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要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两个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为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同志就提出了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的“两手抓”思想。根据形势的发展,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战略总体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重大变化,强调要抓紧利用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不失时机地、认真地搞好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和军队的长期性、根本性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他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作为正确处理两个建设关系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层面,纳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他强调,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内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才能保障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富国强军”的百年梦想。

二、实现两个建设协调发展,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紧迫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建设协调发展是紧迫的现实需要。安全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需求;“富国”和“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强盛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的两大战略目标。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础,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稳定的保证。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无法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的总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占据的优势地位,对我国构成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唯一正确选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也是夯实国防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依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必须在这个大局下谋划自身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和平不可能依赖他人的赐予,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筑就可靠的安全屏障,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战略支撑,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军事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在上升,国防实力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大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压力。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面临诸多安全威胁和挑战的矛盾凸显期。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牵制乃至遏制我国的发展。目前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相当复杂,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加。“台独”势力顽固坚持分裂祖国的立场,已成为影响和威胁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的军队信息化优势日益增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安全环境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防需求,中国作为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社会主义大国,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是以一定的国防实力为前提和基础的。能战方能言和。军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实战和威慑能力,才能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为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坚实的国防基础。目前,我军建设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亟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

“国富”要以“军强”作保障,“军强”要以“国富”作基础。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与国防建设战略机遇期的有机结合,以“国富军强”的综合国力,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把握战略主动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两个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局面、实现两个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关键要从完善运行机制和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寓军于民、军民兼容”的发展机制,促使两个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结合,从而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更有效地依托国家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更充分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

要注重通过实施具有经济和军事双重效应的重大工程,带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跃升。我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有效地促进了两个建设的互动发展。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中,这类重大工程依托关键性尖端技术的突破,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更趋显著。

国家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应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共用。在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线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战时部队机动、武器装备调运、军事通信,以及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量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

要注重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规划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提高两个建设协调发展的高技术推动力。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许多民用技术成果具有很高的军事应用价值,一些军用技术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类两用技术的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关注。我们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作出专项规划;加快制定两用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两用技术的投入政策,加大两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健全两用技术的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运用,从而使两用技术成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技术支撑点和强大推动力。

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从“橄榄型”向“哑铃型”结构的转变。将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的武器装备生产流程中间阶段的大量一般性加工任务,交由民用企业完成,使国防科技工业将主要力量集中于前期的研究开发和总体设计,以及末期的系统集成和总装测试领域。这种“小核心,大协作”的“哑铃型”结构,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也有利于其增强动员潜力,提高平战转换的能力和速度,使国防经济体系在军民结合的基础上更富有运行弹性。

军队人才培养要依托国民教育,努力实现“寓才于民”。要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系统,加强军事人才基础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的培养,拓宽军地之间人才兼容、储备、交流的渠道。

军队后勤保障要依托国民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后勤的社会化保障水平。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使军费投入更好地集中于军队承担的主要职能上,提高军费使用的功能性效益。

经济布局要兼顾国防原则和经济原则,努力构建有利于军民产业之间互动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既要注意形成纵深梯次配置,提高其战时的安全性;又要与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布局向中西部纵深地区推进的幅度相衔接,注意与相应的民用产业群的布局联系,提高军民产业互动的布局效益。

主席指出: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发展的动力。改革同样是建立和完善两个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的重要推动力,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当前国防建设领域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在国防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军工科研生产领域,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军品市场建设、深化军品采购制度改革、健全相关的投融资体制、推进专业化能力重组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在整个国防科技工业中建立和完善竞争、评价、监督与激励四个机制,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自主创新活力,推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形成。在军品市场的准入方面,要在继续深化军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推动集团化重组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资本有序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国防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既有利于加速军品市场主体培育的进程,使之增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军工科研生产领域的长效机制,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贯彻具有体制性保障。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