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插花教学

传统插花教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传统插花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插花教学

美术课程资源教育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把它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并重。如果能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此结合笔者的一些做法,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江西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如陶瓷、剪纸、风筝、砖刻、剪纸、年画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围绕对当地传统造型艺术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实践的学习活动,有益于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例如:五年级美术课《剪纸》,由于我本人非常喜欢剪纸,所以在平时很注意搜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图案。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去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在上课的导入部分我请学生欣赏民乐《喜洋洋》,让学生享受过年的气氛,启发学生们联想到过年时,我们会用剪纸来美化环境。然后我引入对剪纸的知识介绍,随后展示了自己平时制作的剪纸作品《女孩》、《荷花》、《花篮》、《喜鹊》,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接着示范如何完成一幅剪纸,我从构思——草稿——剪——刻——贴,每一步示范给学生看,然后给出剪纸纹样供学生参考,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去制作剪纸。最后学生在窗户上展示剪纸作品,并评选优秀剪纸能手。

总之整个过程我都认真去准备,学生学的很感兴趣。学生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浅谈彝族文化与三生教育

一、彝族的自然崇拜

据了解,彝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林中,接触的皆是山水林木及动物,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农耕为主,离不开自然。因此,彝人崇拜天、地、日、月、火、石、水及许多动物、植物。在彝族传说中,天神化虎为世界,虎眼化为太阳、月亮,虎骨为撑天柱,虎血为江河湖海,虎毛为森林草原。因此,彝人以虎为祖灵,在家里的神龛供虎,大门上、墙壁上挂虎饰,逢节日跳虎笙;彝人崇拜葫芦,因其强盛的繁殖能力,视其为母神;彝人崇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和火,因此有选“太阳女”和过“火把节”的习俗;传说谷种是狗找来的,因此至今彝人丰收后第一碗饭都是给狗吃;彝人认为万物有灵,因此插花节上,不仅人插花,牛头上、大门上、石磨上、锄头上到处都插上花,表示对其一年辛苦的褒奖和感谢。彝人对天、地、日、月的崇拜,最初可能是因其强大、神秘,不可抗拒,因此臣服;对虎、鹰等的崇拜,则是因为其勇猛、难以战胜而心生钦慕;对火、山、水、石、竹等的崇拜是因为人们要赖以生存,因此心存感激;对花、树等的崇拜则多数是表现彝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无论是臣服、钦慕、感激还是向往,彝人在大自然里孕育生命、索取生存所需、与自然界和谐地相处,祖祖辈辈以他们的方式快乐地生活着。

二、彝族自然崇拜的启示

彝人对自然的态度不但让人感动,也给我们很多启示: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永远是离不开地球、离不开自然的。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直接导致自然回馈人类的结果,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则大自然给予人类丰厚的馈赠;藐视自然,破坏自然,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作为幼教工作者,帮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自然观,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认为,利用彝族自然崇拜,可以使幼儿“三生教育”的开展获得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彝族自然崇拜教材的选择

彝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学中必须有选择地运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可在彝族文化的不同领域选择相宜的内容作为教材。结合此前的研究成果,笔者推荐:小班宜选择简单直白、易于理解的内容,如彝族故事《狗找谷种》,可帮助幼儿理解人、粮食、狗相互依存的关系;儿歌《打果子》《做粑粑》等让幼儿了解彝人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快乐;美术欣赏《虎头帽》、棉笺画《彝族小卦》、社会教材《马樱花节》、音乐欣赏《老虎笙》、歌曲《跳起脚来真快乐》等让幼儿感受并尝试表达生活中的美。中班可选择较为生动、丰富,能给幼儿一些思考的内容,如故事《太阳和月亮》《虎口拔刺》《狗与人》等,引导幼儿尝试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周边的其他物种生命或自然物;绘画《漂亮的彝族围腰》、手工制作《彝族挎包》、社会教材《插花节》《彝人古镇》、歌曲《高山顶上茶花开》、舞蹈《歌唱丰收年》等,让幼儿在感受明显的彝家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人离不开自然,自然需要人类的爱护。大班应选择层次更高对幼儿更有启发的内容,如故事《三女找太阳》《火把节的传说》、诗歌《阿写·莫弱》、儿歌《造房》《四季歌》等,引导幼儿思考人与周围世界及其他物种生命的关系;手工制作《彝族土掌房》、绘画《七月火把节》、音乐欣赏《小娃要睡觉》、歌曲《欢迎你到彝山来》、社会教材《赛装节》《火把节》《十月太阳历》等等,从不同侧面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感受彝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懂得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花卉学实验教学革新

