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发展指数

城市发展指数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城市发展指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发展指数

城市化经济发展协调

摘要: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为不协调阶段,协调度为负值;2000年后进入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同时表现出空间差异,2005年全省各市(州)分别属于五种协调类型,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协调度较高,其它大部分地区协调度较低。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协调度;四川省中图分类号:F291.1

1.引言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之一[1]。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标志之一[1]。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部分地区逐渐突显,并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区域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2](Henderson,2003)。钱纳里(1988)利用1950-1970年101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数据,证明在不同的人均GNP水平上,有不同的经济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与之对应[3]。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不同,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人均GDP条件下,对应的城市化水平也表现出差异性,关键是两者时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关于两者的时间协调度,近几年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吕宾(2002)研究了新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问题,其评价方法简便直观,但指标较为单一[4]。冯俊(2002)研究了中国建国以来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度或偏离度,分析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方面做了一些理论探讨[5]。刘耀彬(2004)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24年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6]。宁越敏(2005)对比分析了欧洲、亚洲、拉美等发达和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定量研究[7]。陈志

(2006)建立了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协调度测度模型,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评价,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8]。本文以四川省为例,讨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房地产价格指数管理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特征价格模型的深入研究,结合多种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优点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提出当前国内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的构建方法:以加权平均法为主要形式,吸收特征价格法的基本思想对加权平均法进行改进,剔除干扰因素,使编制出的价格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关键词:特征价格加权平均房地产价格指数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供求两旺的状态。面对房地产业的大好形势,为了防止泡沫现象的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的透明化是一个重要举措。房地产价格指数是房地产市场综合因素影响下,供求关系的直接体现,能及时地向社会传达市场信息,是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化的主要标志。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与既有政府主持的,也有民间承担的。民间的房地产指数由房地产开发商或中介机构编制,如中房指数(CREIS)、戴德梁行指数(DTZindex),伟业指数、中原城市指数(包括CCI和CCL)等。政府的房地产指数一般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如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深圳房价指数、上海住宅预售价格指数、西安40指数等。这些价格指数的编制和使用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张宏斌、贾生华,2000):指数编制过程中,板块、片区和商业圈的划分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指数的计算方法落后;价格指数的预测方法不能体现房地产市场的内在特点;各地编制房地产价格指数的主体不一样,造成了数据的来源和样本的选择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国外的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众多,从现有文献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关键类型:重复交易法、特征价格法以及混合模型方法。其中重复交易法和特征价格法是解决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中由于房地产结构差异、品质差异所造成的指数偏差等问题的较好方法,尤其是特征价格法在国外住宅价格指数的应用中最为广泛。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市场条件,国内目前十余种房地产指数的编制大多采取了理论上简单、实际编制上粗糙的加权平均法,或者是加权平均法和重复交易法相结合的不规范做法。在指数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指数测算方法不完善、样本数据缺乏代表性、指数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等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城市化质量测度及区域差异探究

摘要:城市化质量是城市化的真实反映与核心价值,文章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五部分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借助泰尔指数、变异系数、β收敛等方法对2002至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城市化质量的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全国与东中西层面城市化质量均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内部差距也不断降低;全国与东中西层面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但在城市化质量影响因素上全国与东中西层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区域差异;收敛性

引言

2020年5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但这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效率低、代价高等问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如何正确评估城市化发展质量,有的放矢,查漏补缺,优化经济结构,为增长提供新动能,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是值得研究的一大问题。城市化与城镇化是同义语,城市化质量是城市化各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1,2]。而城市化质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拟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五部分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借助泰尔指数、变异系数、β收敛等方法,辅以MATLAB和STATA软件,对省级层面的2002至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城市化质量所存在的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城市化质量均衡化、充分化、高效化等提供合理建议。

1研究指标与研究方法

1.1模型构建

点击阅读全文

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关联

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各种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3],它与城市化进程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产生助推作用,而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城市经济的保障[4]。城市在其快速建设发展中,工业、商业等二、三产业的经济活动频繁,人工环境占绝对优势。但在城市发展中往往只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成资源的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不断增长,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持续增加,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问题造成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污染的矛盾突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结果,影响城市和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概括: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进而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另一个方面,环境不断污染与恶化和资源过度消耗与利用又反过来制约着城市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通常主要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但GDP只是按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来衡量,并没有考虑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环境保护。由于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引起国内外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强研究,如文献[5-6]采用人均GDP指数与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之间的关系,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评估模型。采用科学实用的分析指数和指标,对于客观评价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很重要[7],为科学评价包括城市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工作指导。

GPI指数的提出

GPI指数的概念GPI是国内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指数(GDPPollutantEmissionIndex),是反映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GPI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在环境统计公报、环境状况公报中,废水的统计指标有废水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废气统计指标中有二氧化硫排放量(SO2)、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状况主要由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来衡量。因为废水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气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在污染物排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本研究选取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SO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固)作为GPI的分析指标。

GPI指数的作用GPI指数是反映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关系的指数,它能反映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状况,也能反映经济与环境发展规划和计划的执行性情况,以及对过去发展状况和相关工作的总结和评价等。GPI指数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是对经济与环境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GPI可以对城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进行衡量,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片面倾向,使城市有一个合适的近期努力方向和科学长远的奋斗目标。GPI把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为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确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达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基于GPI的城市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分析

部分城市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在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中,考虑分析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工业污染物指标的代表性,本研究选取全国三类23个城市(直辖市3个、部分省会城市7个、部分非省会城市13个)作为分析对象,统计了2011年这些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废水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气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运用公式(3),计算了GPI工业COD,即单位GDP废水中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运用公式(4),计算了GPI工业SO2,即单位GDP废气中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运用公式(5),计算了GPI工业固废,即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点击阅读全文

产业分工对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浅析

摘要:本文基于2012-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市群面板数据,通过基尼系数构造产业专业化指数实证研究了产业分工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1)产业分工的深化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2)产业分工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与人力资本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结论提出建议,我国应当培育并利用好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及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群协调发展产业分工基尼系数固定效应模型

一、引言

产业分工这一概念最初是为了研究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而提出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这一界限而形成的国家间分工(谢卓廷,2020)。而随着各国不同区域内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显现,在地方产业保护政策的出台,企业对于某些特定区域所产出资源的需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分工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更是地方政府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手段。本研究基于中国3个主要城市群2012年到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城市群产业分工程度,并探究产业分工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将为城市群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

二、文献评述

国内有关产业分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从产业分工的指标测算来看,由于产业分工与产业协同集聚概念相对应,使得许多学者从产业协同集聚的角度对产业分工进行测算。例如,韩清(2018)利用DO指数对中国工业企业2003-2011年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量,得出中国工业产业协同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保持稳定的态势;从产业分工影响因素来看,已有研究多从生产要素出发,王玉燕(2018)通过测算产业专业化指数并回归,实证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进步是决定产业分工程度的三大因素;杨孟禹(2020)通过中国地级市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集群规模及产业分工指标,得出土地财政不利于产业分工的深化。从研究层面上来看,众多学者在国际、地区以及省际层面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如刘志彪(2020)分析了我国在疫情背景下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并给出了如何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巩固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建议。综上所述,现有关于产业分工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仍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一是有关产业分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探索产业分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且大多为定性分析,很少有学者对产业分工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二是国内学者多在国际、省际等层面进行产业分工指标测算,而以城市群为单位测算产业分工指数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的边际贡献在于:将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均GDP角度,探究产业分工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为城市群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这对推动城市群产业分工合理化、经济发展协调化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