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公共卫生建设的个人感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构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之一,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等。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近几年来不断得到加强并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网络体系的框架,尚能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由于财力投入不足,市、县、乡、村四级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网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不足,乡村防疫、妇幼专干不专,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尤其是乡、村预防保健工作不能得到落实、卫生监督工作出现空白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市、县、乡、村四级防疫、妇幼、卫生监督人员的编制及经费保障,逐步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覆盖全市城乡、惠及全市人民的应急救援网络。
一、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情况和现状
我市位于省东南部,境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山丘为主,岗平相当,水面较少。末总人口460.88万人,其中农村占65%。现辖两区一市八县,共250个乡镇,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24°53~26°50’,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因南北气流受南岭山脉影响,太阳辐射,形成多种类型的立体分布,垂直和地域差异大,是洪涝、冰雪、干旱等自然灾害、瘟疫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好发区。全市目前建设有急救中心1家,传染病医院1家,中心血站1所,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及机构分别12个,二级以上医院36家,农村乡镇卫生院24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设有专兼职乡镇防保专干253人,妇幼儿保专干345人,基本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和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系。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直以来尤其是历经“非典”之后,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全市12个疾控中心共有在职人员6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0人,占79.9%;管理人员44人,占7.2%;工勤人员79人,占12.9%。占地总面积近80亩,其中市疾控中心20亩,各县级疾控中心平均占地5.4亩。固定资产4156.68万元,其中房屋建筑2554.91万元,专业设备1479.27万元,其他资产122.5万元,完成了市、县两级12所疾控中心业务大楼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用房基本达到省卫生厅规定的标准要求,检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防控水平上了新台阶。
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均能组织开展急性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处置一般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开展食品、环境、水质、空气等健康危害因素的检验检测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检验检测工作,能够承担辖区内生物制品的管理、实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疫情信息管理、对下级疾控机构人员的培训指导、对同级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的指导等工作任务。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和二级以上医院及96.25%的乡镇卫生院开通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实施了疾控机构规范化管理,强化了队伍建设,加强了“非典”、人禽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及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在救灾防病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郴州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相对需求来说,公共财力对疾控体系的经费投入不足,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均存在人员编制不足,工作经费少,规划免役等专项经费没有按政策落实等问题;尤其是县、乡防保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没有得到解决,导致防保队伍不够稳定,工作难以开展,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重点疾病防控的部门责任有待进一步协调落实,艾滋病、狂犬病、职业病等疾病的防控工作没有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
(二)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在政策上给予了更多地倾斜,资金上加大了投入,各项工作措施逐渐到位,促进了我市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争取了5个国家、省妇幼卫生项目在我市的9个县区实施,促进全市妇幼卫生系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并在项目地区探索并建立贫困孕产妇救助机制,改善妇女、儿童享受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通过分批分期开展创建乡镇卫生院产科合格县活动,全市产科软硬件建设极大改善,已有8县区通过了卫生厅验收合格,全面提升了我市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的整体水平。目前12个妇幼保健院的基本建设初具规模,业务用房、器械与人员已经基本完成三配套。全市妇幼保健网络基本建立,工作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指标、服务指标普遍得到改善,孕产妇、儿童死亡率稳中有降。
但受经济、文化、生育观点、保健意识、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孕产妇死亡率近年来稳中有降,下降速度不快,有时甚至反弹,其中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死亡占了近一半比例;受婚前医学检查率直线下降的影响,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从的10‰上升到的14‰;财政对妇幼卫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的需要,全市绝大多数乡镇防疫、妇幼专干的工资未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全额保证,造成专干不专,无偿服务难以落实;城乡、县域间妇幼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滞后,基层妇幼保健机构重临床、轻保健,群体保健工作陷入困境;流动妇女(农民工)的卫生保健服务和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三)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建立
根据中央和省作出关于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把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列为公卫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进行精心策划、精密部署,于11月成立市卫生监督所,定编60人;通过盘活土地,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在原址兴建成了一栋3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同时换新了办公用具,添置了执法取证设备和交通工具。目前,该所拥有执法车辆7台,快速检测设备16台,摄像、照像等取证设备12台,电脑46台,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各县(市、区)卫生监督所分别于至先后成立,目前,全市共有卫生监督员225人、卫生监督业务用房7224平方米(含借租用房),先后有北湖、苏仙、安仁、永兴、汝城、宜章、临武等县被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装备县,配备了车辆、电脑及部分快速检测设备。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已逐步建立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查处了一大批涉嫌食品制假、售假、“无证”经营、“无证”行医等社会反响强烈的大案要案。为提高我市公共卫生质量、规范医疗服务市场、防止职业危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确保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有效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财政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1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所仅永兴、桂阳和北湖区有属于自己的业务工作用房,其余均为临时借或租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全县卫生监督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卫生监督体制尚未建立,农村乡镇卫生监督频次、效果不达标甚至出现监督空白,卫生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四)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
