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协会建设新农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协会建设模式“三位一体”调研“三位一体”谋发展携手共建新农村
———县南阳沟协会建设新农村情况调查
协会、村支部、供销社这三个不同的组织,如今,在南阳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实现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经过三年的努力,使一个落后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使一盘散沙的农户联合起来共谋发展;使种植烟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三位一体”共同建设新农村的发展道路。
一、穷村抓致富,协会创新路
农村穷,穷在观念落后、资源缺乏上,穷在科技文化、交通水电等公共基础条件上,穷在收入不稳、收入较低上,最终是穷在缺乏组织、发展思路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当地的资源条件,选择的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而在经济文化落后、资源匮乏、集体经济薄弱、封闭落后的穷山村,如何建设新农村,如何选择发展道路,是很多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南阳沟,过去是国家级贫困县—石家庄灵寿县的一个穷山村,属于丘陵半山区。砟子沟庄是南阳沟一个只有107户、442口人的自然村,在这里,靠山没有矿,靠集体没企业,靠种地人均半亩水浇地。全村1600亩耕地,多为丘陵旱地,只有200亩水浇地。在这样一个山区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供销社的帮助下,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将弱势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烟叶生产,农民人均收入由1500元增长到3715元,实现了共同致富。来到砟子沟,我们看到的是村民自信、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农村新风貌,农民的日子红红火火。说起这些变化,村支书李书义感慨地说:“这全是协会的功劳”。为什么变化大?是因为支部加协会让老百姓改变了观念,得到了实惠。
(一)协会进山村,穷村变富村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只要不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种什么、怎么种,按说是农民自己的事。但是农民信息不灵、缺乏科技知识、不会找销路,不能科学决策;单兵作战又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经常是随大流,盲目生产,增产不增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
如何为农增收,种烟大户、老支书、谷小平说:“俺们村没矿山、没企业,老百姓只能靠种地,而人均半亩水浇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种什么来钱,只有种烟。”村支书说:“过去村‘双委’想了很多办法,起初,号召农民种山药、种玉米,挣钱少,不顶事。后来,种烟,由于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没抓手,农一家户分散植,缺乏组织,缺少服务,发展较慢”。为此,新一届双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经济,是致富的出路。决定依托县烟叶协会组建南阳沟烟叶分会,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统起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烟叶产业。2002年底,县社为了更好地贴近农民,服务农村,也打算在有发展潜力的村建立烟叶分会。于是,南阳沟村烟叶协会于2003年初正式组建。烟叶生产也从此迈上了新台阶。县烟叶协会秘书长苏新强说:“供销社有订单,能解决烟农的销售问题;有龙头,能解决加工增值问题;有专职技术人员,能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在南阳沟协会的努力下,该村烟叶生产迅猛发展。面积100多亩增加到600亩,超过耕地的三分之一,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单产由200余斤提高到每亩500斤;烟叶质量、等级明显提高,平均单价由每斤3.5元涨到4.5元,每亩增收500余元。烟农由十几户发展到65户,全村70%的农户以种烟为主。人均收入由1500元增加到3715元。砟子沟庄107户农民,有65户加入了烟叶协会,去年仅烟叶收入人均就超过2500元。南阳沟成了当地烟叶的集中产区,也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庄之一,一个穷村在种烟中崛起。
(二)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目前专业经济协会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有的在经营中遇到土地流转、地块调整、农民培训和资金筹措等困难,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有的经营管理不规范,运作机制不健全,甚至把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损害群众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协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此要加强领导、指导和支持。既坚持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又坚持党管协会,把党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高层次、全方位、区域化”建设标准,使支部与协会、供销社与协会、协会与龙头企业、协会与农户相互结合、良性互动。
政治上领导。村支部派出副书记侯二小担任协会副会长,推荐老支书谷小平出任常务理事,村主任谷秋生担任名誉会长,村双委提名种植大户、种烟能手、村技术员王凤林同志担任会长。确保党对协会的领导权,确保协会健康发展。全村38名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政策上支持。面对一家一户种烟零星分散,地块不集中的情况,村“双委”制?了凡是@?员给予调地、帮?租地、培育大户等支持政策,实现了烟叶集中连片种植。几年来,共调整地块近300亩;帮助会员承包邻村插花地、交界地近200亩(租金每亩150-200元)。协调小队解决了123座烤房用地;培育10亩以上种植大户39个;支持协会对违反规定的会员采取制裁措施,使村“双委”在支持协会发展中树立了权威。
