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班级管理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管理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在一次在班会时,我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同学们最初不敢说,生怕得罪了我,在我的鼓励下,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竟然提出了不少。其中一位学生提到“:老师,您能不能不要在作业本上打那么大的红叉,能不能不撕作业本,这样会浪费很多的纸张。”短短的几句话,让我顿时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当即表态会按学生们的意见改正。案例分析: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模范,为人师表,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引导和伤害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老师的善举,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也可以丧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
[案例二]记得在我刚当班主任时,很多家长为了锻炼孩子,托熟人拉关系,让孩子当班级干部,在朋友和家长的“重托”下,我同意了,但一学期下来,发现这样的管理极不科学,那些托关系当班干部的学生得不到其他学生的认可,其他学生家长也对我另眼相看。于是我改变了管理方法:除了一名负责的同学当班长,其他的班级干部由同学轮流担任,班里所有的事都有专人负责,人人有事做,人人需尽责。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作用,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勇于承担责任。每当开学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等着“换届选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充分地信任每一个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放弃偏见,相信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案例三]每个班级中都有那么一两个活跃、多动的学生,最主要的表现是课堂中爱插嘴、抢老师的话,以争得老师的注意和同学们的哄笑,很多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这样的行为打扰了其他学生听课,又打断了老师讲课的思路。为此,我在批改完作业后,专门在他们的作业本里夹上一封信,里面针对老师反映的情况给他们写了几句话:老师知道你思维敏捷,言语表达也很贴切流利,但是也要照顾到其他同学,你的“抢答”心情老师理解,但是打扰其他同学听讲和老师讲课思路就不好了,老师知道你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已,老师期待你的改变!的确,过了几日科任老师都反映情况大有改观。这个案例给我带来的思考是:老师应注意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有利因素,通过爱和关心拉进和学生的距离,和他们做朋友,用亲切平等的口吻,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为他们提出可行性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和表扬。
[案例四]记得那是我带的二年级班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级设置了“好人好事争五星”活动,起初的确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一时间各种拾金不昧、帮助同学、为班级捐书等好人好事涌现。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位同学基本上每周都会“捡”到钱,在好人好事记录上也排在前面。很显然,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为此,我课下找到了他,先是鼓励了他拾金不昧的精神,然后随便问了捡钱的经历,最终他说,是为了争得荣誉,用自己的钱交了上去。鉴于此,我对他耐心地说:“老师知道你是想用自己的钱为班级做贡献,但是帮助他人也是好人好事,不能为了上光荣榜交自己的钱,比起拾金不昧,老师更希望看到真实的你。”案例分析:用信任代替批评,用引导代替说教,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对班级管理的反思与建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我国是非常注重管理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管理社会的历史。一个班级由几十个鲜活的学生组成,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和品味,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领悟能力各异,可以说组成了一个微型社会。在这个微型社会里,既有两大天然形成的群体:男生和女生;又有两大人为分化的阵营:好生和差生;而每一个学生又有各自的朋友,于是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借鉴前人经验和总结个人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一套“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班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与班级秩序的改善之间的良性循环。
1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及启示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以部分好学生(优秀生)任班干部,来管理和带动全班学生。这种方式当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造成了学生在班上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不一样,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其全面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一认识可以从笔者以下亲身经历的案例及其分析中得出。
案例1:多年前,高三毕业班的班长、学习委员等多个班干部来找我,要求辞去班干部工作。案例1分析:班干部一般来说都是选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对高三年级班干部来说,时间非常宝贵,都希望集中精力应对高考,以圆自己的大学梦。而班级管理工作无疑会占据和浪费班干部的一部分宝贵时间,班干部及其家长都非常的不情愿。
案例2:多年前的一天,在早读课后,品学兼优的团支部书记在教室里与同学发生冲突,惊动双方家长。案例2分析:该生因学习成绩好,管理能力强而受到重用,长期担任团支部书记职务。但逐渐养成了目中无人、唯我独尊、自命不凡的个性,对待同学颐指气使,态度生硬粗暴,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多次与同学产生矛盾纠纷。而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只有自己给人脸色的,哪能接受他人的白眼与呵斥!
