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讲话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小城镇建设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年小城镇建设工作,对*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小城镇建设工作简要回顾

*年,是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五次全会《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的第一年。各级各部门把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在城镇建设工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全县共实施城镇建设项目45个,城镇建设实际投入资金9500万元,城镇化率达27.7%,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回顾一年的工作,全县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加快城镇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对小城镇建设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具体抓,其他领导积极配合主动抓。乡镇(区)党委政府还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为城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城镇规划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县城加大了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增强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通过省、市有关专家领导评审;聘请重庆规划设计人员编制了县政府办公区、招待所片区、府西路等县城13个重要节点、片区和出入城口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41.5%。完成了全县24个乡镇(区)的总规编制,并对部分乡镇进行总规修编。

点击阅读全文

生态城镇建设

简介:生态城镇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前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蓬勃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镇生态发展及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峨山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新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的发展思路,而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峨山县打造生态彝族自治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生态建筑城镇建设

一、生态城镇的内涵

生态城镇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镇应满足以下标准:(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镇,城镇结构合理、功能协调。(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源循环利用利用率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二、峨山县建设生态城镇的条件

峨山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玉溪市管辖的一区八县之一。县域范围介于东经101052’至102037’,北纬24001’至24032’之间。总面积1972平方公理,位于玉溪市域的中部。县域东接玉溪市红塔区,东南与通海县交界,南与石屏县接壤,西南与新平县相连,西北与双柏县隔江相望,北与易门县相通,东北与晋宁县毗邻。县城位于东南部,驻地海拔1538米;距玉溪市政府驻地红塔区25公理,距省会昆明市110公理,213国道线穿境而过。

点击阅读全文

城镇建设总结

我们这次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云南省委、省政府,丽江市委、市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做法和学习考察点,并为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与会代表,对他们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以及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光荣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云南省开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光焘和琪伟同志作了主题报告。同志们一定受到很多的启发和鼓舞。各地代表都要将此次会议文件和精神及时带回去,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正确学习把握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经验

光焘和琪伟同志的主题讲话阐述了发展旅游小城镇的时代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了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要避免出现的错误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当地情况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光荣同志介绍了云南省发展旅游小城镇的经验,代表们还实地参观了丽江、大理等地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情况,相信这些都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说,云南省从实际出发,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先行者是开拓的、创新的、积极的,但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唯一的。先行者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后来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启迪有益的思路,来为更大的成功做好铺垫,这就是云南经验的可贵之处。有同志问我:前段时间我们还批评香格里拉的一个小湖被破坏,为什么现在又在云南召开这么大的会议,来学习云南经验?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瑕疵的美玉那样,云南省也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借鉴学习云南的经验,也不能简单的抄袭模仿,而是要学习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机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工作来认真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我理解,云南可贵的经验就是在发展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利用、开发和展示好各方面的资源价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悠久文化遗产的传承。他们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地、永恒地升值。为什么旅游小城镇或景点的门票会不断地升值?某个地方的房产价值为什么会从原来的每幢1万多块钱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万块钱?这就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恢复了原有遗产的价值。这种恢复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古村落、历史或民族小镇独特的文化遗产的价值,促进遗产的保护,扩大遗产的影响,从而实现遗产资源不断增值,使独特的村镇历史风貌的价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至于受到低级的破坏。同时,也是传承和宣传我们中华民族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避免了把我们祖传的名画当成一般的广告画来出售这样基本的错误。

二是注重独特风味特产的开发。旅游小村镇不能变成空壳的建筑群,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上。首先要体现在这些原来的、祖先留下来的各种各样丰富的、独特的产品开发利用上,体现在创造独特的生产模式上。比如,鹤庆县新华村,它的一家一品、前店后厂的云南的“温州模式”,生产遍及大西北甚至印度次大陆的手工银制品,这种生产模式就是一种发展旅游业的亮点。有许多代表参观回来对我说,他们参观那种前店后厂,觉得非常有兴趣,而参观大的集市就没有兴趣,道理就在这里。其中还包括了我们独特的商品集散方式,如茶马古道,游客们都会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使村民们认识到了旅游小城镇的开发是当地推广农业产业化,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最好的载体之一。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流行“证明商标”,它与一般的商品商标不同之处在于它为当地的地域性传统商品所共享,如法国的香摈酒就是香摈地区所有香摈生产者所共享。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富裕村民的很好途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要从历史传统中发掘出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向传统的名特产品要一村一品,向科学技术要独特的产品,来丰富我们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内涵,更快地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城镇建设矛盾

摘要: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现状特点分析,总结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所在,并针对矛盾,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寻求资源型城市长远发展的对策。

资源型城市是随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由于资源种类的不同,资源型城市又可分为石油工业城市、煤矿城市、锡矿城市、森林工业城市等等多种类型。这些城市在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面虽然遵循着普通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般轨迹(即存在一切城市发展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其城市兴起的条件和背景的不同,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又有其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集中表现在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因此要认识资源型城市,寻求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入手。

一、资源型城市现状特点

1.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较短

一般说来,资源型城市都是在开发资源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时间较短,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兴起的城市和一般城市相比必然缺少历史的积淀和文化内涵,其城市建设也往往是粗线条的,仅仅是为了开发而开发,这样就使资源型城市很难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和风貌景观。

2.资源型城市建设速度较快

点击阅读全文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城镇建设,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至今,县城面积扩张54%,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先后荣获了“赣州市第一届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文明、美丽、和谐的新,我们近日对县城镇建设进行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概况

国土面积1543平方公里,辖5镇9乡,131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县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

二、县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县全力实施“融入主城区、打造后花园、建设新”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把城镇建设摆在统筹全县发展的重要位置,城市规模和速度发生了前所未有变化,城区面积扩大1.5平方公里,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主城区“后花园”正在迅速崛起。2009年城市人口6.21万人,城区面积8.75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15.1%,城市化率35.6%,比上年增长2.36%;城市人均绿地面积10.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6平方米,城区绿地率36.29%,比上年增加1.92%,城市人均城建项目投资额0.44万元,比上年增长63%。城市自来水普及率99%,城市燃气普及率87%,一座文明、美丽、和谐的新县城初步呈现在人们眼前。

三、取得成绩的主要措施和结验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