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新庄村的实际,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尊重村情民意,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和资源。xx县xx镇xx村位于xx省xx县威远镇西部,与镇政府所在地上庄近邻,距省会西宁26公里,平大公路横穿村庄。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10米,地理位置约为北纬36.51’—36.56’,东经101.48''''—101.54’,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气温3℃一3.5℃,降水量480一550毫米。年无霜期90天左右,且多雨雪和霜冻,农作物生长期125—150天。总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40亩,林地663.5亩。全村共93户,总人口349人。种植业主要以小麦、马铃薯、油菜、蚕豆为主;畜牧业以羊、猪、鸡为主;林业以青杨为主。矿产资源贫乏。
2.经济和产业。2006年底,全村经济总产值163.1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63.88万元,林业产值0.16万元,畜牧业收入36.35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6.1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56.7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800元,全村现有个体小卖部3处,客运2辆,货运2辆,蜂窝煤厂3家,铁皮加工2家。农用机动车辆58辆。
3.社会与生活。全村有93户,总人口385人,民族全部为汉族,少数农户信仰道教和佛教。村民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60人,占总人口的3.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的61.7%,全村共有劳动力285人,占总人口的58%。人均耕地面积2.9亩。
全村有1生产合作社,有少量农户远离聚居区。居民住房总面积60亩。其中砖混结构4户,砖木结构4户,土坯房85户。村中有小学一所,占地4900平方米,教师8名。村委会有办公室6间,无村级医疗室。目前尚无垃圾处理设施。全村通电率100%。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业和劳务型收人。劳务收入仍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目前在外长期务工人员中技术人才贫乏,主要靠重体力劳动来挣钱,劳务工素质亟待提高。在农民支出中,农民除教育、医疗卫生、日常生活及其他支出外,生产资料以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和基础设施材料投资最大,农民人均结存款只有很少一部分。所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村庄的水电路讯、生活用燃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工业产业几乎为零;新庄村的林业和畜牧业都很不发达,劳动力就业比例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迟缓;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较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全村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全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5%,95%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技术,农业、畜牧等产业科技技术转化率不高,农民仅靠简单的体力劳动投入农业生产和外出劳务。畜牧业也是结合发展庭院经济进行小规模饲养,畜牧养殖粗放,80%以上农户仅养殖1—2头猪(多数养殖1头猪),应用配合饲料很少,饲料转化率较低,出栏周期较长,养殖成本较高。由于养殖数量少,肥料相对短缺,不仅制约着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限制着生态家园的建设和发展。
六是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素质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两委”班子带动致富的本领不强。
三、发展需求
根据调查和农户访谈,xx村新农村建设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10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村级公路硬化,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村容村貌整治,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基本目标,结合“四改四清”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全村全面推开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准备增设垃圾箱4处,对3公里主巷道进行道路硬化。搞好房屋建设规划,实行人畜分离,适当完善公共设施,修建主巷道总门1座,三角花园2处。搞好绿化美化,建立村规民约,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庄改造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标准要求。
——建成以村委会、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为主的信息娱乐综合办公小楼1处。
——建立服务信息中心。坚持以“为农服务”为主要内容,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建立服务中心。为村民教育、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文化娱乐、幼儿教育、计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服务。
——村庄绿化。在村中“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把村庄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
——畜牧产业。依据新庄村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我们确定畜牧业以生猪产业为主,集生猪饲养、贩运、加工为一体,用猪经济带动农业发展,逐步发展温棚养猪,建立养殖户50户,实行分户饲养,分户核算,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增加饲养量,通过努力使生猪年出栏达到500头,使生猪饲养形成产业化,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减少市场冲击带给农民的风险,增加农民收益。
——蔬菜产业。新庄村地处平大公路沿线,蔬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所以我们准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蔬菜产品加工,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支柱产业。新建温棚50栋,规划种植面积达到20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马铃薯产业。新庄村有多年马铃薯种植基础,今后要大力推广马铃薯优质高产种植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扩大马铃薯制种面积,规划马铃薯制种面积达到360亩,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品质和产量,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充足的良种,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县职业学校、县就业局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促进劳动力转移,打造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兴办村级集体企业,建设地毯厂一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有利条件
尽管xx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条件。
1、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本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及投资为本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
2、通过几年的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村民住宅、道路改造得到改善,群众生产经验丰富;
3、本村靠近大通、邻居威远镇,与镇政府所在地上庄村相邻,平大公路横穿村庄,交通十分便利,在设施农业、畜牧业、旅游业、劳务输出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村民热情高涨。通过广泛宣传村民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积极性相当高,这将为此次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力量。
五、区域分析和功能定位