,由上级拨款50万元和6台救护车,我市由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300万元在市一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基础上建成郴州市急救中心,三年多来共成功抢救病人17468人次,急、危、重症病人院前抢救成功率达93%以上。市中心血站建立以来,发展迅速,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市传染病医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11个县级传染病病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2月,经市编委批准设立了郴州市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市院前急救的统一指挥调度等工作。目前,该单位人员已经到位,正在筹备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和单位运行方案。但目前资金匮乏、人员编制短缺是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指挥调度平台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为社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机构。,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市委、市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安排了启动和专项资金经费90万元,并修订了《郴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市城区及资兴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个,其中北湖区设中心5个,站6个,苏仙区设中心3个,站5个,资兴市设中心3个。
今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我市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被列入第4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为推进社区卫生工作,我局统一下发实施方案、评审细则、指导意见、考核办法,召开专题会议,对人员、房屋、设备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里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社区卫生服务师资培训,护士转岗培训,将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了规范化的继续医学教育,举办了全科医师培训班。目前,北湖区燕泉、北湖、开发区及苏仙区陈家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家新一轮场地改造装修建设基本完工,并正式运营;其余除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在进行房屋改造建设的同时,正创造条件,加强配套建设,制定统一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标识标牌、宣传橱窗,添置办公设施和医疗保健设备。
由于政府没有完全履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买单”职责,造成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靠医疗服务的有偿收入承担房屋费用支出、人员工资支出、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药补医”、“以医养防”现象依然存在;加之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基本医疗设施陈旧、设备简陋缺乏、人员难配置、到位的人员素质差,运营成本高、宣传不深入等等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多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还处于摸索中,“六位一体”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控制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构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之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只有同步加强建设、相互注重协调配合,才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途径
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始终坚持的方针,要达到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动员、领导、投入、服务和监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同时加强监管,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方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急救等各项工作措施在市、县、乡、村四级层层有机构负责,有组织保障,有人员落实,有社会监管,最终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三)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和发展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条件。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主要责任就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服务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利民惠民,让农村和城市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大投入、解决编制、稳定队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大对市、县、乡、村四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县疾控、妇幼、卫生监督、乡镇防疫、妇幼专干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及必需的房屋及治疗检验检测设备监督执法工具,合理解决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报酬,使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能安心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确保队伍稳定。充分发挥县级预防保健机构的龙头作用,强化乡镇防保专干、妇幼专干和卫生监督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枢纽”功能,加强村级卫生室的网底建设,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能够不断坚固起来,实行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二是要加大对市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投入,尽快解决其工作用房及指挥平台建设费及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费用,增加其人员编制(要正常运行,至少需12人,但仅4个编),建立健全指挥有力、功能完善、反应灵敏、高效快捷、信息通畅、覆盖当地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确保救援需要时,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疾病对人民身体的伤害。三是要逐步增加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等常见多发病的防控经费,使危害人们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多发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二)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落实公共卫生相关责任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公共卫生更是一种政府责任。如艾滋病的防控需要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妇幼保健工作牵涉到计生、民政等部门,紧急救援工作与公安110、交警122号码密切相关,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各宣传媒体的大力支持,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与控制,又与安监等部门相关连等等,所以,公共卫生需政府牵头,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方能达到预防疾病、减少伤害、保护健康的目的。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由于长期以来财力投入不足,基层尤其是乡镇防疫、妇幼专干工资待遇没有保障,导致专干不专,人员不稳定,基层防保队伍人才匮乏,基本素质低下。必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对新进人员要提高准入条件和水准,尽快提高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尤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建议将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管理
精神卫生问题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市精神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而作为全市唯一的精神病治疗机构市精神病医院,因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医疗设备十分简陋,老住院楼属危房,亟待改造和维修,门诊业务用房面积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需要。新住院楼总造价1300万元,政府只投入110万元(系争取的国债资金,地方政府财政未拨任何专项经费),全靠医院举债建设,医院负债1600余万元,资产负债率达57%。尽管住院病人多,但医院收费水平低(日均床日费用85元),处于亏损经营,职工福利待遇差,加之精神病专科机构地处偏僻,生产生活环境差,交通不便,导致人才难留,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且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建议把精神卫生工作作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精神卫生管理体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方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转为精神疾病专业防治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建立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经费保障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保护,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将重大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列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提高公民的精神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对精神病人实行社会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