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聆听亮剑精神与连云港跨越发展专题报告有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有幸聆听了徐州师范大学徐放鸣校长应市级机关党委之邀所做的“《亮剑》精神与*跨越发展”专题报告。徐放鸣校长报告之深入浅出思路之广远、思维之独特、视野之开阔、评论之精准、分析之到位,真是受益匪浅,颇受启发,感慨良多。我不需要再多说什么:只要看一看专题报告的名称,只要想一想报告人能够独具匠心地把“亮剑”精神与*跨越发展相联系,真不愧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
徐校长所做的“另类英雄李云龙”这一专题报告,对于我们*人来说,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十分必要。李云龙这个另类英雄的形象,可以说是我们以往所没有见过的另一种类型英雄:他个性色彩十分鲜明,他强悍好斗有仇必报,他有勇有谋任侠仗义,他英武盖世豪气干云,他喜欢吹牛粗中有细,他逢敌必亮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等等。总之,他区别于过去那种“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形象。
“亮剑”精神究竟其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表现在勇气层面上、在策略方法层面上,就是要紧紧而又极其有成效地把握机遇,就是表现出独到眼光和非凡胆略,就是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是要无私无畏、义无反顾。
*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具有其特殊性的。你的提法可以是大胆的,你完全有权利说未来的*将会是一个“神奇浪漫”、“山海相拥”的国际化海滨城市。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发奋努力,敢于负责,既要敢于打破一切既有的老框框,也要善于走出新思路,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套套,搬用旧教条,如果只是一味地采取“等靠要”、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不能把历史文化之传统与现代港城的现代风貌有机结合起来,那就根本无法书写出现代传奇来。
大凡一个地方的发展,必然要涌现出能够决定这个地方发展的传奇式人物来的,这是不言而喻的:李瑞环有他在建设天津时的传奇(甚或是更早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故事;有他在大连的奋斗经历;吴仁宝有他在华西的现代神话。
“作为局外人,我非常地羡慕你们*得到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总理视察了*并把*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徐校长的潜台词又是什么呢?我不无冒昧地猜测一下:*的同志们,你们的发展机遇是有了,而且是那种真正千载难得的机遇。但是有机遇是一回事,能否抓得住则是另一回事;一剑在手既不等于敢于亮剑,也不等于善于亮剑,更不等于胜利在手;*的跨越发展必须有待于李云龙式的英雄出现,必须有一批敢亮剑、善亮剑的战将出现,去打赢这场经济战,非此不能达目的。
我们常常在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只有无所畏惧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有时候,我们不是有没有剑的问题,而是是否敢于和善于亮剑的问题。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手上不是没有剑,我们曾经一剑甚至于多剑在手,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何时亮剑,也就根本谈不上如何亮剑和善于亮剑了。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地区,最终我们却比别人落后了很多很多。
环顾我们的周围,审视我们的历史,特别是在近三十年来,在*市的经济建设史上,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出现过英雄式与传奇式的成功人物。孟子曾经说过: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千秋大业,关键在人。事在人为,人成就事业,事业也成就人。要办成事,就要有一批想办事、肯办事、敢办事、会办事、又不出事的人。想办事是愿望,肯办事是热情,敢办事是勇气,会办事是本领,不出事是水平。实现跨越发展,不需要“太平官”,不需要“逍遥派”。
那么出现这样的成功人物的标志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要言人所不敢言、要见人所未见、要为人所不敢为、要化不能为可能;不再在会议上议而不决、不再在公文上字推句敲、不再在形式上虚与委蛇、不再在本位里自我设限;敢于做大决断、敢于行大决策、敢担当避空谈、眼界宽视野阔。
从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所蕴涵的爱民理念,所流露的的民生情结,所表现的平民意识,所展示的亲民作风,令国人无不为之感到欣慰,其榜样的感召力必然也是无穷的。有时我常常在想,无论是过去的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会议精神,还是现在刚刚召开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那都是集中了全党、全社会各界人士集体智慧的结晶,那是管全国、为全国所用的大政方针。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正深刻领会其实质呢?我们是否真正把其化为自己的东西呢?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口头上的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深刻把握。从十七大工作报告的认真学习到徐校长专题讲座的亲耳聆听,思之不无启迪。
启迪之一:从最基础东西做起,永远不要忘记基层。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走访调研与征求意见,对个人进一步认识社会颇有教益。原来我对“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句话理解得不够全面!这次与农民兄弟进行的零距离接触,才使我真正理解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什么那么得民心顺民意。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毕竟与在书上看、报上读、网上搜大为不同。我认为:不下去走一走,不出去看一看,你就根本不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很显然,创新与变化使得我们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如果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所谓指导性方针、建设性意见不能随着时代变化而与生活实践同步的话,而是一味地浮在上面、闭门造车,那么,我们必将会被时代的实践抛得很远很远!
面对村民提出“对农田施肥打药,究竟在什么时间施肥最好?究竟在什么时间打药?比例配比又是多少最适合?经常发生先打农药反而不如后打药治虫效果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实际问题时,我们怎么办?
