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家围绕**历史文化,从历史的纵向上追根溯源,从文化底蕴的深层次挖掘整理,一些看法很有见地,使我很受启发。我就历史文化问题也谈几个观点。
一、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发展普遍联系看,中华民族文化构成是“一体多元”,内容丰富多彩
从世界历史看,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孕育了世界四大古代历史文化。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四个古老文明摇篮所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华民族文化是惟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惟一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没有出现过历史断层的民族文化。追根溯源,究其原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丰富多彩,本质是“一体多元”。她既充分吸收了印度、阿拉伯、中亚和东南亚等多种外来文化,形成了“东方文化圈”。同时,更吸收涵盖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融汇后的结晶体。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得以不断延续、丰富、发展的根本原因。
过去提及中华文化,很多人都有一种观念上的局限,好像只有“仰韶文化”、“蓝田文化”、“大汶口文化”才能称之为中华文化的根,一般都把目光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认为她是封闭在长城以内孤立发展起来的文化。其成因主要是儒家“三代同源”、“万古一系”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所谓黄帝“一统疆土立华夏,劈开荒昧缔文明”,“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尧、舜、禹、稷皆出黄帝,稷、契、尧同父,但各异姓”,于是“内诸夏而外夷氐”,华夏居中央,蛮、夷、戎、氐居四方,由此而确定中原地区为华夏文明之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人们才把目光逐渐延伸到长江流域,确定南方文化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它的文明程度相当于中原的龙山时代;长江中游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有着庞大的古城群落;长江下游则以良渚文化为代表,它的玉器制作非常精致,还发现了大型祭坛和贵族坟山。进入20世纪后,考古发现日益增多,史学界逐步认识到中国北方是另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北方古文化不是中原古文化的衍生,而是同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北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可从几个方面来见证:一是在史实记载中有据可查。北方民族文化很早就见诸我国的历史记载。大量的史料证明,自三代、秦、汉以后,北方各族与中原民族接触频繁,不断融合,继匈奴独霸漠北建立匈奴国之后,鲜卑、回纥、契丹、女真等都相继建立过地方政权,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则立国达数百年之久,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包括黑水靺鞨、女真以及满族、赫哲族等不同民族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以蒙古族、满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几经沧桑,他们或雄踞北方,或逐鹿中原,跃马挥鞭、崛起朔漠,最终统一了全国,为今日中国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在考古发掘中有证可考。考古学的发现对北方文化的历史与渊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20世纪70年代末,呼和浩特东郊大窑村一带发现了旧石器遗址,数以千计的旧石器重见天日,早的可追溯至50万年以前,迟的也在1万年前,分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大致和远古的“北京人”、“和县人”处于同一个时代。大窑村遗址同后来的“河套人”、哈尔滨附近顾乡屯一带的远古居民、宁夏水洞沟地带的远古居民、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远古居民以及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细石器文化的创造者,相互构成了一条北方文化的历史源头。三是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我国许多文学作品都对北方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刻画。《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与北方突厥族战事的频繁。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撰写的文学作品《碧血剑》,提到的“渤泥国”应该是自628年大祚荣立国至926年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前后立国219年的“渤海国”。在《沁圆春.雪》中也用“一代天骄”词句对成吉思汗这位征服了亚欧大陆大部分,开疆拓土、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领导人卓越才能的认可。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北方文化功不可没。没有北方文化的滋润与充实,很难造就出如此绚丽多姿、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正是这些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经济类型的文化区域在逐步取得“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实现“大一统”的中国,才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所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上,我们一定要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不能一提中华文化就是大汉民族文化,而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应是: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是多民族的多元文化所构成。
二、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看待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延续,不难看出,三江地区在历史上并不是亘古荒原,而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
三江平原地区曾是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居住在三江平原的各族人民一同为开发、保卫祖国的辽阔疆土做出过卓越贡献,并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三江地区的各民族发展与中原地区的各民族发展同样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早在距今7000年以前这里就生活着从事渔猎经济的人群。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鄂伦春、赫哲等民族,先后世代生息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史书上最早记载三江地区的居民是肃慎。据《史记》、《山海经》、《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北方白山黑水之间,有国曰肃慎。白山黑水之间,就是指长白山、黑龙江这一带。肃慎不仅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肃慎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最早记载是《竹书记年》:“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这说明,在舜帝时期肃慎和中原地区就建立了联系,也是东北各族中同中原联系最早,关系也比较密切的一个民族。