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有关传媒出版考察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有关传媒出版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有关传媒出版考察报告

月日至日,我们一行三人考察组,重点走访了报业集团出版社、日报出版社和出版社。通过考察,我们对目前传媒出版社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开阔了眼界,树立了信心,解决了一些理念层面的问题,也了解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办法。二天的行程,收获不小,三家出版社的申办经验、申办特点和经营状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分别简要报告如下——

一、报业集团出版社

(一)申办特点

报业集团成立后单独提出申办。

(二)申办背景

报业集团由原来的特区报报业集团和商报报业集团合并组建,出于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年月,集团领导提出申办一家出版社,当时面临的严峻情况是,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已破例拥有一家综合性出版社——出版社,加之新闻出版总署对传媒出版社控制非常之严,再增批出版社的可能性不大;与集团同时提出申请的报业集团还有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等知名出版集团,竞争异常激烈。最后审批下来的仅集团一家。

(三)申办优势

1、政策优势。集团当年是全国首批文化体制试点单位。

2、地域优势。属副省级城市、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3、经济优势。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

4、领导优势。申办出版社一开始就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时任部长的、出版总署副署长等均多次考察过集团,对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比较了解。

(四)申办时间

年月开始提出申办出版社,年申办成功。

(五)申办过程

集团自年月正式启动申办项目,最初划拨申办费13万元,由集团一位主要负责人牵头,总编具体负责。月递交申办报告,很快得到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审批。月起,先后11次上京请示和协调。期间,主要是找部长、主管副部长和出版总署署长、总署分管副署长和总署图书室室长等。年月,总署正式下文同意建立报业集团出版社,全企业性质(该社也成为全国出版业首家按企业标准批建的出版社),独立法人。文件规定出版社为综合性出版社,主营业务为五个方面,即:新闻、文化、经济、管理、时政。

(六)经营状况

集团出版社建立后,属集团下属二级企业,核编20人,主要来自报业集团,集团规定出版社领导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集团下拨开办费为800万元,办公场地400平方米,要求第二年起开始盈利。但当我们两次试探性地询问出版社经营状况时,社长和总编,估计出版社创办至今的经营状况不佳,没有盈利甚至可能处于亏损状态。

二、日报出版社

(一)申办特点

与报业传媒集团同时申办。

(二)申办背景及过程

报业传媒集团成立于1998年,筹备成立集团时,就同时向出版总署提出创建日报出版社的申请。5月份集团成立了5人小组负责申办工作,11月正式递交报告,两个月后得到总署批复。当年同时成立出版社的报业集团全国仅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晚报报业集团和报业传媒集团等5家。

(三)申办优势

1、人才优势。当时集团拥有高级编审15人,主任记者、主任编辑80多人;

2、信息优势。集团主报《日报》连续13年居全国省委机关报发行量第一;《周末》享誉全国,信息资源十分丰富。

3、印刷优势。集团印刷基地除自己的系列报刊外,另接印外报外刊170余家,承印能力强大。

4、发行优势。集团拥有自己遍布全国各地的自办发行网络,发行队伍精良。

除以上具备的申办优势外,领导重视也是出版社一次申办成功的关键所在。申办之初,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谢非曾多次陪同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等中央领导视察报业传媒集团,并当面代表省委提出创办日报出版社的想法,得到部长的首肯。

(四)出版定位

日报出版社一创立就是全民企事性质,独立法人,财务由集团托管。出版范围是经济、文化、报纸文章结集等。

(五)经营经验

1、经营范围不能太杂,要尽可能专一。日报出版社开始分新闻、经管、文化、生活4条产品线。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发现新闻类图书最好做,生活类图书最难做,后来就主动放弃生活类图书的选题。

2、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盈利。集团在成立出版社时曾表示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事实上作为企业不盈利是不现实的。近10年来,尽管编辑的一部分图书只能持平甚至亏损,但总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近两年年利润可达300万元。除上交集团部分外,出版社现有盈余资产已高达近900余万元。

3、传媒出版社利用集团的新闻资源很重要。日报出版社近年来就一直紧紧抓住《日报》的办报立场(简称“立场”)和《周末》的时事评论策划选题。该社出版的“传媒系列”丛书已成为一条生产主线,在全国传媒界影响较大。

