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道德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德文化

传统道德文化

1.“诚实守信、以义为上”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将其视为立身之本。《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就是强调人应该效法天道真实无妄的品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无欺是人际交往的原则。中华传统文化承认人有义和利的双重需要,从不否定利的存在和价值,但是更加注重轻利重义的品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为大学生指出了一条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途径,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认为“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不能违背诚信的原则,更不能违仁丢义。为利出卖灵魂、丧失人格、更是为人不耻。孟子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诚信和义利的关系,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2.“尊道贵德,律己修身”的修养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首先将“德行”列于首位。道德唯上,渗透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讲道德有“不识一个字亦须堂堂正正做个人”的说法;做文章讲道德强调“文以载道”;做官要“为政以德”,教育以“德教为先”等等。其次十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见之于生活行动,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提倡“修己”“克己”。而孟子的“反身而诚”、“求其放心”、“发人善端”都是强调应该发挥人的道德理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倡导克己自省、立志乐道、改过迁善、知行相资等修身原则和方法,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要随时监督自己,严于律己。注重内省。这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

中国传统道德中,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特别重视和强调对人宽容厚道,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仁有多方面的解释,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同时要尊重人,孔子说:“己立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明人伦”,强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人伦要求中提出“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点击阅读全文

道德文化管理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儒道两种矛盾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心理的兼容共生的讨论,说明民族道德心里结构是能动的文化主体,它完全可以包容多元甚至矛盾的道德。道德的多元互补有利于社会和道德心理健康开放。这一道德生态规律高于伦理理论无矛盾原则。据此,21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可以选择伦理战略,走道德多元化的超越发展之路。

关键词:儒;道;孟子;庄子;良心;赤子之心;道德心理结构

弗兰克·梯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辨必须在心理学之后进行([美]弗兰克·梯利著:《伦理学概论》,何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1页)。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老子等就开始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他们开导了中国道德心理思想的先河。孔门儒家指出“良心”是道德心理的集合和道德功能主体。老庄一派则认为道德的心理本质是本真的赤子之心。儒道的道德理论与价值意识对抗意识十激烈,然而最终却被兼容并包于中国民族的道德心理结构之中━━王阳明自觉地道出了这个实质。

什么是儒家讲的良心?良心的发明源头可溯及孔子。根据《中庸》所引,孔子说过:“仁者,人也。”可见孔子给定的人的定义中,“仁”是人的内在结构之基本要素之一,换言之,仁性乃是人性的起码标准。“仁”是什么呢?从早期儒家有关论述看,“仁”的基本意义是指道德心理态度和情感。这种内在心性路向的思维正是孔门后学打开良心大门的发端。不过儒者中最早直接提出并系统论证“良心”的是孟子。

良心的存在与否,历来是道德哲学领域内争论不休的一个怪问题,甚至在当代新儒学家内部也有着截然对立的主张。据说有一次冯有兰先生访问熊十力先生,熊对冯说:“你说良知是个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假定。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须要直下直觉,直下肯定”(转引自[美]傅伟勋著:《儒家心性论的现代化课题》(上),《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40━241页)。结果冯氏木然,不置可否。显然冯先生不同意熊的观点。熊氏说良知是个实在,在不断地呈现,这要靠直觉体证。熊的观点基本是来源于孟子、陆九渊、王阳明等心学家和新实在论的讲法,然而早在孟子,其良心存在理论并不只是“呈现”及其描述而已。

点击阅读全文

道德文化原理

关键词:儒;道;孟子;庄子;良心;赤子之心;道德心理结构

弗兰克·梯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辨必须在心理学之后进行([美]弗兰克·梯利著:《伦理学概论》,何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1页)。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老子等就开始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他们开导了中国道德心理思想的先河。孔门儒家指出“良心”是道德心理的集合和道德功能主体。老庄一派则认为道德的心理本质是本真的赤子之心。儒道的道德理论与价值意识对抗意识十激烈,然而最终却被兼容并包于中国民族的道德心理结构之中━━王阳明自觉地道出了这个实质。

