补贴费、困难家庭补助等各项福利经费达200多万元。*工业园区湖心社区针对区内人口“三多二高一强”(新*人多、年轻人多、境外人数多,文化层次高、经济收入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推行“早九晚八”工作制度,通过“阳光假日放心班”、“境外人士联谊会”等活动,加强社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了社区和谐、邻里和谐。
三、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新的起点期待着新的突破。如何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加快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建设步伐,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学习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超越自我谋求大发展。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着力强化“三种”意识,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强化“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识。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富民强区的头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意识。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的发展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大力倡导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和率先发展、率先富民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三是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衡量思想解放的程度。
2、规划先行,优化资源配置。规划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履行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之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行业等专业性规划,并持之以恒地抓好了规划的落实。就我区而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按照思路出规划、规划出项目的要求,加强中长期规划编制,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部门、行业性规划应围绕“三大经济”、“四大产业”,注重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服务于全区的整体发展,具有超前性、长远性,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把村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强化指导,加大投入,切实抓紧抓好。并且各项发展、各类建设都应按照规划进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3、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强区进程。我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除了自然因素的制约外,核心原因就是在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方面步子比较缓慢。加快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大抓工业项目,一如既往地重视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于带动三产、反哺一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区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工业经济,一方面要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提升建材、制革、制药、食品酿造等传统产业,发挥商贸、肉牛、果菜等资源优势,大力兴办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的各类企业,促进外延扩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大量流入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扩张工业经济规模。同时,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园区。
4、借力发展,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长三角地区最明显的经济特征就是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因此,我们应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实现快步“走出去”,大笔“引进来”,全面提高我区开放型经济的程度和水平。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我区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两张国家级名片,加大宣传,强化推介,提高崆峒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加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力度。随着银武高速、平定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我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交流,扩大合作领域;积极借鉴苏南的“错位发展观”,以向兰州、西安、银川三大省会城市提供服务和配套产业为定位,积极融入“西兰银”大经济圈。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招商机遇,注重外资、内资一起引,引路、引技、引智、引管理经验并举,拓展引进的广度和深度。采取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媒介招商、博览招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四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鼓励城乡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自主创业,劳动致富;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办、领办企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5、优化环境,增强资本聚集效应。环境就是生产力。“硬环境不够硬,软环境不够软”,是我们与先进地区最大的差距。实现崆峒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是打造良好的硬环境。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高档次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增强环境优势、开发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人才济济,而我们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匮乏。因此,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和开发人才、经营人才、服务人才的理念,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建立完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机制,在抓好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三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透明高效政府。积极探索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努力构建“服务高地”和“政策洼地”。
6、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从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做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导向,引导建设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的项目和企业,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走资源可承载、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入机制,积极鼓励支持民间、集体、个体兴办学校、科技、社会福利及社区服务等实体,实现投资的多元化。三是高度关注民生。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形成帮残助弱、团结互助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