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产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生物医药
(1)创新药物
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生物制药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抗生素类药物、化学新药、特色非专利药、新型药物制剂和医药用包装材料及制药设备为重点,重点研发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病、心脑血管和肿瘤及地方常见多发病的创新药物,提升药物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并加大对处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药物的扶持力度,为产业化储备一批新药。基因工程药物。依托哈药集团生物工程公司、圣泰制药、仁皇药业、紫杉科技、众生北药、美华生物等骨干企业,加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D20单抗、CD52单抗、高糖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高糖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肿瘤坏死因子(TNF)融合蛋白、人血管内皮抑制肽、纤维蛋白源、NGF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疫苗、转移因子、胸腺肽系列等产品。疫苗和诊断试剂。抓住国家扩大公共免疫计划范围的契机,针对重大传染疾病的快速诊断、预防,建立人用疫苗研发技术中心和诊断试剂研发技术平台,加快推进防控艾滋病、流感、肝炎、肺炎等疾病和治疗肿瘤、乙肝、七价肺炎、子宫癌等疾病的新型人用疫苗,梅毒、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HPV)、肿瘤等诊断试剂和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生物芯片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国内现代化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基地。抗生素类药物。以哈药集团为重点,继续巩固抗生素原料药和头孢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培育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引进膜过滤、7ACA及系列产品项目,进一步提高抗生素深加工品种的竞争能力;开发和仿制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工艺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疗效确切、副作用的化学药品;建成全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建设原料药出口生产基地,以规模优势赢得市场。化学新药。依托哈药集团总厂、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誉衡制药、博莱制药等骨干企业,开发替代进口药品的治疗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化学药物,重点开发和生产三精司乐平、西维来司那抗感染冻干粉针、厄贝沙坦胶囊、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一批国家级新药。特色非专利药。加快国际认证步伐,紧抓国际市场一大批畅销药物专利集中到期的历史机遇,有选择地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大力发展药物制剂产品国际化;以国内市场为重点,优先选择发展抗肿瘤、心脑血管等潜在发展前景广阔的老年性、慢性疾病用药。新型药物制剂。依托骨干企业,大力推广新型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微型包囊等制剂新技术,加快发展控释、靶向给药、透皮吸收剂、速溶制剂、口腔粘膜给药、透皮控释制剂、微囊剂及渗透泵片等新剂型产品,重点开发胰岛素口服制剂项目。医药用包装材料及制药设备。依托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纳诺医药化工、红十字中心血站药业、宏立药用胶囊等一批骨干企业,采用国内外技术和设备,开发生产铝塑包装系列产品、药用丁基橡胶胶塞、机制胶囊及胶囊充填设备等先进包装产品和制药机械,提高医药产品包装档次和水平。
(2)现代中药
紧抓国家振兴和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药食两用”,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北药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野生与栽培药材的资源调查、种质保藏、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尽快完善中药种植GAP、生产过程GMP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中药传统剂型向现代剂型转变;加强北药应用开发研究的技术平台建设,利用细胞融合、克隆、组培脱毒、转基因等技术加快改良和选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应用缓释、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现代制剂技术重点发展抗肿瘤新药、心脑血管特效药、保健药品等产品;完善中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用药保障体系,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北药种植。以33家中药厂为依托,建立起北药规范化种植(GAP)基地,扶持一批市县级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丘陵浅山区如五常、延寿、依兰、木兰、宾县、阿城等地开发建设五味子、刺五加等基地,在依兰、五常、巴彦、通河、延寿等地建立充山参、西洋参等基地,大力推行GAP规范种植。现代中成药。