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委副书记创新教育考察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副书记创新教育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委副书记创新教育考察报告

一、更加注重在转型升级中构筑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更大突破的新支撑。*突破的根本在于工业突破,这是我们的切身体会,也是省委、省政府的一贯要求。近年来,*的工业经济确实有了较大发展,到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持续27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但总体上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传统加工业占据绝对份额。我们要吸取*由“三来一补”、“世界工厂”向“高端创造”转型的成功经验,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思路,主动超前地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中构筑新的产业优势。重点加强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不懈地招大引强。*工业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缺乏支柱型、旗舰型大企业支撑,全市目前只有洋河酒厂销售超过了20亿元,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也仅有72家。要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更大力度地招商引资,特别是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面向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承接更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的产业落户*。二是加快推动企业上市。*目前仅有一家上市企业。要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企业与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进行增资扩股、技术改造,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进洋河、双沟、绿陵、箭鹿、秀强、业事等企业尽快上市,确保“十一五”末全市上市企业达到5家以上。三是培育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同时,着力在子女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等方面,研究采取更具突破性的举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四是推动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加强开发区规划建设,并从投资强度、环保要求等方面严格招商选资条件,大项目进园区、小项目进标准厂房、劳动密集型配套产业项目进乡镇工业集中区,推动市、县(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产业合理布局、联动发展。加快运河沿线企业搬迁步伐,引导和帮助企业通过搬迁提升企业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把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低成本优势,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软件园建设,在已有20家软件开发和动漫企业进驻的基础上,继续争取IBM公司到湖滨新城建立数据备份库,与印度IDMI公司合作开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同时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为企业服务能力。

二、更加注重在科学发展中推动思想解放,全力开创后发快进的新境界。回顾过去30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历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入新时期,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而且毋庸讳言,其中的一些或多或少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因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根本指导方针,着力扫除科学发展的障碍,正确引领科学发展的方向,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地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于*而言,关键是在“好字当头”的前提下,着力从五个方面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后发快进”。一是更加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工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坚持以增量扩张带动总量扩张、促进结构优化,一方面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途径,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着力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二是更加有效地实施富民优先。*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大约127万人。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力量,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到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和1万元以上,平均增速总体达到或超过人均GDP的增速。三是更加鲜明地弘扬创业文化。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小农思想,大力弘扬干事创业、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在思想上由“依赖”到“自强”、由“守摊”到“开拓”、由“求稳”到“敢闯”,使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成为社会风尚,营造鼓励竞争、激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四是更加积极地推进改革创新。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改革才有出路,创新才能突破。坚持用思想解放的智慧和视野,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寻求破解难题的新办法,使*始终保持体制机制上的领先,为后发快进、加速突破不断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五是更大力度地加强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尽管优越,但是尚未经过工业化、城市化的充分考验。要切实吸取一些先发展地区的教训,全面贯彻落实“环保十优先”方针,特别是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坚持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擦亮“生态*”这一金字招牌,始终保持*的生态环境优势,绝不靠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三、更加注重在统筹兼顾中推进城市建设,科学构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中心城市发展起步迟、起点低,功能尚不完备,对“三农”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立足*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强化一个控制、打造三大特色”,全力以赴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打造“*最美丽城市”。一是强化规划控制。20*年我们对中心城市、湖滨新城发展概念性规划和古黄河风光带景观规划进行国际征集,三个规划已经确定。要严格落实规划的理念和要求,强化规划控制,集中有序开发,提升建筑品位,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二是打造水环境特色。*水资源丰富、水文化悠久,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建市以来,我们相继对大运河、古黄河、骆马湖进行水环境整治。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实施“两河一湖”工程,对大运河、古黄河、骆马湖进行清污截淤,沟通水系,提升城市水质,进一步丰富和彰显城市水文化内涵。三是打造绿色生态特色。“绿色家园”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城市品牌,但到了广州、深圳之后,我们感受到了明显的差距,不谈绿化品位,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分别比深圳低了5.2个和6.2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城乡绿化,增加绿量,提升品位,形成特色,今年底确保主要绿化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四是打造休闲旅游特色。重点开发水上、乡土旅游路线,积极构建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旅游度假区、*花乡旅游度假区,推动城乡旅游经济发展。在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推进速度,切实加强城乡各类规划衔接,稳步推进小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形成有利于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和格局。

