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十七大报告新内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十七大报告新内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十七大报告新内容

三个最

同志在十七报告中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时用“三个最”概括了近3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

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二.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三.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十七大报告中最重要的新名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亮点。专家介绍,这反映了中共执政理念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和谐发展转变。

二.“人文关怀”

中共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

三.“票决制”

与“票决制”这个词第一次见诸党代会报告不同,“票决”的行动早在此前就已经付诸实施。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共有意将这种党内民主形式用一种制度予以固定,这是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

四.“软实力”

此次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一观三制”入党章

中共十七大二十一日通过党章修正案,“一观三制”进入中共党章成为全党意志。这表明中共在引领中国发展的关键点上,总结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向前进。

一观:

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需求,中共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念,并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入该理论体系,作为中共指导思想,一并载入党章。

解读:把科学发展观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共指导思想中,更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三制:

代表任期制

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共各级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这是解决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继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采取的新举措。”

解读:将任期制写入党章,表明中共意在改变过去党代表在闭会后,党代表难以继续履行党代表职责和继续发挥作用的问题。为党代表履职创造一种新形式,比如党委在平时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党代表意见,向党代表通报党内重要事项,列席党委会等,为党代表反映普通党员意见提供畅通渠道,是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措施。

巡视制度

中共党章首次出现“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是中共纪检部门和中组部过去五年实践探索的新成果。

解读:以前各级纪委受到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有一定局限性。现在实行巡视制度,由上级纪委和自组织部门联合向下级党委派出巡视组,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对监督各级党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权利的运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巡视制度特别是加强了对省部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党的常委会接受全委会监督

中共党章中增加“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会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解读:此举意味着中共致力于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防止少数人或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及个人专断。使中共既充满活力,又能统一意志和行动。

“五有”与“四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表明,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正在得到深入贯彻。注重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保证。重视民生福利,就是要在一个更健康、更稳定、更可持续的社会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最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维护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来推进改革,来实现建设更富强、更民主、更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提高民生福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来推进社会建设和推动国家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对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的一种纠正。更加重视民生福利,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树立正确的“四观”。

一是“财富观”

发展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财富的增加,更在于财富的公平分配,在于使财富能够让社会最大多数群众所享有;在于财富能够创造社会价值,进而增强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这种财富观,不是一种为了追求财富而追求财富的“唯利”心态,而是一种充分利用财富创造社会正义的“唯义”的心态。它和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处世理念相契合,并转化为一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思想。

二是“政绩观”

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过分强调GDP也可能带来资源环境的耗竭性使用、带来劳动力地位的弱化和劳动权益保护的弱化。政府不是企业,政府工作的政绩不是追求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应当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公共利益的维护以及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满足。因此,建设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理应成为政府发展的目标。

三是“执政观”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执政的根本基础也是人民群众。因此,只有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我们党才能成为人民的代表,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认同。

四是“民本观”

重视民生改善的理念,从根本上回归到了“以人为本”。它昭示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近年来,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的综合实力和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很快,但普通人各项收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滞后。类似的差异,也可以从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表现出来。重视民生,就是提倡不仅要追求国强,更要追求民富。事实上,人民富则国富,人民强则国强,社会基层细胞的富裕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