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村官培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科协、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全市"千名村官"培训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区委书记办公会意见,栖霞区"千名村官"培训工程村两委会班子成员集中培训工作从10月18日开始到11月17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时间,共有701名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的领导专门到我区对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我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将培训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把集中培训放在重要位置
市里对"千名村官"培训工作作出部署后,区委高度重视。10月8日国庆后上班第一天,书记办公会就专题听取区委组织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研究,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实施"千名村官"培训工程是对村和站所"三个代表"学教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迎接"十六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委明确要求贴紧栖霞实际,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培训工作,把"培训工程"转化为加快栖霞发展的"富民工程"。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任的集中培训,区里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把培训班办成示范班,为街镇放出样子;二是要把培训班办成提高班,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学习,提高法规政策水平和"双带"本领;三是要把培训班办成促进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村、加快发展。对街镇的培训工作区里的要求是"标准高、学时足、考勤严、实效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总结会上,区委副书记袁文荣同志还专门就组织好街镇各自的培训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各街镇党工委在接到区里的"千名村官"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后,都专门在党(工)委会上进行了专题研究。
为了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各级职能部门都加强了培训的组织工作。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委农办、区委党校、区科协、区财政局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召开了联席会议,针对我区各村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发展情况的差异性,研究制订了培训方案和工作计划,并下发了工作意见。各街镇也组建了由专职副书记挂帅,组织办、农业科(农办)、经济科、党校、科协等部门参加的专业工作班子负责培训工作的实施。配合这次培训,区有关部门还从实际出发,编印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栖霞区农村实用技术推广辅导资料》连同《南京市"千名村官"培训工程读本》(之一、之二)辅导材料一同发给每个村干部。考虑到有些乡镇路途较远、人员集中比较困难,区里专门安排了机关大客车往返接送。由于各级高度重视,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努力提高培训工作成效
全区上下不是简单的把"千名村官"培训工程单纯看作是一个任务,而是把它真正当成是加快推进农村"双带"活动、促进全区更快更好地发展的有效抓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而使得培训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区全面拉开了"千名村官"培训的序幕,经过10天的培训,共有14115名"村官"和农村普通党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496人,村两委委员1419名,农村普通党员12200名。这是十六大召开后,江宁区组织的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此次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锐意创新,为教育培训注入生机。
1、课程安排有了新设计。以往的分期培训,每期安排的老师和培训课程都相同,无法满足学员们求知愿望。在本次培训中江宁区委组织部作了新的尝试,改变了以往培训内容单一的固定模式。一是课程设计与培训对象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各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处区域位置也有所区别,如何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区委组织部与区委党校多次研究方案,采取了"双向选择"的做法,即区委组织部选择授课内容,在经济发展较快、地理位置较好的村,安排如何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课程,针对经济收入一般甚至较薄弱的村,安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现有资源,带头办实体,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课程。各镇结合本镇各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课程,自行安排各期参训方案。二是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增强操作性。课堂上讲的内容是理论性的东西,是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的。培训期间,我们专门用一天的时间组织村支书到麒麟镇锁石村参观学习。锁石村的党支部书记介绍了党员干部如何带头致富、带领百姓致富的经验。同时还向学员们现场展示了该村个体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使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双带"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三是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提高自觉性。培训结束后,我们用半天的时间组织村支书开展分组讨论和集中交流,这既是一次思想交流,又是一次工作思路的交流。大家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就如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表示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与充电机会,以新思路、新办法做好"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作,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2、电化教育有了新突破。为了便于各镇开展村两委委员的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送书下基层,区委组织部送光盘下乡,区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电化教育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干部培训以面授为主的单一模式,把电化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在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了全程摄像并及时制作成系列光盘,首期区委组织部就下发各镇和街道5套2000多张培训光盘,为镇里组织村干部和普通党员培训提供了教材。开展电化教育还打破了基层党校办班难的问题。基层党校是前沿阵地,但一直以来,基层党校举办培训班比较困难,主要是聘请不到高层次的专家教授,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此次培训工作各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把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基层党校培训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增添了基层党校办班的活力,真正发挥了基层党校的阵地作用。村委员们说,这次培训让大家第一次听到了区委领导的动员讲话和专家的讲课,听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讲课的专家水平很好,对我们的启示很大。
3、培训对象有了新延伸。这次"千名村官"培训工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是让很多的农村普通党员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江宁区委组织部利用农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组织全区各村的部分普通党员收看了培训录像,让更多的普通党员了解了"双带"的内涵,把"双带"作为对每个农村党员的普遍要求,引导他们熟悉和了解加入WTO以后该区农村村级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措施,熟悉农村工作的政策,了解涉农法规,熟悉和掌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积极抢抓新机遇,在"双带"上下功夫,使他们和村干部一起真正成为带头致富、带领大家致富的"双带"带头人。