案例3:部分同学反映,纪律委员“看人情”,不记录和处理与其要好的同学的违纪事件。案例3分析: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班干部虽然年纪不大,却也免不了有玩弄权术、徇私舞弊的行为。大概是因为文科生的缘故吧,本班一部分学生觉得上物理、化学没必要,曾出现过个别同学逃课现象。当笔者突袭清查时,班干部居然“毫不知情”,这显然是赤裸裸地袒护;更有甚者,有时部分班干部竟然充当了违纪者的“情报员”。
摘要:课堂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而班集体则是学生实践课堂学习效果的大舞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针对中职学生群体特征、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和发展性的现实途径,能发挥中职技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及班级管理实际,探讨班级管理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学班级管理渗透
当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精神。因此,加强中职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徳技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中职技校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课堂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而班集体则是学生实践课堂学习效果的大舞台,二者有机结合是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和发展性的现实途径,能真正发挥中职技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中职生群体的特征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较差,自我认可度较低的“三差一低”负面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主动性差;二是逃避现实、内心叛逆,行为不羁,易与旁人发生口角,不同程度出现上网成瘾、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三是自我关注度高,自我发展意识强,对他人责任感淡漠、家庭责任感缺失;四是因学习基础差和社会偏见等,过分看低自己的价值,容易产生经常性的焦虑和抑郁,不断加深自我认同危机。同时,中职学生平日参与家务或劳动较多,生活自理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较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中职学生相对更加讲义气、重感情,他们身上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中职学生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一群体特征的存在,既对中职技校德育教学形成了较大障碍,也为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深化德育教学效果带来了新的切入点。
二、把德育教学渗透进班级管理
摘要:现阶段,在中职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是中途接班的班级管理中,给接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如何将中途接班后进生转化好,并且将班级管理得有条有序,达到正常的班级管理秩序,是需要中途接班班主任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管理经验,谈了中途接班后进生转化真实案例,并对接班后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途;接班;班级管理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更难,尤其是中途接班的班级,班主任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高。并且在短时间内让整个班级大幅度上升一个大的台阶,有一个质的变化,那真的是难上加难。探索研究好的管理方法和教学一样,光埋头苦干不一定能出成绩,而是要探究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让事情做的事半功倍。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中途接班学生真实案例及班级状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多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途接班中存在的问题,使班级管理走向正常化。下面,笔者以中途接班中的实际问题案例,谈谈中途接班后进生转化及班级管理。具体转化及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一、中途接班学生问题案例
班级朱甲(化名)同学,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这个学生行为表现尤为恶劣:自控能力极差,自以为是,学习上完全放弃。上课时,他不愿认真听讲,总是趴在桌上睡觉,要么就与同学讲话或者看课外书,有一次课间有两学生在玩闹,两人发生争执,他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当着任课教师的面就把临宿舍的舍友打了,被打学生家长找到了学校和老师。给班级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他方面,诸如课后作业不做,尤其在宿舍中,不上两操,不做内务、在宿舍和其他舍友有喝酒吸烟现象等,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的正常作息,也对班级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中途接班学生问题成因
近年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一直注重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积极形成尊重、平等、赏识的管理观与儿童观。从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角度,理性解读班级管理的价值,智慧把握班级管理的策略。学会关注幼儿成长中的个体差异,主动与幼儿分享班级管理的角色,通过民主沟通、岗位锻炼和赏识评价来激发每一个幼儿自主快乐地成长。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环境中,成功地将传统保守的看管、说教式的班级权威管理演变为开放人文的参与、悦纳式的民主管理。
一、商定一份“公约”———听听幼儿的声音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注重教师的管,为了管好幼儿,教师想方设法地预设好班级教养计划,严格规定并班级管理的条条规则,然后不辞辛苦地“抓”和“管”,始终牵着幼儿的鼻子走。用常理分析,我们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主动权并无过错,但从被管理者所反馈的效果来看,幼儿好像并不领情,我们也无法规避矛盾,不得不承认如此管理很累。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其实,谜底很简单,问题的关键还是观念在作怪。如果我们能把幼儿当成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小主人,尝试坐下来听听幼儿的声音,相信幼儿同样渴望着班级的荣誉和个人的成长,那么,班级管理就一定会打开另一扇明亮的窗。学期初,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人制定“班级管理常规”的做法,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公约的制定中。在与幼儿商定公约的过程中,师幼以平等的角色进行对话,真诚面对班集体成长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或反复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以小主人身份介入班级管理后,他们很在意被教师信任,很乐意按照由他们参与商定的“公约”来规范行为,悦纳管理。
二、设置一个“岗位”———练练幼儿的本领
班级管理难,难就难在常规问题容易反复。要想改变班集体的管理质态,光有教师的耐心指导和谆谆善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师幼合作体验服务角色,众人划桨开大船,才能事半功倍。为了激发全体幼儿自我约束和为他人服务的主动性,我们在班级设置了各类“小主人服务岗”。小主人服务岗位的安排涉及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小主人服务的角色有:小安全员、小保健员、小当家、小助手等。在值岗人员安排上,能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优势和不足,巧妙安排相应岗位,让全体幼儿都有机会持证上岗,在各种角色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变他律为自律。班级管理环境也由人为的约束变为幸福地分享。当我们信任并放手孩子们的成长时,就会感受到每一个孩子渴望长大的喜悦。
三、培养一份“责任”———长长幼儿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