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三个代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理论创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个代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理论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三个代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理论创新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上不能停顿。理论创新,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当前我们正处于新的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论创新是人们自觉地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创造性活动。理论创新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引。在当代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理论需要科学方法。同志指出:“今后在社会科学理论方面,你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但有一条是不能变的,是要统一的,就是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587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教材。我们只有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贯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唯物辩证法,并自觉地以此为指导,才能进行正确的理论创新。

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价值尺度。我们党一贯倡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判断理论创新的成败得失,关键就要看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进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创新就越成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潮流、促进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的最终价值尺度,归根到底就要看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理论创新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揭示了理论创新的一般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关键,坚持在把握时代要求中发展理论。任何一种创新的科学理论,都是它所处的时代的产物,都是以特定的历史方位为背景的,都是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并顺应和引导历史潮流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准确把握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创立的,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适应并满足了时代的需要,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实践既是理论产生的源泉,又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是理论的价值体现,又是检验理论的标准。鲜明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一个最重要标志。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一理论的创新是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进程相统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在这一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和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新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吸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不断开辟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新道路。

继承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坚持在继承中发展理论。理论创新并不排斥理论继承。继承与创新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就无从创新;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了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在科学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我们在理论创新时,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必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发展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坚持在发展中发展理论。理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叫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立足于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推动创新。这种创新与发展既是指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又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理论创新时,必须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和旧的观点的束缚,要敢于说新话,做前人未做的事。要做到这些,就要发挥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理论创新的合力,特别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认识进行理论总结和科学概括,从而推动理论创新。

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理论创新。当前,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精神。培育和弘扬创新精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解放是创新的前提,思想僵化是创新的大敌。马克思主义和全部科学发展史都证明,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结果。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勇于和善于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就是要把对真理的认识看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求真务实,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问题,不懈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

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创新是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活动,社会环境对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创新环境,一是要注重营造舆论环境。必须形成追求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舆论氛围。要尊重和理解创新,允许创新中出现失误。人类探索真理的历史表明,一个正确的结论往往是经历多次错误认识之后才能形成。二是要注重营造学术环境。学术交流与争鸣可以增长知识、获得信息,可以打破思维定势、激发灵感,可以瑕瑜互见、取长补短,一定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三是要注重营造法治环境。理论创新既要有足够的区域空间,又要有明晰的法律边界,从而做到“出创新于法度之中”。必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立法工作,充分保障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各项自由和权利,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挥好人们进行理论创新的积极性。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非常之功”,需要“非常之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创新第一要素的观念,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不惜代价吸引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着力形成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各尽其能的生动局面。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理论创新中,知识分子担负着重要使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境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刻苦钻研、潜心悟道。在理论创新中,任何急功近利、虚夸浮躁、哗众取宠的作法,都是有害的。

加快建立创新体制。建立好的体制和机制是激发人们创新潜能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一项带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一件大事。从实际情况来看,要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理论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必须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加快建立健全既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各方活力的引导机制;实行课题研究招标制,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研究机制;注重原创性和实际价值,建立和完善理论创新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职称制度,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分配制度,重实绩、重贡献,对作出重大理论贡献者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等等,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理论创新。

伟大的实践需要创新的理论。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壮丽航程上,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才,只要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就一定能迎来理论创新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