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开发社会人才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开发社会人才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开发社会人才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建设等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在调处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进社会服务方式,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到“上能为党和政府分忧,下能为人民群众解愁”,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才资源开发十分迫切。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是宁波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以人为本,创新务实,加快人才“开放港、自由港、创业港”建设,努力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近年来,宁波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的决定》、《“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全市人才开发跃上新台阶。全市通过各种方式新增各类人才15万多人,年增长率达10%以上,现有人才总量达60万人,其中从事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类社会工作者近8万人。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以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为动力,以形成人才开发合力为抓手,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开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机制

为了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们着力创新人才吸引、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使宁波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用好人才的“舞台”。

创新吸引机制,集聚社会工作人才整体资源。吸引人才是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前提。我们从集聚社会工作各类人才的需要出发,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突破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着力引进创新型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吸引有关学术领域的名家和有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前来宁波从事兼职、咨询、讲学和科研活动,支持各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灵活方式“借脑引智”,实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坚持重心下移。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基层,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必须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我们按照“社会责任由社会共担”和“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工作人才走向基层,以街道、社区和镇(乡)、村为重点,以社会工作岗位为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人才从事专门的社会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充实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改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推进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引导居住社区的各类人才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推进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化,不断发展扩大社会工作者队伍。

创新培养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是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基础。我们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在教育培训中培养人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一是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建立一批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培训基地;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通过进修深造、出国培训、交流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同国外(境外)及国内先进地区的项目合作,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二是加快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发展,根据社会工作的人才需求相应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抓紧培养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拓宽社会工作人才增量来源。三是以社区为重点,建立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体系,整合社区资源,结合社区科普活动、社区就业培训,广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四是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密集的单位,组织人才进入社区和深入农村开展人才培训,提高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

创新使用机制,拓宽社会工作人才从业领域。人才使用是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关键。我们积极做好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工作,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充实各级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力量,尤其是结合城乡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乡镇机构改革,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拓展基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发展,通过“政府委托”、“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鼓励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承担更多的具体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培育扶持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吸纳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结合社区就业工作,通过社区创业、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探索实行“社区服务储蓄”、“社区服务借贷”等制度,灵活使用社会各类人才发展社会工作。建立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联动机制,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感。

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工作人才创造活力。人才评价激励是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动力。对于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我们全面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完善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开发规范化。注重人才评价的层次性,疏通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渠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规范属于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工作者薪酬和待遇,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对于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员,做好“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适应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点,研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和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同时,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双重激励的原则,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工作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促进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

形成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合力

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和实行目标责任制,把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协调会议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定期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和高度分散的特点。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凝聚起来,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使广大社会工作者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要突出重点,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重点领域,着力开发社会行政管理、群团组织、社团社区、社会教育和研究四大类社会工作人才,实行重点引进、重点培养、重点投入,实现重点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重大突破,使社会工作人才的整体开发与重点突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营造氛围,优化环境。社会工作人才的开发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优化。既要注重人才发展“硬环境”的建设,又要注重人才服务“软环境”的营造,完善政策制度,加强舆论引导,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开发能力,优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环境。要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精神,营造“惜才、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促进大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脱颖而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开发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