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编程实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墨子提出的“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产生着深远影响,本文以《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以混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设计理论,围绕四大核心素养,以弘扬法治精神为主线,开展项目化教学,强调企业导师和团队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劳动实践与技能训练的培养,强化学生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奋斗意识。
关键词:工匠精神;混合式教学;PLC课程
1“工匠精神”的提出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了务实、道技合一、创新等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倡人类要注重劳动实践与技能训练,推崇人类要务实更要创新,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此墨子也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的萌芽人物”。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更需要优秀产业工人来提升国际竞争力。那么,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将“工匠精神”在职教中发扬以及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则是本研究的重点。
2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目前,创新在线课程共享,推动优质课程开放,实现校内校际、线上线下、交互教材、移动学习的混合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混合式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SPOC、MOOC、微课等创新课堂模式,从实践效果来看,在小班授课制下,更能让教师实现针对性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学习,其教学效果较为显著。然而,实施混合式教学不仅要有成熟技术的支持,还要注意各个要素的合理分配与整合。因此,在大班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线上教学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在给予网络环境系统更多的支持下,翻转课堂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还是受到很大限制,参与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大班授课学生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需要精心设计课程环节,增强在线课堂互动,优化在线评价方式。
摘要:“三教”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实施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育训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且“三教”改革是相互牵动、利益共存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停滞不前。以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为例,重构教学模块,探索“双师型”教师培育途径,实施五育融合发展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教20条;“三教”改革;“双师型”教师;模块化教学
1引言
国务院2019-04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四项改革: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制度、职教高考制度,其中“三教”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并明确了“三教”改革的任务。高职院校实施“三教”改革,改变传统的课本式教学。教师改革解决谁来教的问题,教材改革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法改革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化等特点,所需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而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在到了关键时期。要想走好教育改革之路,需紧握产教融合这个抓手,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三教”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走之路。在“三教”改革过程中,教师的“双师”水平和能力影响着整个授课过程和产教融合的效果,也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深度[1]。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拓展,社会需要的是一批基础扎实、专业技术强、能迅速胜任工作岗位的适用性技术人才[2]。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部分专业为理工科专业,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部分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学习内容是C语言,但课程体系大多还是以传统单一知识点为主线来进行授课,按照国家职教改革中“三教”改革的要求,以行业和企业标准育人,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知识碎片化、模块化后融入到项目过程中,工学结合,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校企协同编写合适专业发展的教材。为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本院校各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的“三教”改革已刻不容缓。
2目前我校软件基础课程体系分析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一直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机电类相关专业、信息类相关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所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主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通过学习C语言培养学生使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基本编程思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具备一定的算法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编程控制打基础。该课程的教师团队由6位教师组成,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3人。教师团队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较好,同时采用线上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但不能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有项目背景的选择性授课,学生学完课程以后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不能与自己的专业岗位有效衔接起来。教材是任务驱动式,但微课、视频资源较少,且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该课程深入实施“三教”改革已刻不容缓,并应在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师培养途径,实施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授课模式,建立软件开发项目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专家和授课教师协同为每个专业学生打造适合本专业岗位的活页式教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毕业设计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1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提高和促进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
在工程实训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讲原理,用实践来验证;也可采用先实际操作,为实践现象找到理论依据,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最初总是感觉应该把工程实训放在第三学期或者更后一些。认为没有理论基础,工程实训是没办法开展好的。但通过几轮实践后,感觉把工程实训放在第二学期末和第三学期初时还是比较对。这个时候学生有了前面机械制图的基础,以及一些对机械专业的简单了解,通过几周的实训,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介绍,但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太深,让学生能够听懂。在实训现场,要求指导教师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数控也是,在有一些制图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编辑一些简单的程序,然后自己也可以再深入地学习。通过实训不但促进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同时促进了对专业理论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构建不间断的实训教学体系
为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增加了工程实训的教学时间。一本二本学校安排工程实训时间为6—8周,而且一次性完成。我们安排14周分四个教学模块不间断进行工程实训,第一个模块为常规制造技术实训(共4周),学习普通机床的实际操作技能、刀具的安装、工件的装夹、零件的测量及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第二个模块为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安排4周),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按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第三个模块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强化训练(安排3周),继续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数控编程水平,学习各种数控加工软件;第四个模块为综合实训(安排3周),提高学生掌握复杂零件加工技术水平。这样安排的工程实训,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接近生产实际,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工程训练中心,是独立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被正常的教学安排占用,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考虑周六和周日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工种进行实践。开放期间应安排指导教师全程跟踪,不仅有利于随时指导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了更好地做到实践不间断动员学生假期参加学工劳动。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宣传参加学工劳动的意义,特别是动员经过工程实训有了机械制造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生,假期一定抽时间到有机械设备的生产企业或工厂,特别是中小企业或私企,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情况,并亲自参加自己能做的学工劳动,提高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树立安全第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意识,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制定合理的教学指导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施工程实训的核心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教学潜力,增加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时间安排上,优化传统实习内容,压缩传统实习项目的时间,例如,刨工实习改为刨工表演,锻造、热处理改为看录像等。合理安排数控现代制造技术。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制作设计加工学生感兴趣的实物。通过指导教师的详细讲解程序的编制和设备的操作,然后给定一固定尺寸的材料通过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出各种形状的小零件、小饰品,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实训中电子的实习,焊收音机,之前都没拿过烙铁,但是想到要自己即将听到自己制作的收音机,做起来特别起劲。钳工做个锤子,车工做个锤子把。数控实习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很多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图形,画图,修剪,编程序,机床加工。看着自己的作品胜过了花很多钱买来的,真自豪。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要充分考虑到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首先要利用传统设备完成操作技能的实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基本操作训练之后,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创新设计制作,让他们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学的加工方法和操作要点,展开想象的空间自主构思,自行设计零件,选择加工工艺,自己完成制作。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专业知识深化和实践技能提升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是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集中展现的舞台。课题组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情况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教学实践表明,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对教学理念和内容的更新,线上+线下的探索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岗、课、证、赛的融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机电基础;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0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于2022年4月20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律文件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提升了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可度。该法案同时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这是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也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保证和推动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教生和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士气。由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专业知识深化和实践技能提升的优质平台,同时也是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集中展现的舞台。通过大赛引领教育行业对现有教学模式、教学体现和评价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促进人才培养,实现质量的提升[1-5]。
1赛项简介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机械设备的装调及精度检验,数控系统故障排除,电气线路的施工,典型工件的编程与加工测量,机器人仿真软件调试等专业技能。比赛涉及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涵盖2022年新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