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病原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岗位需要、工学结合、任务导向、强化能力的办学模式,遵循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及学生认知规律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在修订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积累经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掌握学科重点,密切联系临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护理;教育改革;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目标必须结合当地医学教育实情,通过岗位需要、工学结合、任务导向、强化能力的办学模式,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适用于基层卫生的应用型人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是有效连接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知识的纽带,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如何使该课程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临床护理岗位需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对该课程定位、修订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期为民族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1依据课程建设思路,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和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和前提条件[1]。《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走访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后将该课程定位为专业必修核心课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岗位工作需要,应面向基层,在面向一线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特点和防治原则,强化医院内感染、消毒灭菌理念,建立无菌观念。此外了解现代免疫的概念及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熟悉正常及异常免疫应答的概念、一般规律、应答产物、免疫学防治原则等知识目标,具备能够将知识应用到消毒、隔离、预防感染、预防接种等实际护理工作的能力,树立“遵循培养目标、服从岗位需要、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人文教育”的课程理念。
2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摘要:当代医学培养机制对专业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思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推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该文由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研究,阐明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渗透的意义、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相互渗透
1、概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高等职业卫生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事实上,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上是十分重要的两个内容,在更新上是最为快速的一个学科,也是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上最有前景的学科。在教学中,本学科内容十分抽象,理论性很强,还涉及大量的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前沿学科的知识。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来说,对本学科熟练掌握和运用是普遍困难的,本学科授课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理论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笔者由此提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该相互渗透的观点。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情况调查
2.1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化教学手段“雨课堂”能否有助于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成绩。方法:选取廊坊卫生职业学院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的四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9班、10班)与对照组(11班、12班),由同一教师授课,实验组在病原生物学总论及免疫学教学中借助雨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借助PPT开展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卷星在线考试后评价全部学生成绩。结果:实验组共137人,平均成绩为71.95±14.33分,与对照组134人的平均成绩59.66±16.0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雨课堂可显著提升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成绩。
【关键词】雨课堂;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应用
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组成,其中的《免疫学》因其概念抽象、理论机制繁杂等知识特点,易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主动性差,最终出现考试通过率偏低的现象,但作为医学院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改革变得更为迫切,为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当代高职卫生院校的学生思想新潮、喜欢接触网络手机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雨课堂”,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成绩。
一、雨课堂的使用
1.教师端安装。使用雨课堂要求电脑安装office2010以上版本。教师从官网免费下载并安装雨课堂至电脑端,雨课堂为嵌入PPT的插件,在制作PPT课件时实现雨课堂上传课件、发送通知、建立试卷等功能。教师手机端可同步应用。2.教室端安装。教室多媒体安装雨课堂,设备要求及安装方法同教师端电脑;教室多媒体需要联网。3.学生手机端。学生需一部联网并装有微信的手机,首次使用雨课堂需关注微信公众号,输入教师的课堂密码、学号及姓名,加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及相应班级。
二、教学应用
1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的教学课时大幅减少,让学生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理解、领悟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教学中针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参考护士资格考试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对教学顺序进行一些调整:(1)人体寄生虫学;(2)医学微生物学总论;(3)医学微生物学各论;(4)免疫学基础。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具体情况如下:
1.1人体寄生虫学
寄生虫在病原生物中形体较大,其内容简单,特别是讲授时能结合大体标本进行形象教学,因此作为第一部分讲解,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体寄生虫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重点讲授总论部分内容,在寄生虫学各论教学中,重点讲解消化道感染的寄生虫,如蛔虫、华支睾吸虫等,以及在我国局部地区依然流行寄生虫,如血吸虫和疟原虫等,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如;丝虫等)。
1.2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部分内容,其中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基础,应作重点讲述,尤其是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相关内容,这样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牢记无菌操作。在各论讲解中,重点讲授常见病原生物,如化脓性细菌、肠道杆菌、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以及肝炎病毒、HIV等;同时补充一些新增病原体,如SARS病毒、甲型H7N9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等;删除一些少见的病原体,如放线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1护理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必要性
1.1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学大纲没有特意安排相关内容和学习时间,实验课时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对实验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些样本,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观察,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鲜,但是对于其观察的样本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意识淡薄。观察完后,有的没有洗手,就翻书、拿手机、摸头发,甚至有个别同学在教室吃东西等不符合生物安全的一些行为习惯,这些都可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加上护理专业学生多,每届大约有30个班级,1000多人,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使用该实验室,因此人员相对比较集中,流动性也非常大,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
1.2护理专业的特殊性
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护理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在见习、实习还是以后工作,其对象是病人,并经常直接接触,还要经常采集、收集、运送一些感染性标本,如果不注意生物安全,其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另外,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工作特点之一是:医疗操作多,要求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消毒灭菌要求严格,要求护理专业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而且必须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这些工作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如果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要求和危害了解不全面,在面临危险因素时就会缺乏有效、完善的对应措施,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因此,学生在进入医院见习、实习前就应具备最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就是树立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最好时机。
1.3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