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镇政府述职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镇政府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文明齐头并进;依法做好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深入开展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对乡镇政府述职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三年来,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减免农业税,落实好粮食直补政策发、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粮食生产优质高效:全镇2006年粮播面积86360亩,其中优质水稻15500亩,苞谷制种3300亩,脱毒洋芋种植5500亩、烤烟生产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烤烟作为我镇的经济命脉,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畜牧业稳步发展:全镇畜牧业生产以高床舍饲养羊为突破口,以畜禽疫病综合防治、品种改良、饲草饲料推广为基础,以积极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抓好资源开发和转化利用工作为重点,积极开拓市场,强化科技,出色完成了禽流感、口蹄疫防制工作、蔬菜生产前景广阔:镇政府把大蒜、萝卜等蔬菜的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抓紧抓好,具体材料请详见: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县委对县管科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问绩问效考核的安排和要求,下面我代表X镇政府班子作述职报告。

近三年以来,X镇第一届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烤烟强镇、畜牧大镇、林果名镇、文明新镇”的目标,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三年来,镇政府班子和全镇各族人民一道,经受住了连年不断的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考验,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伤害”等疫情,克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中的各种困难,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三农”问题的核心,真抓实干,多措并举,经济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发展活力增强,发展潜力极大。

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62亿元,比2003年的1.70亿元增0.92亿元,增长54.1%,年均增长13.5%;全镇工业总产值13259万元,比2003年的8286万元增4973万元,同比增长60.1%,年均增长15.0%;农民年人均总收入5602元,人均纯收入3064元,比2003年的2282元增782元,同比增长34.2%,年均增长8.6%;完成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102.29万元,比2003年的886万元增216.29万元,同比增长24.4%,年均增长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4万元,比2003年的980万元增1274万元,增长130.0%,年均增长32.5%;人均有粮510公斤,比2003年的423公斤增87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4.25‰,比2003年的6.8‰下降了2.55个千分点;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1.5%以内,农民储蓄存款突破5000万元大关,森林覆盖率达到23%,比2003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三年实际利用县内外资金9087万元。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三年来,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减免农业税,落实好粮食直补政策。三年共兑付粮食直补资金116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64万元,保持了连续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以上的增长率。二是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全镇消费市场活跃,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物价基本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三年一共向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3498人;四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拓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救灾救济成效明显;建立了特困群众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制度,对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累计投入救灾资金83.5万元。五是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增至25平方米。全镇34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电话,有25个自然村户通自来水,有20个自然村看上了有线电视,有19个自然村村内修起了水泥路,人畜分居率达95%,庭园绿化率达21%。据统计,全镇三年来共建新型住房3245间,生产用房1680间。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耐用消费品进入了千家万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全镇人民谋发展、盼富裕、思和谐的热情和斗志,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旋律。

三、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立足农业,着眼将来的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抓好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突破:初步建成了4万亩国际型优质烟、4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优质粳稻、1万亩优质安全水果、4万亩萝卜、年出栏4万头商品猪、年存栏6万只奶山羊等种植、养殖基地。全镇既突出主导产业的规划和培育,又注重一品村的建设,涌现出了烤烟村、石材村、水果村、大蒜村、萝卜村、桉树村、刀豆村等大批专业村。

一是粮食生产优质高效:全镇2006年粮播面积86360亩,其中优质水稻15500亩,苞谷制种3300亩,脱毒洋芋种植5500亩。总产量2283万公斤,比2003年同期增长4.2%。实现产值4797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上年有了进一步提高,粮食流通市场繁荣有序。

二是烤烟生产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烤烟作为我镇的经济命脉,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班子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牢牢抓住烤烟不放松,使得烤烟生产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支柱地位得到巩固,逐步由烤烟大镇向烤烟强镇迈进。在2002年、2003年我镇被列为曲烟农工乡基地的基础上,2004年、2005年又顺利争取到国家优质烟基地,全镇8万亩基本烟田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将投入近6000万元资金进行旱地水浇工程建设,为烤烟产业的发展装上了加速器。全镇完全杜绝了杂劣品种,全镇每年规划镇级大田样板5000亩,村级样板12000亩,条形施肥2000亩,实行择优布局,规范种植和科学管理。04、05年成功实现了万亩烤烟下板田的构想,烟叶质量再次得到提升。基本做到了漂浮育苗100%,每年对烟叶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同时,全镇配备农村烤烟技术员180人,成立了12个烟农协会,通过烟农协会和烤烟技术员指导好生产技术并做好收购的初分预检工作,并全面完善了聚约式收购办法,创造了良好的收购秩序和稳定的收购方式。中上等烟比例、综合等级合格率逐年提高,烤烟总产值在4000万元以上。在外部严格“双控”和内部品种混杂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多方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三年收购任务的完成。

