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域经济情况汇报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域经济情况汇报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域经济情况汇报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县位于**东南部,东与**省的***接壤,南接**,北依**,西邻**,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耕地163.7万亩,辖9镇11乡,51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28.8万人。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收支吃紧的典型农业大县。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把握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县实际,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农业固本、城镇带动、科教先导、强县富民”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强化工业、振兴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新路子,工业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带动战略明显增强,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彰显生机,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连年攀升。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经济综合实力排序比2001年提升13个位次。同比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总产值60.6亿元,同比增长31.9%,上缴税金7952万元,同比增长29.2%。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工业发展先进县”。

一、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把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为此,我县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加快国企改制步伐,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努力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

一是抓企业改制,激活现有企业。几年来,我们坚持“因企制宜”、“因企施策”,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相继探索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资产转让、兼并、租赁、资产重组等10多种改制形式,使倒闭和濒临倒闭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集团几年前只是一个只有545万元资产,不足100人的铁合金厂,经过几年的资本运营,目前资产已达6.5亿元,员工3000人,下属21个子公司,年产值近15亿元的企业集团,连续两年进入河南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一举跨进全省民营企业20强。目前,全县已拥有以**集团、**集团、*****等为主的6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个企业的25种产品出口创汇,5个企业拥用自营进出口权,工业结构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是抓技改投入创品牌,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为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我们坚持每年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帮助企业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对现有工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数十家企业经过技术改造,规模成倍扩大,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品牌产品。**公司液糖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年产5000吨扩大到10万吨,成为全省第一;**公司**产量由年产1000吨发展到4万吨,成为亚洲第一;***公司刨花板生产能力由年产5千立方米发展到15万立方米,一举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公司的顺心牌搪瓷90%出口,在国内搪瓷行业中产量居第二、出口居第一。

三是抓项目建设,提升工业总量。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资,核心抓项目”的指导思想,积极扩大招商和引进项目建设,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有市场、带动作用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效益的项目上去,做大做强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协调贷款、争取上级资金、自筹资金等措施,今年续建、新上项目27个,总投资206127.5万元,目前已开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57260万元。已有一个企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3个突破2亿元,5个突破1亿元,有30多种产品出口创汇。今年前9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加值完成7亿元,同比增长28%,出口创汇1034万美元。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只有使农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坚持用发展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突出发展高效农业、订单农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基地、拉长农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大新品种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全县推广各类优质品种100多万亩,使农作物品种优化率达85%以上,粮食品种基本实现优质化。确立了以优质棉花、优质小麦、脱毒红薯、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建立了棉花、玉米、油料、小麦、红薯、中药材、无公害蔬菜、木材等“八大生产基地”,并涌现出一批西芹、大蒜和杏李、小辣椒、高效园区等特色种植小区,全县日光温室发展到8800个,塑料大棚28000个,保护地栽培面积90万亩,建成高效示范园区68个,间作套种面积达到90多万亩,粮经比接近50:50,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培育近农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现代化农业就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研究农业的整体竞争。我们在大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从而拉长农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目前全县22家限额以上民营企业有18家是“农字号”,已形成8大农业产业链条,以**公司为龙头的45万亩优质棉花加工链条;以**公司*为龙头的40万亩优质玉米加工链条;**公司为龙头的25万亩高淀粉红薯加工链条;以********三家通过GMP认证的制药厂为龙头的12万亩中药材加工链条;以**精炼植物油厂为龙头的16万亩油料加工链条;以****集团为龙头的10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面粉加工链条;以****公司为龙头50万头肉型猪、6万只槐山羊、波尔山羊的养殖链条;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16万亩速生林木板材加工链条。统计数字表明,这8大农业产业链条年产值18.5亿元、利税1.3亿元,带动了全县16万户60多万亩订单农业生产,农户年均增收200多元。*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综合加工粮食突破20亿公斤,带动农户增收9000多万元。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打破单一抓农业的传统圈子,大力发展近农工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找到了出路。

三是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农业生产步伐。近年来,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倡导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实施“抓千家、带万户,发展生态养殖”工程,畜牧养殖形成了整村推进、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规模养殖小区快速发展,新增规模养殖场300多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789户,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1147户。止目前,全县生猪存栏达56.72万头,出栏63.6万头;牛存栏15.5万头,出栏5.3万头;羊存栏68.66万只,出栏58.8万只;家禽存量560.3万只,禽蛋产量22867吨。完成畜牧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24.7%,畜牧总产值达到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3%,农民从畜牧养殖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33.7%,畜牧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县域经济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宏观调控与充分调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把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格局。

