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艺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传统雕塑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雕塑艺术

我国传统雕塑审美艺术探析

中国传统的雕像是实用性和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对其进行审美艺术分析的时候,不能忽视其整体的特征与其作用,我国传统雕塑的审美艺术主要表现在雕塑材质取自自然、表达含蓄注重意象美以及雕刻手法的多样灵活使的其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

一、取材于自然,蕴含自然美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支配之下,与自然界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人民依附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创造出一系列取材于自然的中国文化。因此,我国传统的雕像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无论雕像材料的选择还是雕像内容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与西方以石雕为主的雕像艺术不同,我国的雕像则是以土、木、石、金属、竹等自然材料为主,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基础之上,我国人民对土的特点了如指掌,因此,土不断地被人民加工、淘洗、雕塑成型,与水混合,成为秦砖汉瓦的主要材料,同时也制成了许多精美的陶器,成就了辉煌灿烂的陶瓷时代。木制的雕塑在古代的雕塑中也最为常见,古代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木是“五行”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木制雕塑受到人们的欢迎,经久不衰。石材相比较土木较难雕凿,汉代以后大规模的进行雕凿,雕凿出许多的佛像,但后来逐渐被小型的石雕代替。金属的雕造艺术以青铜为代表,雕造出许多像《马踏飞燕》这样传神的作品。同时,传统雕像的内容大多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体现出清新自然的自然美,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动物的雕造,从早期的陶器时代开始,到青铜时代以及后代各代帝王的建筑雕塑和居民的房屋建筑都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塑,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为这些器物房屋添上了诸多的灵气,使其更具有自然美,如雄狮、猛虎、烈马、飞龙、忠狗、以及各种奇异的灵兽等,这些雕塑是自然与人类的完美结合。

二、注重写意空间,具有含蓄美

中国美学向来注重“意象”的创设,这一审美理论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影响着雕像的雕凿,中国的雕像更加注重对想象空间以及象征艺术的处理,让观看者可以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如,《马踏匈奴》就是一件注重写意空间的大型石雕,用一整块巨石雕刻成人和马,马的胸部特别的宽大,肋骨的位置也不正常,马头也特别的大,但是四肢却是非常细小,马的其他的部位也只是近似于真实的马。但是,当我们站到这个巨大的雕塑前时,却不禁被其雄浑的气势所震撼着,巨大的马头似乎诉说着胜利者的威严,正好与马下缩成一团的匈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雕像看起来活灵活现,将一代英雄霍去病的英勇表现的恰到好处。再如盛唐时期的舞俑,这些人物雕塑或者有宽大的蝴蝶型翅膀的衣袖,或者有轻薄绚丽如霓虹一般的裙裾,她们衣袖有的翻飞有的舒展,裙裾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旋转有的摇曳,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舞俑所着的衣袖间就仿佛看到了许多的舞者在眼前翩翩起舞。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具含蓄美,使得雕像如诗如画。

三、多种手法并用,极具灵活美

点击阅读全文

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艺术中表现

雕塑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形式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雕塑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雕塑艺术风格与现代雕塑艺术风格互相结合,使得雕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得到很大提升。在雕塑艺术表现中,疏简风格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提高雕塑造型审美价值,满足人们对于雕塑的现代化审美需要。因此,文章将对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艺术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雕塑造型艺术文化内涵发展,以提高疏简风格艺术表现力。雕塑作为人类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雕塑文化与西方雕塑文化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产生多种不同的雕塑艺术流派,不同的艺术流派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当代的雕塑家在学习中国雕塑文化与西方雕塑文化后,产生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雕塑文化艺术形式。疏简风格是现代雕塑文化表现形式中的重要内容,是雕塑艺术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中取得的重要突破。疏简风格并不意味着雕塑作品简单,而是雕塑作品有着简单的外表,但其内涵十分丰富,并能以疏简风格提升雕塑造型艺术内涵,从而受到国内外多位雕塑艺术家的青睐,创作出许多具有疏简风格的优秀作品,使我们国家的雕塑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一、疏简风格的具体内涵分析

