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做好茶叶产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以“生态立业、科技先行、文化引路、品牌拓市”为发展战略,茶叶是县的激进优势产业。多年来。把茶叶作为“兴农、富民、强县”主导产业来抓,以主攻“有机茶、名优茶”为重点,创品牌、拓市场,建成了大基地,形成了大产业,获得了大效益,实现了大发展。先后被授予(认定)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入口基地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东山秀峰、银峰”双双荣获“十大名茶”茶叶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效益最高、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支柱产业。
一、行政推动。集中力量谋产业
全县茶叶发展是随同着改革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时进行。1984年,自古产茶。县委、县政府出台《县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南橘北茶”思路,茶叶产业从此进入了稳步发展。为防止因人事变化和形势变化而影响产业建设,对茶产业发展的所有重大决策,都以县委、政府的决定或决议形式予以明确,因此,从“七五”至“十一五”规划,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县委、县政府决定单独成立县茶叶产业建设办公室,1998年是茶叶发展的新起点。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安排专门工作经费,专职专责抓茶叶,主产乡镇都相应设立机构,建立起了纵到底,横到边”规划布局、技术指导、生产指挥、流通服务体系。1999年11月,县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重点和强化提高,茶叶产业迈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2007年县政府12号文件《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跨越,建设“全国有机茶生产大县、茶叶第一县”目标,茶叶产业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新时代。
目标规划不改变。茶产业建设坚持“年初规划安排、年中督促落实、年末总结算帐”日复一日,十年谋一叶”常念茶叶经。换人换届不换心。年复一年,不论市场如何变,抓茶叶决心不变”长抓不懈。主要领导挂帅抓,分管领导牵头抓,以县、乡茶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为主体、专业村场为纽带、专业大户和企业为依托,锲而不舍,终于形成了今日茶叶产业的生机盎然”与“香飘万里”
二、规模开发。稳步发展求效益
一般需3-4年才干采摘受益,茶叶是多年生作物。且技术性强,投入大。为确保发展一片,胜利一片,多年来,县一直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以点带面,以先带后,稳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县成建制兴办集体茶场(厂)先后建立了乡镇村组茶场160多个,茶园面积达到4.3万亩,加工厂80余家。尔后,县委、县政府适应改革发展和市场形势变化,因势利导,先后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茶叶产业,鼓励种茶能手和社会力量买断、租赁、承包经营集体茶场(厂)开发丘岗山地,大力培植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带来了茶园大发展,基础大提高。
投入上,大投入带来大发展。县委、县政府舍得下本钱。对县茶叶办,每年预算比较充分的工作经费,2008年达到80万元,各乡镇茶叶办均有经费保障。县政府将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水土坚持等项目资金捆绑在一起,向茶叶产业倾斜,每年的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企业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产业建设过千万元,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示范茶厂,产业基础不时增强。
政府从2004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由县财政安排专款,对农民每发展一亩无性系良种茶补助100元,按每50亩有机茶转换基地无偿提供一台频振式杀虫灯,对通过有机茶认证每亩补贴5元的规范,引导农民建设良种茶、有机茶、高标准茶园。扶优企业、扶强品牌,对获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奖励5万元,对获得省级龙头企业或著名商标的奖励20万元,对在常德市以外的地级以上乡村开设品牌茶叶专卖店的每家奖励1万元,并将茶叶税收县级所得局部的新增全部返还给乡镇,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种茶、企业销茶、地方抓茶的积极性。
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0.5万亩(受益8万亩)其中万亩以上专业乡镇(场)4个、千亩专业村76个、专业大户2.4万户,2008年底。干茶产量1.08万吨,其中名优茶3960吨,综合产值2.43亿元,茶区茶农人平茶叶收入2180元,十万茶农脱贫致富。山区农村,形成了哪里茶叶多哪里就富裕”财富观,哪里要富裕哪里就种茶”发展观。茶叶还有力地带动了包装、运输、劳务、农资、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生了规模大、市场广、效益好、大户多、一业兴、百业旺”良性循环效应。
三、生态立业。强筋壮骨”增实力
澧水中游,地处西北部。素有“湘西北绿谷”天然氧吧”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9%处于北纬30°全球优质茶叶生产的二个绿色三角”区域,茶叶生长环境十分优越。
海拔多在600-1200米之间,全县茶叶以壶瓶山、太清山、白云山山系为中心。土壤肥沃,锌、硒元素的富含区,有机质、微量元素、多种有益元素含量高。省茶叶研究所《高EGCG茶资源筛选及适制地域研究》效果标明,县东山峰茶场海拔800米左右茶叶的EGCG儿茶素)含量高达8.221%位居全国13个省市39个抽样地区的第一位。屋脊”主峰海拔2098.7米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是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茶区山青水秀,森林繁茂,植被丰富,昼夜温差大,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所产茶叶香高持久,回味甘醇,品质绝佳,具有出产优质茶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茶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商品优势,坚持“生态、绿色”和“平安”严守茶叶食品质量平安。年年有新发展、新成效。
由县多种经营办、农业局、茶叶开发总公司联合研制的银峰”问世,1989年。快速壮大成全县茶叶的代表品牌。
东山秀峰”茶叶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990年。东山峰茶场成为全国第一个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引领着全县茶叶向着“名优化、高效化”目标冲刺。
白云银毫”茶叶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确定为有机茶生产入口基地,1999年。茶叶从此进入了有机”时代。
