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的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都与水利建设息息相关。只有围绕这一目标,把握新时期农村水利的新定位,扎扎实实把农村水利搞好了,农村水环境才能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提高,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农民群众在水利发展中更多受益,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一、水利现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约因素

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政策的取消,农业税免征,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逐步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从水利现状分析,依然存在着两大制约因素。

1、抗灾能力总体偏低。兴化是里下河腹部地某地的“锅底洼”,水旱灾害频繁。1991年,兴化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水位3.34米,是建国以来的最高值,全某80%以上面积被淹,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以上。时隔12年的2003年,兴化再次发生了较大洪涝灾害,最高水位仅比1991年低0.10米,经济损失却大大超过了1991年。2006年梅雨期间,兴化累计降雨只有331.8毫米,兴化站从6月30日至7月5日的5天时间内水位上涨了1.31米,最高水位达到2.98米,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465亿元。1994年兴化遭受较为严重的干旱,相当一部分沟河断流干涸。全某182个行政村24.14万人饮用水源困难,经济损失2.17亿元。1997年再次出现旱情,抗旱费用达2170万元。从农村实际出发,抗灾能力不强,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引排通道不畅。洪涝时,四水投塘,下游顶托,外排缓慢,高水位滞留时间长,加大了防汛排涝的压力。2006年的梅雨成涝,充分反映了这一问题。

二是圩堤、圩口闸防洪标准不足,挡不住的情况依然存在。尽管通过圩堤达标和无坝某建设,圩堤整体御涝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按照“四点五•四”式(堤顶高程4.5米,顶宽4米)的要求,全某仍有365公里堤顶高程低于4米,尤其是庄圩、场圩和的一个地方际结合部矛盾较为突出,一直是防汛排涝的隐患。圩堤上有531个口门需建闸控制,有415座病险涵闸需拆除重建。一旦出现高水位,往往因堵闭不及而倒灌成涝。

三是联圩内部排涝标准不高,圩里、圩南地某地相当一部分联圩存在排不出的问题。全某农业联圩按日雨200毫米雨后1日排出的要求,尚缺排涝流量938.4立方米/秒。排涝动力分布不平衡。在现有排涝站中,建站25年以上的有466座,占51.6%,设备老化,带病运行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250座已到报废年限。

2、各级河道淤积比较严重,削弱了河道的功能,导致水环境恶化。兴化属水网圩某地,境内河道纵横,共有各级河道14404条,总长12575公里。近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后,农民群众用于河道清淤疏浚的投劳数量明显减少,农村河道整治严重滞后,尤其是居住较为集中的村庄河道更为突出,有的淤积堵塞,水系破坏,严重削弱了引排和生产生活交通的功能;有的垃圾成堆,水草丛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有的河水污染,水体变黑发臭,造成饮用水源卫生条件越来越差,导致肠道疾病和其它传染病发病率提高,严重危害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方面应承担的建设内容和和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物质条件。水利既要解决防洪除涝的问题,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服务,又要解决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的问题,为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服务。从兴化现状分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在水利建设上必须切实抓好的工作主要包括:

1、整治骨干河道,提高引排能力。根据《里下河地某地水利规划》和《兴化某水利“十一五”规划报告》,要求对骨干河道进行整治,以扩大引排通道。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打通某境内骨干河道的入海卡口;实施里下河洼地治理工程,抓好车路河与川东港配套衔接;结合南水北调里下河水源调整项目卤汀河的实施,搞好高港水利枢纽引排水工程的配套衔接。

2、继续抓好圩堤、圩口闸建设,增强御涝能力。对未达标的圩堤按照“四点五•四”式以上标准抓好达标扫尾,对庄台、场头及的一个地方际、村际结合部的圩堤进行除险加固。对土口门进行建闸控制,对年久失修的病险老闸进行拆除重建或改造,计划新建圩口闸500座,大修改造圩口闸250座,使圩堤整体御涝能力有一个显著提高,确保历史最高水位挡得住。

3、加快排涝站建设,提高联圩排涝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型、相对集中、各有侧重的原则搞好排涝站建设。抓好老站的更新改造,适当新建部分高扬程的轴流泵站,作为高水位时排涝主力。抓好排涝动力的平衡发展,解决部分联圩排涝流量不足的矛盾,并新建部分大流量的骨干排涝站,以发挥排涝动力的支柱作用。全某计划新建排涝站300座,大修改造150座,新增排涝流量600立方米/秒。

4、抓好小型灌某地配套建设,提高灌溉水平。通过建设小型电灌站和硬质防渗渠道,搞好小型灌某地配套建设,逐步取代流动机船田头上水、串灌漫灌现象,做到浅水勤灌,提高灌溉水平,积极探索微滴灌等浅湿灌溉技术,推进节水型农业。计划建设小型电灌站500座,配套防渗渠道1000公里,扩大有效灌溉面积12.5万亩。

5、以村庄河道为重点,抓好圩内各级河道整治,为村容整洁创造条件。实施村庄河道综合整治,尤其是对居住较为集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村庄河道进行整治,就是要在三年左右时间内,把清除淤泥,清除水生植物,清理垃圾,建立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保洁措施作为主要任务来完成,改变河道脏、乱、差的现状,提供水安全保障,使村级河道引排能力明显提高,河道水质明显好转、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从而达到村容整洁,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把河道整治与土地复垦、道路建设和植树造林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整治一条河道,复垦一块土地,增加一片林地,营造一村环境,努力展现水情、河畅、岸绿的农村自然风貌,保证农民安居乐业。

6、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首先,建立水资源保护监测制度,加强对水体排污的控制管理,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对污染企业严格采取污水处理措施,杜绝超标排污。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严禁将秸杆、死亡动物抛入水体,减少污染源。其次,实施管道延伸、管道更换等管网改造工程,加大供水联网力度,合理规划布局和调整水厂建设,逐步撤并水处理设施不配套、供水水质达不到要求的村级小水厂,在水源水质较好的骨干河道沿线建立一某一厂或多某一厂,严格源水处理工艺流程,推行某地域供水,形成规模供水,送水进村,供水到户,连续供水,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三、立足本职,强化职能,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关键是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由于的一个地方某和村级集体经济财力十分薄弱,靠村民议事制度筹集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必须从政策上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的水利建设投资体系。如果不增加投入,这些目标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水利部门是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也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职能部门。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担负着方案制订、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竣工验收、工程管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职能。为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水利部门自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服务工作:

1、科学制定水利建设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全面贯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水工作方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建设和治理的重点,认真制定河道整治规划,圩口闸、排涝站和小型电灌站配套建设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并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分年实施计划。认真按计划实施,不断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努力增强水利建设工作的计划性和执行规划的严肃性。

2、规范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为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水利部门必须规范和强化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形成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质监部门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工程标准质量保证体系。

3、抓好业务技术指导。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重点工程项目,水利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划定责任某地实施全程跟踪监督,从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到实施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认真进行业务技术指导。搞好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抓好施工记录,完善各项软件资料,为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4、继续抓好水利工程管理。水利部门必须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所有工程项目都按照工程性质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做到一建就管,落实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工程管护和植树绿化,使疏浚后的各级河道都达到水清河畅岸绿,为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创造条件。采取招标承包,落实经营权的办法,加强对圩堤、圩口闸、排涝站和小型电灌站的管护,以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加强水行政执法。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能,切实加强水政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采取集中巡查和分项分段相结合,经常性工作与突击性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有效地查处乱圈乱围河流湖荡、人为损毁水利工程设施和非法占用等各类水行政案件,确保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完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