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强化为民服务考察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强化为民服务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强化为民服务考察报告

一、*、*两市的主要做法

(一)搭建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便捷高效。*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12月,20*年12月,投资350万元,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新行政服务大厅。本着“能进则进”的原则,将27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88项行政许可、36项非行政许可和24项便民事项纳入大厅直接管理,工作人员达150多名;对未进驻大厅的15个部门的66项许可事项负责年终考核。为实现全市所有许可事项“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目标,该市建立网上审批系统,构建了“*市网上审批大厅”,将全市42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15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中心通过在网上设立“并联审批”模块和外网信息服务,解决了申请人多头跑、审批部门分别跑的问题。网上审批系统运行以来,共受理事项54112件,平均审批时间缩短了一半。今年以来,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179件,行政事业性收费7.2亿元。*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6月,20*年10月,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新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正式启用。该中心设91个服务窗口,目前共有31个部门、221个许可服务事项、90个收费项目、220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具有为民服务、招商服务、阳光服务和集中收费四大功能,是市政府实施行政许可、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二)搭建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两市为解决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例如*市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1100平方米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中心设置了评标区等七大功能区,配套安装了先进的指纹识别等六大智能化硬件监控系统,为公共资源的交易规范化、监督智能化提供了保障。中心建立了领导管理机构、服务工作机构和监督监察机构“三级运行”的管理模式,出台了《关于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意见》、《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合法、有序、公平交易。*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自20*年12月开始试运行以来,共完成土地交易35宗,成交额4.14亿元;完成建设工程交易269项,交易额11亿多元,为财政节约资金1亿多元,平均节约率为15%,最高节约率达24%。其中该市机动车排气监测站BOO模式的招投标一项,中标额高出标底360万元,仅一项就收回交易中心建设成本。集中统一监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由无形到有形、由隐蔽到公开、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水平。

(三)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程为民服务。*、*两市不断延伸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在所属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在各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室,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使群众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办妥万家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在机构设置上,便民服务中心为镇政府(办事处)派出机构,对纳入中心的服务事项,部门单位及村(居)便民服务室有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业务上受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事项涉及建设、土地、环保、供电、房产、国税、地税、工商、财政、劳动、民政、计生、卫生、公安、交通、司法、信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包括镇级部门直接办理以及需要到市级部门办理的各类事项。在服务方式上,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便民服务直接办理或全程制,即对企业和群众申请办理的各类事项,实行“一站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变过去的“多门办、群众跑”为现在的“一站办、干部跑”。

(四)完善电子监督监察体系,实现业务流程全程监控。为确保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平台科学、有序、高效运行,*、*两市建立完善了以电子监察为主体的综合监督体系,实现了对业务办理流程的全部监控。电子监察系统与行政许可等系统无缝隙对接,主要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以及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各个办理环节进行即时、同步、全面监控,监督其程序、内容的合法性。同时,在大厅及厅外其他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设置了视频监控点,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监控,实现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电子监察系统预先设置了每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条件、程序、收费、时限等规范化要素,设置了违反行政许可规定的具体情形及处理办法。对各种违规行为,系统分别给予“黄牌”、“红牌”警告,通过网络自动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督促整改和调查处理。电子监察系统的运行,淡化了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力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改进了机关作风,优化了政务环境。

(五)完善管理考核办法,实现发展环境优质高效。*市为加强对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建立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考核工作机制,主要是采取“两个挂钩”、“两个结合”的方式进行。“两个挂钩”,即工作人员考核与窗口考核挂钩、窗口考核与派驻部门考核挂钩;“两个结合”,即日常考核与月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派驻部门审办工作的年度考核分值由3分增至10分,且规定对考核对象按30%、40%、30%的比例分成三档,每档至少要相差1分。考核结果的有效使用,形成了个人、窗口、部门通力协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处罚行为的规定》等文件,结合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年度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规范部门执法执收行为,优化了全市的发展软环境。对各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的管理考核,*、*两市在各镇(街道)便民大厅设立了局域网,实行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申请办理事项件件有记录,事事有答复;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超时等情况,中心随时进行处理。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对各便民服务大厅进行日常考核和检查,负责对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结果列入全市总体考核。