1、区域分析:xx村距省会西宁、大通、威远镇等城镇较近,平大公路横穿村庄,群众有丰富的仔猪繁育经验。区域特点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马铃薯和温棚蔬菜(花卉)种植。
2、功能定位:本村的发展应定位于马铃薯制种、仔猪繁育养殖为主导产业,建立马铃薯制种基地和仔猪繁育养殖基地,打造优势品牌,产品销往邻近的大通、西宁以及其他城市。
六、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坚持实事求是,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该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年努力,使xx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到2011年末,实现社会总产值218.3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达85.5万元,牧业产值达48.6万元,转移劳动人数达800人次,劳务收入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5.8元,住房砖瓦化率要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100%,全面实行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以村庄规划、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强村庄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
——完善村民自助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服务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七、规划建设期限
自2007年至2011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xx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八、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全村3公里村级水泥路。
(2)架起主巷道总门1座。
(3)修建主巷道三角花园2处。
(4)修建以提供劳务、种植、养殖信息为主的综合办公娱乐服务中心1处。
(5)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6)建成村办地毯厂一处。
(7)建成农工贸为一体的综合市场一处。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7)、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花卉种植,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及西宁、大通等地的花卉需求,新建塑料温室蔬菜种植大棚50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8)建设洋芋制种基地1处,使制种面积达360亩,涉及50户农户。
(9)建设温棚猪舍50座,涉及农户50户,每户30平方米。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0)沿村河堤、路旁栽植青杨,营造生态景观。
(11)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12)有计划地对村庄、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13)以“一池三改”的小能源建设项目为重点,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4、加强村民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实施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彻底解决农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行农村“绿色证书”教育,使18—45岁之间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科技经纪人,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5、认真抓好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工作。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特色农业、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着力推广生物肥、节能日光温室、无公害栽培、仓储保鲜、绿色食品生产等新技术、新成果,建立50户科技示范户,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向知识型、技能型和专业型转变。
6、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着眼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继续深化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三争”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扎实开展好各项民心工程。正确处理村级“两委”关系,提倡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7、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快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使农民养老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逐步增加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易于广泛参与的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
8.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以热爱家园、遵纪守法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致富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提高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农户等创建活动的水平,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他们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履行应尽义务,维护自身权益。
九、规划实施步骤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结合规划目标.分步实施,适时推进。
——2007年实施项目
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完成50%的农户“一池三改”项目,完成4处垃圾箱的建设;
完成10栋塑料温室大棚建设。
——2008年实施项目
(4)铺设全村3公里村级水泥路。
(5)架起主巷道总门1座。
(5)修建主巷道三角花园2处。
(6)完成20栋塑料温室大棚建设。
(7)建设洋芋制种基地1处,使制种面积达360亩,涉及50户农户。
——2009年实施项目
完成以提供劳务、种植、养殖信息为主综合办公娱乐服务中心的建设;
完成村两委会办公楼的建设;
(10)完成20栋塑料温室大棚建设;
(11)建设温棚猪舍50座,涉及农户50户,每户30平方米。
——2010年实施项目
(12)全村完成“一池三改”的小能源建设项目。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13)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完成农工贸一体的综合市场建设;
(14)新建地毯加工厂1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
——2010年实施项目
(15)到2010年完成600人次的农民科技培训,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400人次;
(16)组建蔬菜、花卉、洋芋制种、仔猪销协会各1个,并建立和健全相关章程、制度。培育农民经纪人10名。
——2010年实施项目
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电话、电网等基础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十、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
新农村建设需要多渠道投入资金,要依靠群众,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应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十一、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要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二)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任务责任
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应完善村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村委会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社干部和社会能人为组员的新农村建没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保障机制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