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大学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及策略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有如下两点: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开讲必须要根据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二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方式或内容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被大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地向新知识过渡,这一点尤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运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启发诱导式。学起于思,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最忌讳平铺直叙。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使大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大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研究发现,这类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善于对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一层一层地激发起大学生思维的涟漪。第二,开门见山式。这种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开门见山地向大学生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介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讲清重点、难点,使大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始时就紧紧地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清晰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这种开讲策略使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第三,故意设置悬念式。设置疑问能引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只是使大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惑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开讲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那么,大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大学生也就听得津津有味。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任务,正确地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以及方式选择的艺术性、技巧性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保证,尤其是实施“结课”环节的时间与内容的保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所需的时间。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计划和把握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力求有目的地调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节奏,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熨贴,水到渠成。我们要防止孤立地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来安排结束,结课时应该使结语照应开头,做到前后呼应。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语言要注意简炼。结语不可冗长,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结束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完成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将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与开讲环节一样重要。精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的策略有如下几种:第一,练习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内容的情况检查,也是让大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在此练习中,既巩固了大学生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第二,发散式。发散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生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另起波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第三,图标式。图标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制成图标,在大学英语课堂结束时,将其展示,帮助大学生小结,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系统化。第四,回应式。回应式的结课是指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文题,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等,这些都与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关。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这种归纳结课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能力。
一“、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将学生武装起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大学生们具备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方法以及观念认识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问题。为此“,概论”课程有必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素质教育为落脚点,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来增强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将“社会大课堂”引进学校小课堂推进“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求师生的视野要走出封闭的课堂,增加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利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设置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课堂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比如说“,概论”教师经过学校有关部门批准,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不同行业的精英来介绍自身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而教师则负责将这些经验教训与“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向学生讲述。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见识和视野,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一)完善校内实践教学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及策略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有如下两点: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开讲必须要根据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二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方式或内容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被大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地向新知识过渡,这一点尤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运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启发诱导式。学起于思,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最忌讳平铺直叙。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使大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大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研究发现,这类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善于对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一层一层地激发起大学生思维的涟漪。第二,开门见山式。这种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开门见山地向大学生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介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讲清重点、难点,使大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始时就紧紧地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清晰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这种开讲策略使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第三,故意设置悬念式。设置疑问能引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只是使大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惑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开讲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那么,大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大学生也就听得津津有味。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任务,正确地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以及方式选择的艺术性、技巧性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保证,尤其是实施“结课”环节的时间与内容的保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所需的时间。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计划和把握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力求有目的地调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节奏,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熨贴,水到渠成。我们要防止孤立地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来安排结束,结课时应该使结语照应开头,做到前后呼应。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语言要注意简炼。结语不可冗长,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结束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完成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将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与开讲环节一样重要。精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亚,2011:28)。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的策略有如下几种:第一,练习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内容的情况检查,也是让大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在此练习中,既巩固了大学生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第二,发散式。发散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生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另起波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第三,图标式。图标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制成图标,在大学英语课堂结束时,将其展示,帮助大学生小结,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系统化。第四,回应式。回应式的结课是指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文题,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等,这些都与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关。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这种归纳结课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能力。
