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大学本科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概率统计的应用
很多的统计学分析者特别擅长收集最初形态的数据,但是如果不擅长运用统计学的系统知识去处理这些数据,那么这些都将成为无用功。因为如果收集的数据没有价值,就像被遗弃在矿山的矿物,没有经过专门程序的炼制是不可能变成钢铁的。谈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完善,来自英国的葛朗特肯定当之无愧,他的著作《关于死亡公报的自然和政治观察》被称作统计学的鼻祖,并且被评为当代统计学的基石。它的地位这么高,是如何体现的呢?就比如说他提到的生命表,几乎成为了保险行业的主心骨。学习需要创新,同样知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丰富,认识来源于实践,把概率统计应用到各个方面去然后再从中去统计分析,最终肯定会使统计学的知识更加丰富,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例如,1870年遗传学界迎来了统计热,高尔登巧妙地把统计学融合到遗传学中,结果匪夷所思,不仅使统计学得到创新,有了新的血液,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如回归等。一个事件的研究总是不会单独的存在,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就像伟大的学者高尔登研究遗传学却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和不断地完善,统计学在初期阶段主要集中于纯粹的统计,简单的数据汇集,随着不断地研究发展,统计学不断地走向更高的层面,不再只是停留于技术层面,而是逻辑层面的演绎和归纳。在统计学的发展史上还有许多伟大的研究者,如卡尔皮、哥色特、内曼等。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统计学的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应用于各个学科之间,更多的是运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去。统计学中的统计一词就是专门针对数据的,数据是统计学的根基,数据和统计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公式的来龙去脉,才算真正地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这是当今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点。
二、概率统计的工具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统计学也不再只是刘乃嘉,吉林工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计算一些基本的加减了,以前用一个计算器就能轻轻松松的解决,而今的统计学面对的大数字时代,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软件,既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比如说SPSS、SAS、MATLAB、EXCEL表格等。SPSS的优点很多,它有学生们乐于接受的主界面,最重要的是这个软件特别的容易学,对从来接触过这个软件的同学来说,可也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的掌握它,非常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的目标在于运用,SPSS自身带有许多函数计算公式和其他的计算公式,你只需找到你要计算的公式并且在键盘上输入你要计算的内容,就可以计算出概率密度、分布、随机问题等,十分便捷。EXCEL软件是大家最熟知的软件,因为在刚入学的时候就有计算机基础,里面就要求掌握这个软件的运用,是OFFICE的一个分支。在教学中选用这个工具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学的知识终于可以有用武之地了。这个软件最大的优点就是制作统计图像的功能很完善,并且还有非常完美的统计处理能力,它具备了其他软件基本上的功能,可以很好地与其他统计软件相匹配,共同运用。计算机领域还有很多的可以适用于统计学的软件,而且一般这些软件的运用对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适当的引入这些优秀而强大的软件,弥补以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点,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到计算机中心去亲自体验一下这些软件,学生一般比较愿意学习动手性比较强的知识,这也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概率统计在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谁都离不开它,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怎样把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更多的还是让学生去思考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什么地方,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统计例子,还要注意课堂的效率。
[摘要]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本科生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始终保持卓越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导师制作为牛津大学的教学传统和核心特征是以其学院制为基础的。牛津导师制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师生合作。牛津导师制蕴含丰富的大学教学理念,也是牛津大学理想的完整体现。
[关键词]牛津大学;导师制;教学
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学型大学,牛津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纳认为,牛津大学本科生中相当多的人已达到美国和德国研究生的层次。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1922年皇家委员会更是将导师制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长期以来,导师制一直都被学者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深入探究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导师制以及牛津大学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解,同时也将为完善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学院制基础
牛津大学存在于众多的学院和学堂之中,而导师制在制度方面也正是扎根于这种始于中世纪的学院制模式。牛津大学现有的35所正式学院都是自治的法人团体,各学院有不同的传统和优势。专门从事牛津大学历史研究的学者迈利特(Mallet)认为,“牛津由学院承担青年学生的教学和指导,是其学院观念的自然发展”,而学院导师的出现同样是“学院制的自然发展”。直至今天,导师制仍是牛津各学院教学制度的核心,学院制是导师制的基础。“任何人要进入牛津大学读书,必须得到某一个学院以及大学当局的双重同意,录取之后,新生到一个学院报到,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虽然现在的学生很少在他所在的学院中单独接受导师的指导,而是和学院的其他学生或研究生一起,但是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监控学生的进步仍然是学生所在学院导师的责任。
在牛津,学院就是学生的家。学院为学生提供住房,学生在这里过集体生活。导师在学院中也有一套房间。白天学生可以随时去导师那里谈话。学院为本科生设立初级公共活动室,供本科生进行社交活动,相互结识。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场和运动设施。有的学院还有自己的小型实验室。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堂和食堂,它们一般是学院内最好的建筑物,内部装饰讲究。有的学院还有陈列室,保存着本院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