一是放宽政策。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取消投资领域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强化服务措施,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格局。坚持“两个一切”,即只要不违法、不违纪,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外地能用的一切优惠政策都可以用。对民营经济实行“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革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切障碍,挖掘政策措施的最大潜力,彻底解除了民营企业发展中受到的各种制约,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有效政策保障。

二是强化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降低收费项目,便民服务中心,效能监察中心全面规范运行,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实施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运行例会制度、检查收费许可制度等重点企业保护制度;专门选调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任企业特派员,直接进驻企业保驾护航;设立发展环境办公室,开通县长热线,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彻底治理“三乱”,形成适宜民营企业发展的“温室效应”。

三是创立品牌。依靠市场导向,依靠科技助推,培育了三粉(淀粉、粉皮、粉丝)、植物油、搪瓷、板材等一批知名品牌。

四是打造工业集群。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工业园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聚集优势明显的工业工贸园区群。

今年11月份,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总产值60.6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加值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72.2%。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44.7%,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39.4%,税金7952万元,同比增长29.2%。

四、抓好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我们立足于“做强工业,振兴农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兴一串产业,转一批农民,活一方经济”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吸纳、转化、输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保障平台,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后进。

一是推进城镇化进程,聚集生产要素。围绕城市建设“三区联动”,提升城市化水平。近两年,我们累计投资2.6亿元,积极规划城东工业区、组装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围绕“三区联动”上项目,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完善。6平方公里新城区已初具规模,城东工业区建设全面启动,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3平方公里,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镇管理井然有序。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区,商业区经贸活动生机勃发,新城区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应运而生,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全县注册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商户8636家,企业1708家,公司62家,注册资本6.6亿元。

二是搞好劳务输出,膨胀打工经济。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力工输出与技工输出两手抓,对全县21家培训机构进行评审,确定了6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已投入5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开设了服装、电子、计算机、电焊等专业,实施定单培训、定向输出,上半年定向输出3万人、学员就业率达95%以上。同时坚持国内输出和国外输出两手抓,大胆向国际劳务市场进军,选派16名高素质青年农民,赴新加坡打洋工,实现劳务输出的新突破。今年累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6.2万人,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县拥有中介组织80多个,农民经纪人6000多人,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大跨度优化组合,逐步建成了覆盖面广、竞争力强、规模大、抗风险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并安置农民剩余劳力4万多人,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以上。

五、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环境就是生产力。实现经济后发赶超和跨越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优化。为此,我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经济管理的关系,大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从“五个环境”入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加大投入,创造最优良的载体环境。加快城东工业区建设,搞好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巩固“创三优”成果,使***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项目建设的聚集地,促进经济成长的“温室”。工业园区用新机制、新方式服务管理,整合资源,发挥基础设施的最大效益。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收费项目,便民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全面规范运行,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2、让利于商,创造最优惠的政策环境。坚决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做到“四准四不准”,即只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各项决策,不准以任何理由从中作梗,顶着不办;只准超前主动服务,不准指责刁难;只准排忧解难,不准拆台设障;只准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不准以任何形式侵害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3、快速高效,创造最优质的服务环境。规范运行县行政服务中心,同时变“开门迎客”为“走出去找客”,将工作服务台前移,改审批“串联”为“并联”。坚行该办的事坚决办,不拖;能办的事马上办,不等;难办的事想法办,不推;涉及其它部门的事主动协调办,不让。切实为投资者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服务。良好的经营环境。县纪检、监察部门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检查和收费许可证、派驻企业特派员三项制度,查处对企业的“四乱”行为;

4、加强治理,创造最优越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全力打造“诚信**”,以诚待商,以信引商;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坚决杜绝“三乱”发生,对投资者的投诉,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专人负责,对企业家和客商投诉的问题限时查结,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对损害**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欺行霸市、欺生排外、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各种损害客商利益的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信访调解机制,妥善安排好职工群众生活,把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建设“平安**”,创建“和谐**”,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是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电视台开办“加快发展大家谈”栏目,邀请全县乡镇、部门、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针对我县经济发展谈方略、提建议,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发展、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了广大企业经营者的热烈拥护。

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指明了方向。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