工作上指导。村支部和供销社党委以烟农为基础,以协会为载体,指导协会贴近农民,取信于民,增进感情。一是根据南阳沟的资源条件,引导能人特别是村党支部成员参与协会建设,发展本村经济。如县供销社将会长王凤林吸收为供销社社员,培养成为烟叶公司的入党积极分子。二是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让农民得到实惠。比如,发动烟农入会,使烟农入会率达到100%;指导协会成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协调与文城村关系,在界地附近打机井一眼;组织会员修渠5780米、修路六公里、帮助集资14万元旱地改水浇地。三是在处理村双委与协会的关系上,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越权干预,“支部加协会”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有效抓手。
(三)政府抓致富,供销靠得住
供销社从为政府分忧,为农民服务出发,充分利用县烟叶公司、烟叶协会这个龙头,培育、带动南阳沟协会发展。一是实行订单农业,解决了销路问题。二是建设龙头企业,解决了增值问题。几年来共投资500万元提高烟叶复烤厂加工增值能力。三是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服务问题。共向会员返利120万元。四是谋划建设项目,争取了资金支持。从政府争取资金20万元支持南阳沟协会旱地改造项目。供销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主要网点坐落在农村,第一线人员主要工作在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无不关系到供销社。为此,县供销社主动替政府分忧,在县委、政府与会员之间架起了金桥,成为密切关系的纽带。烟农谷新社说:“协会成立前全村种烟一盘散沙,没人管;成立后,有技术、有物资、有奖励、有评比,有人管、有人帮,交售上不拖不欠、不打白条,烟农都感到有奔头,有干头。”
南阳沟协会之所以作用独特,是因为,在服务农村经济、帮助南阳沟村摆脱贫困中,在该村积累发展资本、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协会,使服务的产业在该村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即在经?收入来?比较单?的山区村发挥了主导作用,又为今后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基础。
二、农民要致富,出路靠服务
发展经济,搞好服务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任务。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企盼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资金、产品销售等服务。需要协调、反映、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此,协会对会员全程服务,细心到位,通过订单农业、科技培训、周到服务、资金投入加快了烟叶产业发展。
(一)“双三保合同”让烟农放心。农民增收难,难在农产品销售难,难在卖不上好价钱。为使烟农种上“放心烟”,南阳沟协会依靠县供销社兴办的烟叶协会和烟叶公司,争取种植和收购计划,签订包销订单。由分会与烟农签订“双三保合同”。即:烟农对协会保种植面积、保产品质量、保交售数量;协会对烟农保优种、保技术、保收购。实行计划种植、合同收购。3年来共与烟农签订合同600份,为烟农包销烟叶20万斤。解决了农户找市场、跑销路的后顾之忧。
(二)科技承包让烟农省心。协会在双委、供销社的协调、支持下,由烟叶公司从种植能手中选拔、培训、聘用了4名会员为专职技术员,由烟叶公司每月支付300元的技术服务均贴。实行职技术人员收入与烟农收入考核挂钩的科技服务“三包三联”(即包村、包地、包技术,联责、联利、联任务)目标责任制。确保了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种植。600亩烟叶全部实现大棚育苗、大田移栽,地膜覆盖率达96%。烟叶产量、质量明显提高,单产由建会前350斤增加到450斤。价格由3.5元每斤提高到4.6元。烟农都把协会的技术员称为“财神爷”。
(三)扶持引导让烟农省钱。协会负责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为鼓励烟农多种烟、种好烟,协会协调烟叶公司从加工增值中二次返利,几年来,共争取30多万元扶持金,用于优惠物资供应、改造节能烤房、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等。比如,半价供应优质化肥、农药、棚膜,免费发放优种和种苗。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协会指导烟农改造标准节能烤房,每座烤房由协会补贴360元,共改造旧烤房300多座。同时,协会多次组织文诚乡主管副职、种烟大户、专职技术人员到山东、内蒙古、张家口等地学习先进,培育能手,示范推广。通过协会育大户,大户带群众,烟农说:“按协会说的做,省钱又增收”。
(四)规范管理让农民组织化。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协会对会员实行以人为本、民主管理、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定期召开会员大会,讨论确定全村烟叶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技术培训、年终盈余分配等重大事项,规范烟叶生产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加强行业自律。为此,协会制定了严格的收购管理制度,聘请村干部和烟农代表组成烟叶协会监事会,监督收购。由协会出面代表农户找回自己的利益;对不履行合同的会员,取消协会提供的各种服务。通过订单农业、科技先行、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规范管理使农民在服务中成熟。
三、“三位一体”给南阳沟带来的新变化