什么是儒家讲的良心?良心的发明源头可溯及孔子。根据《中庸》所引,孔子说过:“仁者,人也。”可见孔子给定的人的定义中,“仁”是人的内在结构之基本要素之一,换言之,仁性乃是人性的起码标准。“仁”是什么呢?从早期儒家有关论述看,“仁”的基本意义是指道德心理态度和情感。这种内在心性路向的思维正是孔门后学打开良心大门的发端。不过儒者中最早直接提出并系统论证“良心”的是孟子。

良心的存在与否,历来是道德哲学领域内争论不休的一个怪问题,甚至在当代新儒学家内部也有着截然对立的主张。据说有一次冯有兰先生访问熊十力先生,熊对冯说:“你说良知是个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假定。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须要直下直觉,直下肯定”(转引自[美]傅伟勋著:《儒家心性论的现代化课题》(上),《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40━241页)。结果冯氏木然,不置可否。显然冯先生不同意熊的观点。熊氏说良知是个实在,在不断地呈现,这要靠直觉体证。熊的观点基本是来源于孟子、陆九渊、王阳明等心学家和新实在论的讲法,然而早在孟子,其良心存在理论并不只是“呈现”及其描述而已。

孟子坚信人有良心。他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告子》上)在孟子看来,人心有不仁不义,人有丑恶不善的行径,非但证明不了人没有良心,反倒说明是良心被损伤谋害了。

点击阅读全文

道德文化思潮

近十几年来,黄色笑话和色情业同样泛滥。作为有形的产业,色情活动受到严厉取缔打击,而作为文化因素的黄色笑话,却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但是,黄色笑话作为一种反道德的思潮,对色情业的蔓延正好起着推波助澜的功能。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新问题。

黄色笑话,又称成人笑话,荤笑话,是专门讲述男女性事的一种幽默形式。明人刊印的《笑林广记》中所载的《破雨伞》(女上位)和《张仁封》(长二寸)就是很典型的黄色笑话。中国历史上因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黄色笑话流传下来的数量不多。但从理论上讲,性幽默是一种性文化,应该和人类的性关系同样古老。上面提到的《张仁封》,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属于贞操带观念的残余,其产生的历史应后于封建社会的初期,因为只有当贞操带这种两性习俗的存在不合理的时候,才会变成文化嘲笑的对象。这里我们能触及到黄色笑话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对传统道德(主要是性习俗和性观念)的否定性。一些讲述和尚尼姑不守清规的笑话是对宗教虚伪和人性禁锢的否定,如《黄瓜》讲老尼姑验尿后发觉怀孕(实际是拿错尿液),迷惑地说摘要:"已经30年不近男色了,会不会是后山的黄瓜有新问题呢?"一些笑话则嘲笑了对性科学的无知,如《配种》讲农技员给母猪人工授精,老太婆不懂以为是他干了,就说摘要:"今后仔猪假如像它妈还能卖钱,假如像你可就惨了!"

就文化形态而言,黄色笑话属于文学至少是俗文学的范畴,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双关、暗示、歪曲、比拟等。黄色笑话大多口语流传,过去多在私下场合流传,比如潮汕至今尚存的"闲间"。近年传播场所越来越广泛公开,导游常将其做为旅途调动游客情绪的手段,去年我在云南丽江和越南都碰到这种情况,而且同车还有很多妇幼!黄色笑话一般没有固定形式的文本,比如《植手》,讲某男换植女人手后伸发自如,只是在小便时那只手老不愿放开。故事中换手的原因和肢体的来源说法不一,构成几个大同小异的笑话版本。这里我们又触及到黄色笑话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传播主体具有参和性,换句话说,几乎每位讲述者都既是传播者,又是创作者。这是因为黄色笑话在流传的过程中总是同人们的生活历史经验和语言习俗的交流传达联系在一起的。