二、基本情况

D两市隶属青岛市,是经济较为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的两个县级市,均为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近年来,两市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工作,营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市的行政审批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建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市的“为民服务制”荣获今年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三、加快我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学习借鉴*、*两市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搭建新型服务平台,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大厅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软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投资兴业和便民利企的重要指标。为此,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建设好行政审批大厅至关重要。当前,由于受场地面积所限,我县行政审批大厅无法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的作用,企业和群众办事还存在“多头跑”的现象。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在开发区沿街位置,政务中心附近,协调一处办公场所,建设一个宽敞明亮、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审批大厅。原则上要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进厅,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进一步拓宽审批服务功能。

(二)整合有效资源,完善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为民服务工作,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根本需要。去年以来,县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为民服务职能和指导协调职能,在全县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县、镇、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各镇(街道)为民服务分中心还存在进驻部门不健全、工作人员不完善、办公设施不完备的情况。建议加大督导、监管力度,要求各镇(街道)加强为民服务大厅建设,把建设、土地、农财、劳动、民政、计生、司法、信访、农业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集中纳入大厅办理,在业务上接受中心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统一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促进我县为民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设立为民服务呼叫中心,落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交办件办理责任,完善接办、转办、督办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结果的惩戒和使用效果。

(三)建立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行政效能。*、*两市通过建立网上审批大厅,切实解决了审批事项“能进则进”、未进厅审批事项网上监督、网上审批的问题,方便了申办人,提高了行政效率。建议加大投入,在审批大厅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做好未进厅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有关部门进一步整合审批资源,组建成立一个综合审批科室,把未进厅审批事项纳入一个科室集中办理;安装视频监控和网上审批系统,实现电子即时监控和网上审批,从根本上做到所有审批事项纳入“审批大厅”办理,确保行政效率、督察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借鉴*经验,立足提高我县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水平,建设阳光政府,建议适时组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改变目前由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部门分散,造成的监管不统一、标准不统一、运作欠规范、损害公共利益和交易主体利益的现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管办分离、规范流程、电子监察、依法监管”的原则,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五)加强管理考核,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按照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在加强综合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建议整合现有的党群口的协调服务评议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行风评议,建立机关效能考核评估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为民服务和基层站所的考核结果纳入效能考核评估的总结果,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确保以工作为前提、以考评为保障、以效能为目的的良性机制的形成,以便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理考核,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按照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在加强综合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建议整合现有的党群口的协调服务评议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行风评议,建立机关效能考核评估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为民服务和基层站所的考核结果纳入效能考核评估的总结果,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确保以工作为前提、以考评为保障、以效能为目的的良性机制的形成,以便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反馈渠道。通过召开党风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发放政务公开测评表等形收集吸纳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退休审批、失业金发放、社保补贴和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投诉箱和投诉电话的作用,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办理群众投诉,办复率100%。四是组织群众监督评价。我们坚持做到,在办理退休审批、失业金发放等事项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整个申报审批工作都请群众监督,防止出现厚此薄彼和群众误解。对劳动保障重点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在全局干部职工广泛深入酝酿,征求群众意见后形成。五是将公开的项目面对群众。我局通过文件简报等形式,将政务公开项目、方法、公开通过办事窗口宣传,让群众知道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办理及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

(二)强化措施,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们从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入手,努力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与政务公开有关的岗位《责任制》、《绩效考评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使政务公开工作逐步向规范运行的方向发展。二是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同时,通过成立督查小组,抓好督查,促进落实。三是责任追究,严肃纪律。我们对违反政务公开规定的人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从而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质量。

(三)注重实效,以政务公开为重点不断扩大效能建设的工作成果。在开展效能建设活动中,我局始终坚持以推行政务公开为重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走过场,确保效能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促进了行政管理过程的公正和规范。二是阻塞了干部以权谋私的渠道。一些过去群众关注的事公开办理,群众参与监督,干部不能再偏亲向友,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三是密切了劳动保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政务公开使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由了解到理解,由知道到支持,逐步消除了隔阂,密切了感情,群众对劳动保障部门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四是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政务公开,群众的上访量逐渐下降。

由于我局在抓机关效能建设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效能制度,精心组织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当然,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个别同志服务态度还比较生硬;深入基层调研少,为基层排忧解难做得不够;有关机关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的文件、资料档案有待于完善。

总之,我局将进一步把握机关效能建设的本质要求,认真履行劳动保障工作职责,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