1“三位一体”模式的主要内容
1.1低年级的课堂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科学研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引导,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代表前沿科学研究的图片、案例、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科学研究感兴趣;然后让学生参与进来,就教师所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教师也要尽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创新性。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及“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中引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维。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自行结成研究小组,进行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最后,每个研究小组进行总结答辩,阐述研究过程及观点。
1.2高年级的创新训练
科研创新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学生创新引导,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力的主要环节。培养与训练对象主要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引导环节下提出的科研创新目标的大前提下,又具体制定出科研创新课题的主要内容,由参与的学生研究具体可行的试验方案和内容,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把关指导后,推荐参加学校及省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平台评审。科技创新训练项目被审核通过准予立项后,学生们就开始进行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一般研究周期为一年。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创新试验训练中的思维方向,在关键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也要定期向指导教师进行阶段汇报。由于大学生首次参与科研项目,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软件使用方面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这时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对大学生思维及能力进行训练。这样的科研训练模式使学生克服盲从性和被动性,真正自主的完成科研任务,体会到创新思维带来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学术问题思考的客观性和多样性,促进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深刻性方向发展。
1.3毕业生的科研活动
一、自媒体时代外国文学隐性
课堂建构的意义这些年,消费主义、商品拜物教的功利之风侵袭大学校园,高校文学课程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现实难题:置身于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不再将文学艺术视为澄洁明净的殿堂,而是当作光怪陆离、喧哗躁动的人文景观台;多喜欢“纸上谈兵”,却很少潜心读书,只是把文学课程当成考试科目去应付,却很难真切地去理解文学课程的精神内涵。此外,囿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师生交流不畅;教学方式粗放,多以大班方式进行授课;教学节奏紧张,课堂气氛沉闷呆板。面对上述教学实践的困难,教师如何在有限课时中紧凑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尊重学生接受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无疑需要教师在显性课堂教学之外,寻求隐性课堂实施的可能,以此延展课堂教学时间,寻觅师生交流渠道。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新媒介这一自媒体的崛起,则为教师打造隐性课堂提供了契机。借助自媒体搭建的隐性课堂,不仅缓解了教学矛盾的现实需求,成为显性课堂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镇。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最活跃的主体,青年人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善于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获取信息资源,关注社会热点,显示出热情的参与性,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社会阅历较浅,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这就导致他们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丧失自我,缺乏对信息进行分析性研究的主动性,心理依赖特点较为突出,加之年轻人情绪情感波动较大,很难辩证对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因而,合理引导大学生运用新新媒介进行社会交往,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刻不容缓。在当今自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已经不能简单地把外国文学课程作为认识世界的某种渠道而强行向学生灌输,而应该把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将外国文学独特的人文精神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运用自媒体,完善自我,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以此提升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审美素养。
二、自媒体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策略微信、微博等新新媒介
为提高高校文学课程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提供了必备的技术工具,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凸显为高校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必然性,因而,笔者在客观把握外国文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探索自媒体与文学课程相结合的可能性,进而探究如何发挥新新媒介的优势功能,打造与显性课堂相辅相成的隐性课堂,推进大学生的素质培养。首先,借助微信、微博、播客等新新媒介构建网络平台,发挥自媒体人际传播的优势功能,促使课堂教学模式从大众传播向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转化,激发大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教师平等对话,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双赢态势。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作为隐性课堂的教学媒介,在促使外国文学显性课堂传播结构以独特的方式延伸同时,也将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大众传播变成定向人际传播那样简便,为学生即时即地学习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囿于时空,在显性课堂,学生很难就课程内容自由自主发问,但在自媒体打造的隐性课堂,学生则可跨越时空藩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无论学生置身校园还是身处家中,他们都可以随时和老师、同学甚至志同道合的学友共同探讨外国文学专业知识,形式自由灵活,与显性课堂的被动接受不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既可分组讨论也可一对一式研讨。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不拘泥于显性课堂上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他们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自主进行学术延伸,学生既可就显性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开诚布公提出疑惑,也可从自己学术关注点出发,发表有关课程内容的独创见解,还可围绕某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形成阅读小组,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自媒体构建的隐性课程是显性课堂很好的补充,每一个学生都是信息的发送者,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隐性课堂的信息动态,及时调整显性课堂的教学安排,面对学生的疑问,也可灵活采用各种形式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这样既可实现显性课堂教学内容由点及面的内容辐射,也可缓解课程大纲要求与学生受体差异性诉求之间的教学矛盾,进而大大缓解显性课堂师生不能灵活互动、即时交流的困难。其次,发挥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力量的内隐性,与外国文学课程独特的人文精神相结合,于虚拟的隐性课堂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形成大学生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近些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趋势,在市场经济大潮与全球化浪潮下,高尚精神的培养和真善美人格的塑造,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与现实的迫切性。在这一方面,外国文学以其重视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尊严显示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呈现出诱人的精神魅力。因而,加强外国文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精神视域,提高文化品格,丰富内心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其审美素养。大学生作为微信、微博、播客等最活跃的用户群体,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心智尚未成熟,对外在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并常常呈现出跟随依赖的心理状态,置身于网络世界的他们,因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往往无形之中就被动地缩小了自我的思想领域,丧失了独立的批评态度。因而,合理利用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的优势功能,与外国文学课程的人文功能有机结合,既可有效延展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时空,也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到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开设课程专用微博,发动学生订阅课程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制作学术视频上传到课程播客,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讨论中。140字符的微博限制,让教师“织围脖”时更注重言语的简约与精当,也让学生明白通晓领会教学意图,快速融入显性课堂的教学过程。每次讲解之前,教师也可将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在课程微博上。如绪论部分,教师可先行对外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与“六大思潮”作简要总结,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大致了解。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东西方文学源头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为显性课堂创建预设情境。当然,在网络搭建的隐性课堂,学生并非是单纯的受体,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与制造者。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力量的暗示性与内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举止,起到精神价值导向的作用。因而,新世纪的高校教师就不能只是局限在传授外国文学知识的层面,也可因势利导,结合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所追寻的人生价值与终极意义在隐性课堂中及时疏导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媒介公众参与意识。
三、总结
当今,自媒体引领的媒介革命正促使高校教学开启改革新篇章,大学教学愈发重视教学改革与新新媒介的结合,同样,对于外国文学课程这一核心专业课而言,也正“从过去那种囿于书本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格局中走向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应看到自媒体打造的隐性课堂为高校教学带来的活力,它实现了课堂的自由语论转换,使课堂教学弹升到师生互动、生生呼应的规模,这种任意性和即时性显然是显性教学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在隐性课堂虚拟、良好的学术氛围下,大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网络媒介素养。培养高尚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始终是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终极目标。