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构建我区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构建我区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构建我区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

构建我区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在组织理论学习中,必须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始终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围绕加快我区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大目标,结合我工作职能,努力在选择社会和群众的关注点、找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抓住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上确立新思路、破解新难题、推出新举措。

一、在学习理论中确立新思路

随着上海经济战略重心东移,临港新城建设的全面推进,南汇在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中的主导、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发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必然加快。我们在抓住南汇建设发展重大机遇的同时,除了要认清国家宏观调控中财政、货币、土地等适度从紧的形势;看到我们现有的观念、体制机制以及人才资金、技术不相适应、不相吻合的格局;更应正视全区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系统网络的状况。我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理论理论学习中必须就如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南汇城市化建设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专题调研及考察借鉴,使发展和建设的思路更加明确、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系统。

1、从学习讨论入手,感受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

理论学习不仅是武装头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方法,是提高领导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着重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学习;区委、区府年度工作目标要求的学习作为重点内容。为确保学习的质量,要灵活采了取集中学习、联组学习、挂钩学习等多种方法。在学习讨论当中,应善于理性思考:着力解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看,面对困难如何办,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干的问题,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心理解、用心把握,加快以“枢纽型、网络化”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摆在建设人面前急需研究和确定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份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2、从专题调研入手,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学习,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如何依据我区未来开发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如何利用南汇现已形成的海、陆、空大交通优势;如何发挥南汇在临港新城建设中主体、主导作用,加快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就以上这些问题赴镇、园区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目标。即:以全市基础设施的各专业系统规划为依据,以新城、中心镇、机场、港口、轨道交通、铁路、磁悬浮的车站为重点,建设“枢纽型”的交通,建设覆盖全区的“网络化”的各基础设施系统。

3、从考察借鉴入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

在对国内外的基础设施建设考察借鉴中感到:南汇是上海的南汇,我们的新城、中心镇、其它镇和各产业开发园区也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组成部分。因此,南汇城市化建设的起点、标准、水平应与中心区、浦东新区的建设相适应;应与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相吻合。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规划起点、建设标准、发展水平理应有更高的追求。2004年,在区级重点工程,全长2.6公里的人民西路延伸段工程建设中,成功借鉴了外省市道路建设的经验和长处。使该道路凸现出设计理念新颖、施工程序科学、景观建设协调的特色

二、在联系实际上破解新难题

建设的目标确立后,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仍然会出现很多的矛盾、难题。要善于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加快“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努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运用“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基本建设程序”规律,预测和找准每一个建设项目中可能出现和容易碰到的难题,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破解各个环节中的难题。在学习中,要联系建设实际,总结推出了破解制约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列项、政策、资金等方面“瓶颈”问题的举措。

1、建设规划、设计、报批着手先行,以解决“有效”的问题

规划先行,有利于争取上级列项及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工程上得了位。在实际操作中,应及早控制红线、绿线,预先编制好道路两侧地块开发的详规,为道路提供各种管线的容量参数,克服过去在这方面工作不到位而造成浪费等后遗症问题出现。设计、评审、报批先行就是建设单位在搞清项目的定位定性、使用功能、建设标准的前提下,提前报规划、计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提前进行评估,办理有关审批和备案手续。协调全面的展开以上各项工作,有利于破解过去工期长,办事效率低等难题。

2、动拆迁安置政策力求到位,以解决“有情”的问题

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现在的道路用地都将统一征地,解决镇保。农民住房搬迁取消宅基地,进行货币安置。按照“情为民所系、利为民的谋、权为民所用”的群众观,上级应预先制定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政策。按照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的要求,提前建造动迁房,让老百姓知道搬往何处,何时搬,使动迁的群众理解和接受。

3、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确保畅通,以解决“有钱”的问题

我们要求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上力求全面正确,确保投资来源的落实。做到了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不列项,不进入前期准备。同时,我们还应科学有效的运作建设投资公司,避免因工程款项不能按时拨付兑现而造成工程搁浅的现象。

以上问题的有力解决,既可以在确保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从而加快整个项目建设和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应体现服从大局的意识,协调工作的能力,破解难题的水平。

三、在推进工作时争创新举措

要加快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就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其它工程配套建设的关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1、努力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其它相关工程建设形成配套

在实际工作的推进中,我们感到:一个道路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不能仅仅考虑自身主功能作用的发挥,还要同时考虑其综合功能作用的发挥。如城市道路,除了确保通畅安全外,一要满足或有利于两侧土地的成片开发,管线要按技术要求预埋,留出头子、接口;二要满足或有利于生态环境、景观建设。路灯、绿化、车站、广告、公共电话、环卫设施等要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三要满足或有利于航道、河道桥的跨径、梁底标高的要求。要研究处理好道路与其它项目的相互关系,按道路的专业规划,路与路打通,最终达到网络化;还要研究处理道路与机场、港口、码头、车站和重点城镇的关系,使其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畅通有序,逐步形成枢纽。

2、努力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稳定相互协调

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镇保等相关措施不到位或不落实引发群众上访。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进一步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的建设进程,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草案的基础上,起草了试行了《南汇区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办法》,拟从现在起落实土地征用、货币化拆迁政策,力争从根本上确保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3、努力使基础设施建设与队伍建设有机结合

一流的工程要有一流的干部,“枢纽型”的交通,“网络化”的基础设施系统,要有一批经过实践考验的“作风硬、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南汇精神的前提下,培育和塑造“奉献创业、负重争先”的南汇建设精神,以激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干部职工;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经常性地进行警示教育和谈话提醒,以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公开招投标、材料采购、变更签证、跟踪审价、监理质量、竣工验收、决算、审价审计、按规定付款等制度,共同构筑具体工作的监督防线;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搭建“汇聚百川、竞争奉献、脱颖而出”的建设人才平台,积极探索培养人才,吸引留住人才的机制,尽快构筑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建设人才高地。从而为全面加快“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