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对如贤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如贤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对如贤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对如贤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憘拑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我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成绩,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村改革步伐的逐年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实现了计划向市场的历史性转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向现代农业操作转变。当我市农村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新跨越,农村经济发展适逢新机遇之时,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我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于是,有关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探索,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面临的研究内容。

一、如贤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如贤市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催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迅速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总量迅速扩充

1999年,我市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28734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8193万元,增加值2180万元,上交税金261万元。农产品供给年年有余,逐年增加。种植业中完成粮食产量14215.22吨,油料产量439.46吨,蔬菜产量69577.36吨。水果产量2817.55吨。畜牧业中完成肉产量1511.2吨,牛奶产量700吨,鲜蛋产量651.2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粮经比由1978年的77:23调整为1999年的44:56,逐步结束了以粮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步向多种经营方式发展

2、农村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新的趋势,城乡结构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果。

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丰富多彩,制种产业、脱水产业、绿色产业、花卉产业、草产业等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类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网上”农业为中心的“城郊型”农业初见规模,我市三乡均开通了经济信息港,由统计局负责网业的制作和更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为农业增效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3、居民生活步入小康,并向宽裕新型小康迈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生活跨入小康,并向宽裕型小康迈进。199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人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042.15元。消费结构逐步趋于优化,消费观念明显转变。居民消费讲究穿着打扮时髦化、食品消费营养化、居民住宅宽敞化、文娱用品高档化。

4、旅游资源丰富。

如贤市1978年对外开放,是全国二类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天下雄关”的如贤关城,雄奇、险峻的悬壁长城,如贤明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等旅游胜地,还有古朴遒劲的黑山岩画,被誉为“地下画廊”的魏晋古墓群,晶莹光洁的“七一冰川”,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如贤基地。这些旅游景点大部分处于郊区农村。如果把我市独特的旅游景观与优美的田园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同开发,这将给我市农村第三产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地理位置优越

如贤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战略地位迄今仍很重要。这里自古属酒泉辖地,1965年从酒泉分置如贤市建制,1971年定为省辖市,市辖三个乡。如贤市地处亚欧大陆桥西部要冲和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我市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经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市场体系正在发育形成。本人感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贤市农村积累了许多具有典型代表型、示范推广型、辐射带动型、发展趋势型和实践可操作型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思考和推广。

(1)河口经验。如贤市如贤乡河口村近年来在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代表了我市农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即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城郊型”农业特色的路子。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向外界要信息、向科技要市场、向大棚要效益的良好经济氛围。

(2)中沟经验。新城乡中沟村是如贤市农村较早自发地进入市场,以发展制种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早些年,中沟村党支部认识到: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支部凝聚力的基础上,只有把大家组织起来,才能富裕起来。近几年来,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顺应市场需求,尊重群众意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按照“以销定产”的思路,大力发展制种业,逐步走上了发展“订单农业”的路子。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党支部按照自愿原则,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使农民亲眼目睹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从而自发地在党支部的引导管理下进入市场。目前,全村基本上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同时,党支部紧跟市场信息,今年的制种品种已由单纯的西红柿制种向花卉制种、葫芦制种、季豆制种等拓展。它给我们展示“订单农业”光明的发展前景。

(3)农村土特产产生“土名牌”效应的经验。“市场的需要,就是农业生产的目标。”本市新城乡西瓜、洋葱、胡萝卜,如贤乡大葱,如贤乡土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土特产,它至今仍有市场,而且市场潜力很大,如新城西瓜远近闻名,新城洋葱出口国外,远销东南亚。这些农产品本身就是财富,都具有发展“商标农业”的优势。如果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发展前景看好。据调查了解,山东省的“商标农业”真可谓方兴未艾。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发展“商标农业”潜力巨大,这就是“土名牌”产生的效应留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4)新城面粉厂发展经验。新城面粉厂自建厂以来,生产一直正常,产品销售不错。1999年1-4月份,该厂每月保持加工粮食约70万斤。它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以后要大力发展机制灵活、管理完善的私营企业。二是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实现农产品保值增值。