1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花卉学跟其它植物类课程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花卉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形态识别部分、还是栽培管理和应用实践方面,均体现较强的实践性。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实习学时和内容才能满足本门课程的需要,但在具体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如下:(1)实验教学学时不够充足。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整个《花卉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也一再压缩,由原来的180学时减到80学时,现在为72学时,实践环节的时间也相应缩减。根据我校新的园林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实验时数只占18个学时,远远不能满足花卉学课程内容的需要,这样,很多学生应该掌握的实用技术、应用方式等就不能逐一实施,这些缺憾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不良局面。这与学校以实践教学为办学特色的宗旨也不相符。(2)本科教学的实验、实习基地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实验条件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验需求,而原有的实验基地狭小,只能用来保存部分实验材料,有关花卉栽培方面的实验无法全面进行。2011年,我院领导想方设法为园林专业申请到部分实验基地,但相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数量来说,还是不能满足需要。(3)实验类型单一。实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均为必选实验,且大多为花卉识别等验证性实验,而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缺乏,尤其是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钻研能力的发挥。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花卉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

2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充实、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针对前述的内容老化及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及园林专业的特点,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1)在现有实验时数少又要兼顾实验教学内容必需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一些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主要是调查了本专业相关课程如《植物造景》、《园林苗圃学》和《插花艺术》的实验设置,对内容相同的实验(如:插花实验、一二年生草花的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等)予以删减,对内容相似的实验予以调整和优化,并增加了部分选开实验,利用老师的业余时间进行指导。(2)为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根据花卉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及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应与理论课一致并结合实际,采取验证性、操作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并重的原则,合理调整实验内容,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验内容上增加了研究性实验,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根据时展及市场经济的需要,除保留部分必要的传统实验项目外,增加部分新生产技术和新应用方式的实验(如花卉无土栽培、阳台花卉布置和设计等),借以让学生了解花卉生产和应用中新生的事物。现行教学中的具体实验项目及内容见表1。

2.2实验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环节也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原来的植物类课程的实验、实习都是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到位,重复的内容较多,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经费,教学效果还不好,且实践环节的进行还受限于实践基地和其它硬件设施,许多实验项目因为基地不足等条件限制不能实施,并且开设的实验项目也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课程之间实验内容重复,衔接不到位

植物类课程之间往往有部分重复的内容,例如“花卉学”里的花卉应用有插花部分,这与“插花艺术”课程有重复;“花卉学”课程里的一、二年生草花的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与“园林苗圃学”的内容有重复;“植物造景”与“园林树木学”里的内容有重复等等。在原有实验项目中只注重本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衔接,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1.2部分实验内容老化,与园林业的发展不同步

实验内容老化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园林绿化专业开始在全国各大农林高校相继设立,至今许多实验内容没有变过,而绿化产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植物种类、新的生产技术(如无土栽培、容器育苗)、新的应用方式(如阳台绿化、观叶植物的室内装饰等)出现,在现行的实验教学大纲中,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生很难在实验课上接触到这些前沿性知识,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就成为实验教学改革中一项需要优化的具体所在。

点击阅读全文

劳技课教学学生实践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关于创新精神的重要论述,道破了教育活动的真谛。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发展人的能力的综合性工程,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欧洲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水仙雕刻》这一课时,事先一个月左右,我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水仙造型:如一些小动物,象凤凰、孔雀、大象等。上课一开始,首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欣赏这些优美的造型,作为教师,这时你可以不说任何的话,就尽情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毕,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孔雀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老师,大象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作为老师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教给他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水仙球,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全班固定一个模式。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如在《插花技艺》一课中,一开始让学生观摩一定数量的插花范例,也让学生去自由提问。如有学生提到:为什么在一些作品中颜色深的花总是插在下部,而颜色浅的插在上部?三角形构图与倒T形构图不同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了探索。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索的目标,它是培养发现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点击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