请想一想,如果我们行政机关对广大农民兄弟提出的一个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充耳不闻,如果我们职能部门对他们所面临这样类似的一个个具体现实的问题熟视无睹,不去想方设法地加以尽快解决,如果我们这些部门不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三农问题,反而只是在报刊杂志上连篇累牍发表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文妙论”,只是在办公室里抄写着学习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只是在写字台上挥舞着如椽大笔书写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语口号”,那农民还会欢迎我们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它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千百万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在他们面前,你不能再指手划脚,没有人要听;而是应该走到他们中间去,与他们一起去做。不去做光是说,什么都不会有。
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把下基层、走社区、去乡间、到田头、访居民作为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加以制度与量化,并且从时间安排上、人员组织上、后勤保障上提供与完善运作机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真实思想,倾听群众呼声,使政府的每项决策和措施都能真正落实到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上;对待基层、企业和群众请求解决的事项,要少谈不能办,多想怎么办,积极研究一些做好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其它存在着的一些机关常有的通病诸如人浮于事、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牢骚满腹、轻颟浮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计较得失等问题均告迎刃而解。如果你真正走进基层,如果你扑下身子、与基层的人们打成一片的话,那你必然一定会感到:自己不是多余的,自己是被别人所需要的,那是会油然生发成就感的,会生发出无穷的动力感。同时,你还会有一种压力感,你会感到自己已有的知识无论在质在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到了这样的时刻,你除了再次“充电”以外,你是不会再去考虑其它的了。
启迪之二:走跨越发展之路,我们应该做更多。
从2005年开始,“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这个崭新的词汇,进入了*人的视野,也把*带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已经落后的地区来说,我们除了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是“跨越式”之外,别无它途。正如王建华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里指出:“我们今后的发展绝不能是常规发展,更不能是低层次发展,一定要把跨越发展鲜明地写在工作旗帜上,树立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创造跨越发展的骄人业绩,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面临什么难题,都不能降低标准,降格以求,这是我们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和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今年1月,总理视察*时,明确要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西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对*的发展寄予厚望,明确指出崛起看*,要求*不断增强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突破一般的发展轨迹,通过重大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跨越行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思。我们*人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干的事情在效果上却是南辕北辙啊!我们没有抓住曾经有过的发展机遇。我们就在海边,然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却是越来越远离海边,离大海渐行渐远。我们放弃了自身最大的优势,这当然导致我们在经济竞争中不可能会占有什么先机。
李源潮书记曾于2003年4月在听取地区工作汇报时就严肃地指出,“发展快慢的关键在解放思想的程度。不解放思想认识就不能统一,思想认识不统一干部就心不齐,干部心不齐工作就不能形成合力,最后就会在互相争论、互相指责、互相埋怨中把机遇丧失了。什么事情都等着上头就晚了,等都是吃亏的。有的人觉得等保险,干部个人可能稍微保险一点,但是地方吃大亏、老百姓吃大亏,最后干部群众有意见,你也不会保险。我不是说上头布置的不要干,上头布置的要干,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创新精神来干。”
王建华书记也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大胆创新,不如此就根本谈不上跨越式发展。我们如果老是走别人的老路,我们不仅不能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而且永远都会走在别人的后面。不管是制度也罢,还是技术也罢,还是管理也罢,我们都要进行大胆创新,在创新中打开一片新局面。一个干部,一事当前,如果想的都是个人的荣辱进退,想的是怕承担责任,不敢决策,不敢推进工作,这绝不是一个好干部。”
2007年3月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深入落实总理今年元旦期间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加快*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这样的会议在省委常委会历史上才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对南京这样级别的城市。
李源潮强调,要举全省之力振兴*,在政策支持上做到“四个倾斜”。一是在干部配备和人才引进上倾斜;二是在资金投入上倾斜;三是在资源配置上倾斜;四是在项目布局上倾斜。振兴*,关键在于*人自己的艰苦奋斗。
尊敬的省委如此关爱照顾,我们该怎样配得上这种关爱?又该怎样用好这种照顾?尊敬的省政府如此支持倾斜,我们该怎样对得起这种支持?又该怎样用足这种倾斜?省委如此重视,政策如此优惠,省内其他市也在看着我们,这也让我们没有了退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处于如此重要与关键的发展机遇期,我们无从逃避。对于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效能是困扰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的首要问题了。我们是否应该经常地问一问自己:“我们能做而未做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理论上应该做得更多而实际中却只做了一点点呢?”这个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的首要问题了。机遇如此宝贵,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我们真的具有迎接挑战的能力了吗?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完整地回答上述问题,那么解决行政效能问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我们这样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显然,行政效率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这也就是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为什么把国家公务人员的廉洁高效看得比什么还重要的原因吧。
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解决办法,决定你的行动方向,然后全力以赴,着手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尽你的能力去做,这是你以内应尽的本份。如果你已尽最大的能力,还不能够解决问题,而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那历史也会宽恕你。因为不敢尝试,或是没有尽最大能力去做而遭遇失败,那是可耻的。
当我在*经济开发区看到的电子大沙盘屏幕所展现的*建设蓝图前景时,心中那种壮美、激越之情油然而生。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前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明确指出:“振兴*,关键在于*人自己的艰苦奋斗。”“关爱”与“照顾”、“支持”与“倾斜”并不等于就是已经拥有一切,而是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仅仅是刚刚开始。这就像红军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这才是*人开始书写奋斗史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