疏简风格是极简主义内部延伸和发展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极简主义一词与1950年代左右出现的西方艺术运动有关。许多艺术家将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采用简约艺术表现方式,强调在艺术作品中减少颜色的使用、降低色泽度,采用几何作品中的线条和纹理,避免在作品中出现个性化符号,被认为是现代抽象艺术中的一种,与艺术的基本创造原理和意识相对立[1]。在疏简风格艺术理念中,认为雕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雕塑作品本身没有具体的指代意义或象征意义。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的美国视觉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强烈。该艺术风格与历史时期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雕塑艺术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西方雕塑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疏简风格能够将艺术理想与艺术现实完美融合成一体,能够提高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生动形象的雕塑造型,或是简单的人物外表与衣着打扮,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情况以及经济文化形势,是艺术家以抽象的风格表现艺术的一种形式。

二、疏简风格在雕塑艺术造型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疏简风格在我国古代的艺术文化领域体现十分广泛,是成就我国古代书法、绘画以及雕塑艺术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疏简风格应用在雕塑造型中,能够提高雕塑作品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的深层次碰撞,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疏简风格能够将美学艺术转换为具有立体特点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能够突出雕塑艺术内涵,使其具有更高的表现力和冲击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雕塑文化的深刻内涵,为其他雕塑艺术表现形式提供参考,对于雕塑造型艺术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虽然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方面追求极致的简约化,但是通过造型能够反映出雕塑家的艺术思想和文化风格,采用相应的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雕塑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丰富,与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需求发展相匹配,是现代雕塑在造型方面取得的重要创新。第二,疏简风格在我国古代艺术文化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曾采用疏简风格完成绘画、雕塑等作品,能够体现出我国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通过对疏简风格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结合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能够促进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赋予现代雕塑作品传统艺术文化意义,将疏简风格所含有的精神不断地传承,不仅能够拓宽雕塑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有利于我国优秀艺术文化弘扬与传承[2]。第三,疏简风格是时代发展中所形成的雕塑艺术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基本发展情况、人们的审美特征等相吻合,极简主义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广泛,人们对于极简主义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和喜爱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所以为了促进雕塑艺术文化发展,需要将其与疏简风格实现深度融合,通过雕塑造型反映出疏简风格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能够全面推动雕塑艺术发展,使其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中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对于人类艺术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疏简风格在我国古代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是比较显著的特征,艺术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但在我国艺术发展中,疏简风格不仅没被淘汰,反而流传至今,由此可见疏简风格在我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疏简风格的传承,体现我国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断推动我国艺术繁荣发展。

三、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点击阅读全文

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艺术中表现

雕塑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形式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雕塑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雕塑艺术风格与现代雕塑艺术风格互相结合,使得雕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得到很大提升。在雕塑艺术表现中,疏简风格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提高雕塑造型审美价值,满足人们对于雕塑的现代化审美需要。因此,文章将对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艺术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雕塑造型艺术文化内涵发展,以提高疏简风格艺术表现力。雕塑作为人类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雕塑文化与西方雕塑文化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产生多种不同的雕塑艺术流派,不同的艺术流派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当代的雕塑家在学习中国雕塑文化与西方雕塑文化后,产生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雕塑文化艺术形式。疏简风格是现代雕塑文化表现形式中的重要内容,是雕塑艺术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中取得的重要突破。疏简风格并不意味着雕塑作品简单,而是雕塑作品有着简单的外表,但其内涵十分丰富,并能以疏简风格提升雕塑造型艺术内涵,从而受到国内外多位雕塑艺术家的青睐,创作出许多具有疏简风格的优秀作品,使我们国家的雕塑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一、疏简风格的具体内涵分析

