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观

道德观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道德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德观

哈代道德观

〔提要〕作者哈代通过对苔丝悲惨命运的描写,将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作了对比,并对当时英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对于社会的不公平提出抗议和反对,但由于看不到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性,因而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哈代的人生观、道德观从小说故事的发展表露出来。

〔关键词〕苔丝托马斯哈代人生观道德观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哈代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到九十年代后期转而写诗歌。这时期的英国,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制度是“不能改变”,把这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理想化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哈代的作品,恰恰与之针锋相对,反映了前一世纪末英国经济由于工业资本侵入农村而发生的巨大社会变化,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英国社会的虚伪,戳穿了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因而小说一出版1891年在英国社会上就引起了一场风暴,一些“正人君子”之流的批评家和“高雅读者”激烈地反对这部作品,对哈代大肆攻击,认为“这个作家想要借这些书揭起反抗一切社会礼法的旗帜,掀起推翻一切神圣道德的风潮。”此后,逼得哈代不再写小说,而把晚年贡献给写诗了。可见当时英国社会对哈代的攻击到了何等恶毒的地步,同时也可看出哈代的作品的现实意义。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书里,作者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农家女孩子的悲惨遭遇。他把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作风对比,他对封建宗法制家长统治的英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他深深地相信,那些朴素、平凡、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有高尚的品质,纯洁的道德。这是哈代人生观的特点。当他人生观发展到深刻了解家长统治的农村理想为幻想时,他悲惨地发现了那种理想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对于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提出抗议和反对,但同时,又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

苔丝是哈代女性画廊中最美丽、善良、纯洁、高尚的形象,她的父母是贫苦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动,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七个孩子的温饱。为了摆脱贫困境遇,母亲异想天开,打发女儿和冒牌贵族攀亲,结果使她遭到有钱有势的贵族少爷亚雷·德伯的蹂躏,从此,苔丝永远陷入痛苦的深渊。

后来,苔丝到牛奶厂做工,在那里遇上另一少爷安玑·克莱。单纯的苔丝终于战胜内心的重重矛盾,答应了多情、体贴的克莱的求婚。新婚晚上,为了忠实于丈夫,苔丝将自己的悲惨经历无保留地向克莱吐露,“在他的脚旁跪下”请求他饶恕,但克莱却冷酷无情地向苔丝宣布:“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并不是你”,“而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他把苔丝看成了外表纯洁,内里淫荡的女人,而把她遗弃了。

点击阅读全文

生态道德观

摘要:生态道德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切实抓好生态道德教育的落实,通过普及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观;道德教育

1前言

生态道德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以往,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远离政治、经济生活中心,因而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忽视。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这就把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关系党的大政方针,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自己服务于党的事业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及时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自觉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内容体系。

2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

回顾人与自然的交往,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把自然供奉于自我之上的时期。童年时期的人类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限制,对自己的所处自然环境盲目崇拜。在这一时期,人对自然顶礼膜拜,把自然当作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神灵。第二阶段是人把自我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人类所拥有能力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借助于社会和科学的力量,发动了对自然的全面进攻。在过去数十年里,人类肆意从自然界掠夺资料,几乎不受约束地随意改变自然原貌,仅由人工合成的各种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分子就达到数百万种之多。也正是在这一阶段,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行为的全面扩展和深入,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断显现,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地球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对资源毫无节制的掠夺式开发,对自然环境不计后果的破坏,地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成果的同时,却发现已经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发展困境。以我国为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巨大经济成就的取得,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困难。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各类资源的日渐枯竭,土地沙漠化的日趋加剧等等,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人类开始摸索着进入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即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发展时期。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经理道德观

近日,有人专门请教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联想如何看待和吸纳职业经理人?由此引发了柳传志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的感概。韦尔奇的退休和接班人的选定,使两个优秀人才离开GE。在柳传志看来,这种职业经理的职业道德观不是很合他的口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

这个问题看来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刚刚结束的陆强华诉创维案,曾经在国内的企业界闹得沸沸扬扬,并由此引发了今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关于职业经理人道德的讨论。争论过后,分歧依然。可以断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寻找和聘请,这种碰撞和争论也会随之增加。这种争论无法避免。

