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心得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案可资借鉴,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中国自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我们党就开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光辉著作,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划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文化领域实行“双百”方针,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这些都是针对苏联模式的。尽管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后来在探索中出现了“”和“”那样的重大失误,但并不能因此抹杀这一阶段探索的重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在新的探索中,邓小平坚持了正确的方面,纠正了晚年的错误,并且有许多新的创造,最伟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邓小平在****年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里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第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它是中国的,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三,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来邓小平提出和概括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最准确的表述。将其略加展开就是:(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只有一个中心,不能搞两个中心,更不能多中心。(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二者相互依存,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内容,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我们是两个基本点,不是一个基本点,不能只讲一个不讲另一个,偏离正确轨道。(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的现代化目标是全面的。经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我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称,包括理论、制度、道路等不同层面。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长期探索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坚持才能发展;发展是坚持的条件,发展才能坚持住。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化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切实加强“四大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处于中心地位,是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当前经济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调节差额过大的收入分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是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求有宽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求有平等和谐的民主政治生活。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不断推进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越向前发展,文化的作用越大。它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的推进,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提高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同志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事业,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关键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继续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要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要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创造活力。我们党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大党,党内民主生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民主状况。如果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无从谈起。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戒骄戒躁,勤奋工作,加强团结,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三
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这已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如前所述,我国是在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同志在讲话中所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的哲学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邓小平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的彼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重新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时期我们党的词汇中,有两个词最能启发人们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是,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同志在讲话中强调继续解放思想,是因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我国经过29年跨越式的大发展,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西方国家几百年中分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乎同时一次性地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角度看,它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其实质和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它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实质和目的是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发展自己,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在几百年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远超过了以往世纪的总和,不借鉴和吸收是愚蠢的。同志说,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持久。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促进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是社会建设滞后。主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由此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二是发展不平衡。这20多年发展很快,但又很不平衡。主要是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由此提出要和谐发展。三是利益矛盾日益显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及后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从改革中得到的实惠有多有少,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一部分人心理上的不平衡,由此提出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四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人口多,就业永远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少,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能源紧缺;由于在发展中不注意治理,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令人发指,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原沙化等现象日趋严重,由此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为实现社会和谐所做的努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立足现实,面向长远,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战略。同志说,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坚定不移地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一词极富中国色彩,它来源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邓小平将其古为今用,并赋予它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年我们已实现了总体小康。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再奋斗30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先导,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途径,全面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这“四个坚定不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要沿着这“四个坚定不移”所指明的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很长的历程。在已经走过的路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一有机会就想改变航向,把中国引向别的道路。干扰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同样,民主社会主义也不能救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被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所证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会沿着这条道路一代一代走下去,绝不会轻信某些人的说教而离开这一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