(5)农村专业贩运户发展的启示。近几年,如贤市农村出现了一批农产品专业贩运户,他们和南方的客商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业务关系。如新城乡的洋葱商贩,在收获季节,他们采取地头收购、现收现付、统一运输的一条龙服务,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良好的信誉。通过他们,我市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出省外,进入东南亚国际市场。然而,他们的规模毕竟小,无法满足需要,要引导农村建立相应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二、制约如贤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所依靠的一种客观因素,自然条件中地理、地貌、气候等的优劣,从客观上加速或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市地处内陆,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万亩,境内多戈壁、少耕地。市辖区域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然坡度13.3‰。全市水资源短缺,只有唯一的讨赖河,为常年性内陆河,是全市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地下补给水的主要来源。日照长、降水少、蒸发强、多大风,昼夜温差大,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容易造成干旱。霜冻、大风、冰雹和干热风为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1)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不足,可开发利用程度小,大大制约着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憙我市虽幅员辽阔,但多荒漠戈壁,土地资源有限,且土地资源量减质变。我市耕地面积4.26万亩,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资源的破坏,我市人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2.8亩减为1999年的2.2亩。耕地有机含量不高,比例失调,且在经营中重施化肥,轻施农家肥,不仅使生产成本上升,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和农村土地的相对短缺,导致农民盲目开荒,加之如贤市位居大陆之腹,为温带荒漠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风沙多,使生态环境脆弱,从而制约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涵养保持险象环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对于西部的开发,实现西部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源于祁连山中的讨赖河横穿市境东去,崐年均流量6.88亿立方米,为常年性内陆河,是我市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市内还有地下水,总储量约15.2亿立方米。但由于以下原因,我市水资源紧缺:

一是我市地处荒漠戈壁,干旱缺水,年降水量81毫米,蒸发量多达2245毫米。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如水位下降,大片草湖退化消失,沙漠东进。据统计,近二十年来沙漠平均每年东进1公里,目前,沙漠离草湖东岸泥沟村已不足1公里。

二是林地面积太少,分布不均衡。全市林地面积仅有10762.5亩,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改善境内小气候不能起到较大地促进作用。

三是草原负担重,载畜量过大。全市共有草地面积151038.1亩,近几年由于降雨量少,干旱缺水,而使原本就稀少的草场面积逐年减少。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荒漠戈壁的过度放牧,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市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保护我市的水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杜绝污源,保护水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天上水、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3)自然灾害频繁。干旱、霜冻和风沙为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近两年来,接连不断的大风和扬沙天气给农业和农村生活带来了灾难和不便,更敲响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警钟。

(4)地处偏远,信息闭塞,难以吸收外商投资,制约着我市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再加上地处边远,地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社会因素。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受思想观念、科技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因素的影响。

(1)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下旧的思维模式。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彻底转变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在新形势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树立起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资源观、优势观、规划观和新的发展模式。

(2)科学技术水平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低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得到发展。我市科技水平近几年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科技对各行业的渗透和辐射带动不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农业科技含量较低,仍处于资源消耗型的初级阶段。农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方面还十分薄弱。二是农业科技经费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一些科技项目因缺乏资金无法实施。三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现有科技人员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买方市场条件下,社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转向质量,而我市的农产品大部分为原料性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流通领域加工增值度低,储藏保鲜能力差,农产品价值效益低,缺乏名、优、特农字牌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比重大,林、牧、渔业比重小。1999年,农业产值8549.5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1.11%,林业产值69.3万元,占0.66%,牧业产值1862.49万元,占17.67%,渔业产值59.5万元,占0.56%。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上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农业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趋缓。

憙三、如贤市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憘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概括总结有四个方面要点: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生态环境是人类自下而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第四,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拑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屏障。为了迎接西部大开发和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及我国加入WTO对农业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在保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向优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进程中,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探索制定出一条适合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的思路应该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本的工作出发点,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建立起以镇企业为中心,进而辐射带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以乡镇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力以赴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在我市农村建立起节水高效农业、立体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从而最终在我市建立起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型农业,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农业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完整型农业,走生态复合型农业之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生态经济农业之路。

立足当前市场,转变发展观念,逐步压缩种植业比重,增强林牧渔业比重,争取向经济农业迈进。

(1)农业。在种植业发展上,除保持现有水平外,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市场需求为重点,加快调整结构。适应当前粮食流通机制改革形式,逐步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力争粮经比例达到新突破;并且,根据市场导向,增加效益性作物面积,压劣质扩优质,压滞销扩畅销,压常规扩专用,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二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我市现有双泉水库和拱北梁水库进行农田灌溉,充分合理地利用灌溉水源,此外加紧对毛斗渠进行彻底改良,推广u型节水灌溉渠,加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改善水系利用率低的劣势;三是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建立高效能节水示范推广点。充分利用我市新建二代、三代日光温室之际,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建成高效能节水示范棚,以点带面、形成推广基地,使我市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四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开发试点工作,建立生产示范推广基地。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逐步推广无污染绿色农产品,采取先扶持个别人示范,形成小示范点,再进行大面积生产的措施,崐初步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开发基地;五是提高连片推广模式运作水平,走区域布局开发基地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布局、连片发展的原则和思路,打破乡域界限,发展连片种植模式,形成洋葱、土豆、大葱、西瓜等种植专业生产基地;六是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草产业,发展创汇农业。利用有限耕地,由现在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中低产田发展草产业,特别是苜蓿产业,进行饲料加工或出售,为农民增收广辟门路。

