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新思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新思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和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作为重要保障措施,召开了市教育大会,提出了首都教育战略和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全面认真贯彻市教育大会的种种最新先进理念,是全市教育系统在当前结合首都教育实际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切入点。笔者认为,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这表现在以下的十个方面:

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力量

二战以来,整个世界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各国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重新审视国家安全和发展问题,拥有先进知识和创造先进知识的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任何国家占有先进知识优势,没有土地会变得有土地;没有资源会变得有资源;没有资本会变得有资本;没有劳力会变得有劳力;没有市场会变得有市场。世界列强当年企图用枪炮占有上述生产要素的目的,现在依靠知识的力量就可实现。我国只有掌握和创造更多的先进知识,才能最终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从而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成为世界的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要素从根本上讲已经完成了从物到人的转变,有力地证明了人是现代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我国目前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设计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即由主要依赖劳动力的数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劳动力的质量,这将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由此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教育成为各国政府的第一战略

国民素质已构成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教育是世界各国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知识创新的必由之路,世界教育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0年日本小渊首相提出“教育立国”和“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目标;发誓要把教育改革作为内阁“最重要课题”。普京总统明确表示,政府将对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最近公布的《2010年前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想》,“普及性”、“质量”和“效益”是其中的关键词。

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高度重视教育问题,是指引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其中涉及到一整套关于教育的新战略、新目标、新举措、新思考,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落实。

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发达国家教育事业的第一工程

美国最早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由学历教育向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缺一不可的两个轮子;构建学习型社会是联结“两大体系”、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整体创新的“龙头工程”。

构建“两大体系”、“一个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是我国全社会在教育领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是对当代中国教育的使命、责任、地位、结构、功能、目标的集中的新概括;是更新教育思想,包括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等传统落后教育观念、运行机制和教育模式等社会性难题的牛鼻子;是我国教育领域包括全社会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

全民教育成各国政府教育发展的第一政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响亮地提出“全民教育”的口号。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强调: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创造和提供条件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文盲人数越多政府则越麻烦、公民受教育水平越差国家核心竞争力则越低,这几乎成为所有国家的共识。

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和农村转移人口及其子女公平地获得国家公共教育资源的问题,是推进当代中国教育民主化的根本目标。我国城乡最主要的差距是教育的差距。广大农民能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形成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进城镇化、实现工业化的关键。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成为各国推进教改的第一目标

当前,“教育改革”成为多国元首演讲不可缺少的专用名词。世界发达国家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关注基础教育的变革和质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二,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历社会的传统势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质量标准以及“高考指挥棒”,严重影响着中央的这些重要指导原则和先进教育思想在广大学校包括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认真贯彻“三个面向”的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面向社会拓展事业、搞好服务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第一任务

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战略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浮躁,对其他领域包括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很大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不仅浪费社会物质资源,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等教育是否进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阶段的标准,不能只看规模和数字,更要看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的实际质量有没有跟进。

要重视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我国高教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大众化和普及化时期,仍要高度重视高层次精英的培养,但这终究涉及的是少数人。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核心,是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高等职业(专业)学位人才与学术人才属于同层次、不同规格、推动社会进步缺一不可的两个轮子。

公私并举、多元组合是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第一选择

以韩国、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高度关注的重要模式。这样既有利保持教育公平和选拔社会精英,又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在政府投资不足情况下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私立教育还对促进传统教育体制与模式的改革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许多发达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私立教育。

我国的《促进法》构建了中国特色民办教育事业的目标定位,借鉴许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依照法律必须继续增加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前提下,有必要使公共教育经费优先向义务教育倾斜,解决均衡化并逐步优质化问题,使之成为真正能免费享受并能覆盖所有弱势群体的一项重要的国民待遇。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各类教育和培训,在可能支付的公共教育经费以外的不足部分,划出“市场份额”,采取真正符合《促进法》精神和激励作用的政策,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兴办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教育,形成多元化结构和公办、民办学校真正“共同发展”的态势。

同时,要指出《促进法》又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民办学校进入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时期,广大民办学校一定要努力把握机遇,以法办学,正确应对挑战。

传播与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教育的第一责任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次大会建议设立epd教育项目,全称是“环境和人口教育与为人类发展的信息计划”,是一个跨学科项目。200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实施方案(草案)》,要求对整个教育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及其各类考试进行重新定向。

1998年,我国epd教育的实验在北京市部分区县起步实施,指导原则是:通过对人的教育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esd项目的目标与宗旨完全吻合。联合国国际教育局专家劳尔先生在考察北京epd教育实验学校时认为,中国的epd教育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发达国家的样板。2003年8月,总理对我国epd教育做出重要的批示:“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很有必要。要把这项工作同公民道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因此,教育部门(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总理在两年以前的上述重要批示做出正式的回应。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握机遇,在应该确立的大教育观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在更大范围内普及epd教育,为从根本上贯彻落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发挥其他行业所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通道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在网络教育时代,以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将有可能变为现实。英国约100多所综合性大学全部开设了网络课程,达到了全英高校课程互联、互通,还与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之间有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互联网系统。这让我们看到,网络教育不会使大学消亡,但是大学必须进行顺应时代的变革。

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北京市已形成学校、区县、市三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但目前中小学硬件使用率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与资源库建设失衡,网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已成为“校校通”工程的“瓶颈”。“建库”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全局的战略核心问题。

总之,认真研究当前国内外上述各种先进的教育新思潮,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市教育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