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大会议政府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大会议政府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大会议政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和谐奋进的一年,新一届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与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能力,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任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完成财政总收入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提高了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3元,比上年增长19.0%,农民人均纯收入5083元,比上年增长15.6%。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崭新变化,社会更趋和谐稳定,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了萍乡“十一五”规划的新局面。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主攻工业绩效明显。一是规模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42.3%;实现利税总额47亿元,同比增长59.8%,增幅均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310家增加到487家,净增177家。二是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工业投资90亿元,同比增长47.9%,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9.21%。新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4项,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项。工业园区投入进一步加大,萍乡经济开发区、各县区工业园和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10.3亿元。三是支柱产业带动力显著。冶金、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烟花爆竹、医药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对全市的贡献率超过90%。四是县区工业快速增长。各县区、萍乡经济开发区(属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在30%以上,安源区、湘东区跻身全省工业十强。五是工业保障能力增强。加强了煤、电、油、运和资金的调度。投资11.7亿元的500千伏上栗彭高韶陂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政银企合作加强,企业新增贷款19亿元。引进风险投资融资机制,萍乡创新资本创业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六是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处理了市变压器厂、江液、市轴承厂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市元件一厂等9家企业的政策性破产通过了国务院的审查批准,江发集团公司政策性破产基本完成职工安置工作,省属萍乡铝厂成建制顺利下放我市。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2.08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48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居全省第一。新建2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5个,新增畜牧生态小区16个,全年生猪出栏102.06万头,同比增长5.9%。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利税2亿元,增长20%,带动农户16.5万户。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33个,上栗县的油茶和莲花县的水稻,首次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72个,比上年增长9.1%,实现主导产业收入7.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95万亩,完成4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264人。新农村建设覆盖面扩大,内涵增加。建设了376个新农村示范点,“七改三普及”全面推进,一批产业主导型、自然生态型、生态旅游型的特色村庄脱颖而出。

(三)城市形象极大改善。年是萍乡有史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的一年。中心城市综合投资5亿元,完成了14条主次干道沥青路面改造,新铺沥青路面72.7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47万平方米,新建、修复破损路面10.8万平方米,新铺、维修人行道37.5万平方米,清洗、刷新八一路、跃进路等5条主干道临街房屋14万平方米,完成主干道空架管线下地铺设16.61万米。改造了西门市场、东门市场、鹅湖市场等集贸市场。完善了城市管理体制,整治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基本消除了“脏、乱、差”状况,城市形象极大改善,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幅提高,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中名列前茅。启动了新城区建设。城市经济活力凸显,以汽车、住房、旅游、通讯为代表的新型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南昌百货等一批综合性大型商场落户萍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全市95%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销售商品房8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38%;全年来萍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2.8%。

(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实施重点项目42项,完成投资23.47亿元。十四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41亿元,其中,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开工建设,库区移民进展顺利;320国道萍乡段完成芦溪至宣风段二级公路改造,芦溪至湘东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和主要土方工作量,1月底实现垫层通车;武功山旅游公路完成油路下层铺设;污水处理厂春节前投入使用。社会事业项目中,市博物馆破土动工,安源纪念馆完成改造。纳入省政府调度的重大产业经济项目有萍乡陶瓷产业基地、中节能萍乡生物质能发电、上栗动漫衍生品产业基地、武功山旅游整体开发、赣能萍乡发电厂扩建、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等6个项目。

(五)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实际利用外资8100万美元,引进内资37.8亿元,分别增长26.9%和30%。共引进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4个,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2个,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135个。引进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浙江旗滨集团投资5亿元的浮玻搬迁扩产项目,香港信义集团总投资60亿港元首期投资20亿港元的光伏产业园,广东浩致集团投资20亿元的动漫衍生品产业基地,湖南印山实业集团投资7.6亿元的印山台水泥,福建客商投资10亿元的安源特钢城,北京等地客商投资5.2亿元的弘源煤化工等相继落户。出口创汇再创新高,全市出口完成2亿美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2.86%,同比增长83.9%,在全省居于前列。