依托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世一堂制药厂、葵花药业、珍宝制药、圣泰制药等骨干企业,努力实现中药产业装备现代化;有重点地培植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推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转基因、膜分离、指纹图谱等现代生物及现代制药技术向中药制造领域渗透,促进传统中药产业升级和现代中药开发;支持企业采用超微(含纳米、微米)粉碎、超声波提取、CO2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超滤、膜分离、喷雾干燥等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加大“中药二类新药注射用金森脑泰”、“中药三类新药圣宝肝泰胶囊”、“护肝滴丸”、“双参乙肝滴丸”等中药新品种的开发力度;紧抓双黄连、刺五加、芩暴红、熊胆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品种,对“世一堂”、“葵花”、“满山红”等品牌产品进一步深度开发,搞全覆盖的剂型开发,尽力做优、做大、做强,真正形成拳头产品和独家品种;重点开发完成加味血栓通缓释胶囊、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等并推进产业化。中药饮片加工。以市中药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规范研究,鼓励中药原料、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如利用指纹图谱、生物芯片技术鉴定药材及相关产品)技术研究,建立符合GMP标准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向标准化、可控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配方颗粒、单味超微速溶饮片等新型品种的开发与应用。OTC及保健药品。依托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哈药六厂等骨干企业,巩固和发挥原有品牌效应,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中药制取技术,开发生产促进人体增强免疫力、调整神经、调理胃肠功能以及抗衰老、抗疲劳等独家、特色、系列化的保健药品,重点发展维生素类、蜂产品类、人参类、鹿类等大众健康产品。
发展重点
(一)核心特色产业类
1、直升机研制、营销服务。利用哈飞集团在民用直升机整机研制领域所处的领先地位,以现已投产的HC120和Z9系列轻型直升机为基础,提高质量,加强售后服务,不断改进改型,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加大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加大超轻型直升机、中型民用直升机和重型直升机的研发力度,在2013年左右,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型直升机Z15,使民用直升机形成系列化、规模化发展,促进自主研制直升机在国内的比较优势向绝对优势转变,形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直升机产业,为我国自主研制民用直升飞机并形成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打下基础。2、通用飞机研制、营销服务。利用哈飞集团研制的、国内唯一通过FAA认证的Y-12飞机相关经验和优势,继续加强通用飞机(特别是高端商务机)的研制,加大国内的领先优势。同时,面对国外通用飞机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不仅要确保自主研制的Y12系列飞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要对现已投入市场的Y12Ⅱ、Y12Ⅳ和Y12E飞机尽快实施低成本工程和精品工程,加强售后服务,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加快Y12F研制进程,争取在年取得中国CAAC型号合格证,在年取得美国FAA型号合格证并投入国内外市场。在Y12系列飞机研制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喷气公务机,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内空域形势,适时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私人用飞机。3、直升机传动系统和小型航空发动机。依托东安集团建设的“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制生产基地”,以及在国内航空机械传动部件和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大型镁铝零件的铸造、复杂齿轮加工、盘轴类零件的加工制造、热处理等优势技术为基础,重点发展小型航空发动机,航空传动系统,航空辅助动力装置,铝合金及镁合金航空锻铸件及模具制造及铝、镁合金铸造件,航空发动机及减速传动系统的国际合作与转包生产。4、航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巩固现有国产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研制能力,提高在国内的技术和产量领先优势,扩大波音和空客公司复合材料构件的转包生产,加快空客公司复合材料制造中心建设,实现空客系列飞机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继续提升大型客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在国内的比较优势,承担我国大型飞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的部分份额,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飞机复合材料部件的主要供应商。5、支线飞机总装和大部件生产。抓住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作总装ERJ-145支线飞机并已经盈利的契机,总结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在支线飞机领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特别是在50座以下的支线飞机领域取得突破,一方面与国内新研制的ARJ-21支线飞机形成合理搭配,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我国支线飞机的产业体系和销售服务网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6、航空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整合我市航空产业的优势资源,以现有的主机厂为依托,以哈飞工业公司为配套主体建设航空零部件生产加基地。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开发等方式,加强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作,形成完整的供应体系。
(二)其他航空产业类
