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关于上年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关于上年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于上年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2013年,我县社会扶贫工作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和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扶贫解困”民生工程工作这一主线,针对社会扶贫工作特点,不断创新,因势利导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最大限度地用好社会资源和力量,以“挂、包、帮”活动为主要抓手的定点帮扶机制,积极推进“大扶贫”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扶贫工作水平。今年市、县、乡(镇)共安排109个单位,近400名干部参与定点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物资折款250万元,为改变我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明显成效

1、深化了认识。定点帮扶队伍作为社会扶贫主力军,今年,县委、县府十分重视县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帮扶工作,将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实施“民生工程”,完成“扶贫解困”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布置。以增加重点村贫困人口脱贫越温增收为中心,以帮扶重点村脱贫致富和增强村级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均制发了《关于县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乡镇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帮扶省级贫困村暨党员、干部对口帮扶农村绝对贫困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县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乡镇加入到对80个县级贫困村定点帮扶工作队伍中,成为社会扶贫的主力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有力地加快了“民生工程扶贫解困目标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人武部、县扶贫移民工作局曾3次深入到铁清镇玉泉、三界、三合等村,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协调资金40万元用于村内过境公路、便民路、村级阵地建设,解决了600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2、找准了抓手。根据“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平台,以扶贫低收入户为对象,各单位在实际帮扶中,因地制宜,抓住贫困地区主要矛盾,把基础扶贫、项目扶贫、转移扶贫等作为治本措施来抓,成效明显。市、县两级共投入帮扶资金,170万元,完成扶贫项目97项,其中县级单位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完成各类项目13项,涉及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村道改造、水利人饮、电力设施、养殖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社会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高。

3、发挥了优势。领导干部包村和市、县定点帮扶单位驻村,以“挂、包、帮”活动为主要抓手的定点帮扶工程,仅,已解决了8897人增收问题和温饱问题,占全县11130人“扶贫解困”目标任务的80%。实践证明,这有效的帮扶机制,发挥了部门的帮扶优势,并形成合力,大力开展行业扶贫、巾帼扶贫、计生扶贫等多元化扶贫方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社会扶贫工作局面。

4、扩大了影响。今年,县扶贫领导组领导多次现场办公,跟踪问效,加大了解决问题的力度;部门单位领导和班子深入贫困村(户),分析问题,制定措施,做了大量协调工作,由此,形成了社会化扶贫的浓厚氛围。4月,全县扶贫开大会,对县、乡、村三级社会扶贫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了表彰;同时,各级加大了对社会扶贫的宣传力度,以电影、报刊、新闻媒体营造氛围,大量的扶贫事迹,先进的人和事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报》常有专版反映我县领导和部门关注解决贫困问题的采访。声势浩大的扶贫宣传,不仅促进了我县社会扶贫工作的开展,而且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扶贫大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县充分认识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贫困地区,焦点在贫困户增收问题,坚持以开发的手段扶持穷村、穷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贫困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的方针,把社会扶贫工作的对象、区域、措施等纳入了《县扶贫开发十年(2010-2020年)》总体规划,明确目标:把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贯穿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全过程。

(二)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年初,根据县上统一部署,许多单位主要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制定方案亲自抓。第一阶段:各组牵头领导亲自带领工作组到联系点,深入村户走访调查,了解情况;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找出致贫原因,研究新举措。第二阶段:制定帮扶方案和具体措施,整合资金,发挥部门和单位优势,突出帮扶重点,保证了扶贫帮困政策、资金、物资和措施落实到位。第三阶段:回访贫困户,查漏补缺,添措施,巩固帮扶效果。有了领导和组织上的保障,全县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和落实社会扶贫工作,做到社会扶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牵头单位肩负了领导、协调、督促、评价成员单位的责任,成员单位积极主动配合,扶贫部门强化了职能,加强对社会扶贫工作指导、监督、协调和反馈,积极推动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

(三)抓住项目,改变条件。坚持把改变一个村组或几个村组面貌的大项目和改变一家一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小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抓新村扶贫项目建设。定点帮扶单位积极配合,针对帮扶,对症下药,如沼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同步投入建设。二是将当年扶贫新村“五通”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支持贫困村通村、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工作。二是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一户一型、一户一策”的小项目,积极引导参与扶贫开发,重点抓好调整优化贫困村产业产品结构,使项目建设成为各单位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首要举措。

(四)依托龙头,助农增收。坚持开发扶贫、产业扶贫方向,想方设法让贫困村、贫困户达上产业经营的快车,通过粮、竹、果等产业化经营,实现稳定脱贫、勤劳致富。特别是近年我县依托华夏酒业、天竹纸业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创新农企联接机制,提升了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了粮、竹等产业转型增效,大幅度带动农户增收。

(五)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完善机制,将帮扶资金和项目与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结合起来,在帮扶中,运用“参与式”扶贫方式,实现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调研、论证项目,鼓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这既沟通了感情和联系,又调动了干部群众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合力,增强了帮扶力量,促进了帮扶目标的实现。实践了“输血”、“造血”功能的结合,从源头上、根本上消解贫困。

(六)立足长远,发挥优势。根据中央、省、市对农业的全方位投入,发挥行业优势争取行业项目,紧随国家政策导向,水利、农业、交通、畜牧、林业、电力、文教、卫生等加大了项目资金规模争取力度。同时,进一步发挥了老促会、扶贫协会的重要作用,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拓宽更广阔的路子。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帮扶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主动帮扶和积极帮扶落实较差。

二是少数单位帮扶目标不明确。缺少帮助贫困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具体帮扶措施和开发式帮扶,在省级扶贫新村建设后,忽视了它的后续发展。

三是对帮扶对象把关不严,有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四是社会扶贫工作缺少激励机制。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狠抓宣传,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帮扶

通过媒体把单位、企业和个人的帮扶情况和落实情况及达到的效果向群众公示,使社扶资金使用透明化,接受群众监督,让捐赠人能放心。

二、建立激励机制

把社扶工作纳入到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对那些爱心企业在企业发展和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更有力的调动企业帮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