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毕业本科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措施
1.端正态度,“教”与“学”双向互动,保证毕业论文环节有效进行毕业论文质量除了受客观安排不合理影响之外,部分教师和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够。不管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对待毕业论文都要有正确的态度。端正的工作态度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教师和学生双向出发,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促进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从“教”的角度来看,指导教师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每一个环节,确实对学生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这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从“学”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强深化学生对毕业论文环节的重视,对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通过自己查阅搜集文献,学会对资料的归纳筛选;通过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怎样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怎么样去处理实验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撰写论文,学会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和思想用文字简练准确的表达出来。使学生认识到完成的不仅仅是一篇科研论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完成一个任务的习惯和态度,这对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最关键的问题是针对“查阅文献、选题、实验、,撰写、答辩”各个环节严格监控。为此按照学校学院文件要求,我们课题组建立了“开题检查、定期汇报、论文撰写”的毕业论文全流程的监管模式,以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检查毕业论文开题是保证毕业论文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后,学生要按照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的国内外科研文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认真阅读,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目前研究存在哪些不足,本课题要做哪些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对具体的实验方案、研究手段和实验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的设计。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消化、吸收、筛选,按照开题报告书的格式撰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修改,学院专家组检查,为正式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环节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工作一般在第八学期的第五周完成(前四周为毕业实习时间)。
3.定期汇报和检查实验开展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核心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实际工作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指导教师要定期和学生沟通,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性,但同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当天的数据要求当天处理,避免出现学生做了很长时间的实验,发现实验思路和方法根本不对。因此课题组要求指导教师要严格控制这个环节,每周学生都要及时汇报自己的实验进度和结果,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教师的责任感,确保实验有效进行。
4.论文撰写等后期检查撰写论文是考验学生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归纳总结的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应及时跟踪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把关论文的质量。作为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现在指导教师普遍感觉到的问题是学生的写作水平严重下降。有些学生实验做得非常好,但是却不知道将实验结果撰写成论文,存在理不清思路,行文缺乏逻辑,词句用法不准确等种种问题,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多花些时间耐心的去指导,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学生以后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5.建立合理客观的成绩评价体系,严把成绩考核关成绩考核是对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的全面评价,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督促作用,细化评分标准使教师和学生有章可循。通过多年经验,我们制订了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总成绩按五级制记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毕业总成绩由:答辩成绩、论文规范成绩、指导教师成绩、论文评阅人成绩四部分组成,其比例分别为:25%、10%、45%、20%。为确保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合理,又进一步细化了各部分成绩的评定细则。其中论文规范审查和指导教师评分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期间的综合表现和论文质量来评定。其中规范审查细则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情况(10分)、出勤情况(10分)、工作进度完成情况(20分)、中英文摘要和外文资料完成情况(10分)、是否独立完成(20分)、内容和格式规范情况(30分)六个要素。指导教师评分细则包括:工作表现(学习态度、工作量等占20分)、能力水平(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运用知识、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等占50分)和成果质量(绘制图表、论文撰写水平等占30分)。论文评阅人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指定与学生毕业论文相关专业的教师评阅评定,具体评定细则包括:选题质量(选题是否贴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程度、工作量等20分)、能力水平(同指导教师评分细则40分)和成果质量(同指导教师评分细则40分)。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根据学生的论文水平和答辩时现场表现综合给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具体细则包括:选题意义、工作量、论文撰写情况、实验方案及数据、现场演讲及回答问题情况、礼貌和仪容仪表等综合评定。有了合理的评分细则和考核方案,使指导教师及答辩委员有据可依,保证了成绩的公平有效,有效刺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1.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2.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管理。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主要监管的过程包括:⑴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选题监督;⑵学生开题、实习调研落实情况检查;⑶平时学生、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检查;⑷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⑸学生进行预答辩情况检查;⑹答辩、成绩评定;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导效果总结。在建立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基础上,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直接接触实际工程,边实践,边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对于新引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学校应先派他们到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剪不断、理还乱
作为本科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课”和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毕业论文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向工作岗位过渡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基于此,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已成惯例,理论研究中很少有质疑。比如,我院的教学安排是,将毕业实习嵌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第8学期8周后结束实习,专注论文撰写。此种安排设计的初衷在于:实习与论文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结合实习意向确定论文选题,结合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论文提纲和研究内容,结合论文的撰写进一步做好实习工作。但上述目标很难达成,原因在于:一是时间上的不协调。如我院规定,“各二级学院应在第7学期期末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其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题目、课题内容、课题任务要求、主要参考文献、工作计划表)”,此时,多数同学可能还没有落实实习单位。二是实习过程难以深入,不足以支撑研究所需。多数同学的实习实际上是体验式,甚至是打杂式的,难以真正参与单位运作,遑论经营管理,即便能够发现一定问题,也谈不上研究。事实上,毕业实习非但没有促进论文写作,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第8学期是择业黄金期,不少同学忙于应聘或准备各类考试,无暇顾及论文;普遍“就业难”的背景下,毕业论文被给予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被择业所挤压,所剩无几,质量难有保障。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基于一定目标之上的教学行为或师生互动过程,如何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绝非轻易之事。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集合性和相关性的共性,决定了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结构必须与大系统和外部环境相匹配。本科教育的诸要素———学科、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理念、学术氛围、社会环境等,无不对本科论文子系统的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鉴于创新的时代意义,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度非常关注,并将毕业论文视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甚至“期望毕业论文实现对四年所学知识的全面升华,期望不同层次本科院校所有学生的论文都能标新立异,提出新问题,或解决他人之未解决”,这既脱离了本科教育的现实,又背离了《高等教育法》“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和《学位条例》授予学士学位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规定,无异“揠苗助长”,事倍功半。高校本科论文所遭受的质疑和指责,多半由此而生。可见,毕业论文的目标设定,需要审慎分析适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不可随波逐流、盲目拔高、妄谈“创新”。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子系统,毕业论文的目标设定与功能实现必然依赖于整体系统的功能发挥,并受外部(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和教学实践环节、教学理念、监控体系等。其中,课程设置的目标、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等,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毕业设计应该是学生既有的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提升,而非“从零开始”的学习与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是毕业论文目标实现的最后防线。基于上述环境分析以及学生能力和诉求的差异化,本科论文目标设定应该区分对待,分设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严格限定在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的初步培养与实践,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初步养成;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将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限定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理顺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掌握撰写达到相应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既能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符合《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资借鉴。
三、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现实困境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职责
....学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
1.教务处的职责
....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
1.“1大”:选题过大
脱离实际学生往往喜欢选择宏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我国…研究”等。由于范围过大,这些选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加上选题超出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范畴以及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从而导致论文论述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观点脱离实际,缺少应有的针对性。
1.“2旧”:内容陈旧
缺乏新意毕业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创新,即能否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但是目前很多论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均缺乏创新,有些甚至直接从文献和教科书上拼凑而成,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3空”:语言空洞,缺少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