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课程

财务风险课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财务风险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财务风险课程

企业财务风险界定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但却忽了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财务风险,因此,本文试就财务风险要领的界定作一探讨。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两种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应当说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与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即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念不可以推算时,则认为是不确定。风险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注重风险的不利性方面,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均包括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企业财务风险界定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但却忽了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财务风险,因此,本文试就财务风险要领的界定作一探讨。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两种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应当说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与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即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念不可以推算时,则认为是不确定。风险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注重风险的不利性方面,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均包括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学校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学校维持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是资金,因此学校应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加强学校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本文就我校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财务风险与损失。

关键词:学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21世纪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经济一体化和教育社会化,为适应这一潮流,我国的高等院校正在深化改革,实现“四化”,即办学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行为市场化、学校后勤社会化。我校作为国家重点中职院校、兵团职业院校的龙头,正参照高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制度,减少财务风险。

学校财务风险指学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带来的风险,集中采现在预算收支不平衡、资本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校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我校基建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事业结余等。合理、高效地使用这些资金,避免损失和浪费是目前我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学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经济主体,随着其发展与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学校财务风险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现金收付实现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制度缺陷,诱因是学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应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意识,完善项目核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引进社会力量改革校办企业。

1本校财务风险的来源

点击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教学应顺应时代变化,培养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1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词汇,它第一次被提到,是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此书于20世纪八十年代面世,作者是阿尔文·托夫勒,他给予了“大数据”一词高度的赞扬和评价。但是,在这之后的数十年中,大数据似乎归于平静,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直到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论断,大数据才又重新引起热议。麦肯锡作为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主体,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它们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都被数据所渗透,或者说数据在各种行业和领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数据的搜集和应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常规化。这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据的搜集和传输变得日益便捷,但是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的存储问题就亟待解决。因此,紧随其后的,“云计算”就应运而生了。“云计算”为海量的数据提供了存储的空间和用户访问数据的路径。而如何运用这些海量数据,为国家的治理,行业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是大数据研究的应有之义。“大数据”一词虽然已经出现了数十年,但各界对于大数据的关注和研究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尤其是在我国国内,“大数据”并没有被作为专有名词,其内涵和定义也有多种理解。但是从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大数据是被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挖掘,而这些正是“大数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维度。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要依托一定的会计数据信息。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职能部门,例如采购部门,销售部们,生产部门等。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会计数据,传统的会计时代,各个部门的会计信息互通性差,这也导致过去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往往需要先将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但是这种整合也集中于数据的汇总,并没有深入到各部门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钩稽关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的获取、存储、访问都变得更加的快捷和方便,为财务管理人员节省了大量用于数据汇总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对数据背后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的整合和自动关联变为现实,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快速和精准的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运营。大数据技术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现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和“云计算”的超高速的数据计算能力,使企业可以完成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实时处理,这就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而时效性本身就是财务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特征。根据这些实时的信息,可以及时的贵企业运转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整改和调试。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风险有两大类,一类是经营风险,一类是财务风险,而两者之间有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只单纯的关注财务状况。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工作,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状况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所谓的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当然,在关注内部环境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外部环境。了解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将本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横向的对比。以往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企业收集同行业的经营信息显得较为困难,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不断加强,了解同行业的经营信息变得更加的容易。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大数据技术也能够使企业更加迅速和准确的掌握自身的财务状况。因此说利用大数据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探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风险频发的现象,通过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从企业挂牌目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关联交易、投融资等方面分析财务风险成因,提出科学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强化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披露管控力度等防控措施,旨在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水平。

关键词:新三板企业;财务风险;防控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简称,起源于被称作“旧三板”的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旧三板”最早承接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全国电子交易系统公司(NET)和退市公司。随着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新三板市场的迅速扩容,由于挂牌门槛相对较低,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各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日益凸显,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风险,构建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对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维护投资者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确保新三板挂牌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1.1挂牌企业数量增速放缓

从2014年开始,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13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356家,到了2014年底,挂牌公司数量迅速增长到1572家,2015年底达到5129家,2016年底突破1万家,达到10163家。但进入2017年后,市场挂牌企业总量与之前相比增速明显放缓,挂牌公司数量增长趋势逆转,由2015年、2016年的连续高速增长转为急速下滑。2017年底,挂牌公司数量只增加到11630家,2018年底,挂牌公司数出现负增长,减少到10691家,2019年底为8953家,2020年底,挂牌公司数更是缩减到8187家,总股本5335.28亿股,总市值26542.31亿元,挂牌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