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安全发展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城市安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安全发展

安监局城市安全生产发展讲话市

尊敬的*副局长,各位嘉宾、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委托,*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这里联合举办*全国城市安全生产研讨会。这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人民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

实现安全发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命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第一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理念。党的*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是对安全发展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次研讨会以“和谐社会、安全发展”为主题,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对进一步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推动安全发展作为事关广东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年12月,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升格为省政府直属部门,*年顺利完成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区安全监管机构单独设置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组建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初步健全了安全生产“三级机构、四级监管”体系。二是强力整治,以铁的手腕抓好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深入开展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安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年5月,依法关闭253对煤矿、135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使煤炭、烟花爆竹生产两大高危行业从我省全面退出。近年全省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仅3起。三是加强法治,依法治安。一方面,制定了《*安全生产条例》、《*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0个,为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和整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加大日常执法力度,坚决果断查处安全事故,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四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对全省8大危险化学品区域、琼州海峡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8478处重大危险源落实监管措施,按照“挂牌督办、专人负责、落实整改、确保安全”的要求,迅速排查整治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以持续监管方式落实整改。五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我省从*年开始安全生产“双基”试点工作,在探索基层安全监管手段、加强安全监管体系、监管网络建设,特别是认真做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加大了公共安全投入,省政府从*年开始设立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危险源监管、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科技进步等,逐步解决安全生产历史欠帐问题。六是加强安全责任考核和追究。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考核,每年对全省21个市和省23个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进行履职考核。七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声势浩大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安全管理能力和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我省连续五年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66218起、死亡9861人,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3.6%,其中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自2001年以来首次控制在万人以内,提前两年完成省人大提出的目标。今年1—10月,全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76%、8.22%、21.58%,总体保持了平稳下降的趋势,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和易发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要求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是立足于对目前所处阶段的正确判断,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安全事故大省。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的探索实践,我省安全意识、安全法制、安全文化、安全投入、安全监管理水平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仍不高,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仍较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规模扩张迅速,安全投入和风险防范技术手段跟不上,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等,都给我省新时期推动安全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实现安全发展的任务是长期和艰巨的。

下一步,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目标,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发展既是稳定的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抓好安全生产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必须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二是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既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高危期,又是重要的转折期,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预警防范、严查严整工作,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着重解决好安全基础薄弱问题,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继续抓好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制落实。五是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及重点人群的安全技术、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六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靠法治、依靠科技、依靠群众,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根本性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城市安全发展和地下空间利用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所

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等;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上述分析和设想愿与同行共酌探讨。

[关键词]城市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开发原则 1引言

城市人口、地域规模和城市生存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已从1950年的28.7%提高到2000年的7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由1989年的不到20%提高到2000年的35.7%。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结果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1996年的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的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了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城区规模扩展都在60%以上,其中有的城市占地面积成倍增长,实际上占用了大量耕地。1986~1996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使耕地净减少197.5亿平方米,这比韩国耕地总量还多。中国是资源小国,耕地资源更是如此,中国目前人均耕地1000平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3,到2020年,人均耕地将下降到800平方米以下,根据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65%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城市人口将比1980年净增8亿多人,按每个城市人口用地100平方米计算,将占用耕地666亿多平方米,再考虑工业交通用地,使我国的耕地资源将不堪重负。此外,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还使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地减少,形成一系列的“城市综合症”,造成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正视耕地面积很有限并将继续减少的严峻现实,正视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笔者具体研究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大力发展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

2城市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1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小议城市街区公共安全的建设

摘要: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街区公共安全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和个别化。城市人行道除了承载路人行走的功能外,也具有公共安全的功能。而目前城市街区人行道的安全功能发挥不充分,使得城市街区的公共安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激发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增强街区居民归属感,树立街道居民自觉监管意识以及充分利用街区公园的特点来提高整个街区的公共安全程度。

关键词:城市街区;城市人行道;公共安全

目前,人们对城市人行道发挥的公共安全功能重视度不够,街区的治安管理也多数依赖传统的模式,而发挥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不够,街区居民参与安全管理程度不高,街道安全管理环境也急需优化。