[NextPage]2006年全镇共栽烟32720亩,签订合同9530份,完成指令性收购量8.5万担,实现产值4924万元,人均种烟收入1089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61元。新建QJ-III型烤房42座、改造旧式烤房248座。2006年撤并了X、阿油堡烟点,烟叶收购点由去年的6个并为4个,进一步节约了收购成本,加大了管理力度,仅用43天就完成了收购任务。

三是畜牧业稳步发展:全镇畜牧业生产以高床舍饲养羊为突破口,以畜禽疫病综合防治、品种改良、饲草饲料推广为基础,以积极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抓好资源开发和转化利用工作为重点,积极开拓市场,强化科技,出色完成了禽流感、口蹄疫防制工作。据统计,2006年全镇生猪存栏33160头,牛存栏10752头,山羊存栏57610只,家禽存栏63820只。出栏肉猪57821头,出栏菜牛2018头,出栏菜羊15112只,出栏家禽113989只,畜产品产量达21328吨,实现畜牧产值15063万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29.3%,畜牧业收入10450万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39.8%,畜牧业人均收入2115元,比2003年同期人均增收199元。经过养殖大户的带动和引导,全镇发展了奶山羊、肉牛、优质肉猪等规模养殖户39户,畜产品营销大户10户,高床舍饲养羊1867套,新引进太平哨万头养猪厂,新哨万只肉鸡饲养场等龙头企业,通过其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近3000户。

四是蔬菜生产前景广阔:镇政府把大蒜、萝卜等蔬菜的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抓紧抓好。由镇农科站牵头,引进优良大蒜、萝卜新品种,推广应用大蒜种植实用技术,充分利用现已建成的基本烟农田扩大大蒜种植面积。2006年全镇共种植大蒜15000亩、萝卜35000亩、黑大豆2000亩、刀豆1000亩、秋洋芋4500亩、其他常规蔬菜5000亩,引进并试种植雪莲果28亩,各种蔬菜产量3473万公斤,产值3478万元。培育蔬菜营销户18户,有效促进了蔬菜产品的快速流通,从而把农户的分散经营同开放的大市场对接起来。

五是林果生产发展良好:大力发展非公林业,确定了以经济林建设、退耕还林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思路。2006年完成人工造林1846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13304亩;年产桉叶8万吨,造纸原料及木材5000立方,林业产值完成1816万元,比2003年同期增24.7%。全镇共有水果9451亩,低产改造600亩,丰产样板1000亩,实现水果收入1826万元,比2003年同期增10.8%。由专家论证,镇经管站协调,麻舍所村申报,后经市、县验收批准成立了水果协会,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的对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是农村工业经济逐步强大。2006年全镇农村工业总产值1325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678万元;实现现价总产值2.4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原值8972万元,实现税金345万元,从业人员2115人。经过统计,目前全镇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总量得到扩张,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上升到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4亿元。涌现出云南大地石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哨PIC养猪厂、富光奶牛厂、富强建材等一批技术新、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七是农村服务业有了

新活力。全年引进县外资金1030万元,私营企业突破1000户,为当地群众提供了52%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全镇农村累计输出和就地转移劳动力3498人,实现劳务收入1600万元。

以新村、小莫古两个集市为依托,以西石高等级公路为枢纽,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西桥至太平哨新的工业园区正在形成,促进了商业贸易、饮食、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渐显新活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