疏简风格是极简主义内部延伸和发展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极简主义一词与19年代左右出现的西方艺术运动有关。许多艺术家将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采用简约艺术表现方式,强调在艺术作品中减少颜色的使用、降低色泽度,采用几何作品中的线条和纹理,避免在作品中出现个性化符号,被认为是现代抽象艺术中的一种,与艺术的基本创造原理和意识相对立[1]。在疏简风格艺术理念中,认为雕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雕塑作品本身没有具体的指代意义或象征意义。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的美国视觉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强烈。该艺术风格与历史时期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雕塑艺术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西方雕塑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疏简风格能够将艺术理想与艺术现实完美融合成一体,能够提高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生动形象的雕塑造型,或是简单的人物外表与衣着打扮,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情况以及经济文化形势,是艺术家以抽象的风格表现艺术的一种形式。疏简风格在雕塑艺术造型中应用的意义分析疏简风格在我国古代的艺术文化领域体现十分广泛,是成就我国古代书法、绘画以及雕塑艺术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疏简风格应用在雕塑造型中,能够提高雕塑作品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的深层次碰撞,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疏简风格能够将美学艺术转换为具有立体特点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能够突出雕塑艺术内涵,使其具有更高的表现力和冲击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雕塑文化的深刻内涵,为其他雕塑艺术表现形式提供参考,对于雕塑造型艺术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虽然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方面追求极致的简约化,但是通过造型能够反映出雕塑家的艺术思想和文化风格,采用相应的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雕塑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丰富,与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需求发展相匹配,是现代雕塑在造型方面取得的重要创新。第二,疏简风格在我国古代艺术文化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曾采用疏简风格完成绘画、雕塑等作品,能够体现出我国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通过对疏简风格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结合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能够促进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赋予现代雕塑作品传统艺术文化意义,将疏简风格所含有的精神不断地传承,不仅能够拓宽雕塑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有利于我国优秀艺术文化弘扬与传承[2]。第三,疏简风格是时展中所形成的雕塑艺术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基本发展情况、人们的审美特征等相吻合,极简主义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广泛,人们对于极简主义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和喜爱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所以为了促进雕塑艺术文化发展,需要将其与疏简风格实现深度融合,通过雕塑造型反映出疏简风格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能够全面推动雕塑艺术发展,使其在现代艺术文化领域中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对于人类艺术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疏简风格在我国古代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是比较显著的特征,艺术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但在我国艺术发展中,疏简风格不仅没被淘汰,反而流传至今,由此可见疏简风格在我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疏简风格的传承,体现我国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断推动我国艺术繁荣发展。

二、疏简风格在雕塑造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疏简风格在现代雕塑造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使得雕塑在造型方面具有简约化的风格。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子强先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具有疏简风格的雕塑作品,下图为周子强艺术家的疏简风格雕塑作品《老人与鸟》。在该疏简风格的雕塑作品中,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可以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该作品中老人穿着民国时期的旗袍长衫,一手托着一只鸟笼,鸟笼没有空隙,表现出鸟儿被牢牢封锁在鸟笼之中。结合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可知,生活在此时的人民想要和平、宁静又自由的生活。作品《老人与鸟》中没有过多繁琐的部分,仅仅采用疏简风格将老人的形象表现出来,借助笼中之鸟展现出老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由此可见,疏简风格在现代雕塑作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全面提升雕塑作品的艺术文化表现力,给欣赏之人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同时赋予雕塑作品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使雕塑作品充满了丰富内涵。雕塑艺术创作在吸收前辈艺术家智慧结晶的同时,为了丰富雕塑作品的文化感染力,还需要在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周子强艺术家的另一作品《静好时光》中,作者本着“疏简”原则,并结合了北齐造像的影响,对主人公的衣着和肌肤进行处理,使其更加简练、纯粹。与《老人与鸟》相似,该作品中的人物同样是生活在民国时期穿着旗袍长衫的人物,而疏简平淡的面孔中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从雕塑外观可以深刻感知到人物的内外精神和心理活动,进而丰富了雕塑作品中的思想与内涵。