细细寻思,由于国内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生活的时间实在太短,职业经理本身的存在尚不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企业自身(包括老板和普通员工)对职业经理的角色认定也还是模糊的。在这种状况下,又怎能企望大家能够对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观保持一致呢?道德观的成熟和定型,其实是和这个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一致的。由此可以说,随着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扩大和稳定,他们自身的职业定位渐趋准确,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会相对固定下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经理人扩大的过程中,将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成长于本土的国内企业,将如何完成他们在职业道德观念上与国际文化的对接?其中的难度不小。韦尔奇选定接班人后,两个职业经理人离开GE,美国的企业界把这看成是很正常的事。但国内不少企业的老总,对职业经理人的期待是永远共沉浮。双方的起点相差太多。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一把手。就此而言,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他们应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就要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说起。

点击阅读全文

宗教道德观艺术体现

一、独特的宗教道德观形成的原因

首先,乔治•艾略特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英国国力迅速增长,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们在物质上得到了较高的文明,而在精神上则开始出现危机,一些质疑(圣经》历史真实性的著作(如乔治•艾略特翻译的斯特劳斯的《邓稣传》)先后问世,进化论也渐渐流行,宗教在英国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又由于四世纪的英国人对宗教十分虔诚,虽然此时的英国人对宗教的真实性有所怀疑,但他们仍坚信宗教道德会给人带来好处。乔治•艾略特也不例外,她相信道德教育在改造社会拯救人心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说,艾略特的宗教道德观是时代的产物。其次,艾略特出生在一个笃信英国传统国教的家庭里,父亲是家中的教父,他严格要求家人格守教规教礼。求学时期,在老师玛利亚•刘易斯的引导下,艾略特也受着宗教思想的熏陶。因此,少女时代的艾略特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直到读了查尔斯•海纳尔德《基督教起源的调查》后,开始认识到传统基督教的荒谬性和教条性,思想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她改变了宗教信仰,依然宣布不再信仰上帝,不再去教堂。1854年,艾略特开始与英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刘易斯的公开同居的生活。尽管亲人与她断绝关系,朋友开始疏远,艾略特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自主地追求幸福,追求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道德观,蔑视格守形式与教条的传统道德。再次,艾略特的经历影响了她的宗教道德观念。随着艾略特在学习过程中,阅读面的扩大,知识的增多,善于思维的艾略特开始对传统宗教中的神迹产生了怀疑。特别在对德国哲学家斯特劳斯的《耶稣传》、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及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等著作的翻译中,艾略特更受到了这些哲学大师们的宗教伦理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她逐渐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宗教。《耶稣传》的评论中所关注的是对《圣经》中所表现的文学技巧和出处的考证。斯特劳斯认为福音书所宣扬的是神秘莫测的东西,而不是现实存在,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协助人类精神从教条的压迫奴役下进行自我解放”。11通过对《耶稣传》的翻译,艾略特认识到了基督教的神话特征,进而证实了自己对宗教虚妄性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她对宗教道德的注意。而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则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他认为宗教是以智慧为基础的,而迷信是以无知为基础的。由此艾略特认清了宗教的双重性,认识到传统宗教具有对人的精神生活异化的特点。斯宾诺莎的观点,为艾略特认识宗教的道德力量指明了方向。总之,宗教对于艾略特来说总是值得敬仰的,尽管她在青年时代,丢弃了对她自己所属宗教的虔诚和热情,却保留着一种不可知论。她在1862年给朋友的信中,坚持认为她从未试图暗中削弱她作品中人物的宗教信仰,“如果可能,我所关注的就是从开始到现在,生活中所有宗教教条的终极意义”氏艾略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在19世纪信仰危机的时代,看到了各种社会罪恶,从宗教戒律能起到规范人的行为这一点出发,她一直在探索宗教教规与道德的关系,对自己先前放弃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反思,最终她从斯宾诺莎费尔巴哈等人的宗教道德观中,找到了自己宗教道德观的理论依据,并与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结合,进而形成了她的独特的宗教道德观。