一、城市人行道的公共安全功能

传统上城市公共安全的提供是来自国家,而公共安全建设也因缺少市民的参与而减少了其公共性。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以何种方式建立城邦时所提到的人们对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的不同态度问题时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1]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仅自己和他人有着密切联系,个人和环境也相互影响,单纯在乎“私人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越是公共的,越是私人的。

人们在城市人行道行走或是驻足,总会有是否“安全”的顾虑。因为如果该街区或是人行道是“安全”的,就不会考虑是否安全的问题了。人不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也不是无助危险的受害者。而一个城市街区的基本安全原则是人们在人行道上身处陌生人之间必须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受潜意识感觉到陌生人的威胁。因此,城市的人行道必须具有而又实际具有城市公共安全的功能。

点击阅读全文

城区打造成宜居城市意见

国家宜居城市标准为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围绕以上六个方面标准,结合中心城实际,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办法,举全市之力,努力使中心城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利用、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都取得赶超式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初步建设成为绿色、富裕、便利、安居、文明的宜居城市,力争2009年底中心城通过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的审核,正式列为“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并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宜居城市是规划科学、建设有序的城市。**市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原则,着眼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立“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以先进理念谋篇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根据**中心城区创建宜居城市实施方案,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宜居城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力争2009年底中心城通过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的审核,正式列为“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并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

其次,工作的重点。

点击阅读全文

高原城市消防探讨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现状;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的对策,对高原城市消防探讨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高原城市由于受气候、环境、财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城市目前都没有公安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伍以及能够进行扑救火灾的有效车辆,城市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义务消防队伍也不完善甚至没有,大多数城市人民政府都未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落实到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和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少数城市消防管网基本处于空白,市政消火栓也基本上等于零,更没有修建符合规范的消防水池,在火灾扑救时天然水源的利用也不充分,没有有效的取水码头),使城市消防规划得不到同步发展,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切实将消防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计划,保证消防工作与城市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强化建筑行业规范化消防管理,提高建筑行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水平、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落实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加大城市消防监督执法力度,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高原的城市绝大多数处在海拔较高(一般在2500—3500米、部分在3500—4500米)、气候恶劣、温差较大的地理位置,城市大部分建筑是毗邻结构,主要以土、木、石结构相结合,重点以木结构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高原城市经济发展有不同程度地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相对集中,用火用电量增加,导致火灾因素增多,火灾发生概率上升。高原城市的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民的消防意识不强并逐渐突出,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消防队伍建设长期徘徊不前,维持低层次运行。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原城市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消防队伍建设更面临新的严峻考验。近几年全国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充分证明城市人民政府如不引起足够的高度重视,将成为制约高原城市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刻反思,“消防”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迫切需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建立一种全新实际的消防监督体制,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高原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现状以促进消防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原城市消防

一、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现状

1、高原城市由于受气候、环境、财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城市目前都没有公安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伍以及能够进行扑救火灾的有效车辆,城市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义务消防队伍也不完善甚至没有,大多数城市人民政府都未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落实到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和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少数城市消防管网基本处于空白,市政消火栓也基本上等于零,更没有修建符合规范的消防水池,在火灾扑救时天然水源的利用也不充分,没有有效的取水码头),使城市消防规划得不到同步发展,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虽然高原的城市都基本成立有公安消防大队和设有一部“119”火警电话(更谈不上实现了一、二、三级无线网),但由于人员的缺乏及没有下属的现役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战作用,就连扑救初期火灾最起码的消防器材,很多单位和私营业主都不具备,以至火灾来临时措手不及,致使火灾的损失额增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

2、高原城市建筑行业不够规范化是火灾隐患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环境、地理因素的制约,加之思想观念上模糊等原因,各相关部门对建筑行业的管理也比较松懈,放之任之,各单位对公安部的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不够、不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内在的、无法根除的火灾隐患,所以规范建筑行业是目前预防火灾的关键。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