村支部、供销社加协会的模式,通过发展烟叶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文明村、生态村建设。党支部发挥了领导、支持作用;供销社发挥了龙头、市场作用;协会发挥了组织、服务作用,使南阳沟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强村首先要富民,民富才能村强。实践证明:只要选对了路,落后的山区村一样可以致富。95年全村人均收入,500多元;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1500元,2004年达到3715元,收入增长105%。全村种烟亩均收入1860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3-4倍。全村65户烟农仅种烟收入就达到108万元,户均收入上万元。烟叶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80%,占农民收入的70%,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个靠种地为主的山村,有钱后首先积极了发展多种经营。老支书谷小平说:全村有六十多户养奶牛,养牛业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过去想养牛,手中没钱,种烟有了积累,村民投入94万元,搞起了养牛业,买了125头奶牛,奶业收入达32万元,奶牛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有钱的农民生产方式变了。农民购买三轮车、手扶拖拉机改善生产条件,雇短工减轻劳动负担。几年来,全村95户新购置了大型农机具100多辆,全村10亩以上的种烟大户达到39户,在采收期全村一天雇佣外村的短工20多人。
2、组织加强,政权巩固。在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中,党支部与协会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促动。首先,支部帮助协会吸纳有致富能力、有发展思路的优秀人才入会,团结他们靠近党组织,使其成为发展村域经济的领头雁。如会长王凤林是技术员,也是种植能手、种植大户。村支部和供销社将他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其次,基层组织和政权得到了巩固。过去双委“催粮收款,刮宫引产”,现在不收稅、不催粮,但建设新农村,光靠几个干部没抓手不行。“支部加协会”让“双委”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找到了建设新农村的抓手。可说,“部加协”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的新形势。第三,“双委”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农民知道要致富离不开“双委”的支持。比如,组织村民修路、建渠、打井、调地、水利,都是在支部的支持下完成的。农民把村支部看成是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好支部。
3、农民安心,政府放心。在建设新农村中,供销社为政府分忧,为农民增收服务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县供销社将一个处于低潮的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的主导产业,通过建龙头、办协会、抓订单、带基地很好地发挥了供销社在服务“三农”中的优势,发挥了公共服务的平台作用,架起了农民增收的金桥。3年来,县烟叶协会会员由2002年的30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612户,与烟农签订合同3600份,为烟农包销烟叶260万公斤,发展烟叶种植面积5260亩,为农增收2100万元。供销社共拿出300多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无偿供应优质籽种、优惠供应化肥、农药、农膜,改造节能烤房、推广科技成果、建设科技试验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等项目。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被省烟草局命名为烟叶科技生产先进县。协会通过供销社资助、补贴、折扣等形式,每年返还烟农60万元,还安置了6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工增加工资收入200多万元。供销社与乡镇政府、双委、农民紧密结合,坚持为农服务的发展方向,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找准了定位。把协会看成是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好组织。
4、乡风文明,山村新貌。如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南阳沟村出现了“三新”:一是观念新。村干部说:建设新农村靠国家投入,更要靠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自身努力。老百姓说:摆脱贫穷,关键在自己。有了钱的农民重视教育。协会理事、种植大户许二喜说:“过去挣不上钱,穷。加入协会后,哪方面都支持,每年种烟都在10亩左右,收入好时2万多,差时小2万。过去为孩子上学老生气,现在不生气了,老大上了民办高中,每年4000元,今年高二;老二在横山岭中学上私小,初三,吃住学费5000元\每年,全靠卖烟供孩子上学。”目前,全村已有38户把孩子从小学起送到私立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学校读书。2003年以来,全村有13人考上了大学。农民在协会中学到了致富知识,学到了种植技术,学会了闯市场的本领。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培训,开阔了眼界,开阔了发展思路。从而致富讲科学,致富讲文化,致富讲康。是风尚。全65户烟农,人人以成为种养能手而感到光荣。村民普遍运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全村乡风文明,家庭和睦。来到这里让人感到一股清新的村风,做事的多了,小偷小摸的少了;学文化的多了,赌博、打架的少了。村里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修路造田,双委全委托协会帮助组织。老百姓信任协会,有事找协会,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公益事业,文明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副会长、村支部副书记侯二小说:“现在农民追求的是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自己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道出了农民的心声,描绘了农村的美好前景。”三是面貌新。近两年,全村有38户建了新房,有60户新买了摩托车,有95户新购了100多辆农机,新买了80头奶牛。全村45户有电话,78人有手机,有90%的农户新换了彩电。全村35个光棍成家立业,取上了新媳妇,不再是“绿水青山风光好,只见哥哥不见嫂”。南阳沟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农民吃穿不愁,家庭和睦,邻里相敬,孩子能上学,有病能医治,一幅农村和谐的画卷初步形成。南阳沟村在发展经济中,走出了一条“支部+供销社+协会”三位一体、共同为农增收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