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道德教育宣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各县(区)妇联:
今年9月是第三个“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为组织好今年的“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现将有关要求及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今年的“实践月”活动将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积极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
1、组织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各县(区)妇联要围绕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突出实践月活动的主题和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吸引力强的“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亲子携手同行双合格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及展示活动。活动要体现家长与儿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使他们从活动中切实受益。
今年九月是“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教育局妇委会按照县妇联《关于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的通知》要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推进“双合格”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将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迅速落实
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是全国妇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局把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作为九月份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迅速落实工作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展开。
二、主题引路,广泛宣传。
教育局和各学校紧紧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这一主题,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开展了家庭道德教育宣传活动。教育局和各学校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条幅等集中宣传家庭道德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营造有利于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各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之机,对“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中央、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宣传家庭道德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宣传“双合格”活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使广大家长提高了认识,为全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局还在〈〈教育简讯》开辟了家庭教育专栏,刊载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专论。通过教育局和各学校多层面、多形式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宣传,使广大家长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家庭道德教育对社会、家庭、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美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及问题
美国高校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有相当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
1.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多种族的融合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这使得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第一,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也保持着自身的主旋律,主要内容为:宣扬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公民教育;公民的权利义务教育;美国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美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利用宗教、博物馆、纪念馆、节日庆典以及政党活动,并充分发挥媒体力量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在校园中通过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来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第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美国社会对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历届政府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这也使美国思想道德教育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的特点:(1)广泛性与间接性。美国的历届政府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宣传教育政策,无论是政党还是宗教团体,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和学校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想宣传,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广泛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呈现出间接性的特点,通过持续的渗透,使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强大的作用。(2)思想道德教育的阶级性与社会适应性。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美国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会体现出教育的阶级性,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其教育的内容和政策又不尽相同。体现出了与社会相适应的特点。(3)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和指导性。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也是一个尊重个体的国家,这反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表现为政府对道德教育不横加干预,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科研要求安排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为主。(4)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术性和可操作性。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强的理论性,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化、学科化程度相当高,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种理论加以应用,使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2.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措施。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教育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显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第二,对个体和自主的强调,可能会纵容某些学生的恶劣行径。美国教育过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自由发展,使得美国教育更趋向于自由式教育,也就是一种没有教育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纵容部分学生的恶劣行径。第三,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存在问题。美国教师队伍也存在由于工作繁重、薪金较低而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及问题
1.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第一,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宗教传统。从1912年颁布的英国公立学校德育大纲来看,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个人的责任义务;(2)关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就业问题、消费问题以及婚姻、爱情和家庭的问题;(3)一些英雄和名人的情操;(4)本国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5)参与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6)其他与道德不相符合的内容。第二,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英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下五种形式予以实施:(1)通过宗教教育来实施。开设相关宗教课程和各种集体礼拜活动,来宣传相关的内容。(2)通过设置专门课程及学科渗透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3)通过举办各种社会活动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4)校园文化熏陶。英国大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德行的熏陶作用。(5)制度养成。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养成学生道德行为。第三,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宗教性与科学性并存。英国很多学校都是教会开办的,宗教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集体礼拜活动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化教育形式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使得英国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宗教性与科学性并存的特点。(2)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并重。英国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又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渗透。(3)内容的多样性和社会性。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些内容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4)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化。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外,还利用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各种社会机构,充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5)严格的管理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定督导制度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摘要〕首先分析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医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及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生态道德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维系力量,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道德教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美丽中国;医学生;生态道德;顶层设计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生态化转型和绿色化变革。为此,十八大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2]。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是人类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正确看待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生态道德拓展了道德的范畴,承认了自然的内在价值性、主体性和文明性,肯定了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明确了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理想的新常态下,生态道德应尽快纳入道德教育的范畴并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其生态道德素养直接关系着个人的道德修养。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生态道德培育,提升其生态认知、生态认同和生态责任,既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有助于引导其成为传播、弘扬、引领、践行生态文明的生力军。
1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1.1是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呵护生命的现实需要
维护人类健康、呵护生命是医学的神圣使命,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由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疾病不断增长,如由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等导致的各种疾病的高发以及SARS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黄热病、H1N1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肆虐导致的疾病,无一不是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生命的巨大杀手。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疾病挑战,现代医学模式的生态诉求越来越强烈,将生态纳入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已逐渐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如刘典恩、李艳梅、何裕民等都先后表达了这一观点[3-5]。在此背景下,“生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呼之欲出,并将成为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在“生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人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等都将发生变革,如在确立疾病形成的原因时,不再将诱因仅仅归结为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也将包含生物、心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多种因素,与此相应的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理念、范围、技术手段等都将扩展到自然生态领域[6]。由此可见,“生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医务工作者认识疾病和健康的视野,还将重塑其对自然生态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关怀,不仅关心人类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还将关注人类所处的生态、生活、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健康;不仅注重维护人类的心理平衡、体内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平衡,还将致力于维护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对预防和控制某些生态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未来的医护工作中能够更加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医疗行为,更好地关爱人类健康、呵护生命。
一、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鲜明特色
1.国家意识培养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核心
国家意识是新加坡大学生首要的思想道德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从大学课程设置,到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都始终贯穿“我是新加坡人”的爱国精神主线,以使大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大学生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新加坡高校一直重视道德教育,20世纪60、70年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是:反对独裁,热爱科学和真理,树立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尊重人们的各种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使大学生能够有一种报效国家和忠于国家的道德品质。1988年开始,全国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以凝聚国民的国家意识。在社区或街道举办的“国家意识周”活动,常常是大学生发动和组织的。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的各种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培养,国家意识得到了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加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手段。新加坡高校总是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每年8月9日国庆日,全国每个家庭都要挂国旗,大学生就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在升国旗的仪式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其爱国主义热情亦被激发出来。从90年代以后,在新加坡高校中,不论是道德教育课程,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和培养国家意识始终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旋律。[1]
2.东方文化价值观教育是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高校的道德教育定位十分准确,即明确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他们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新加坡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动文化的再生运动,对西方文化进行有保留的学习,不搞全盘西化,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东方的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高校开始实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并把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在学校广为教导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