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我国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2我国当前交通所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交通的设计规划过程中,人们应加强交通系统的管理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地研究,已进一步促进城市道路工程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本文主要从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个方面对城市交通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进一步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设计;技术
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交通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促使在大多数城市中都存在着交通堵塞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下,随着小型汽车的不断涌入,城市的交通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就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城市需求管理策略和交通管理系统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在规划城市交通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交通的需求量、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以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使道路发展达到有效的实施。
1.1优先发展策略
一、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1.城市交通的现状
(1)城市交通道路的建设和改造速度与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匹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造成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严重不足,交通拥挤、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2)城市道路的网络不完善,道路功能不够明确,道路监管力度不够,道路路口的车辆通行能力严重不足,路网整体功能发挥不够。(3)城市交通的混合特征非常明显,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电动车等混合现象严重,而且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等不能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普遍,给道路交通的安全通行带来压力。(4)对交通流的信息诱导不足,没有良好的信息平台将道路信息有效快速的传达给出行者,致使道路交通的路况通行状况不平衡。(5)部分城市的公交使用不到位,公交不能全面的覆盖城市,公交的不方面致使人们对公交的排斥情绪;很多地方的“公交优先”策略没有有效的实施和保障,公交出行人口比例下降。
2.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述
2.1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的可以全面发挥作用的高效、实时、准确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改善交通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为目的,使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有效提高。
2.2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体系
第一篇
1交通管理问题调查和建议
1.1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被查处率低,驾驶员个体违法随意性大,必须要极大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因为现在车辆的增幅及绝对数远远超过了管理者的增加数,数百计的基层交警被淹没在数十万计的车水马龙中。交通违法行为被发现被查处率非常低,比如一个驾驶员开车打手机100次才有可能被交警发现一次,这样一来,他的侥幸心理就强了,违法随意性就变大。过去在大街上晃来晃去就那么几辆,今天看不到明天也能看见。现在就是从交警眼前开过,也难有暇顾及。建议主要道路主要节点全面配置有效的高效率的监控设施,可以由监控固定证据的一切交通违法行为全部由非现场查处。这一点笔者在深圳感受最深刻,当时笔者出火车站都200米了,路上车还很少,拦出租车就是没人停,后来再走500米到了一个出租车停靠点方才打上车,上车后就一个劲的夸特区的素质就是不一样,不管警察有没有照样遵守交通法规。不想司机却说;不是的,兄弟,谁不想做生意啊,火车站前都有24小时监控的。只要车辆有违法行为就会被发现,可见他们监控的效果非常好。如此一来,交通违法的随意性就大大降低。而所有一线警力就可以布置在监控无法涉及的位置以及处置监控不能固定证据的其他交通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在不违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法制程序,越简单越好,推行让有认识字的交警都可以熟练操作的大家都喜欢使用的警务通,使得它比手工效率高很多很多。比如符合简易程序的拍下车辆、车牌、驾驶人一张照片,驾驶证、行驶证一张照片,输入交通违法行为代号打出一张凭证确认一下就好了。不符合简易的转入强制措施程序,可以跟原来的一样,因为毕竟采用强制的数量比较少。
1.3现在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窗口排队很长,群众意见大,有待有效解决按常理要增窗口增警力,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永远满足不了机动车的激增量相对应的交通违法行为记录处理量。而当前占处理量90%以上是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建议最好就是共享网络资源,推行科技强警,至少让本地车本地证的当事人在本地的非现场违法行为记录直接通过网络就可以自行处理掉,不用经过交警处理窗口。以现有的科技水平这在技术上肯定没有问题,法律精神上也不违背。可以极大减少窗口排队,也方便群众。相形之下也可以有效缓解温州人跑外地办证、上牌的上升势头。
1.3建章立制,积极引导基层交警踊跃疏导交通堵塞,充分发挥交警的主要社会功能和职责,树立必须的良好形象经常听到反映说遇到交通堵塞时即使有交警在现场或附近也只管自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不怎么管,而疏导交通堵塞毕竟是交警部门的主要社会功能和职责之一。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月底考核只看纠违数的排名,如果一见堵塞就去疏导,就会耽误纠违的数量,会影响一天的工作业绩,到时候没人会说某某某工作量上不去是因为疏通拥堵的缘故。建议能在考核中体现各种工作量,尤其是那些能树立交警形象的突出热情服务功能的法定职责,而且要跟纠违等严格执法工作一样合成同一分值,最后排名看分值大小,这样热情服务和严格执法大家都能“一视同仁”的干。有人认为这样操作难,在我们看来考核都是游戏规则,只要公平,能把交警为人民服务的直观行为表现出来,就是考核机制的最大成功,否则光看纠违比排名,量做到多少算上管理水平呢,排最后一名的中队难道辖区交通安全和秩序就最差?!如何计算疏导拥堵的工作量呢?路面有堵塞了,附近交警用对讲机报告指挥中心或指挥中心指令附近交警,疏导完相互确认所用时间及人数给出一个分值计入一天的工作量。没有监控的路段,由执勤人员自行拍摄一小段(1分钟左右)视频,由中队根据拥堵的流量给个分值。如此,交警见了拥堵就会“蜂拥而上”,交警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队伍考核机制的成功之处就出来了,至于分值的统计过程中的合理性正确性以及交警的诚实度就在其次了,一个中队甚至一个大队干事情的就那么几个人,谁勤快谁不勤快,谁诚实谁不诚实大家都很清楚的。
1.4现在大家对交叉口的信号灯运行情况反映很多,但反映归反映,没有多少改进,建议推行社会化管理根据多方面的反映,交叉口信号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改进:①采用相位不合理,凡是有信号灯的路口都是多相位配置,交通流量有大小,这显然不合理。②配时不科学,很多路口一天到晚就一个配时方案。③相位组成模式单一,没有结合各自交叉口的流量实际划分相应的车道数。造成时间、空间利用不到位,枉为多相位。④相位组合不对,象永强机场口,机场出来左转弯和温州去机场的直行是同一个相位,多相位的目的就是减少冲突,它却把它们合在一起。经常发生碰撞事故,有个华侨一到温州,机场才出来就碰车了,脸部刮伤破了相,说以后再也不敢来了。⑤黄灯配时混乱,按规定凡是有信号灯必须配置黄灯3秒,但是我们这里有的1秒,有的2秒,有的3秒,极个别甚至出现过4秒或没有(可能是控机系统有毛病)。这样的情况对交叉口清障是个影响,对不熟悉情况的人就特别容易发生闯红灯违法行为或追尾交通事故。有个办法值得商榷,就是向一些城市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城市学习,推行设置、维护、管理社会化,招标一个有资质的交通工程公司,他们会根据实际需求拟出年度计划,什么路口车流量多了要设,什么路口车流量不多事故多也要设,根据流量变化及时调整配时,保证信号灯用电的协调、衔接,临时简易信号灯的供给应付等等,他们会提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信号灯,会给每个交叉口的信号灯建立一个档案,里面有从设置到日常维护管理的记录,各种结果最后都由交警把关。辖区中队的信号灯遇到什么问题了他们一呼即到。这种方式对各种权益的接口其实都没有变化,只是做具体事情的人员变了,技术含量高了,矛盾面少了,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