(2)林牧业。针对我市近几年林牧业发展缓慢,比重降低、经济效益不高等方面应做好以下四点工作:崐一是加快苗圃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利用西部大开发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之际,利用我市现有的新城苗圃和长城葡萄园基地,在苗木培育上多做文章,在满足本地需求基础上,向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引导农民更新或新建苗木,向效益型方向发展,以一种产品为特色,重点突破,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二是立足现有林牧草优势,建立完整绿色体系。在确保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崐进一步拓展植树造林范围,以市区绿化、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化,进行城乡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乔、崐灌、草相伴生的林业体系;三是建立优质高效林果示范点,发展区域布局建设基地。根据我市现有林果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更新改造旧果园,向经济效益型方向发展,建立几个高新示范点,如猕猴桃生产基地、银杏生产示范点、红枣示范点等,逐步向区域规模化方向迈进,形成各具特色的林果基地;四是进行护牧林带草场改良工作,大力发展草食畜、节粮畜和特色畜。立足我市宜牧草地,除进行限载合理保护外,应合理规划、科学改良和重点整治,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产草量的发展目标,对于畜群养殖应合理调整,发展草食畜和特色畜养殖,依托现有养殖户和养殖基地,逐步向生态农业靠近。

(3)渔业。针对渔业比重小,对总产值贡献率低,应抓好两点工作:一是利用现有水资源,发展特色渔业。立足如贤、新城丰富水域面积,发展观赏、旅游水产品,形成娱乐、销售、餐饮一体化服务格局;二是建立立体养殖示范点,提高渔业比较效益。利用有限的水域面积开发立体养殖,引进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进行综合实验,如利用水面养鸭、养鹅,利用水中养鱼,利用水底蓄肥,提高渔业的总体效益。

2.以转化为重点,着力发展农业企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把乡企作为建立我市“城郊型”生态农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乡镇企业作为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崐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树立起只有乡镇企业发展,才有农村经济发展;只有乡镇企业经济总量扩充,才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观念,群策群力,发展乡镇企业,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转变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企。近年来,我市乡镇企业以酒钢为依托,已形成无数小型工业群,同时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建立了初级生产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活跃了地方经济,还为农业总体效益增强,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做出贡献。随着我国加入WTO,乡镇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看到只有转变发展方向,使乡镇企业逐步向生态农业方向靠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逐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高度统一,才能使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乡镇企业发展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全面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也是我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优先发展农业企业,引导农民参与创新。几年来的发展我们看到,乡镇企业对农产品利用不足,对农业利用率低,应依托我市农产品优势,由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方向发展,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实施经济营销,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分析研究本地市场,搞好营销战略,分析生产的产品是本地销售,还是外地销售,是收获即销售,还是储存一段时期再销售,建立良好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再者,利用我市长城葡萄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静海生态养殖场和双泉综合养猪场、双泉食用菌基地等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链条式经营机制,扩充乡镇企业的经济总量,从而增加农村经济总量,传动地调动起农民投身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程度。

(3)强化乡企服务体系,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随着去年粮棉种植计划的全面放开,农民的生产经营将逐步成为市场行为,与此同时,农民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的产业组织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产前、产中、产后没有责任协作,没有利益调配关系,产、供、销互相脱节。这就需要龙头企业发挥优势,实行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向农民返还利润,对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组织体系的支持度,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生态示范作用和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立足自然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镇企业要立足现有农业优势,依托我市产业化基地建设,以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渔业区域布局为核心,发展农业企业,采取农业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的路子,带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培育我市新型农业企业,为大开发提供实践操作经验,肩负起示范推广作用的重任。

(5)发挥龙头优势,发展朝阳产业。立足现有龙头企业,如长城农业生态基地、双泉生态基地、静海养殖场,进行农业产业化深度开发,在龙头牵动下形成各具特色、区域发展的格局,向旅游、观光、娱乐一体化模式发展,开发农业观光景点,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名胜古迹和农业合理地组合起来,集科研与生产、观光农业和效益农业相结合,走朝阳产业之路。

3、加大开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崐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速发展和比重的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第三产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和逐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向生态经济发展方向迈进。

(1)发挥近郊、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发展生态型旅游业。我市具有“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交通便利,历史古迹悠久,夏季自然风光秀丽,现有城楼、悬壁、黑山石刻、魏晋墓、新城林场、长城葡萄园、泥沟草湖、双泉度假村等自然、人文景观,具备了发展优势。只要把这些优势同改善环境联系起来,大搞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活动、把景区装扮起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城市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带动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全方位发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发展格局。

(2)抓好流通体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利用我市便利的交通条件,除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外,还应充分调动起火车站农产品批发市场、镜铁路等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作用,扩大本地农产品的销售量,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走向市场,把握市场的脉搏,在市场经济中搏击,在农副产品销售中大显身手。

4、实行计划生育,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人口问题多年一直是我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计划生育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人们观念改变,大多数人已意识到人口过多的危害性,计划生育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大事。我市农业人口比重不多,但不能掉以轻心,应把计划生育工作深入人心,控制人口自然增长,保证我市人口指标达到少生、优生、优育等目标,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OO一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