省地方标准《银峰茶综合标准》由省技术监督局正式,2000年。成为全省第一个茶叶地方产品规范,全县茶叶的产、供、销各环节纳入了规范化、规范化运作的轨道。近年来,基地全面推行规范化建设,加工厂全部实行QS质量强制认证,堵死了质量平安事故漏洞。
种苗先行。从上世纪的实生、密植播育,科技兴茶。新世纪的无性系良种、移栽的全面普及,茶园实行了良种化、规范化、生态化”培植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县以碧香早、白毫早、槠叶齐、福鼎大白良种为主,形成了早芽、中生、晚发等品种相搭配的格局,其老茶园的改种、改土、改园(生态)力度不时加大,2015年时无性良种茶园比例有望达到60%以上,90%茶园成为规范化、现代化茶叶基地。
为我所用”茶人有着独到悟性。县与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省内的茶叶研究机构、高校院所坚持着紧密联系,拿来主义。紧跟国内外茶叶科研效果和现代高科技的脉膊,及时引进、推广和应用于生产中,提高了茶产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全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在全县已有120套基本联装、工艺领先的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90年代推广机械生产名优茶。
通过欧盟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有机食品认证后,2000年白云山茶叶基地和产品。又有多个基地、多个产品通过美国NOP日本JAS有机认证等,产品质量、经营管理和市场实现了国际接轨。
怡红”有机茶制作工艺、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
全县再次在长沙组织“素质培训”班,2008年10月21日至26日。浙江大学和农大的茶叶专家、省茶叶研究所、中南大学商学院、省商检局的学者为全县60名茶叶“老总”代表“充电”这种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县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十多年从末间断。
全县共有1.1万亩茶园和8家茶叶企业通过了有机产地(产品)认证,截止2008年10月。3.7万亩茶园和7家茶叶企业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地(产品)认证,3家茶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县名优茶产量达到40%产值达到68.7%省有机茶第一县”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时提高,生态立业,科技兴茶”战略结出了丰硕效果。
四、文化引路。货畅其流创佳绩
最好。唐代茶圣陆羽《茶经》茶之出,高山云雾出好茶”县产茶历史悠久。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峡州上。峡州即包括今天的县。唐代诗人刘禹锡任朗州(今常德)司马时,作《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成为中国炒青绿茶的最早记载,常德(县雁池乡西山垭)因此有专家认定为“中国炒青茶发源地”北宋《茶录》中记载的牛抵茶”从宋至清,一直是朝廷贡茶和历代名茶。北宋高僧圆悟克勤主持夹山寺时,著作“佛门第一书”碧岩录》悟出“茶禅一味”成为中日茶禅文化的始祖,备受尊崇。
茶叶借助“文化作用”实现了跳跃”跻身全国“名茶之乡、名茶大县”行列。将文化力打造成经济力。
中国茶叶学会和县人民政府举办“中国夹山茶文化研讨会”陈宗懋、梁朝清等全国一流的茶专家、茶文化学者聚集,2003年4月。谈茶论道,引起国内外茶界、媒体的高度关注,确认为“中国茶禅之乡”2004年在屋脊壶瓶山开展的茶禅之春”2005年“挑担茶叶上北京”2006年“茶文化论坛”上国际文化名人余光中的中国文化与茶禅文化》2007年长沙国际茶业大会的茶叶国际品茗会”2008年第六届“茶禅之春”暨“茶醉潇湘”活动周…节会活动,常办常新,名声远扬。夹山茶醉》请喝一碗茶》品茗赋》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的传达,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民族商人卢次伦创办“泰和合”茶号,清末明初。跨湘鄂二省,生产的红茶八大名品之一—宜红茶”入口英、法等国,风行欧洲上流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宜红茶”一直入口欧美市场,而近年的有机茶”更是独领风骚,迷到国内外消费者,为茶叶争得了市场和效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时深化,活力旺盛的民营茶叶企业不时发展,外乡“营销大军”和龙头企业联手,成为叫响茶叶品牌的主要力量,龙头带动、以销促产、农企共赢”茶叶产业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结晶和见证。
茁壮生长。良好的守业环境,品牌兴、茶业兴、企业旺。东山峰、渫峰、白云山、壶瓶山等16大茶叶企业如雨后春笋。还吸引了省茶业公司、中茶猴王茶业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加盟,每年近万吨茶叶滞销海内外。2007年3月,东山秀峰”茶还被国家主席选为国礼茶随团出访,中俄友谊年”中充任友好使者,送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截止2008年10月,全县有3家茶叶企业分别被评定为中华全国合作总社和省、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茶叶公司(厂)被评定为县级龙头企业,公司(厂)+基地+农户”现代农业模式得到广泛推行。
名声大震。近年来,品质优异。茶叶“精品名牌”理念得到淋漓尽致发挥。1990年,东山秀峰”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得总分第一名,1996年被授予“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东山秀峰”银峰”双双入选“十大名茶”先后获省著名商标(品牌)2007年,银峰”获得国家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近年来,茶叶40多次获国际国内茶叶评比奖励,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与青睐。
茶叶平均价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0%左右,得益于文化和品牌力的拉动。年增收4000万元以上,一大批“茶业大享”茶叶大户”脱颖而出,品牌经济、文化效益”功不可没。
五、科学发展。发明茶业新辉煌
基地生态化,县人民政府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县茶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总纲领。依照“茶树良种化。品牌名优化,生产规范化,经营集约化”总体要求,2015年时,全县茶园面积要达到15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达到7.5万亩;干茶总产量要达到1.5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0.6万吨;茶叶产值要达到4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3亿元;实现综合产值5亿元,其中涉茶旅游产值1亿元。茶园100%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建设有机茶转换基地10万亩,茶园有机认证3万亩以上,将“银峰、东山秀峰”打造成国际知名茶叶品牌。
有茶叶消费势头强劲的市场环境,可以设想。有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环境,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环境,有人民发愤图强的守业环境,科技发展、和谐发展环境下,茶叶将迎来新的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