二、宗教道德观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宗教与乔治•艾略特一生相伴,成为她小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在她的作品中,她对上帝的质疑与依赖彼此共存,相互交织。最终,在批判宗教神学及形式的过程中,乔治•艾略特逐步形成了自己以人为本和以爱为核心的宗教道德观。在她的心目中,上帝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只不过上帝的概念和宗教信仰的实质已发生了变化。她心中的上帝是从自身的认识来感知的上帝。在她的宗教认知当中,“爱”具有起源的意义,人的本质在实践上,最高的和首要的原则必须是人对人的爱和人对自然的爱。在基督教传统中,人既应当爱神,也应当彼此相爱。从某种意义上讲,艾略特是认同这种宗教思想的。艾略特在她的早期小说中突出和解、宽恕与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把普通村民的日常生活理想化,用村民们丰富的生活内容来表现乡村生活的充实、和谐和美好,以追求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织工马南传》中所表现的兄妹、兄弟、朋友、亲人之间的爱与和睦关系,都充分说明了她的这种理想的人际关系,艾略特深信,人性的本善,人伦关系的和谐,从根本上讲,要求的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爱和同情。用《亚当•比德》中亚当的话来说,“宗教除了概念以外,还有别的东西:使得人们去做正确事情的不是概念—是感情’,P1。人与人之间的美满与理想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只有爱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差距。这也是艾略特以人为本的宗教道德观的体现。艾略特在小说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宗教观,还常常将自己广博的知识,诸如对文学、对科学、对艺术等的知识,运用于作品中,并与宗教精神结合,以体现自己心的宗教道德观。小说《米德尔马契》对费尔布拉泽牧师的描写就体现了艾略特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尊重。《米德尔马契》发表时,西欧社会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自然也影响到文学创作思想上,尤其对善于吸纳新思想的艾略特影响很大。小说中的费尔布拉泽牧师是个聪明活泼的小伙子,他的讲道不像泰克牧师那样全是教条。他为人热情,很容易与人相处。他与《亚当•比德》中的依尔文牧师有类似之处,他们都以自己的行为,给人做榜样。费尔布拉泽牧师为了母亲和姨母们,一直未娶妻,他对她们十分恭顺,虽然她们在很多方面影响了他,但他仍光明磊落,并不给自己那些欲罢不能的个人爱好,制造高尚的动机来美化它们。‘他的传教是发人深省的,精辟有力的,大有英国国教全盛时期的风格。他的讲道从不引经据典,因此深得人心,不属于他教区的人,也纷纷前去听讲”叽艾略特在作品中表现宗教道德,就是对宗教伦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大力弘扬,以及对宗教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的追求。她宣扬自己的宗教道德观,是以揭露、批判旧的宗教道德的弊病及展示人本宗教道德的观点来进行对照性的描述的。艾略特在宣扬自己的道德观是,并不是以空洞的说教来阐明,而是以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事件表现的,从而使她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点击阅读全文

职业经理道德观

近日,有人专门请教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联想如何看待和吸纳职业经理人?由此引发了柳传志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的感概。韦尔奇的退休和接班人的选定,使两个优秀人才离开GE。在柳传志看来,这种职业经理的职业道德观不是很合他的口味。

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

这个问题看来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刚刚结束的陆强华诉创维案,曾经在国内的企业界闹得沸沸扬扬,并由此引发了今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关于职业经理人道德的讨论。争论过后,分歧依然。可以断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寻找和聘请,这种碰撞和争论也会随之增加。这种争论无法避免。

细细寻思,由于国内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生活的时间实在太短,职业经理本身的存在尚不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企业自身(包括老板和普通员工)对职业经理的角色认定也还是模糊的。在这种状况下,又怎能企望大家能够对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观保持一致呢?道德观的成熟和定型,其实是和这个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一致的。由此可以说,随着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扩大和稳定,他们自身的职业定位渐趋准确,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会相对固定下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经理人扩大的过程中,将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成长于本土的国内企业,将如何完成他们在职业道德观念上与国际文化的对接?其中的难度不小。韦尔奇选定接班人后,两个职业经理人离开GE,美国的企业界把这看成是很正常的事。但国内不少企业的老总,对职业经理人的期待是永远共沉浮。双方的起点相差太多。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一把手。就此而言,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他们应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就要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说起。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