到了夏禹、商周之时肃慎仍和中原保持经常联系,《大戴礼记》、《少间篇》、《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汉魏时期三江平原成为肃慎的后裔--挹娄人活动的区域,挹娄人在三江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目前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古遗址就有350余处。最具代表性的古城遗址是郊区前董家子遗址,其规模之大,让很多史学家叹为观止。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居住在三江平原的是黑水靺鞨部。唐开元十四年,唐政府在这一地区设黑水都督府管辖三江地区,是历史上最早对三江地区进行管理的行政机构。契丹灭渤海国后,黑水靺鞨从辽,改称五国部,所以我们这里又称“五国盛地”。辽金时期我们这里叫五国部,存在着五国城。依兰叫头城,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就在头城,二城在汤原,三城在桦川。二城、三城、四城都是紧紧相连的。关于第五城一些专家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境内,有的说也在**。五国部当时是东北比较强大的部落。桦川境内的瓦里霍吞古城就是五国城之一,其城池建设不亚于阿城的金上京。现在遗存的古城墙有一丈多高。城池临近松花江,当时这里就是交通要道,特别是水路交通非常便利。辽史、金史都有很多记载,这时的三江地区的女真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更加密切,中原的盐、粮食都是通过松花江运到这来的,这里的皮毛等产品又通过船运到中原。金代在辽之后在中国北部建立了区域性政权,与南部中国的宋朝并存了一百多年,这一时期由于和中原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密切往来,促进了三江平原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手工业、农业、还是商业,都是三江平原古代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在元灭金后,元朝就在黑龙江平原设立行政机构,建立开元、南京万户府管理当地的女真人。三江平原属于水达达路管辖,在今汤原和桦川分别设立了桃温万户府和脱斡怜军民万户府。1368年明朝建立后,对东北平原采取了军事征讨和招抚政策,并建立了最高军政机构--奴儿干都司,当时它管辖西起斡难河,北至外兴安岭,东北达鄂霍茨克海和库页岛,南临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以东以及库页岛的广袤地区,同时开辟了全长2500公里的海西东水陆城站,成为三江地区先民与外界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其意义不逊于“丝绸之路”,堪称“中国东北方的丝绸之路”,大大加强了明朝对整个黑龙江流域统治。“白山黑水”是满族及其先祖的故乡,清朝的“龙兴之地”。满族是肃慎、挹娄、女真的后裔。明朝时,三江平原的女真人因忍受不了蒙古族的掠扰,大举南迁至建州,形成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即出身于建州左卫贵族家庭。市博物馆里有一幅图,叫建州女真南迁路线图。建州女真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迁到辽宁新宾地区后才形成了满族。所以满族的真正故乡是三江平原。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努尔哈赤及其继承者在统一了整个黑龙江流域后,大举南下统一了中国。清朝政权建立后,以原来的血缘氏族和地域村寨为基础,建立了八旗制和姓氏长、屯长制两种统治形式,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实行了更严密、更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三江地区历史文化与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是同时期并存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江地区和中原地区一样,在各民族的融合与斗争中逐步发展。三江平原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三江地区各民族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出现了众多的部落之战和民族之争,辽与金、金与契丹、契丹与渤海国、金与宋、女真人与辽、满族与中原各民族等战争连绵不绝。也正是在争斗、迁徙中,各民族才得以很好的融合,为三江地区各民族带来了学习和借鉴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机遇,同时也把三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了中原,使商品贸易畅通起来,使三江地区的各民族素质显著提高,并使三江地区的文化得以兴起与发展。三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肃慎的后裔女真、满族先后入主中原,统辖过大半或整个中国,成为中国历史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历史发展的总体上看,三江地区的古代民族同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不间断的密切关系,这说明本地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存有整体向心力。总之,三江地区的古代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以来,为了抗击沙俄等外来势力侵略,三江地区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我们这里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联军发祥地和主要根据地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三江地区就己经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各族人民组建抗日义勇军,自发参加抗日活动,积极配合抗日联军的活动,“九.一八”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曾经战斗于此的老革命家们亲切地把**誉称为“东北的小延安”。涌现出赵尚志、李兆麟、夏云杰、孙西林等一批民族英雄。
3、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三江地区历史文化与中原历史文化的伴生性和互动性。东北地区的先民曾两次入主中原,女真文化、金辽文化、赫哲文化、满清文化、朝鲜族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贡献。过去我们有一定的历史偏见,一讲秦灭六国,这是中国人统一之战,属内战。但一讲到金宋之争,那就是抗拒外敌。本来岳飞和金兀术同样都是民族英雄,但在过去一些狭隘民族观的作家笔下,岳飞是民族英雄,金兀术成了一个入侵者。据史书记载,金兀术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应该说,我们不是缺乏文化,而是缺乏对三江地区文化的研究;我们也不是缺乏历史,而是缺乏对自身历史的了解。因此,我们应当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全面地看待三江地区历史文化,正确看待三江地区与中原历史文化的历史发展,不能割断历史,要从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中挖掘历史文化的底蕴,真正发掘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价值。
三、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三江历史文化,把**建设成为文化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来到**后,我就反复强调,要在挖掘历史中弘扬历史,在继承文化中发展文化。在市十次党代会上我曾经讲过,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城市不能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积,也不能只是人流物流的汇集,而应是一个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有这么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这么多的历史资源,我们应当把这些资源利用好,让历史和文化作为**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成为一种独特的财富。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做到历史的传承而不是历史的墨守;优势的转化而不是优势的僵化,文化的弘扬而不是文化的抱残守缺。