镇政府始终围绕“量力而行搞建设,投工投劳重实效,农业基础是首位,改水修路是目标”的方针,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基本建设的利用率和贡献率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年来,全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交通建设成效显著。三年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交通建设,投劳8万余个对全镇的村庄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保养。累计新建和改造各类等级的公路共计120公里,其中小新线为水泥路面,其他为一级砂石路面。母召线油路建设的项目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小莫古为中心,以324国道、小新线、母召线为主骨架,乡村公路为经络的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交通网络。全镇40个自然村有19个自然村村内修起了水泥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集镇管理不断加强。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小城镇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街道2条,计950米,申请世界银行贷款260万元,完成了集镇自来水供水工程,于2004年投入使用,运行良好。同时解决了小莫古和大地村近5000人的吃水难问题。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7%,在巩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小莫古集镇经云南省设计院修编规划后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集镇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为树好陆良“南大门”形象奠定了基础,现小莫古集市日上市人口达5000多人,日贸易额达30多万元。农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5平方米。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完成了基本烟(农)田建设的一、二期工程,涉及五个村委会的九个项目区,共15803.5亩。三期工程是山后片、红石岩片和大石桥南干渠的整修。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采取池管结合的管网桩灌的建设类型,共新建调节水池8个,田间水池7个,饮水池1个,水塔1个,利用已有水池2个。新建提水泵站3座,利用提水泵站2座,铺设管道177.2千米,安装灌桩3419个。共投入工程资金2500万元。项目区的受益群众共累计投劳近10万人次,开挖沟路177.2公里,挖土方15258立方米。折合人民币821.9万元。全镇现已建成的15803.5亩基本烟(农)田,受益农户达2775户,受益人口10859人,保证了大春按最佳节令栽种。2006年全镇的水利化程度提高了近10%,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8平方公里。

[NextPage]年蓄水130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980万立方米,解决人饮水困难1815人,牲畜饮水困难900只。建成了三级提水泵站和德格海子水库两大水利工程,增强了整体抗旱能力,大石桥水库大坝排危近1000万的项目正在实施。投入12万元在境内建成了3个增雨防雹作业点,提高了人工干扰天气的能力。四是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镇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并投入使用,确保了电力供应,降低了用电成本,改善了电力供给环境,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人畜饮水工程不断推进,全镇40个自然村有27个自然村用上了自来水,惠及2.5万多人,广播、电视及通讯设施的覆盖率不断加大。五是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善:三年共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学校的排危工作,新建了小莫古、雾路顶两所小学,建成中学微机室一个,标准足球场一个,配套桌椅及教学器材近1000套。为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投资70多万元完成了阿油堡小学教学楼的危房改造;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镇二中教师住宿楼的改造;新村村委会明德小学项目申报成功,可利用项目资金近70万元。

六是积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认真贯彻“珍惜、利用、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同时,完成省级开发整理项目2个:挪岩马鞍山片和烂泥沟片,共4000亩,总投资240万元。新增土地面积800亩,麻舍所村和古宁村近5000亩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展顺利,有望新增土地面积550亩。

光缆通村为农村的通讯和宽带网接入提供了接口,小摆集殡仪馆的建设为全县的殡葬改革奠定了基础;甘和村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已完工,发峨哨村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正在进行,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巨大改善了全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科教文卫和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工作自始至终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镇”战略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全镇加大了实用科技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65期,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91000份,推广应用各类科技72项,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了6%;教育工作在巩固“普六”、“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学前教育得到了充分发展,全镇共有幼儿园7所,中小学教育成绩名列半山区前矛,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升学率9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卫生工作在完善村级卫生网络的同时,全面完成了“非典”防治工作任务,抓好农村防疫保健,全面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的各项工作,在净化药品市场,改善医疗环境,健全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建立了政府解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计生工作圆满完成了各年的各项任务,强化《计划生育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以下,全面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减少了新增分配人口,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认真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办理农业人口独子证187份,发放奖励资金18.3万元,婚育新风尚逐步形成;文化事业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好“三下乡”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成立了门球队3支、农民文艺队5支,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全县农村文艺汇演上X镇有两个节目获得了一等奖。投入10万元进行文化站建设,文化站顺利通过验收,从三级文化站一跃成为云南省一级文化站,摔跤、斗牛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规范体育管理,掀起全民健身运动,在县上举办的门球、篮球、足球赛中均获得了好名次,营造了社会大办体育的良好风气。

(二)民政福利和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全镇三年共发放民政事业费561431元,发放救济粮96750公斤,办理老年证累计2332人,办理残疾证72个,落实安居工程150户,解决了大部分贫困人口的住房难问题。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同时抓好了全镇的扶贫攻坚工作,适时开展贫困人口的建案立卡工作,便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解决温饱人口610人,巩固解决温饱人口500人。对贫困人口进行开发式扶贫,既扶贫又扶智,增强了贫苦人口的造血功能,累计三年来全镇各级干部与贫困人口结对270余对,投入扶贫资金70多万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完成了小摆集、烂泥沟、嘎古等村的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财税、金融保险工作