二、领导重视,为培训工作夯实基础。
一是配备一名老师。镇乡、街道根据每一个大学生村官的性格特点和所学专业,“量身裁衣”,给他们各自配备一名经验丰富、党性觉悟高的机关干部对其联系辅导。通过“一老带一新”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比如将性格内向的安排在要接触外来人口较多的劳动力市场锻炼,与劳动保障中心主任结对。同时,指定了村干部、社区主任对自己社区、村里的大学生实行“包教到人”。
二是组织一次培训。上任之前,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一周系统培训。镇乡、街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从工作方法、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
三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由于大学生村官分散在各个社区、村当中,平常相互接触交流的时间较少。通过党建网站“农村(社区)工作者**论坛”、***等途径,交流工作经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是联系一个老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青春热情,将大学生村官纳入镇乡、街道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当中,由大学生村官在所在的村、社区当中联系一户低保、五保或留守老人,不定期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所盼。在节假日的时候,带动街道其他志愿者为老人们上门服务。
五是上交一份总结。大学生村官必须定期上交一份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工作计划、工作做法和成效、思想汇报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学生村官总结自己近段时间来的工作,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开展等等。
同志们:
一、正确认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第一是充实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要。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缺的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是充足的资金。我认为最缺的是好的理念,最缺的是优秀的新农村建设人才。选拔一批有理想、有知识、有潜能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增添农村发展内生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是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各地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村官”年纪轻、观念新、有知识、有闯劲,将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村级班子结构,提高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上水平。第三是我市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需要。我市今年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五位一体”的中国幸福乡村目标,这就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目前,全市现有1672名村两委干部中,35周岁以下的仅占15.4%,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也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问题。全市现有村党支部书记312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仅占13%。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多年的知识型人才,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高涨、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特点。因此,把大学生选聘到农村任职,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市村两委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建设中国幸福乡村提供人才保障。
(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和锻炼青年后备干部的需要。去年5月份,中组部部长李源朝同志在给大学生“村官”的回信中:“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当前,从干部队伍结构来看,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一方面,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另一方面由于受体制、编制、思想观念、用人观念、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公务员队伍年龄偏高的状况十分突出,同时,年轻干部中许多干部属于“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又到机关门,历练经历较少。从社会现实来看,社会上又有大批高校毕业生在家待岗,学未所用,得不到实践锻炼,施展不了才华,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同样摆在我们面前。从农村实际来看,历史实践证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先期培养和选拔公务员的重要途径。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和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当年就是下放知青,当过村官。习于*年至*年期间,是*省*市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同志在1974年至*年期间是安徽省凤阳市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年至*年任安徽省凤阳市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们都经历了农村的艰苦锻炼。虽然,几十年前的知青下放与今天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时代不同、任务也不同,但是,就青年人在农村经受艰苦锻炼这一点来看是完全一样的。正是出于以上认识,中央把选聘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和锻炼后备干部的科学决策,并进行长远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需要。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建设农村、服务农村、奉献农村事业的人才匮乏,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为增加收入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集中或分散转移,建设新农村确实需要大量有知识、有理想、善创新、乐奉献的有志青年去充实;另一方面,不少高校毕业生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不愿到农村一线去工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就业十分困难,“就业成为了目前第一大民生”。据统计,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就业率*年只有73%,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而针对社会就业紧张的局面,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既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解决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可为农村输送大批人才,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总理在6月8日考察西安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时,也“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要尽量创造条件就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使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二、大学生“村官”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素质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进一步注重实践与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培养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通过加强五项措施,实施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他们当好农村政策宣讲员、远程教育管理员、便民服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科技信息传播员,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引导他们在基层锻炼成才。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
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
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