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

利益和利益关系具有根本性,利益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及其他方面和谐的基础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关系各项社会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立足点。

●按照特殊利益服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照顾特殊利益的原则,统筹协调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行为源于由需要而产生的对利益的追求。这种利益,从时间来讲,有长远利益、当前利益等;从范围来讲,有全局利益、局部利益等;从主体来讲,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和价值取向。每个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必然与同样具有自身利益的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于是,利益又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都是由利益关系决定的,是利益关系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而由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又反过来影响其利益的实现和分配,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因此,利益和利益关系具有根本性,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处理好利益关系,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在对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处理中,必须把握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众的特殊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为紧要、最具决定性。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正因为如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关系各项社会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立足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这个共同利益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现实基础,是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重要条件。

充分发挥共同利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此,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扩大各阶层群众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加强全体人民在实现共同利益中的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好现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二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同建设中共享实现共同利益所取得的成果。各阶层群众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都为实现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都应当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受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统筹协调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关系。按照特殊利益服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照顾特殊利益的原则,统筹协调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特殊利益更加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这类利益关系时更加注意贯彻统筹协调的原则,不但要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特殊利益,而且要引导人们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时,自觉地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相互促进,树立和而不同、互利共赢的思维。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其生活的影响最明显,因而也是最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正是大量的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际利益问题,构成了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具体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只有着力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特别注意保护困难群众的利益。当前,我国仍然存在一定规模的低收入群体,包括农村的贫困人口、城市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一部分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农民工等。他们生活比较困难,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是社会中需要特别关心和救助的人群。如果这部分人的生活缺乏应有保障,就会增加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在利益分配格局中,应通过先富带后富、通过国家重点扶持和帮助,使这部分群众能够改善生活并逐步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