财税工作按照“开源节流,适度从紧”的运行思路,在充分发挥镇财务统管办作用的同时,坚持专储制度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完成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保险工作以支农信贷、个人信贷等渠道,为推动农业发展,确保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在建立健全村财务统管办和镇财务统管办的基础上,坚持资金零户管理制、一支笔审批制和票据统管制,共统管资金358万元。进一步完善村帐镇管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出台了《X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通过上述工作,增加了财务收支透明度,健全了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确保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

[NextPage](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全镇于2003年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围绕“四取消、两调整、一建立、一改革”的工作目标,全镇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此项工作使农民人均每年减轻负担50元。于2003年起按照规定税率征收农业税及其附加税,2004年下调一个百分点进行征收,两年都足额完成了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征收任务。2005年开始免征农业税,此项工作每年减轻农民人均负担22元。贯彻落实《云南省农村筹资投劳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制订和执行富民增收政策,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化解镇、村两级历史债务,筹资投劳严格执行一事一议,除生产性费用外,没有任何村向农民筹资,保证了农民负担不反弹。

(五)狠抓信访工作

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制度,转变作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规范了上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04年,群众赴京、到省、市上访为零,到县上访4起,到镇上访25起。2005年,群众到京、省、市上访为零,到县上访3起,到镇上访18起。全镇上下呈现了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的良好局面,甩掉了过去全县信访“老大”的帽子,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六)全力打造“平安X”,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做好了群防群治、“严防严打”专项治理、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了创建“平安X”等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集中整治治安重点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营造了安定团结、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三年全镇共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53件,涉及2960人次。(其中2003年23件,涉及1200人次;2004年20件,涉及960人次;2005年10件,涉及800人次。)没有任何一件发展为群体械斗。

(七)加强安全生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和查处力度。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认真贯彻《道路交通法》,交通事故逐年减少,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12人下降至2005年的1人。开展电力安全整治工作,砍伐高危树木近2万余株,保障了电力畅通和安全。加强对非煤矿山的监管,对无安全设施、设备和无证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关、停,对整治不合格的,坚决取缔,查处非法采矿72起。2006年依法取缔了三个非法洗铁矿的窝点,对私自非法采铁矿的行为进行了打击,并对私挖滥采造成的地表破坏进行了部分恢复,关停了4家无证废旧轮胎炼油厂和一个无证洗煤厂,依法关闭4个县安监局通告关闭的工矿企业,对2家采矿企业实行了停业整顿,按“三不留”原则对境内的24个非法采矿作业点进行了严厉打击;按县人大决议和县政府决定要求,关停了母鸡山采石场,对母鸡山系实施保护。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安全意识。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镇共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12次,查处安全隐患48起,责令整改63起。三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文明齐头并进

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创星”活动的要求,在原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七?五二”群星文明工程,开展了七星级文明学校和五星级文明工商户等一系列星级文明创评活动,在全镇14所学校中评出了七星级文明学校4所、六星级8所;在99家个体工商户中评出五星级工商户14户、四星级37户。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以争先创星活动为依托,以抓好集镇建设和改善村容村貌为手段,紧紧围绕“一点(小莫古集镇)一线(沿324国道线)两大片(X片、太平哨片)”的规划方案,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四年来,全镇申报复查市级文明单位两家,新申报市级文明单位两家,结合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的开展,共发放《陆良县公民手册》2500余册,张贴宣传标语1500条,组织《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学习15次,同时积极抓好机关、村委会和农户的星级评比工作,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商、电信、邮政、供电、保险等单位积极开设多元化业务,为工商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周到的服务,开拓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公共事业焕然一新的局面。

六、依法做好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加大依法治镇力度。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其他参政团体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1件。制定了《政府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了政府班子成员的从政行为。充分听取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实施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圆满完成村委会的两次换届选举工作,在管理民主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学习、宣传、贯彻了《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全镇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提高了全民的法制意识。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的各项任务,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活动,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做好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七、深入开展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

结合“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我镇全面完成了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经历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职工竞聘上岗,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阶段,最后实行末三位待岗制。通过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在镇机关内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转变了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增强了工作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X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结构合理,特色突出,潜力巨大,基础扎实,人民勤劳,干部勤奋,民族团结,边界安宁,社会稳定。有了这些有利条件,我们政府班子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全镇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X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