四、更加注重在转变方式中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空间。*总体上还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市,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仍占GDP总量的21.8%,530万人口中还有近1/3是农民,农民收入中有近1/3来自农业。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广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171.9万亩,占总面积的26.2%,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效渔业总面积34.4万亩,占总面积的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也还有较大潜力可挖。按照规划,到2012年,全市高效农业种植面积比重要达到40%,高效渔业养殖面积比重要达到2/3,以亩均收益2000元的最低标准测算,全市农民人均每年至少可以因此增收100元以上。要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思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从优化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配置入手,大力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土地方面,继续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有效形式,特别是积极研究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土地股份合作形式,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结合农民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腾出更多的用地空间。在资金方面,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投入高效规模农业产业发展。市、县(区)每年也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特色规模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在人力方面,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乃至城市居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特色规模基地建设。同时,继续把全民创业作为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富民途径,特别是大力推广“三来一加”这种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模式,使更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快车道”。

五、更加注重在自我革命中锐意改革创新,持续激发跨越发展的新动力。改革是*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发展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其实只是刚刚起步,一些同志已经开始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部分部门和单位在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既得利益至上、工作效能不高等问题。公共服务领域中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把新一轮解放思想作为一次自我革命,跳出既有的框框,重新审视过去所创造的经验和做法,深入排查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行为和观念,建立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全省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一轮的改革创新重点在三个层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不在深圳,就不会有大族激光的今天。”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面对代表团所说的这一句话让我震耳发聩,直接点出了我们与深圳服务水平、发展环境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在最近的调研走访中,不断有客商以切身遭遇指出一些部门官僚作风有所抬头,滥耍权威、背离大局,效率低下、服务欠缺,怕担责任、推诿扯皮等问题。面对当前投资环境仍存在的不如人意现象,必须继续以铁的手腕,掀起软环境建设的“二次革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特别是下决心打破部门既得利益框架,大力度削减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加快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大市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政风行风评议制度,研究出台更加严厉的行政问责办法,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让*“最佳投资城市”品牌、“三最四低”发展环境更加名副其实。二是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办法,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确保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多渠道面向社会征求对*发展的意见建议,让更多的专家乃至普通市民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像对待招商引资项目一样对待人才,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努力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重点为企业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三要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积极探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不断深化完善教育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减轻群众的就学、就医负担。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总之,要通过制度性的安排,使社会公平得到有效的维护。

六、更加注重在加快发展中全力改善民生,矢志追求群众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作为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数量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我们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导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真正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放到满足公共需求上来,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努力使发展的成果为广大群众所共享,让发展的举措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支持。重点是围绕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切实落实好国家、省出台的有关义务教育和教育救助的政策,切实解决好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确保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辍学。二是抓好惠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和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努力使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三是大力推进城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定销商品房、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好拆迁户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降低广大农民进程就业创业门槛。四是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增长机制,适时探索建立离退休职工离退休金、地方最低工资、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的增长机制,保证各种社会群体收入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应增长,确保到2012年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目标。五是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村五保老人“关爱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努力解决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总体上,要通过一个一个的实事项目,努力使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七、更加注重在苦干实干中锤炼务实作风,努力创造富民强市的新业绩。*是沿海发达省份,*是*这一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最不发达市份。尽管*的发展阶段相对滞后,但广州、深圳等地的不断解放思想、勇于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苦干实干、求实务实的优良作风,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学习。*建市已经十二年,虽然发展小有进步,但对比先进地区和兄弟市,差距还是很大。现在我们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既需要务虚——“对上回答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不断加深对解放思想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充分认清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更需要务实——“对下解决问题”,从思想到思路,从敢想到敢干,从讨论到行动,从学习到实践,从问题到措施,真正把思想解放落实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实际举措。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尤其需要长期树立和保持这样三种意识。一是长期艰苦奋斗的意识。广州、深圳的骄人成果是30年率先改革开放的结果,*的更大突破更是在基础相对薄弱、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的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们必须对照既定目标,使工作思路得到项目化的落实,一个一个去推进,一届一届接着干,咬定目标,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最终必定会积小胜为大成。二是长期攻坚克难的意识。创业艰难百战多。*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关键是不等、不靠、不观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予以化解,确保*的改革与发展事业不因暂时的困难而停滞。三是长期服务奉献的意识。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看表面重基础,不看“声势”重实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甘为人梯,甘做奉献,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发展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