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财务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普遍比较薄弱,相对比较重视的是金融、保险等高风险行业,大部分企业尚处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阶段。然而,近期的中航油(新加坡)事件、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的爆炸事故,煤矿安全事故等诸多事件,说明风险管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加强风险管理越来越紧迫。但是,当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实际着手准备风险管理时却仍然会问:“究竟应该怎样管理风险以更好地保护我们”本文结合国际领先企业的实践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差距,探讨目前我国企业应采取的风险管理策略。
以立法的形式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美国国会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该法案由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和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以下简称sox法案)。法案的核心在于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信息向公众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并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尤其是该法案的第404节,要求所有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的公司,包括在美国注册的上市公司和在外国注册而于美国上市的公司,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报告,其中,上市公司还须负责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目前,受该条款影响的我国企业,主要是数十家已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的公司,其首要的影响主要是报告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管理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合规性;管理层必须每年评估并报告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有效性;外部审计师必须对公司管理层有关财务报告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估结果出具审计师意见;公司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应对管理层制定和执行404条款的计划程序、发现和改进工作进行监督等。然而,更深层次的影响来源于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巨大挑战:
sox法案大大的改变了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商业环境。对公司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强制性关注,使公司内各个阶层都涉及到一定的程序中并承担定的责任,而且,该法案很有可能对今后数十年的商业习惯产生影响。
在法案遵循的第一年,有关各方忙于迎合法规的要求。然而,在接下来的年度里,企业如何设计出持续的遵循框架,形成最佳的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来帮助企业发展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程序并减少总体的遵循成本则非常重要。
摘要:财务风险问题将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严重影响,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完善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体系。文章首先介绍了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成因,并总结了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系统论述了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具体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务预警;风险隐患;应对机制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下,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的风险隐患问题更加突出。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来说,财务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一些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财务风险组织架构、风险管控流程、风险预警分析机制、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还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在这种形势下,要求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全面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这对于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也至关重要。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成因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不确定性的各项因素,尤其是受到企业投资筹资以及营运活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性的风险问题。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按照类型来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是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有由于资金筹措方面出现问题因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企业出现了偿债困难的问题。筹资风险的成因上经常是由于企业的贷款活动或者是融资困难,因而导致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或者是现金流难以维系的风险问题。对于企业的筹资风险,又可以将其具体细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再融资风险等多种类型。二是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将筹集资金,或者是自有资金等,投入到具体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企业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难以实现收益目标或者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造成企业出现投资风险问题,主要是由于对于投资项目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或者是对于项目的跟踪监管不力,造成企业的投资项目预期回报和项目的实际回报之间出现了不确定性。三是营运风险,营运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各个环节中所出现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出现营运风险的因素非常多,在企业的采购活动、销售活动、收款环节等,都可能由于经营管理措施的制定不够科学合理而出现营运风险问题。在企业的营运风险问题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存货管理不当和应收账款管控不当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问题。四是流动性风险,主要是企业资金债务到期以后,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用来进行企业的债务偿还,以及资产难以及时的变现所出现的风险问题,企业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又可以具体细分为偿付风险问题以及变现风险问题,出现流动性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企业出现破产倒闭。
二、当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直以来,财务公司行业整体风险偏低,但个别财务公司发生的风险事件让行业整体的不良率小幅上升。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数据,2021年一季度末,全行业不良资产率为0.80%,较2020年同期的0.69%小幅增长了0.11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0.03%。尽管财务公司行业的总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但在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内部新兴业务与金融科技的加速拓展应用以及管理难度增大等复杂局面下,风险防控引起更多重视。
一、强化风险防控和合规建设
在市场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叠加产业性、企业性和金融性三重属性的财务公司无法独善其身。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财务公司行业应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和合规建设。“财务公司不能躲在企业集团的‘保护伞’下,要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福建省能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结算部主办张凡认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如何提升内部风险管理建设和合规经营能力,各家财务公司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与自身需求的管理体系。例如,南网财务公司提出的“六个三”目标,即建立“三足鼎立”的风险管控治理构架,建立“三台分离”的风险管控审慎原则,建立“三位一体”风险管控部门,“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三个支柱”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和“三大法宝”的风险管控方法的风险管理体系。为确保发展与风控、服务与合规的动态平衡,《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0)》也强调,财务公司一方面需完善治理架构,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转,重视关联风险,建立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升级信息系统,以量化技术客观评判风险,强化资本管理理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增强突发风险事件应对能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财务公司因处于企业集团内部,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性不强,对风险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不高。