三、西方雕塑领域对于疏简风格的应用

点击阅读全文

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

中国现代雕塑是属于变革时代的艺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类登上了艺术的宝殿,其实质就是在造型艺术领域中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相匹配的一种精神文化运动,是视觉上具有现代审美特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中国雕塑特别是在20世纪初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后,雕塑门类更是层出不变,甚至出现了非雕塑之雕塑,而雕塑的名称也被拓宽成“立体艺术”及“空间艺术”等,这些迹象说明,现代雕塑是“变革的雕塑”。如青岛东海路群体雕塑中的《童眼看世界》,作为变革社会中的雕塑,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和动态,以符号的形式,简练地表达了现代人内在的语言要素。在表现时代特征的前提下追求更深层次的艺术形态,这是现代雕塑的一大特征。

不管中国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在形式上看有多大区别,但我依然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其原因体现为:第一,从时间和形式上来说,它们有对立的一面。第二,从历史与发展的形式上来说,它们之间有统一的一面。因为如果按历史延续的程序来说,很难分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明确界线,它们之间有一条延续不断的纽带牵连着。而我们之所以要划分出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概念,无非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析艺术模式的分化及再生中的“质素”成分,以及它们的模式在延续不断运动中的重合状态。故而,中国雕塑的现代化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过程,它们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区分点的。

柯文(paulA.cohen)承认中国社会是一个“自身不断变化的实体,是有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强有力的内在方向感。”而美国D·卡特(Dagnycarter)也认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是自身延续发展的运动。传统对现代来说就是一个剪不断的纽带,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打开的书本里就有历史。我们去旅游,古迹名胜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的血液里流着传统,举手投足之间显示的还是传统,我们受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我们的审美价值、我们的道德观念等等无不根植于传统、来源于传统,不管我们如何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依然抛不开我们的传统。这些迹象说明中国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总体上的继承和发展变革的结果,是受时代冲击及外来文化影响下对传统延续的一个现代化历史过程中的时代产物。

虽然,现代雕塑在变革中与传统有形式上的对立,但正如罗丹在《法国大教堂》中描写哥特式的风格所受到的遭遇的情况一样。几百年来,人们憎恨哥特式风格,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大文豪伏尔泰及热爱自然的卢梭。但哥特式风格就如罗丹所言:“它还是对后世艺术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股水流几难察觉……但依然存在……”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无论是如何强硬地向传统决裂,但传统依然影响着新文化运动。传统对我们来说是无法摆脱的。故而,现代雕塑中有传统雕塑的源泉,如《童眼看世界》以符号的形式出现,与传统雕塑有着很大的差别。艺术起源学中有关艺术起源于符号的一种说法,古昂曾经说过:“只有从年代学的角度入学,才能揭示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始于抽象,后来渐趋写实,写实性在艺术中日益显示出来。”可以说符号形象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陌生。但我们对这件雕塑作品感到陌生的原因,就源于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种连续性“中断”的能力。这也是现代雕塑为获取它的新生命以创造出“原始性”的状态,它似乎是传统雕塑却以和传统雕塑相对立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现代雕塑为了寻找新生命的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并不能说明它与传统雕塑是对立的,我们依然能在其中寻找到传统雕塑的痕迹。

但是,从时间的概念上来说,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却是对立的。因为时间是具有割断性的。可见,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处于变革的时代,现代意识形态领域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支点上。现代人为了寻找支靠点,把目光转向了传统文化,希望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的依托。于是,便有了文化回归的现象。人们渴望汲取历史的沧桑感,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和原因。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传统,在艺术的创造中不存在强调延续性一词,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之间的关系。虽然历史的延续是必定的,但艺术本身所拥有的创造能力却是不可以扼杀的。只有具备超强的创造能力,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使艺术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和精神原型而存在。

贝多芬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才使他的《命运交响曲》永垂不朽;孙中山先生一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受到人们的敬仰。艺术也一样,只有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称之为艺术。谁也抛不开传统,我们也摆脱不了自己的传统,那我们就拖着传统这根纽带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坚定信念,不需要回过头来向传统学舌,我们只需要汲取传统的精髓,来为我们创造前卫艺术作源泉。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艺术

一、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现状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