一要加强对三江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三江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不是对立和矛盾的,而是一脉相承,推陈出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文化是发展的根基。我们打造“三江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要从历史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思考,才能看得真、说得清。一个民族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不知晓本民族的文化,那么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一个城市不能没有文化,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倍加珍惜,切实加以研究、保护和利用。让先进的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方面,要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对三江地区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发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此来提高**的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给我们的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使其更具魅力。同时,要尽力充实市博物馆的内容,把其作为展现我市历史风貌、人文景观、地域特色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建成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另一方面,要形成保护文物的传统,把文物一代一代传给后人。对郊区的前董家子遗址、桦川的瓦里霍吞古城、汤原的桃温万户府以及抗联、“东北小延安”等文化遗址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址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代三江地区各族人民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的保护一定要列入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加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如果在我们手中毁掉了,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二要把文化作为城市的“名片”,积极向外界展示宣传**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本身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品牌,它有着无限的潜在价值。对一个城市来讲,文化也是城市综合实力之一。我们提出要打造“三江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要把它当作一张宣传**的“名片”,通过充分挖掘三江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的个性和竞争力。可以从许多方面打造**的历史文化品牌,比如,打“东北牌”是一张“名片”。文化中很多东西就是平民文化,三江地区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创造的,反映了老百姓生活当中的吃、穿、住、行、玩。比如说我们的东北菜系中的全鱼宴、杀生鱼、猪肉炖粉条本身就是一种代表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菜,这些都反映了三江地区的特色,也是一种文化。发扬三江历史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的发展渗透到我们民生中间去,使老百姓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进而通过老百姓、通过民间把一些文化民俗传承下去。打“民族牌”也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人们了解一座城市,浮光掠影是看城市建筑,深入一点就要看风土人情。看风土人情往往是从民族宗教入手。**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非常丰富,有很多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可以展示,赫哲族文化、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对三江地区文化的进一步整合功不可没,发挥我市民族宗教文化遗存这些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三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这项工作做好了还有利于民族团结。通过展示**的人文历史这张名片,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热爱**,通过历史人文特色吸引更多的人到**来投资兴业。
三要做好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转化,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己成为一个既有自然风光又极富人文历史内涵的旅游城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景观,都要注意突出文化特色,赋自然以生命,寓景观以文化。宣传文化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挖掘我市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特别是要加强对赫哲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独特风情优势的开发。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景点开发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关系,走发展旅游与保护文物双赢的路子,使文物既得到有效保护,又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它也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三江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度开发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强势打造文化精品,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精心打造赫哲族之乡的民俗文化品牌、东北小延安等历史文化品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市博物馆的相关改造,把市博物馆建设成为我省东部地区叫得响的的文化品牌。要以市场为主体,把引进、培植和壮大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大力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表现历史文化内容的文化产业和产品。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采用各类高科技手段整合与提升各类文化资源,通过打造文化名人、文化名企、文化名牌、文化名作,使“三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更丰富,支撑力更强。
同志们,正像大家所形成的共识一样,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三江平原的文化,早日把**建设成为边疆文化大市和“三江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责任。对此,我们任重道远,又责无旁贷,我想,这次讨论会的目的也在于此。
最后,我想用郭小川的几句诗来结束我的发言:
继承下去吧,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常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