(六)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民生工程是政府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市综合投入5.23亿元,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八个方面、五十二件实事、八十个指标的民生工程,并在全省考评中位居前列,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万余人,连续三年调整企业离退休养老金待遇,人均增加246.73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7万人,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救助3.5万人,全年人均月补差32元;城市低保救助6万余人,全年人均月补差86元。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分别达5.96万人和5.5万人。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2万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64套13.3万平方米,廉租房受益1048户。莲花县深山区1500人移民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在全面完成省统一布置的民生工程的同时,市政府按照市委所要求的,人民群众所盼求的,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所需求的,加上政府力所能及的原则,启动和续建了6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综合投入25.94亿元,都达到了预期进度和工作要求,其中向全市人民公告承诺年内完成的30件实事全部完成,其他项目如期启动或在续建中。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引进、转化、推广院校技术成果10余项,获批国家、省级科技项目30余项,申请专利182项,我市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检查验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维修工程进展顺利,高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全年职高、普高招生比达到54:46。成功举办了秋收起义80周年大型系列纪念活动,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采茶戏《燃烧的玫瑰》又获“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扶持46个行政村完善了体育健身设施,市体校及室内体育馆竣工,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二。启动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卫生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市卫生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主体工程竣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启用,“惠民医院”成立并投入运营。人口计生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08‰以内。加强了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四连冠”。

(八)生态环保大力加强。有效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水泥企业和陶瓷倒焰窑整治、燃煤锅炉改造等环保专项行动,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0%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2%。城区空气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质量为优良以上的天数348天,出境水保持在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等7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清理收回闲置土地986亩。完成造林7.2万亩,义务植树300万株,建立示范义务植树基地10个,建设生态公益林138.96万亩。

(九)安全稳定扎实有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和非法传销活动,开展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刑事发案率下降7.5%,破案率上升8%,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联查联管等20项制度,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含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6.9%;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59.3%,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52.4%,在全省年度考评中进入了先进名列。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协调各方面利益,安全稳定实现“三个确保”和“三个不”,即:确保不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与发展两不误,确保不发生赴京、赴省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不给省委、省政府添乱,不给萍乡形象抹黑,不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十)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完善了市政府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了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和政令畅通,政务环境得到优化。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和“四服务三十佳”评比活动。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在优化发展环境、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廉洁行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规范了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了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队伍。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53个单位的302项事项在市公共政务管理局集中办理,各窗口一律实行首席代表制和领导定期审批制,开通非法定工作日预约服务和短信告知服务,逐项规范行政审批项目372项,取消合并65项,新增30项;重点清理了涉及工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取消54项,降低标准182项,转为经营性收费项目512项。全省在萍乡开展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了统一经营管理。

过去的一年,统计、人事、编制、人防、粮食、物资、司法、国安、决策咨询、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管理、涉台事务、机关事务管理、电子政务、应急管理、地方(史)志、参事、接待、老龄、残联、驻外机构、住房公积金以及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发展。金融、保险、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邮电通讯、气象服务、无线电管理、稽征、铁路、石油、烟草、盐务等中央、省驻萍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过去的一年,新一届市政府认真履行了职能,扎实推进了工作,努力攻克了难关,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务实创新、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奋发图强的结果,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一年来,我们同心同德,致力发展。以“一切为了萍乡发展、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为执政理念,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务实发展、持续发展的浓厚氛围,充分展现了心齐、气顺、劲足的时代风貌;一年来,我们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工作部署,一级抓一级,级级抓促进,一环扣一环,环环抓落实;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多渠道、多层面摸清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利,注重将城乡居民的长远福祉和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年来,我们精诚团结,协调顺畅。围绕中心,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共谋发展,言必行,行必果。加快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执行力不断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及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类企业和纳税人,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萍乡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层面上,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资源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在社会层面上,主要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还须进一步完善;转型期社会矛盾交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在政府层面上,主要是政府公共财力、公共管理服务能力、机关作风和效能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适应新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中认真克服和不断改进。

二、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加速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统筹发展年的经济社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市已列为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城市,被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还将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的良好氛围,有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这些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政策支持及利好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去年一大批工业项目的落户开建,今年可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带动效应,产业聚集将带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机制逐步形成,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我们既要有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要有科学发展的举措,准确分析形势,认真找准定位,紧紧抓住、充分利用难得的政策机遇,化解宏观调控趋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应对挑战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增创优势,在超越以往中寻求突破,以新举措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新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以新的作为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理念:一切为了萍乡发展,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突出两大主题:主攻工业、全民创业;打造三个平台和一个后花园:工业平台、新城区平台、投融资平台和以武功山为重点的旅游开发;加快四个建设:项目建设、财力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力争五个靠前:力争民生工程、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绩效、安全稳定在全省排位靠前;着力六个推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国企改革、第三产业、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和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在新的水平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达到3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达到150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以上,达到22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达到104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达到38.3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达到20.91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6%以上,分别达到12970元和538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主攻工业,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

