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精神心得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精神心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精神心得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这是因为,民族精神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民族灵魂,其作用和影响从不仅仅限于精神领域,而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因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只有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综合国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作为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必须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提升综合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事实证明,要想真正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国格,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此为强大精神支柱去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的根本需要。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胜利,在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这个民族能否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具有高度的自信、自尊、自强、自立,这就有赖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肩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倡导优秀的民族精神,培育适应时展的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的是为了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力量引导、聚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而共同奋斗,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一个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得以繁衍、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和鼓舞本民族成员为着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每个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民族成员的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表现在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态之中。

中华民族精神包涵深邃、丰富的内容,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着三种成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或者说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新时期文化。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真谛和灵魂看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么,今天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应该是三种成分的有机统一,即优秀的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以及新时期精神的统一。所以,作为当代中国人民精神支柱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也是新时期新实践精华在当代的凝聚和沉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历史传统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在个体层面上,它常常表现为“理想人格”,即古人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人格境界——进取有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圣贤”、“君子”,堪称这种理想人格的典范。在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巨大的道德潜能,通过社会评价和榜样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成员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在社会层面上,它集中表现为“理想社会”,即生机与活力、和谐统一、独立完整、尚德昌盛、绵延永长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劳动人民世世代代渴望的“小康”生活,是这种理想社会的集中体现。在这个层面上,中华民族精神又以观念的形式发挥着巨大的驱动力、凝聚力,鼓舞着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地努力奋斗。当然,优秀的历史传统精神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因素是与封建文化的糟粕因素相并存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百多年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封建传统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但中华优秀历史传统精神并没有在我们民族重新崛起中被丢弃,而是在以中国共产党人为先锋的当代中国人民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革命传统精神,指的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创立和形成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的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它具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特质。革命传统精神的形成与历史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时代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了内容上的新突破新发展。例如,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科学精神、民主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都是革命传统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充实。革命传统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伟大事业。正是在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推进了革命传统精神的新发展。例如,涌现出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概言之,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和推动。崇高的精神,凝聚着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根本利益,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而崇高的精神本身就是伟大事业的内在组成部分,伟大的事业必须以塑造崇高精神为其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促成中华民族精神发生新的更大转变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说革命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的产物,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新时期精神,则是优秀历史传统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精神的进一步撞击、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新发展,是崭新的时代精神。显然,新时期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所未曾具有的新的民族精神因素。比如,改革精神、开放精神、法治精神、实效精神、竞争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都是新时期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新贡献。

总之,我们要弘扬和培育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的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

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主要、最伟大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始终。

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努力提高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一,国家至上、民族团结的大一统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形成了民族凝聚力量的最深层心理基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国家统一为乐,以山河破碎为忧。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成为凝聚全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愫,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最重要的凝聚力量。我国人民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国荣我荣、国辱我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创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日益巩固和凝结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道德责任。其三,整体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促成了中华民族趋于群体团结的凝聚倾向。中华民族精神以崇尚群体、鄙薄个人主义而著称于世。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许多古代名言,都是对群体价值取向的最好诠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更进一步弘扬。其四,中华民族具有尊重传统的“本根”精神和“文化纽带”,始终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曾具备的惟一未曾中断过的悠久历史,其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独树一帜。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背景,使中华民族具有浓重的“本根”意识和“文化纽带”。这种尊重传统的“本根”意识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提高了民族向心力,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就充分显示了这种尊重传统、追寻“本根”精神的强大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不可灭种、不可离散的巨大力量所在。其五,忧患精神是近代萌发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强大源泉。忧患意识促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命运,必须一致对外,团结御侮,奋起救亡。忧患意识也加强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遭受外来侵略压迫的共同境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共同目标,捍卫祖国领土和民族独立的共同斗争,成为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凝聚的纽带。

第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着力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是不是顺应时代需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精神宽广的兼容胸怀,吸纳了许多外来文明、外来民族的东西,它不但没有停滞和后退,反而进一步强大和繁荣。中华民族精神伴随中华文明发展史,绵延五千多年,一直涌动在中国人的心理情结之中。由于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不同,民族精神也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理想使爱国主义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凝聚在一起;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与时俱进的奋发进取精神,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激励着中华民族为新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根本出发点。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曾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落伍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创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必须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决不能讲空话,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从当前正在进行的事业做起,必须大力倡导从我做起。要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励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第四,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庞大、长久的综合性社会工程。在国民教育中,特别要以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神圣的职责。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重视日常的养成教育,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熟悉并接受民族精神,成为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应该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渗透到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从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方面,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