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产业技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玉竹简介
1.1生物学特点湖南邵东县玉竹品种有猪屎尾、同尾、姜尾、刺尾等,其中产量最高的玉竹品种(猪屎尾),地上茎高60~100cm,最高115cm,茎粗0.3~1.0cm,叶互生,第一叶距地面平均21~23cm,一般11~16片叶子,最多达25片,幼苗刚出叶时带青白色,一般3月初出苗,9月上旬就枯萎倒苗。地下根茎粗长,1年可生长10~15cm。新生地下根茎上须根多,老根茎上须根少,顶芽徒平,一般三叉,地下茎生长开始小一点,越长越粗大,产量高。一般生产周期为2~4年,2周年产鲜玉竹6×104kg/hm2左右,最高产7.5×104kg/hm2[2]。玉竹种子和地下茎均具有休眠特性。玉竹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低温能解除其休眠,胚后熟需25℃,80d以上才能完成。故要使种子正常、快速发育,必须先将种子置25℃条件后熟80~100d,然后置于0~5℃下1个月左右,再移至室温下,就可正常发芽,种子寿命为2年。春季萌发早,抗寒性强,一般温度在5℃以上时,就形成地上枝条,18~22℃时现蕾开花,19~25℃地下根茎变粗。
1.2玉竹的栽培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黄沙土及壤土,pH值6~7.5,排水良好的坡地、高岸稻田均可栽培。以有芽咀、大小适中、无病虫害、无伤疤的当年生根茎做种,在8—9月,按行距28~30cm在畦面上横向开深8~10cm的平底播种沟,浇上腐熟稀薄的人畜粪水,按株距7~10cm摆好种茎,芽咀朝同一方向,种茎与播种沟成垂直方向。田间管理做好除草、追肥和覆盖、培土、清沟、排水工作,栽种2年后即可收获,最长不超过4年。入秋后茎叶开始枯萎时,选择雨后晴天,土壤湿度适宜时收获。
2邵东玉竹产业的发展历程
邵东县种植玉竹历史悠久,自明朝开始,该县流泽、斫曹、廉桥等乡镇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竹,据《邵东县志》载,在清末期间,该县玉竹年产量已占湖南省3/4,其中大量销往海外。1958年,由县药材公司托运出口地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1964年,湖南省外贸局确定邵东县为玉竹出口基地,由供销合作社收购转交外贸出口。从此,出口量逐年增加,1971年出口达到481t。1981年,市场开放,乡镇企业和个体商贩争相收购,自行外销,货源分散,无准确统计数据,但根据生产面积估算出口量翻番。1986年,在湖南外贸公司的指导下开始玉竹加工,将玉竹经水浸、刨片、挑选、晒干后,加工成玉竹片,当年加工玉竹片出口就达75.3t。1986—2006年邵东县玉竹进入高速发展期,玉竹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2年,仅邵东县流泽镇就加工玉竹条3×104t,玉竹片销售量1×104t,产值达5亿多元。2013年,全县产玉竹片1×104t,产值近10亿元,创收3亿多元,出口3000t。
3邵东玉竹产业的现状
【摘要】炼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实现了炼油成本核算的理论创新。本文详细论述了炼油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了炼油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炼油作业成本法在今后应用中的改进建议,期望对炼油企业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动因;信息系统;FMIS
成本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永恒主题。受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原油价格由147美元一路下滑至40美元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可预期的影响,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不但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给国内经济的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炼油企业的限产和滞销,使炼油企业成本管理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引入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为炼油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对炼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并利用该信息进行决策、控制、管理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产生和发展起来,它以作业(activity)为成本计算对象,按照成本动因(costdriver)分摊费用,使成本信息更加准确、更加详细,并深入到作业层次。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激烈讨论,希望借此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方式有新的思路。在国外,Cooper和Kaplan(1991)首先正式确立了作业成本法的地位,促进了成本管理的创新。余绪缨(1995)率先引进了作业成本法的西方理论。针对企业成本管理出现的实际问题,楼树源(1995)认为应该重建成本管理,而重建的内在动力核心是构建成本责任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正渗入到公司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考核等环节,但急剧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条件使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成本动因的辨别和归类在经济应用上难以取得突破,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1产业现状和问题
1.1纳米技术产业化存在的四大不足
1.1.1系统性产业支持政策、激励措施不足
目前,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初现“南有苏州、北有天津”的局面,在培育产业实体、强化平台建设、聚集创新人才等方面,需出台更具竞争力的系统性政策鼓励、引导。如果不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将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纳米企业落户,痛失黄金发展期,产业化进程放慢。同时,纳米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高科技产业是知识与技术的高度结合,技术难度大,智力要求高,其渗透性和竞争性强,投资风险大。高科技产业激励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优化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1.1.2产业规划不足和缺乏持续投入
财政专项支持及持续投入缺乏,导致纳米技术产业化进展缓慢。以苏州为例,工业园区管委会连续4年投入20亿元,预计2015年纳米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1,000亿元。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十二五”期间被列入我国重点研发平台体系,拥有科技部认定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年,经天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争取,天津滨海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同时被财政部拟定为全国纳米产业政策试点区域。创新集成研发和产业转化平台已落户上述两地,借助产业试点政策的国家战略布局先机,应在推进纳米产业化方面出台相应的产业规划、纳米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方面的专项支持,持续推动纳米技术产业转化相关平台的建设、运转和后续资金支持,从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法规完善上给予企业足够的激励,鼓励从事纳米产业,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利的环境。
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论文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切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和产业迭代引发的下沉效应是否能够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升级使得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增强,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迭代引发的下沉效应增加了基层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动力的就近就业,从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模型
1引言
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仍然是重要的发展问题。2021年6月,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同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重要问题。加快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势在必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在收入、消费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基于此,论文从产业升级的视角切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吸纳效应以及产业迭代引发的下沉效应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2理论分析
2.1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1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
1.1科技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目前,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论文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工作考核、职称评定、上岗竞聘等各种评价指标都与论文、专著及奖励等挂钩。使得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论文和奖项上,一味地追求成果数量,而忽视了更具实用价值的应用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和推广。同时,由于高校各种检查评比项目繁多,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各种评审、汇报、总结等,也会严重影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进行。
1.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是作为政府投入形成的无形资产管理,尚未在政府层面建立健全一套推动和激励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机制,高校和科研人员无权自主进行处置和分配科研成果,转化要经过一系列审批和备案,教师和科研人员难以从成果转化中获益,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这就在政策制度上造成了高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受不合理科技评价体系的导向,高校更加重视对论文、奖励及科研立项的投入和推动,而对更具现实意义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重视,没有在学校层面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同时由于学校也未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列入到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级等个人评定中,因此高校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缺少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投入高、风险大的工程,只靠高校单方面的经费投入难以支撑,需要政府、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等多方共同投入。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资本融资机制,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经费短缺,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2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