围绕实现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利税总额70亿元,同比增长48.9%;工业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22.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户以上。一是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加速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整合工业园区现有资源,加快要素集聚和技术创新,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做强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发展。进一步加大园区政策体制支持力度,实现“五个保障”,即制定综合配套政策,为园区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充实园区人才队伍,为园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赋予园区准政府职能,为园区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强化园区服务功能,为园区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今年,要扎实推进“3331”百亿工程,萍乡经济开发区要抓好万新轻工产业园、洪山高科技产业园、上柳源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园、高丰汽车产业园和白源金属材料产业园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达产达标。芦溪电瓷工业园和莲花工业园,安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上栗动漫衍生品产业基地,湘东陶瓷集聚区要发挥各自优势,突出项目引进,加速产业聚集,打造特色园区(集聚区)。既要抓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更要抓好新型产业的引进发展,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投产,重点抓好10万吨铝电联营、6万吨新工艺炭黑、中节能生物质能发电、上栗动漫衍生品产业基地、250万吨印山台水泥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抓好光伏产业园、科尔发动机、行地集团农用车、萍青啤酒改造、中欧新材料、萍乡焦化二期、江西鑫镍鑫公司30万吨合金、江西萍特30万吨特钢、弘源煤化工等的竣工投产。大力支持和帮助一批优质成功企业上市。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市要实现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现汇比重50%;引进省考核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内资43亿元;外贸出口完成1.5亿美元。构建产业承接平台,抓紧编制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开展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现代服务业要坚持选大不选小、选优不选劣。注重存量资产招商,盘活现有存量土地,统一配置安排建设用地,建立项目用地评估联审制度。抓好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不断加大产业招商,择商选资和多元化招商的工作力度,切实引进那些“企业能成功,政府能得税,百姓能就业,环境不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优项目,努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三是稳妥推进国企改革,激发企业体制活力。集中打包处置国企债务,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资产存量。抓好江发、江机改制的扫尾工作,做好其他政策性破产企业改制的筹备工作,鼓励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将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在改制中新生,在改制中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着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允许、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合作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进一步搭建好“百姓创家业”的平台,把就业与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种有创业愿望的人群自主创业,推动民营经济全面发展。鼓励在外成功的萍乡人,在萍乡成功的萍乡人,与萍乡有缘的外地人,积极投身萍乡全民创业的大潮中。

(二)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做好“三农”工作。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5388元。一是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广水田、旱地高效经营模式,提高适销对路经济作物的比重,建设一批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生产核心区。重点发展以杜仲生猪养殖和良种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加快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推广特色观光、休闲农业,积极发展高效特种水产品养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和中药材种植产业,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引领带动能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银河杜仲和安源春蕾等2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大富乳业、天涯种业、福林食品、高升生物和健康1+1等5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加快麻山幸福村等5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力争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增长23.8%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完成坪村水库、下石陂水库等1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整治粮食和重要经济作物主产区的水利干渠,改善引水提水条件,增强农田的抗旱能力。完善与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信贷担保机制,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资金到位。搞好农产品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四是坚持整体推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巩固完善好第二批自然村示范点的基础上,抓好新一轮试点村的“七改三普及”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抓点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在特色产业、道路交通、饮水安全、上学就医、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实施“三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年,城市创建实施“三城同创”,即在巩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成果的基础上,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向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迈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创造条件。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新平台。全面完成《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建设8.7平方公里新城区的战略构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完成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中2平方公里核心区修建性城市设计。二是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新城区核心区土地征用、收购和房屋拆迁工作,全面启动核心区道路、广场、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朝阳路、楚萍路等主次干道沥青路面改造,319国道新城区至安源新区段按城市道路标准改造,提升秋收起义广场和鹅湖公园的建设水平,加快虎形山、笔架山、鹅湖山庄、横龙洞4个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开展小区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增0.9平方米。进一步硬化、亮化、绿化小街小巷,方便市民出行。启动滨河北路和南正街临河、临街房屋立面改造。搞好城市标志性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一化两制三级联动四项承包”城市管理措施,全面实行城管监察规范化管理,保持和提升清洁的市容环境、有序的交通环境和靓丽的绿化亮化景观。建设八一路、公园路、跃进路等三条城市管理标准化示范路。继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相对集中城市管理处罚权。保持好、发挥好广大市民的创建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构建创新创业创造,优美宜居和谐的文明城市。