一、现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环境
1.大环境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切成果都被量化,能否创造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事物价值最直接与便捷的标准,教育甚至是基础学科都难以幸免。丰富的学科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传统的文人情怀都抵不上一纸证书带给求职者的实惠,专业成绩再好如果没有英语四级证书,甚至连毕业都成问题!首先,在就业压力日渐加大的今天,高中生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首选就是经济、工程等热门技术类专业,中文专业在生源上分数就差热门专业几十分,多数还是热门专业调剂过来的,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呢?其次,就算进了中文专业,为了日后就业,学生也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了英语四六级证书、会计证、导游证以及自考双学位上,真正留给几十门专业课的时间少之又少。再次,当下时代是个泛商品化与娱乐化的时代,手机、电脑、电视、报刊等组成的微博、网游、网上购物、交友、新闻的图像化世界对尚未完全成熟与自觉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充满诱惑难以抵制的世界。最后,在职称与金钱的诱惑下,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不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有的教师的教案还是几年前甚至更长时间以前的,没有及时更新内容、补充新信息”。
2.小环境
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存在不少教学困境。从课时安排来看,有些课程如外国文学国别之多、时间跨度之大、理论之深奥抽象,在整个文学类课程中罕有其匹,却在两个学期内上完,且由一个老师完成,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上都是极为苛刻的。其他如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甚至作为选修课只开32课时,更是远远达不到目的。另外,像文学原理这样的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在无作品讲解获得感性支撑的情况下,很难进入理论思维。从课程资源来看,中文专业的资源比较缺乏,教师队伍相当薄弱,能够获取的硬件资源如学术书籍、期刊方面的支持非常有限。至于其他教学方面的通病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过时、考核方式落后等,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面鲜明地存在。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
1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
1.“1大”:选题过大
脱离实际学生往往喜欢选择宏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我国…研究”等。由于范围过大,这些选题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加上选题超出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范畴以及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从而导致论文论述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观点脱离实际,缺少应有的针对性。
1.“2旧”:内容陈旧
缺乏新意毕业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创新,即能否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但是目前很多论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均缺乏创新,有些甚至直接从文献和教科书上拼凑而成,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3空”:语言空洞,缺少实证
一、研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体现了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特别强调高校要注重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作为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高等学校,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其高等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科研创新是一个大学综合实力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高校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水平的关键措施是注重和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研究生是主体。但是,本科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相当大的群体,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很多高等院校被忽视。杨振宁曾对中国大学生这么评价:“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大学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和素养。在美国,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而在我国只有少数高校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比如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和江苏大学等等,但仍然存在“重争取、轻管理,重立项、轻过程”等很多问题和不足。在校的大学本科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和民族强盛的中间力量和希望所在,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本科生科研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本科生创新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大学本科生整体创新能力方面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高校培养机制对本科生科研创新的制约
我国的大学生教育的培养机制比较完善,但是其培养目标单一,教学评估方式单一,培养方案和过程对大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考虑较少。本科生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学习已有知识的能力和教师传授已有知识的方法,其教学结果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中心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好坏。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创新能力,且缺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和自主化。同时,这种教育培养过程具有统一和规范的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很少考虑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得很多本科生忽视了科研创新或者缺乏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大学生的培养机制促使很多老师产生只以“上好课为己任”的想法,使得师资队伍缺乏创新意识,安于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