在当代,黄色笑话借助改革开放的风气,日益发达的印刷出版业和资讯业,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融合,广传播的趋向。简而言之,古今中外的黄色笑话几乎都被挖掘,集成并加以传播。这是我对当前形势的估计,也是这篇文章的立足点。就我所知,不少网站专门辟了黄色笑话特区,地下书摊有光盘版《成人笑话1000则》,插图本《成人笑话》已出版至第四册,还有《成人幽默精选》等。

从影响力来看,黄色笑话比黄色小说、淫画或春宫画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黄色笑话和黄色小说的内容都"以淫奔无耻为逸闻,以私情苟合为风流",但黄色小说要受塑造人物和表现感情所限制,不像黄色笑话集中直言性事且毫无避忌。而且黄色小说要粗知文义者方能通晓,黄色笑话则不论男女老幼,不论知识高低,一点即通,如同淫画之一目了。但淫画只宜置之卧室高柜,两情相悦时才取而观之;而黄色笑话的功能是引人发笑、不避人群,"甚至闺门秀媛,亦乐闻之,廉耻尽丧,而其害乃不可问矣。"(《中外禁书》,上海文化出版社,第98页。)

我之所以认为黄色笑话是当代文化中的反道德思潮,首先是因为黄色笑话做为当代文化中的一种思想方向,直接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这种思想倾向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摘要:一是提倡性解放。长期以来,我们生活在谈性色变的年代,视性为不洁甚至是罪恶,以性冷漠为正道,以无性的生活为高尚品质。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提高,传统的文化道德价值开始贬值。这种贬值反映了当代文化的矛盾,同时揭示了新的道德价值的出现。换句话说,否定性禁锢和肯定性解放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黄色笑话中,这两方面的题材占了大多数。比如《卖哨子》,讲某甲得知某乙开了家娱乐城,大为羡慕,说道摘要:"好哇,卖哨子白吹!"以为某乙真的成了皇帝。《童稚》讲孩子对妈妈说知道爸爸的肚皮为何那样大,妈妈笑着问为什么,"因为昨天我看见保姆阿姨在吹肚皮下的那根管子。"二是表现轻视女性的性心理。把女性作为泄欲的工具,是剥削阶级轻视、贱视女性的道德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这种畸形的性心理在当代社会死灰复燃。《应聘》讲四位女性回答董事长有关"女人二个口,什么不同?"的提问,第一位说一个横一个竖,第二位说一个无毛一个有毛,第三位说一个会说话一个不会说话,第四位(故事说被录取)说一个自己使用,一个别人使用。三是有关性能力的神话。生殖器崇拜源于原始社会,中国的房中术也源远流长,在现代,对超常性能力的祈求和热望同样强烈,流传着很多现代版本。比如讲吃伟哥后站起来撞翻饭桌,坐下去又打晕桌下的小狗;又有什么伟哥使面条竖立起来,吃后又使人舌头变硬等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点击阅读全文

社会道德文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中道德文化的发展变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最为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和社会道德文化发展的方向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共同存在,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价值取向。面对日益增加的涉及道德价值的社会事件,当代中国人普遍感受到了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步履艰难,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体验着一种充满了困惑和恐惧的危机感。

我们的社会道德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即将步入21世纪的中华民族又将意味着什么?在新的世纪,这一代和下一代中国人能否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参与国际竞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统能否在未来世纪中发扬光大?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引起了以传播媒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教育界和理论界人士的深刻思索。

就目前中国社会道德文化发展的实际而言,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社会的道德生活领域正在出现以下诸多方面的变化:

1.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热情正逐步减退,“普遍化的道德冷漠”不仅使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难以体会到以往的岁月所经常能够感受到的温情和热忱,同时也促使人们学会了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各种社会道德现象和其中孕含的深刻道理;

2.公共生活中人们公德意识的普遍缺乏不仅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道德评价的感情天平倾向于充满温情的过去时代,也促使人们跳出“良知”型的思维模式,并开始以理性的方式思考社会赏罚措施对于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现实意义;

3.社会生活中涉及道德价值的恶性事件不断出现,社会管理机构管理措施的乏力和舆论导向的混乱状态,反映出目前社会生活中道德建设目标不清,用于进行善恶评价的标准在价值取向上的混乱;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