(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支撑力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全力实施项目建设,主要抓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个重点领域中项目的开发储备、引进争取、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工作。一是把握政策机遇,加强项目引进。充分利用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省的关注和支持。围绕我市产业主动对接国家政策,策划包装一批支撑力大、带动力强、影响力广的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项目投资放大效应。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推进项目建设。在主攻工业项目的同时,着力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320国道力争在10月1日前通车,继续推进萍洪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吉衡高速莲花段前期准备工作,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大坝基础开挖及混凝土浇筑,白源水厂“三通一平”及部分管网铺设全面竣工,整体规划萍水河治理,启动萍水河增清增量工程。完成2座220千伏,4座110千伏湘东输变电工程等一批能源项目建设。三是提供强力保障,确保项目效益。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对已开工项目,要倒排时间,加快推进和协调,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对已列入计划但尚未开工的项目,相关单位要抓紧前期工作,尽快动工,尽快投产,尽快见效。

(五)加强财力建设,优化融资环境

把财力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实施,力争今年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一是加大培植财源的力度。提升产业的创税能力是壮大财力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支持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增强第二产业对财税贡献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商贸、现代物流、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多元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地方财政增长的生力军;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促进“三农”消费扩大和升级。提高财政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加大财税征管的力度。完善财税库联席会议、部门经济信息交流会议制度,建立财税收入科学预测、均衡入库机制,建立工商、税务登记信息比对系统。增强国、地、财的征管能力,强化税收源头控制。坚持依法治税,理顺体制,科学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严防“跑、冒、滴、漏”,坚决遏制税收收入征管中的违规行为。加强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的管理。高效运作城市土地资产,提高土地收益。三是加大财政刚性约束的力度。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投入要实现向基层、向农村、向困难群众、向社会公共事业薄弱环节的“四个倾斜”,优先安排关系民生的各项支出;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四是积极筹融资金。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和各种财政手段,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吸附作用,争取金融机构更多地支持我市产业经济。逐步将投资公司、担保中心、城投公司、土地储备中心整合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政府性投资担保融资能力、市场化资本运作能力,为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强力资金支撑,最大限度地化解国家货币政策从紧带来的不利影响。五是优化金融环境。着力打造“信用萍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举办第二届银企合作融资洽谈会,积极向银行推介优强企业和重点技改项目,争取银行信贷。

(六)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今年,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民生工程要实现“六个全覆盖”,即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助学全覆盖,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全覆盖,城市特困群众廉租住房应保户全覆盖,综合投入约8亿元,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26件实事:一是继续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来抓。着重办好4件实事:①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4050”人员就业30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②城镇职业培训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人;③农村劳动力转移1.6万人,跨省劳务输出18万人;④发放小额贷款1亿元。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着重办好2件实事:①提高城乡养老保险水平,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20万人,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000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00人,养老保险参保率65%,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3.3亿元;②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15万人。三是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着重办好4件实事:①努力推进低保工作,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提高到35元,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提高到95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②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水平,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0%以上;③继续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救助资金使用率达到80%;④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济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四是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着重办好6件实事:①资助国有及国有控股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累计达27万人,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累计达4.6万人;②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其中城镇低保对象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所需资金由财政全额承担,力争今年全市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累计达到26万人;③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农村全覆盖;④抓好一批市、县(区)、乡镇、村卫生能力建设项目,提高卫生服务能力;⑤对儿童一类疫苗(14苗防15病)全部实行免费接种;⑥继续实施好社区卫生公共服务券免费发放制度。五是继续推进济困助学。着重办好3件实事:①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教科书;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③做好大学、中职、中专、高中的济困助学工作。六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着重办好2件实事:①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9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②努力增加廉租住房,实现县城人均住房8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七是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重办好4件实事:①增加农村离任村支书(主任)生活补助,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待遇;②解决10.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④实施好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八是继续推进扶贫工作。今年要完成莲花县400人深山区移民扶贫任务。九是继续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全面完成省政府布置的民生工程各项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本着全力以赴、力所能及的原则,今年继续实施89项涉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惠民服务等方面的实事。预计综合投入40亿元,完成320国道改造工程、市博物馆建设、浮玻二厂搬迁、农产品检测、协调解决房屋产权证发证遗留问题等55项;续建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市演艺中心、2座220千伏和4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30项;启动新城区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湘东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全民健身社区体育建设工程、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城乡清洁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56项。同时,继续做好体育中心、高专升本、工人文化宫等3项前期工作,进一步夯实萍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七)做优做活文化旅游商贸,繁荣第三产业

