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板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根据中央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地区的特点,近年来我校(院)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个中心,五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并在内容上主要抓了两个基本点: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这是党校教学的一个重点;另一个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党校教学的又一个基本点。教学内容的调整围绕这两个基本点进行。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求各教研部、各位授课教师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各专业基础理论的结合。与以往相比,党校教学在新时期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不单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对本专业的研究是基本功,但作为一个党校教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校教师,这个结合也是党校教师的定位问题;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我们是共产党的党校,通过党校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地传达给培养对象,向他们做出准确的解读,帮助他们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涵,提出的背景,针对的问题等,这是党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党校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具体到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就是要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既是党校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每个教师给自己定位的基本方向。
要想做到这样三个结合,必须做到“三个必须”:第一,党校教师必须成为各学科的专家,而不能是杂家;第二,必须站在各学科的前沿上讲话。每个教师的研究不一定是最前沿的,但必须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包括这个领域有哪些最前沿的学者、有哪些最新的著作、有哪些学派、学派各自的基本观点,即时对所研究学科最新的动态有所了解和把握;第三,必须在理论和现实的接合点上思考问题。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学术到学术,党校的教师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必须有用理论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能否用理论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做到这三个必须,上述三个结合才有可能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实现总的设想,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有一个重大举措,即在全校范围内实行课程开发,在8个教研部中设置了22个板块,也就是22个研究方向。哲学教研部设置了3个板块:一个是方法论板块,把二战后出现的系统科学、数学、思维科学等领域的最新方法加以研究、总结概括,设置一系列专题;第二个板块是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主要研究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组织结构的变化,城乡结构的变化等中国社会结构性的变迁;第三个板块是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从社会发展理论出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焦点问题、中国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经济学教研部设置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着重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第二个板块是区域经济,着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与布局、区域经济与环境问题;第三个板块,公共财政,着重从公共财政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公共财政与转变政府职能等角度研究公共财政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政治学教研部开设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着重研究政党政治、公共权力、公民社会等;第二个板块,国际政治,着重从国际政治格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及国际热点问题、国际组织及全球性问题进行研究;第三个板块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途命运等方面进行研究。法学教研部设置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主要从法理学、宪法制度等方向研究法制理论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个板块,依法行政,主要从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司法审查中的依法行政、西方国家依法行政比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个板块,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主要以市场经济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以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核心,从经济法、商法、民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行政管理学教研部共设置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公共管理与政策,主要从当代西方公共管理、中国行政改革、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电子政务、行政伦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个板块,领导与管理理念,主要从党政领导干部领导和管理理念变革与创新等角度进行研究;第三个板块,领导与管理技能,主要从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用权能力、执行能力、行政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党史党建教研部设置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党建原理,重点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及自身的实践,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二个板块,党的奋斗历程及其基本经验,从党史的角度研究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发挥党史以史鉴证,以史育人的作用;第三个板块,公务员党风廉政建设,主要研究国家公务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重点研究加强公务员的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公仆意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和警示教育,防范职务犯罪,研究中外政党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部设置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民族理论,从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等角度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问题;第二个板块,民族文化和民族宗教,主要从民族文化和民族宗教两个层面研究内蒙古、中国、当代世界民族文化和宗教问题。基础教研部设置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传播理论与技巧,主要是讲传播学,包括行政礼仪、公共关系、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怎样保持一个组织的良好形象等;第二个板块,电子政务,主要跟踪国内外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了解电子政务的最新应用和发展,把握新技术给政府办公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应对解决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板块由一位正教授牵头,每一个板块配备两名副教授、两名讲师和两名助教,形成梯次结构,实行导师制,教授、副教授带讲师,带助教,这样的做法一个目的是进行课程开发,另一个目的主要是带队伍,让年轻人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迅速成长;另一种是让每位教师在22个研究方向中选择自己的定位(进入哪个板块,在板块中研究哪些问题),目的是防止打乱仗,防止一些教师没有自己的主攻方向,精力分散在各方向上,学术和科研上没有成果的现象发生。
通过课程开发,我们要实现以下目的:第一,通过课程开发,真正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在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的专题课必须有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观点,这样讲授的专题课才能有内容、有分量,被学员所认可。我们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让大家从研究问题入手,最终获取教学成果。我们每个板块组成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就是一个学术团体,大家协同作战,从过去的个体研究向集体攻关、协同作战转变;第二,通过研究带队伍,让年轻人迅速成长。目前,从内蒙古党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力量严重不足;二是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三是整体授课水平有待于提高,与学员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时代感不强,吸引力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课程开发就是让知名教授、学术上走在前面的成熟教师,带领年轻人迅速成长。第三,要发挥教授的作用。过去,一些教师评了教授之后万事大吉,课也不讲了,科研也不搞了,放松了自己的努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课程开发,不仅要发挥教研部主任的作用,同时发挥每位正教授的作用。我们认为,教授应该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促进跨学科、跨专业之间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我们现在的8个教研部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但交流不够,不够自觉,不够系统,通过课程开发,我们允许各课程开发小组跨教研部组成课题小组,这样就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一种学术交流、双向交流。现在我们有些板块就是由几个教研部组合在一起的。另外,我们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搞一次22个板块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把每一个板块所研究的最新成果、进展情况在会上做精要的汇报,通过这种方式,做到各个板块、各学科之间相互学习,这是我们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做出的一个重大举措。为了课程开发,我校每年拨出专款16万元支持该项目,现已进行了两年。这笔款项主要用于给各教研部购置最新的学术著作、参加相应的学术会议、下基层搞调研、打印学术论文、搞一些交流会。