1、航空材料研制与生产。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铝加工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最大的铝镁合金加工基地”,航空工业所用铝加工材产品中东轻公司产品约占60%左右。依托航空产业基地,东轻公司将巩固、扩大高技术工产品市场优势地位,保持合金板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发展大规格铝型材、管材和锻件制品,重点发展高精板、带材、中厚板材、挤压环锻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发展铝镁粉制品。2、电子化工。依托电子49所和石化所,重点发展航空用传感器、仪器仪表和胶粘剂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开发结构与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一体化,制造极限“微纳加工”化的技术与产品;建设国家级传感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工程化研究中心、国家级环境仪器研发中心和国家级环境与安全传感技术(暂定名)实验室。在多项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取得国内行业领先地位;促进航空传感器及专用仪器仪表产业化。加强结构胶粘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室温固化高温使用的有机硅胶粘剂,高温固化环氧胶粘剂体系、室温及新型中温固化结构胶粘剂体系。加快各类胶膜生产线改造和完善,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开拓应用范围,力争在我国大型飞机上大量应用。3、空气动力研究。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是中航空集团公司唯一的空气动力科研与试验机构,拥有系列化的高、低速风洞,在动导数测量、进气道性能测量、推力矢量、动态非定常、动力模拟等风洞试验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发展低速增压风洞建设项目,填补我国低速高雷诺数风洞实验的空白。同时,夯实空气动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扩大飞行器的空气动力风洞试验试验技术研究优势,为市航空产业基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飞机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4、通用航空服务及航空人才培训。以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为主,扩大通用航空作业范围,进入支线运营领域,建立飞行员、空地勤、维修人员培训基地,为我国民用航空培训飞行员,缓解飞行员紧缺的状况。建立航材供应中心和维修中心,形成在国内具有竞争能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5、航空旅游博览业。航空产业和旅游、博览业能够形成有效组合,在国内外很多地区都有成功先例。地区拥有我国直升机、传动系统、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研制等特色研制能力,而且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若能把特色航空产业和当地其他旅游资源有效结合,能够为当地民用航空产业、旅游业、餐饮服务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带来综合效应,为当地经济增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空间布局
重点领域和方向
根据市大豆加工业的发展特点,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适度发展和全面提升”的发展原则,提出重点发展领域和发展方向如下:
(一)传统豆制品加工业
充分发挥市非转基因大豆产区的资源优势,鼓励传统豆制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化,采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改造传统豆制品加工业,重点改进中小企业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应用现代加工、保鲜和包装技术装备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传统豆制品加工业的工业化水平。发展传统豆制品加工业的适度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需求和竞争需求的规模生产,提高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塑造品牌企业,打造产品品牌。顺应传统大豆制品发展趋势,增加传统大豆制品的色、味、型,开发生产中、高档特色风味系列的传统大豆制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方便产品运销,力求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大豆油脂加工业
以现有油脂加工企业为基础,适度发展高油专用大豆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淘汰和改造一批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淘汰常压蒸发工艺及能耗高、污染大、消防设施不达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严格控制大豆油脂产能盲目扩张。依靠高新技术改造大豆油脂加工业,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大豆油脂的改性,生产出功能性油脂;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油脂水化脱胶,用混合油分离溶剂替代混合油蒸发与汽提,节能降耗;采用纤维酶、半纤维酶或果胶酶等破坏大豆的细胞结构,提高大豆蛋白和油脂的提取率。扩展大豆油脂新品种、新用途,开发生产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性专用油脂。如开发生产运动员专用油脂、降血脂油脂、促进少儿生长发育油脂、减肥油脂、食品专用和营养保健油脂等产品。鼓励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使用大豆脱皮技术、大豆膨化技术等,提高出油率及生产高蛋白豆粕。鼓励榨油和精炼配套生产,加强以豆粕和豆油为原料的新产品(发酵豆粕、健康营养油等)开发,鼓励使用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工艺,积极推广使用污水回收利用技术。
一、特色产业
一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二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