4、紧抓热点,打造本社制造品牌。除新闻类图书外,该社在经管类图书选题中也编辑过一些非常热门的畅销书。如《》,定价78元,重印近10次,盈利达200多万元。

5、编辑策划实行项目责任制。出版社的编辑不一定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更重要的是杂家、策划家、公关家。出版社有点像电视台,采取项目负责制,从选题、组稿、审稿、校对、出片、印刷、发行、回款等,都要采取一条龙负责制。

本集团编辑、记者的文章结集出版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日报》和《周末》的名牌栏目和热点文章,这种图书比较畅销,经济效益较好;一种是编辑记者的论文选集,这种图书印数很少,不能走市场,出版社订了个基本原则:就是可以安排书号,但书要由作者本人包销,出版社不亏本。

(六)机构设置

日报出版社的机构设置较为精干:1个总编室,主管行政、人事、出版、印刷、后勤等,共4人。3个编辑室暨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第三编辑室,共12人。按新闻、经管、文化分工负责。1个经营发行部,近10人,主抓出版社的发行,与全国各地书店、书商等联系业务。

(七)经营困惑

1、图书的赢利方式只能靠发行,不如报纸既有发行又有广告和活动等其他赢利方式,集团老总顾大不顾小,对出版社不会太重视。

2、全国出版行业竞争尤为激烈,图书选题风险太大,而且发行销售回款慢,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3、图书市场日趋复杂,民间书商变数较大,新批出版社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准定位,冲破重围,难度较大。

三、出版社

(一)申办特点

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时被同时合并。

(二)申办背景

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筹备之初,日报社就向省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同时创建一个出版社。因当时已有一家城市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成立,副厅级),不能另批第二家,总署遂同意将出版社划归日报报业集团旗下。

(三)并入集团的优势

1、经费优势。出版社被并入集团后,集团划拨了至少40万元运行费,另为出版社职工解决10余套低价住房,还专门为其辟出一间1000平方米的库房存书。

2、栏目资源优势。日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报媒之一,其中一些名牌栏目如“饮食健康”、“饮食男女”等,号称有数十万粉丝,出版社都可整合利用,现在各书店、书市的饮食、健康展示架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就占有相当数量的比例。

3、宣传优势。出版的图书可以最低(20%)的广告费予以宣传,效果很好。

4、对外合作优势。主要可让合作者感觉出版社有强大的经济靠山。比如出版社在竞争金庸先生的一本专著出版权时,先生看中的就是日报报业集团的整体实力,最后花落。

5、发行优势。日报和大洋网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拥有强大的发行网络,这也为出版社的图书发行带来了不小的便利,同时也节省了不小的发行成本。

(四)经营状况

总署在出版社成立之初的限制比较严格,近年来逐渐好转,目前主要以城市建设系列、生活实用系列和教辅系列为主。

年以前是起步阶段,主要是面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编什么印什么,编辑也以选题、论英雄;那几年出版社发疯似地出书,书出来后即刻发往全国各书店,最高达数千万元。但市场是残酷的,发出去的书要么销不动,要么很好销但又屡遭盗版,书店不是退货就是懒款;民营书商更有不少无懒,有的甚至书销完后即销声匿迹,追讨无门。出版社一时出现越来越大,库存越来越多的情况。年后,经营思路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采取三三三一模式。第一是30%走市场系列。由编辑策划选题,书出来后根据全国各地书店要数发书,一般要半年甚至一年多才能回款;第二是30%走政府机关系列。因为定位为城市出版社,便与市各政府机关合作选题,定量印数,这方面的书印出后只赚不亏,并且回款时间较快,没有风险;第三是30%走教辅系列。是教育大省,是教育大市,光市就有100多万中学生,这是一个大得出奇的蛋糕,谁都想争着吃一块。这方面的合作操作起来非常艰难,因为以前教辅类图书一般都是指定教育出版社出版,属垄断行业。经多次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等部门的不断协调,现在已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教辅系列的涉足对充实出版社的经营业务,扩大经营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四是10%与民营书商合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