另外,在我们所办的短班中,我们针对不同班次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增强针对性,力争体现不同班次的特点,例如,在旗县长进修班中,我们就突出了县域经济这个主体,整个开设的课程全部围绕县域经济展开,不仅在课堂上研讨县域经济,而且也把全班学员带到我们的研究点上,实地进行县域经济考察,当即进行研讨交流。为了旗县长班的县域经济研究,我们去年下半年在党校成立了两个县域经济调研组,准备把自治区财政收入排名前20位的旗县都做成案例,现在我们已经做成了9家,我们准备今年再把剩余的11个点做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县域经济方面的案例汇集成案例集,同时也作为旗县长班未来进行县域经济调研的体验式教学点。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就业为导向,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现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二是心理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育基地的零散资源整合起来,为实践基地的相关人员提供最便利的心理辅导服务;三是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让有能力有资格的学生可随时随地的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心理学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应用心理学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用特色明显、实践性要求突出。由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就要求专业实践能力在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意义极其深远。但是,如何真实有效、持续深入地建立可操作的运行机制,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需要认真研究的心理学课问题。
1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在实践教学目标上,多数学校都强调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人才
在现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向下,多数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已明确。何华敏等指出“规格+特长+应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具体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特长进行培养,为学生发现、发展自己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注重个性化培养,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济南大学的张素玲认为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可具体划为五个方面:一是掌握心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了解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加强对心理学的专业认识;三是掌握专业工作的基本方法,比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四是培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事业心向;五是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自主研究的能力。西南大学的辛勇和王斌强调,心理学的培养目标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是基本保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素质,这是核心;紧抓学生的心理学应用技能的训练,这是支柱;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最终目标。综合以上,不难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强调培养心理学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强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先导性原则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导。长期以来,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动地跟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变化,缺乏成熟的课程理论和课程观念作指导和引领,课程设置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在这方面,哈佛大学为我们树立了标榜,哈佛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美国的“第一学府”、“哈佛帝国”,不仅在于它坚持课程改革,更在于它的课程设置始终有独特的课程理念作指导思想,即最有价值的课程是学生的兴趣;大学课程内容必须反映时代特点[2]。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亦应有自己的基本理念,即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既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又要凸现高师物理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课程设置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对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从高师物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具体言之,它要求课程设计者从剖析该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真正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物理学科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类课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专业性原则
[摘要]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教育是当前及今后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其衔接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来体现。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必须经历严谨的过程,并把重点放在几个核心问题上。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中高等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性和执行性的文件,涵盖了专业学习的全部内容、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各专业都需针对行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学业背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方向,通过中高职衔接可以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中高职衔接教育面向的是中职学校毕业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有意愿在学历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进一步深造,通过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考试被高等职业学校录取。高职学校针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应该制定出有别于高中毕业起点高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重点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核心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在新生入学前制定好,在每一届学生的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使用,原则上不允许在实施的过程中修改和调整,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科学、严谨,经得住社会、行业和教学的检验。为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
1.1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和网上家长学校等三个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些方向的创新发展也给教育技术专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符合时展的进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方面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学习者方面的“移动学习”,家长方面的“网上家长学校”等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教师方向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方向
在教育技术学中,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指一些简单的PPT、图片、视频等的制作,很多现代课堂中的教学设计都需要我们教育技术的支持,并且在教师教学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课程形式。微课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慕课,就是英文MOOC的音译(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又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是将课上课下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翻转,将课上学习的内容放在课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学习资源自我探索学习,然后在课上把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这样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流程。将学生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录制在视频中,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在我国引起了很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如山东省济宁市历下区教育局于2013年7月颁布了“翻转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探索,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MOOCs)。尽管这些都是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从它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可以看出它们将会给教育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上述三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需要微型视频的辅助,而且微型视频的要求是简单易懂。而微型课程并不是课堂录像,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它所针对的学科知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和易错点,把这些教学内容放在微课里面就会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在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的是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这样不仅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然在准备这些课程的时候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如何录制微型视频,还要学习如何制作网站供学习者下载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不仅是技术,它要求作品呈现的效果不仅要符合作为学习资源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我们不能为了新颖奇特就舍弃了它作为学习资源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者不仅要有相应的技术,更要能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服务。
二、学生的“移动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