而在金融市场中,因同业合作、业务往来较多,金融机构外部风险易传导至财务公司,进而影响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与风险管理。需看到的是,在强监管的主基调下,对财务公司的监管在逐步加强,对其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某财务公司今年就因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而受到监管层处罚。可以看到,在风险事件的影响下,全行业近年来风险管理压力显著增加。为此,财务公司积极转变风控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完善风险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文化,重点加强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的管控,尤其是着力于新兴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控的技术基础,并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应对突发风险事件的能力。上述发展报告称,在银保监会下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指导规范下,财务公司进一步规范了重大事项或突发事件的报告、审批和处置流程,确保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处理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合规性。监管趋严也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有助于推动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更加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铁建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仲华认为,金融强监管、去杠杆、控风险的主基调将推动财务公司进一步规范稳健发展,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风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财务公司本身是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业务本源和根本目标在于服务实体经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在金融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借助技术手段防范与化解风险,考验着财务公司的控制力、洞察力和科技应用水平。银保监会在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内控合规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部分财务公司的信息系统存在客户信息处理落后、数据储备不足、大数据分析能力弱等问题,削弱了信息系统对客户评级的准确性。此外,在风险防控预警系统的建设上,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系统智能化程度不足,这就导致财务公司在面对信用风险时无法从源头得到有效遏制。当前,业内不少财务公司已经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探索建立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提升数据处理和理解能力。如中铝财务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升级项目上线,完成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深化保障。再如去年中铁建财务公司上线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融合应用了人脸识别、远程开户、移动应用等新兴技术。周仲华表示,下一步,中铁建财务公司还将全面强化风险管控,统筹推进内控、风险和合规管理各项工作,防止风险外溢或内延。深化金融科技应用管理,促进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作者:李珮 单位:金融时报
【摘要】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业面临WTO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随着企业对外满足社会需要、对内强化管理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保障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进入21世纪,安然、世通和施乐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一系列财务丑闻,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同时也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认为当前的内部控制框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风险的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一时间,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核心登上了公司治理的舞台。2004年10月份COSO(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是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相关要求进行扩展研究得到的。该框架强化了风险管理,涵盖了原有内部控制的合理内容。风险管理的兴起对内部控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在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在经济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度,减少财务丑闻的发生,必须加紧改善自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和衡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恰当的控制活动,消除或减少企业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我国企业也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
一、风险的概念剖析
风险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以美国学者威利特等为典型代表的静态学派,他们把风险理解为不确定事件。这种理解从风险管理与保险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概率的观点对风险进行定义。其二是以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和赛因斯为典型代表的动态学派,他们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这种变动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意味着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偏差。因此,这种变动越大,风险越大。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现状;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强、关注显性风险管理,忽视隐性风险管理、注重内生风险管理,忽视外生风险管理、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忽视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注重财务报表静态分析管理,忽视操作过程动态风险管控、没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缺少针对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管理的专门政策等,具体资料请见:
保险业是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其经营主体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具有负债经营的特点,同样要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然而,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其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如果不重视和防范自身的风险,不仅不能完成经营风险、转移风险的职能,而且还将放大原有风险。根据IAA风险结构的分类方式,保险企业自身风险可分为资产风险、负债风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四大类,操作风险又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风险、管理控制风险和战略风险上。
一、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强。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基本上还未纳入保险企业管理,保险经营还处于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状态;总体经营比较粗放,直接开拓市场的各基层经营单位没有把风险管理作为常规的工作来抓,即使发现了风险事故,也未尽力处理,而是把风险责任上交。
2.关注显性风险管理,忽视隐性风险管理。第一,在业务发展导向上,由于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数量,忽视质量。我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主要以当地市场的保费量(市场份额)为依据,保险法规和监管要求对保费地位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保险公司把市场占比作为主要经营指标之一,这种没有兼顾质的基础上的量导致业务品质低下,风险因素增多。第二,保险公司的经营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对产品风险的评估控制重视不足。第三,价格制定上以低价进行恶性竞争,盲目承保、劣质承保屡禁不止,由此引发财务风险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第四,在发展的战略方针上,存在保险决策和经营的短期行为,对保险业及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注重不够,这样势必导致对影响长远发展的风险因素考虑不周全。第五,在制度建设上,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律基础建设还很薄弱,一个有效的保险法律体系还未形成。
3.注重内生风险管理,忽视外生风险管理。一是保险公司一般都忽视对公众信用风险的管理,没有认真研究因恶性竞争而引起的欺诈、误导等严重缺乏公信力的行为对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二是保险公司面对同业的恶性竞争,对如何发挥同业组织的作用来规范共同的市场行为,形成有序的竞争局面重视不够;三是对保险中介的风险管理严重失衡,部分公司无视保险中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同业组织的自律公约,不顾中介机构经营资格、职业道德状况等条件进行合作展业,忽视或不能对中介组织进行风险管控;四是缺乏对保险欺诈和误导进行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保险欺诈造成的损失日趋加大,保险误导给展业带来的操作困难日益严重,由此对应的管控措施却尤为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