围绕《萍乡市文化兴市纲要》,繁荣文化,做优旅游,激活商贸,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抓好精品生产,组织创作一批优秀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作品。组建报业、广电、演艺等文化产业集团,积极探索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搞好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名人雕塑群建设和历史文化景点修复,做好市工人文化宫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积极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治全市网吧、音像、电子游戏、学校周边环境,组织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二是重点发展以武功山、安源为主导的旅游产业。以建设一个后花园为目标,组建市旅游产业集团公司,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武功山综合开发,年内完成芦溪至金顶景区道路建设,加快芦溪??万龙山??大江边旅游公路建设。整合安源景区旅游资源。搞好杨岐景区规划,推进孽龙洞、傩文化园、李畋公园开发建设,加快发展城郊休闲型旅游产业,力争实现来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均增长2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发展和提升商贸、餐饮、娱乐、保健休闲等服务业,继续对城区范围内矿区、金陵等市场进行半超市型改造,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专业、产权交易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推进大型连锁超市向农村扩展,拓宽消费领域,提升消费层次。

(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年,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让广大群众喝得上洁净的水,看得到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确保实现“节能减排三下降、两提高”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5%,控制在44415吨以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控制在19905吨以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95%,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水质保持在三类标准以上。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扶持、引进、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切实抓好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环保七大专项行动,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成萍钢焦化厂脱硫改造,整治餐饮油烟废气、汽车尾气,加强水泥、冶金、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监控,改善空气质量。继续完善麻山冷水冲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垃圾场渗滤液达标排放,完善安源新区等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萍乡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安钢综合污水处理厂要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湘东、芦溪污水处理厂。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整治中心城区噪声。三是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和城市周边建立1.5万亩大苗造林示范基地,完成造林面积8.5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00万株,新增封山育林20万亩。抓好绿色生态示范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切实搞好封山育林,严格防控森林火灾。四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97.05万亩耕地保有量和83.79万亩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盘活土地存量,确保国家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完善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市场运作。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坚决打击非法开采。

(九)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抓好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等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巩固“两基”成果,实现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对县区教育的督导评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全年力争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0项以上,引进、推广实施重大科技成果5?8项,落实市校、企校合作项目7?10项,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医疗,积极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抓好传染病的防治。着力实施社区全民健身体育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做好市体育中心的选址、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全面启动生育关怀行动。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继续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四大高危行业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严格落实高危行业管理12项机制和20项管理制度,继续推行“政府监管网络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实施专业治安和科技兴安战略,在烟花爆竹企业、煤矿、非煤矿山和危化品企业全力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考核定级工作,逐步实现高危行业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三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整合设立民意调查中心、民意投诉中心和民意调处中心,建立解决民意诉求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好土地征用、城建拆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两抢一盗”、贩毒吸毒、非法传销、“地下六合彩”和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抓好戒毒康复中心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国家安全、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搞好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完善村民自治,坚持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

(十)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操作力

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效能政府。一是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实施“政务环境建设年”活动。继续开展“四服务三十佳”评选活动,强化政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政府所有的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的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的公务人员都是服务员,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对企业、对纳税人、对人民群众必须做到依法办事、服务到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共政务服务,完善涉政事务制,规范和审核市本级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收费等事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方便部门、企业和市民网上办事。二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确保科学决策并有效落实。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畅通代表建言献策渠道。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加强与政协及各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认真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强化社会公众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三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作风务实、勤于落实,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政府部门和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节俭意识,加强政府督查工作,努力保持政令畅通,大力节约行政成本,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着力提高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对上级政策决策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等专项监察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一致,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各位代表,保持和加大萍乡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攻坚破难,勤政廉洁,开拓奋进,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活力萍乡、繁荣萍乡、和谐萍乡,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